有忧亦有喜:全面点评一季度经济【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事件:2020年Q1GDP同比降6.8%,2019Q4增长6.0%。3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1.1%(1-2月累计同比-13.5%);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6.1%(前值-24.5%),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7.7%(前值-16.3%);狭义基建投资-19.7%(前值-30.3%);制造业投资同比-25.2%(前值-31.5%);3月社消同比-18.1%(1-2月同比-23.7%)。
核心观点:
一季度GDP如期为负,数据背后忧喜并存:忧在于,实现翻番难度巨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实际就业压力增大、消费回补仍待时日、制造业投资难实质修复、外需大幅承压;喜在于,3月相比1-2月改善趋势明显、复工复产力度加速恢复、新经济新业态表现亮眼并显著好于传统产业、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支撑作用仍在、政策刺激效果有望逐步显现。往后看,Q2压力仍大,全年经济走势取决于疫情发展和政策节奏,结合4.17政治局会议,今年翻番应已被淡化,政策重心转为“六稳+六保”;将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放水”在路上,财政将更关键,明确会降息;“三驾马车”共同发力,新老基建是抓手,地产差异化松动仍可期。
1、Q1GDP为负符合市场预期,稳就业和稳增长压力加大。Q1实际GDP同比下降6.8%,约拖累全年GDP 1.5个百分点。分项看,Q1三大产业均为负拉动,二产下滑最多,三产韧性主要来自信息技术、金融。往后看,预计Q2GDP小幅翻正,H1GDP累计仍为负。若全年要翻番,Q2-Q4最低平均增速9.0%;若全年GDP2%-4%,Q2-Q4需4.5%-7.1%。若按1000-1100万人的就业目标,全年GDP增速需4.9%-5.4%。结构上,基建升、地产稳、制造业弱,消费不及去年,出口受外需压制偏弱。
2、收入:居民收入降幅小于GDP;但城乡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可能继续提升。Q1居民收入下降3.9%、降幅小于GDP,反映疫情以来稳小微企业、财政补助等措施起到一定效果。不过,城乡对比看,农村居民收入受冲击更大,对应基尼系数可能延续2016年以来的涨势。由此看,需针对薄弱部门加大救济补助。
3、消费:服务消费降幅大,网上零售稳,社零增速下滑且结构分化。消费呈三大特点:一是以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服务消费占比略降,增速降幅约为实物消费的2倍。二是新消费业态加速发展,Q1网上零售表现好于社零整体。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大幅下滑,结构存在差异:粮油、食品等必选消费增速最高;药品、通讯、办公等增速为正;化妆品、汽车、珠宝、地产链消费大幅下滑。往后看,消费券等政策有望提振消费,但鉴于疫情仍在扫尾,预计Q2服务消费回补程度仍弱于实物消费。
4、就业:平静的数据之下蕴含危机。城镇调查失业率、PMI从业人员指数等指标反映3月就业情况有所好转。综合我们的两个测算,仍需警惕实际就业压力加大:一是当前看,截至4月6日的暂未工作人数可能达到总就业人口的11.7%-15.6%。二是往后看,我们测算显示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提升0.5个百分点,与奥肯定律的结论不谋而合;若全年GDP增速降至3%,对应失业率可能升至6.7%。
5、工业增加值随复工好转,新兴产业相对更好。以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估计,2月工业整体复工率5-6成,3月平均7.5-8成,对应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降幅较1-2月缩窄12.4个百分点。分类看,Q1三大类中制造业下降最显著,细分领域呈现新旧差异,即:新兴产业平均增幅高于传统产业,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发电设备等产量增速表现亮眼。企业复工率提高叠加政策加码,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渐回升。
6、地产投资低位反弹,融资环境明显好转。1-3月地产投资跌幅收窄8.6个百分点至-7.7%,开工竣工增速回升,施工继续小幅放缓。地产销售土地成交均低位反弹。地产融资明显好转,3月房企债务融资规模创2017年以来新高。预计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和地产政策差异化松动,地产投资有望继续复苏。
7、基建投资大幅反弹,全年有望高增。1-3月狭义基建投资跌幅收窄10.6个百分点至-19.7%,预计在专项债、城投债等财政工具大幅发力,PPP项目投资增速明显提升的支持下,全年基建投资仍有望实现较高增速。
8、制造业投资小幅修复,海外疫情影响显现。1-3月制造业投资跌幅收窄6.3个百分点至-25.2%,其中3月汽车、基建、医药投资增速大幅反弹,电子设备业跌幅扩大,可能体现了外需萎缩的拖累。目前仍有过半民企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制造业投资企稳复苏还要依赖国内基建、地产投资的带动。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演化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三大产业均为负拉动,其中二产下滑最多。与疫情更大程度冲击服务业的直观感受不同的是,横向比较,三产增速下滑居中,二产下滑最多。2020年Q1一、二、三产实际GDP分别下滑3.2%、9.6%、5.2%,其中:二产当季GDP增速较2019年Q4下滑15.4个百分点,三产下滑11.8个百分点,三产下滑幅度弱于二产。原因上看,应是新兴服务业提供了有力支持,Q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和6.0%。同比贡献率方面二产走高、三产下降。Q1一、二、三产业同比贡献率分别是1.9%、53.2%、44.9%,而2019年同期为1.8%、36.3%、61.9%。
二、居民端:收入、消费和就业怎么样?
