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宏观10大看点—喜忧并存,可以乐观些【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看点2:全球疫情仍高增、但重症回落,中国好转,各国疫情防控策略出现分化。
>疫情:海外疫情延续高增,近半月日均新增确诊318.8万例,前值约305.5万例,其中美国疫情略有好转,日均新增降至43.5万例;欧洲日均新增84.2万例,前值81.6万例。虽然新增确诊大幅增加,但多数国家重症以及死亡人数都未突破前高,特别是重症人数已有回落迹象。国内疫情逐步好转,近半月新增本土确诊379例,前值为1393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降至63个。
>疫苗和防疫:鉴于疫苗接种率提升、以及奥密克戎主要导致轻症,欧盟、英国等部分国家和地区转向与疫情共存策略,并陆续放松疫情管控;部分亚洲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疫情管控仍严。
看点3:美国四季度GDP超预期,2022年将逐季回落;1月非农就业超预期多增,但需客观看待。美国2021Q4 GDP增速明显反弹,主因低基数和存货大增。展望2022年,美国GDP将延续放缓,一季度降幅可能最大。美国1月非农就业超预期增加46.7万人,但ADP就业人数减少30.1万人,二者背离主因统计口径差异和季节性调整。整体看,美国1月实际就业不差,但也不像非农数据显示的那样好,疫情影响可能尚未充分显现,2月就业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看点4:1月全球PMI创一年来新低,中国1月PMI指向稳增长效果未现。受疫情冲击,1月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大降,并双双创下近一年来新低。美国PMI自2021年9月以来首次低于欧元区,从分项指数来看,通胀压力依然严峻,经济动能仍延续放缓。中国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分别回落0.2、1.6个百分点,指向经济仍趋放缓,需求不足的压力凸显,疫情继续冲击服务业和消费,松地产、扩基建等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尚未显现,小企业压力仍大。
看点5:全球央行动态: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英国央行再加息,欧央行转鹰;中国短期“以我为主”,再降准降息仍可能。春节期间,多名美联储官员讲话延续鹰派立场。当前美国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比假期前小幅升温,认为2022年有可能加息5次,且3月加息50bp的概率升至14.3%;2月3日英国央行继12月之后再度加息25bp并决定缩表,同日欧央行也暗示2022年可能加息;中国方面,我们继续提示,短期“以我为主”,后续再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看点6:春节消费:人员流动明显好转,但消费仍然低迷。交通:今年春运客运量较去年春运增加约45%,总体迁徙规模增加约66%,指向春节人员流动较去年有明显修复。电影:截止2月5日,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50亿元,预计总票房可能将较去年的78亿元小幅下降。旅游:春节假期前3天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71.5%,略低于21年春节的75.3%。整体看,虽然今年春节人员流动明显恢复,但受疫情散发、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春节消费仍然低迷。
看点7:国内政策:地方“两会”9信号;部委层面关注稳增长、双碳、资本市场建设等。
>地方“两会”:截至2月6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市均已召开“两会”,总体看,各地“两会”延续12.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主基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跨周期和逆周期并举,全力稳增长,具体详见我们的梳理报告《2022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
>其他重点政策:1)稳增长: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系列政策,发力点适当前移(发改委,2.5);研究加大减税降费(总理,1.28);2)双碳:2022年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台阶(工信部,1.3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发改委等,1.29);3)资本市场: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证监会,1.28);强化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监管(证监会等,1.28)。
看点8:国内高频:油价涨破90美元关口,地产销售有所回暖拿地仍弱,汽车销售小幅转好。
