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预期1.76万亿,前值1.48万亿;新增社融3.43万亿,预期2.82万亿,前值3.19万亿;M2同比11.1%,预期11.2%,前值11.1%;M1同比6.5%,前值6.8%。
核心观点:
1、信贷:延续高增、结构改善,预示经济持续修复,特别是地产销售回暖、投资需求提升。2、社融:新口径存量增速连续8个月持平或上升,宽信用传导加强,社融分项全面改善。3、M1同比不升反降应是基数原因,M2三连平,关注居民存款高增。 4、社融持续超预期,经济回升会超预期吗?建议关注以下结构指标的纵向演化:1)信贷、社融结构改善意味需求持续修复;2)M2-社融同比连续两个月下行,反映社会资金总需求增速正赶超总供给;3)关注M1-M2能否持续回升甚至转正。从金融数据看,我们认为二季度GDP同比有望转正且超预期。正文如下:
1、信贷延续高增、结构改善,预示经济持续修复,特别是地产销售回暖、投资需求提升。6月新增贷款1.81万亿,同比多增1500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超12万亿,同比多增2.4万亿。结构呈现中长期贷款好于短贷的特征。1)居民贷款:短贷连续4个月同比多增,反映居民消费持续改善。6月居民中长贷新增6349亿元,同比多增1491亿元,环比多增1687亿元。中长贷高增与近期房地产市场强势反弹有关,6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9.4%,较5月回升11.7个百分点。
2)企业贷款:6月企业贷款新增9278亿元,同比多增173亿元。受票据-结构性存款监管趋严影响,6月企业表内票据融资同比少增3065亿元,部分票据可能转为表外。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595亿元,延续5月趋势,中长贷同比多增量高于票据和短贷为主的短期融资,反映企业真实融资需求恢复,特别是基建、地产等投资需求增加,与二季度贷款需求指数大幅回升、PPI回升、黑色、有色产业链价格走强形成印证。
2、社融:新口径存量增速连续8个月持平或上升,宽信用传导加强,社融分项全面改善。6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43万亿,同比多增8057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社融20.8万亿,同比多增6.2万亿;存量增速较5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12.8%,测算可比口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较5月提升0.3个百分点至11.7%。一是人民币贷款新增1.9万亿,同比多增2306亿元,反映疫后生产生活持续改善。二是表外融资同比少减2976亿元,连续4个月维持正增长。特别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2189亿元,同比多增3500亿元。此前表外票据新增量连续两个月低于表内票据,6月这一特征逆转,可能与套利监管趋严,票据贴现减少有关。三是企业债券继续同比多增。6月企业债券增加3311亿元,同比多增1872亿元,连续5个月新增规模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累计新增3.33万亿,按照今年“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的要求,预计全年新增企业债券4.24万亿,目前已完成78%。四是政府债券新增7400亿元,同比多增533亿元。6月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发行2900亿元,7月有7100亿特别国债待发,将继续对社融形成支撑。预计政府债券全年发行8.51万亿,支撑社融超33万亿。
3、M1同比不升反降应是基数原因,M2三连平,关注居民存款高增。6月M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6.5%;M2同比连续3个月持平11.1%。
M1走势与房地产市场相关度较高,6月房地产销售大幅回暖,因此M1“反常”下降很可能与基数抬高有关(去年同期M1同比升1个百分点至4.4%),仅凭本月尚不能理解为企业现金流情况边际恶化。
M2同比与贷款余额同比相关性高,6月贷款余额同比持平前值的13.2%,支持了存款派生。鉴于全年新增贷款20万亿,新增社融可能33.5万亿,有望继续支撑M2同比下半年整体维持在11%以上。
6月非银机构存款、财政存款减少,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增加符合季节性规律,即财政季末加大支出,银行为应对季末考核收缩非银额度。剔除季节规律,6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增1万亿,可能与疫后居民增加储蓄、适当减少消费有关,也应和股市有向好预期、楼市有回暖迹象等因素相关。
4、社融持续超预期,经济回升会超预期吗?建议关注以下结构指标的纵向演化:
一、信贷、社融结构改善意味需求持续修复。通常居民贷款与房地产市场更相关,是经济周期回升主要力量;企业中长贷更反映企业长期融资需求,而短贷反映企业短期现金流改善需求;政府债券则以基建等逆周期调节为主。1-6月贷款改善从企业扩大到居民,从企业短融扩大到企业中长期融资;社融则从主要依靠信贷和政府债券向全面改善演化,反映资金从逆周期调节向需求提升转变。
二、M2-社融同比连续两个月下行,反映社会资金总需求增速正赶超总供给。
三、关注M1-M2能否持续回升甚至转正,目前5月、6月M1-M2剪刀差高于4月,但尚未确认上行趋势,需要持续观察。从金融数据看,我们认为二季度GDP同比有望转正且超预期,投资好于消费。
注释:
[1]鉴于数据可得性因素,这里可比口径用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股票融资之和。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回暖不及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何宁,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深度|通胀还是通缩?—从宏观机理到中观线索》2020-07-09
2、《深度|下半年基建投资高增,幅度和结构如何?》2020-07-06
3、《欧美复工七八成,需求延续复苏—国内外高频半月观》2020-07-05
4、《6月PMI超预期回升的信号》2020-06-30
5、《深度|海外第二波疫情来袭,对出口影响几何?》2020-06-27
6、《央行近期行为怎么看?兼谈利率的三大跟踪指标》2020-06-16
7、《货币超发会引发通胀吗?货币政策会转向吗?》2020-06-10
8、《4月信贷社融超预期的背后》2020-05-11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0年7月10日发布的报告《社融持续超预期,经济会超预期吗?——兼评6月金融数据》,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