(一)收入:居民收入降幅小于GDP;但城乡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可能继续提升
收入反映了疫情冲击之下的结构差异。1)“稳就业”居“六稳”之首,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下降幅度弱于经济增速下降幅度。报告《稳字当头—2019经济全面回顾与2020展望》中曾指出,2019年居民部门收入增速不及实际GDP,意味着居民部门在经济增长中可能处于相对弱势。但疫情之后两者发生反转,2020年Q1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3.9%,小于GDP的下降6.8%。疫情下居民收入下降幅度反而更小,反映了疫情以来当局通过货币、财政多渠道呵护小微企业、加大困难补助来稳就业和稳居民收入的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
2)城乡对比,农村居民收入受到冲击更大。2020年Q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下降4.7%,降幅高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原因上看,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冲击较大,同时房地产建筑业等复工受阻。这些行业同时又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来源,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其实,2016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逐年扩大,反映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由此看来,刺激经济之外,也应针对薄弱部门加大救济补助力度。
(三)就业:平静的数据之下蕴含危机
三、生产端:工业增加值随复工好转,新兴产业相对更好
3月工业增加值降幅缩窄主因复工好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同比下降1.1%,降幅较1-2月收窄12.4个百分点;3月环比大幅增长32.13%。原因上看,应主要与3月企业陆续复工有关。以5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来近似衡量工业企业复工情况,3月全月日均耗煤恢复至过去三年公历同期(即同为3月)的77%左右;恢复至过去三年农历同期(即纵向比较春节之后复工情况)的75%左右,可以理解为3月工业复工率整体达到7.5-8成。而同样方式衡量2月复工率仅为5-6成(公历同期复工率63%,农历同期复工率56%)。
地产销售、土地成交均低位反弹。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26.3%,较前值回升13.6个百分点,销售金额累计同比-24.7%,较前值回升11.2个百分点。1-3月土地购置面积、土地成交价款分别较前值回升6.7、18.1个百分点,土地溢价率也有所提升,反映随着国内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地产市场开始逐步修复。
地产融资明显好转。1)3月房企债务融资创2017年以来新高。1-3月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明显回升,其中3月单月净融资830亿元,创2017年以来新高,显示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环境明显好转。2)但整体地产融资政策并未大幅放松。应注意的是,1-3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增速仅提升2.7个百分点,升幅相对较小,且3月房贷利率仅下行5个bp左右,降幅相对较小,反映了地产政策整体并未大幅放松。
(三)制造业投资小幅反弹,海外疫情影响显现
[1] 2020年底三大需求贡献率可能较2019年发生变化,这里仅以2019年贡献占比作参考。此处投资和消费指支出法GDP中对应分项。
[2]此处忽略生活用品及服务分项、其他用品及服务分项,因此这里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占比总和不是100%。
[3]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用来近似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实际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概上升0.5%(对应失业率下降0.5%)。
全球疫情演化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何宁,国盛宏观助理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章: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