>上游:1月以来,煤价延续下跌;原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布油时隔7年再度突破90美元/桶关口,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疫情担忧缓解等是主要支撑;铜价延续高位震荡。
>中游:1月以来,限产纠偏政策效果明显,高炉、焦化、PTA开工率等环比均明显回升;工业品价格分化,螺纹钢价上涨,水泥价格续跌。BDI指数延续大幅回落,1月以来再度大跌近40%至1423点,仅为10月高点的25%;CCFI指数继续强势,表明1月我国出口可能仍偏强。
>下游:1月以来,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其中春节前2周、前1周地产销售略强于季节性;二手房价环比续跌。100城土地成交面积及溢价率均处于低位,表明房企拿地积极性偏低,地产仍需进一步松动。汽车产销分化,半钢胎开工率回落,1月乘用车日均销售同比增0.7%,是2021年7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蔬菜、水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续跌。
看点9:2021年全年财政数据公布,后置特征明显,结转结余规模可观,债务化解拖累地方积极性。2021年一般财政“超收歉支”叠加Q4缓税,全年结转结余规模可达1.06万亿;政府性基金Q4发行1.2万亿专项债,大概率结转至今年使用。据我们测算,2021年广义财政结转结余规模超2万亿,利好财政发力稳增长。此外,2021年地方债务化解持续推进,城投债融资区域分化明显,城投债净融资前五省份规模占比近80%。展望2022年,城投债是稳增长发力的重要融资渠道,因此城投债规模可能仍较大,但债务化解仍继续推进,区域分化可能延续。
看点10:大类资产:春节期间(1/31-2/6),全球股指多数上涨;主要国家长债收益率普遍上行,10Y美债收益率再度站上1.9%;美元指数下跌,离岸人民币小升;原油、黄金均上涨。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恶化、政策节奏等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如期开幕,将于2月20日闭幕。本次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2881位运动员参加。从2月4日晚的冬奥会开幕式看,我们认为主要传递了2大信号:
>低碳:本次冬奥会开幕式上,我国采用最后一棒手持火炬直接作为奥运会主火炬燃烧器的点火方式,与以往大型火炬相比,可节省99.9%的能量,彰显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科技:本次冬奥会开幕式,使用AI、AR、5G、裸眼3D等多项高科技,也是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直播和重点赛事报道。
鼓励结婚和生育是虎年央视春晚的大主题。2022年央视春晚于1月31日上演,多个节目均传递了鼓励结婚、生育的信号,背后是近年来我国生育率加速下降,2021年总人口仅增长48万人,自然增长率低至0.34‰,全面鼓励生育已是大势所趋(具体可参考前期报告《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七大信号》、《管“生”也管“育”,放开“三孩”作用有多大?》)。
看点2:海外疫情延续高增、但重症回落,国内有所好转,各国疫情防控策略出现分化
1.疫情
海外疫情延续高增,美国已有改善迹象,欧洲成为新“震中”。近半月来,全球日均新增确诊318.8万例,前值约为305.5万例,其中1.26单日新增确诊392.9万例,创疫情以来新高。主要国家中:美国日均新增确诊降至43.5万例,前值为76.7万例;欧洲(英德法意西)日均新增确诊升至84.2万例,前值81.6万例;巴西日均新增确诊上升至18.3万例,前值9.3万例;印度日均新增确诊升至24.2万例,前值23.9万例。
虽然本轮疫情海外新增确诊大幅增加,但多数国家重症和死亡人数并未突破前期高点,特别是重症人数已有回落迹象。往后看,考虑到春季气温回升、本轮海外疫情可能见顶回落,奥密克戎症状较轻等因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拖累可能逐步弱化。
国内疫情逐步好转。近半月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79例,前值为1393例;其中2月4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为2021年11月底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首次降至个位数。截至2月5日,全国共有高风险地区7个(其中北京4个、浙江1个、天津2个)以及中风险地区56个。
2.疫苗
1月以来,全球及海外主要国家疫苗接种速度明显放缓。截至2月3日,全球疫苗累计接种101.6亿剂次,至少接种1剂次人数比例达到62.9%。其中,美国接种5.4亿剂次,欧洲四国(德法意西)合计接种近20.3亿剂次(截至2月2日),印度接种约16.8亿剂次。接种比例方面,美国至少完成1剂接种的人数比例约76.4%;欧洲德法意英至少完成1剂接种人数比例分别为76.0%、80.2%、83.3%、78.6%。同时,国内疫苗接种也再度放缓。截至2月4日,我国疫苗累计接种30.3亿剂次,其中1月日均接种532.9万剂次,接种速度明显放缓,主因加强针接种工作接近尾声。
鉴于疫苗接种率提升、以及奥密克戎主要导致轻症,部分欧美国家转向与疫情共存策略,并陆续放松管控;但部分亚洲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防疫措施仍严。前者比如欧盟要求自2月1日起,欧盟27个成员国居民在欧盟区域内,只要已经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或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而带有抗体的居民,就无需再接受额外的筛查和隔离;英国也宣布即将结束防疫限制措施,包括口罩强制令、在家工作和疫苗通行证等。后者包括日本、阿根廷等都对现有防疫措施进行延期,巴西圣保罗州再度恢复“强制口罩令”。
看点3:美国四季度GDP超预期,2022年将逐季回落;1月非农就业超预期多增,但需客观看待
美国2021Q4实际GDP环比折年率6.9%,高于预期值5.5%和前值2.3%;同比5.5%,高于前值5.0%。在前期报告《2021年美国经济强势收官,2022年怎么看?》中我们曾指出,2021Q4美国GDP增速明显反弹,一方面是由于Delta疫情导致Q3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则是阶段性被动补库导致存货大幅增加,对实际GDP环比拉动率高达4.9个百分点。展望2022年,美国实际GDP同比将逐季回落,至2022Q4将降至3%左右,全年同比预计为3.5%左右;环比折年率方面,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可能大幅下滑至2%左右,二季度将有所反弹,但随后将重新回落。
美国1月ADP就业人数-30.1万人,预期+20.7万人,前值+77.6万人;非农就业人数+46.7万人,预期+15万人,前值+51万人;失业率4.0%,预期和前值为3.9%;劳动参与率62.2%,预期和前值为61.9%;时薪环比0.7%,预期和前值为0.5%。本次非农数据公布的几天前,白宫曾警告过1月就业数据受疫情影响可能“相当疲弱”,加之提前两天公布的“小非农”ADP数据表现很差,市场对非农数据表现不佳已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实际表现可谓大超预期。
1月ADP与非农数据出现较大偏离,主要原因有三点:(1)调查对象不一致,ADP调查样本以大企业为主,且不包括政府部门;非农调查样本则包含了较多中小企业,且包括政府部门;(2)统计口径不一致,ADP仅统计在岗员工,非农则统计所有带薪员工,若由于感染新冠导致暂时停工但仍领取薪水,则会导致ADP减少、非农不受影响;(3)通常说的非农是季调后的数据,美国劳工部在每年1月会对非农数据的季调模型进行修订,因此1月季调前后的非农数据往往相差较大,本次非季调新增非农就业为-282.4万人,历史上1月ADP与非农数据的差异也往往较大。
1月美国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不像非农数据显示的那样好,但也不差。根据前面的分析,1月非农数据由于季调模型调整,往往容易失真,因此需要与ADP和其他数据结合起来看。从高频指标来看,初请失业金人数经历了1月上旬的快速反弹,但随后连续两周出现明显下降;持有失业保险人群的失业率也连续三周保持在1.2%,没有进一步回升,均反映出就业状况表现不算差。1月就业市场受疫情冲击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有两个:(1)在招工难的背景下,企业可能普遍放宽了工作条件,对于感染新冠的员工可能允许远程办公或暂时停工但仍发放薪水,以此防止员工流失;(2)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通常存在滞后性,本轮美国疫情的峰值是在1月中旬,目前虽有明显回落,但单日新增仍保持在30万左右的高位,对就业的影响可能集中在2月体现。因此,2月美国就业表现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进一步观察。但如果2月就业表现依然不差,则意味着美联储仍将延续鹰派,短期内政策立场不会转向。
看点4:1月全球PMI创一年来新低,中国1月PMI指向稳增长效果未现
1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3.2%,低于前值54.3%,是2020年11月以来最低;服务业PMI为51.3%,低于前值54.7%,是2020年8月以来最低,反映出本轮Omicron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明显冲击。海外主要国家的制造业PMI表现,美国、英国、印度、巴西较前值有所下滑,欧元区、日本、韩国、越南较前值有所提升,其中美国制造业PMI已降至2020年12月以来最低,且是2021年9月以来首次低于欧元区。
美国1月ISM制造业PMI为57.6%,预期57.5%,前值58.8%;服务业PMI为59.9%,预期59.5%,前值62.3%。分项来看,制造业PMI物价指数由68.2%大幅提升至76.1%,服务业PMI物价指数虽略有下滑,但仍处在82.3%的高位,反映出通胀压力依然严峻。此外,二者的新订单和产出(商业活动)指数均有所下滑,反映出经济动能仍延续放缓。
国内方面,1月PMI普遍回落,指向经济活跃度有所下降。1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为50.1%、51.1%,较上月分别回落0.2、1.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略强于季节性,非制造业明显弱于季节性。综合PMI产出指数回落1.2个百分点至51.0%,指向整体经济延续扩张态势,但活跃度有所下降。
维持我们报告《供稳增长效果未现—2022年首份PMI的5大信号》的观点,建议重点关注供需端、贸易端、价格端、库存端、就业端的5大信号:1)工业生产小幅放缓、但强于季节性,需求不足的压力凸显;2)出口订单小幅回升,预计出口短期韧性仍强,进口小幅回落;3)价格明显回升,预计1月PPI同比将继续回落至9.1%左右;库存小幅回落;4)小企业景气续创新低,建筑业就业回落较多;5)服务业景气受疫情冲击明显,建筑业景气季节性回落,地产基建仍待发力。
总体看,1月PMI指向经济仍趋放缓,需求不足的压力凸显,体现为疫情继续冲击服务业和消费,松地产、扩基建等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尚未显现,小企业压力仍大。继续提示,不要低估稳增长的决心与力度,一系列组合拳正在路上,短期3点关注:宽货币和宽信用的进展,预计 1月信贷社融可能大幅高增;地产调控有望实质性松动,尤其是限购限售限贷等需求端政策可能放松;基建进展,仍提示全年基建高增可期。
看点5:全球央行动态:英国央行再加息,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欧央行转鹰,中国仍将“以我为主”
2月3日,英国央行议息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由0.25%提升至0.5%,这是自12月16日以来的第二次加息(上次是15bp),且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连续2次会议加息,同时还决定以停止再投资的方式启动缩表。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本次加息25bp符合市场预期,但最终投票结果为5:4,有4名委员反对的理由是希望加息50bp,因此本次会议仍释放了较为鹰派的信号。
当日晚些时候,欧洲央行议息会议决定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但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发布会上不再强调“2022年不太可能加息”,从而态度明显转鹰。欧洲央行的转向,主要原因是对通胀的担忧明显加剧,2月2日公布的欧元区1月CPI同比为5.1%,大幅高于预期值4.4%,并高于前值5.0%。
假期期间,多名美联储官员发表讲话,普遍延续了之前的鹰派立场,继续吹风3月加息,并且将尽快缩表。此外,大多官员认为不需要一次加息50bp,但对全年加息次数仍存在分歧,多数官员强调未来的政策调整取决于数据表现。截至2月6日,根据CME FedWatch,市场预期2022年美联储最有可能加息5次,与假期前保持一致,但加息少于5次的概率较假期前有所下降,加息超过5次的概率小幅提升。此外,3月加息50bp的概率由假期前的8.5%提升至14.3%,均反映出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小幅升温。
具体到中国,维持我们近期一直以来的判断:中国货币政策已全面转向宽松,短期仍将“以我为主”,后续仍有可能再降准降息,具体分析尤其是节奏推演,请参阅我们前期一系列报告(《如期降息了,怎么看、怎么办?》、《开始了就不会轻易结束—降息的6点理解》等等)。
看点6: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明显好转,但消费仍然低迷
人员流动情况较2021年明显好转。截至2月5日,春运期间全国累计发送旅客数量4.9亿人,较2021年同期上涨44.8%,但较2019年同期仍下降65.3%;春节前后,全国总体迁徙规模较2021年同期上涨66%左右,较2019年下降10%-20%左右。整体看,今年春节期间人员流动较去年有明显修复,主因应是今年“就地过年”政策较去年更为宽松,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更加灵活、精准。
电影票房较2021年小幅下降。截至2月5日,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已超50亿元,观影人次超0.9亿人,预计春节7天总票房可能在70亿元左右,较2021年的78亿元小幅回落。
旅游恢复情况较2021年略弱。根据文旅部数据,春节假期前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1.5%,恢复情况略低于去年(2021年春节7天国内游客2.56亿人次,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今年春节交运发送旅客人数明显提升,但旅游人数未见明显好转,可能反映了在各地疫情持续散点爆发等因素影响下,今年返乡人群多数选择居家过年。
整体看,受“就地过年”等防疫政策更加宽松的影响,今年春节人员流动明显恢复,但受制于疫情散点爆发、经济压力等因素,春节消费仍然低迷。
看点7:国内政策:地方“两会”有9信号;部委层面关注稳增长、双碳、资本市场建设等
1.地方“两会”
截至2月5日,全国30个省市区已经召开“两会”(天津推迟至2月11-12日召开),通过地方“两会”,我们可以明确2022年各地政策发力的方向和特点。总体看,各地“两会”都延续了12.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主基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跨周期和逆周期并举,全力稳增长。具体有9大信号:(详见前期报告《2022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
1)稳增长是各地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2)各省GDP目标设定看,全国GDP目标为5.5%左右的概率更大;
3)各地稳增长的抓手主要有三: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
4)稳就业仍是硬要求,24省计划新增就业合计1391 万人;
5)产业政策有四大重点:科技创新、双碳、高端制造、数字经济;
6)改革政策进一步推动,重点关注国企改革;
7)区域政策继续强化,关注乡村振兴、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
8)防风险仍是重点,主要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和房地产风险;
9)其他关注点:疫情防控、共同富裕等。
2.其他重点政策
1月底以来,除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外,国内政策大事不少,主要集中在稳增长、“双碳”以及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具体看:
1)稳增长相关政策
>发改委: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政策发力点要适当前移(2月5日)
事件: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及时研究提出振作工业运行的针对性措施。落实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政策措施。提高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特色民宿等服务品质,丰富周边游、近郊游、冰雪旅游产品供给。促进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相结合,扩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求是》: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2月1日)
事件:《求是》杂志发布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署名文章,明确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突发疫情。
>总理:研究加大减税降费支持等政策,各地要在费用减免上多想办法(1月28日)
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国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直接连着就业,许多市场主体现在困难大,要稳住他们,国家正在研究加大减税降费支持等政策,各地也要在其他费用减免上多想办法。
2)“双碳”相关政策
>工信部:2022年将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台阶(1月31日)
事件: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2022年工信部将继续加强产业链系统梳理,特别是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协调解决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问题,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的供给能力。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将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体系有效衔接,统筹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与青海、四川、江西等地沟通,协调推动加快国内锂资源开发。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1月29日)
事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
>国家统计局:加快推进“双碳”领域统计改革创新,配合出台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1月29日)
事件:国家统计局强调,统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思想认识,配合出台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认真做好碳排放数据测算工作;要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国家和地区能耗核算方法制度,加强对能源供需、能源结构、能耗强度等统计监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发改委:部署春节期间煤炭稳产保供稳价工作,确保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1月27日)
事件: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春节期间煤炭稳产保供稳价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和有关企业要提前制定生产计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煤炭的正常生产和销售,安排好煤炭运输,进一步增加下水煤调入量,加快提升港口煤炭场存,稳定煤炭市场价格。持续加强煤炭供耗存和市场监测,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煤炭市场秩序。
3)资本市场相关政策
>证监会: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1月28日)
事件:证监会制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明确为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决策部署,年内将制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意味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已渐行渐近。力争年内制定《证券公司业务资格管理办法》《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修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
>证监会等4部门:强化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监管要求(1月28日)
事件:证监会、公安部、国资委以及银保监会等4部门联合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上述4部门还将加强监管合作,实施信息共享,共同建立监管协作机制,严厉查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看点8:国内高频:油价涨破90美元关口,地产销售有所回暖、拿地仍弱,汽车销售小幅转好
1.上游
煤价延续下跌,原油等其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1月以来,布伦特原油收于93.3美元/桶,环比上涨14.4%,且为2014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90美元关口,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胡塞武装袭击阿联酋、俄乌冲突等)以及资本市场对奥密克戎的担忧缓解等是油价上行的主要支撑。动力煤价环比下跌19.3%,主因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发力、供给相对充裕。铁矿石价格延续11月以来的上行趋势,1月以来环比上涨11.6%,主因粗钢限产目标完成、钢厂复产,叠加春节前补库推动铁矿石需求好转。铜价延续高位震荡,1月以来环比小涨1.2%。
2.中游
限产纠偏效果明显,1月重点品种开工率均明显回升。1月以来,由于限产政策松动、基建地产发力预期升温,唐山高炉、焦化企业、PTA开工率分别环比提升11.5、9.9、5.7个百分点至50.8%、70.8%和84.4%,其中春节前1周分别下降4.0、0.6以及提升4.3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继续分化。1月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4.0%;水泥价格延续下行,1月以来环比下跌8.7%,主因淡季需求偏弱。
BDI指数延续大幅回落,CCFI指数延续强势。1月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环比再度大跌39.8%收于1423.0点,仅为10月高点的25%左右;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上涨7.5%,表明1月我国出口可能仍偏强。
3.下游
地产成交量价齐跌,土地市场延续弱势。1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8.3%,其中春节前2周、前1周销售面积分别环比增2.6%、降2.7%,而2017-2021年春节前2周、前1周30城商品房销售环比均值分别为-6.8%、-9.2%,表明虽然当前商品房销售绝对值仍然偏低,但边际上看仍然强于季节性;二手房价环比下跌0.4%,跌幅较前值有所扩大。100城土地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2.9%,成交溢价率环比下降约1.5个百分点至1.0%左右,均处于近年低位。表明地产景气度回落背景下房企拿地积极性偏弱;同时也表明地产政策仍需进一步松动。
汽车生产回落,销售改善。1月以来,汽车半钢胎开工率环比均值回落9.9个百分点至40.0%,其中春节前1周半钢胎开工率下降15个百分点。据乘联会,由于缺芯好转,1月乘用车日均销售6.9万辆,同比小增0.7%,为2021年7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由于春节因素影响,蔬菜、水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续跌。1月以来,由于生猪出栏超预期增加,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下跌7.7%,预计猪肉价格对1月CPI可能存在一定的拖累;由于春节因素影响,蔬菜、水果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4%、7.4%。
看点9:2021年财政数据公布,后置特征明显、结转结余规模可观,债务化解拖累地方积极性
>2021年,一般财政收入增速低于疫情前。2021年公共财政收入20.25万亿,同比增长10.7%、两年复合增速3.1%,较疫情前进一步回落。其中,税收收入17.27万亿,同比增长11.9%,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名义GDP)为15.1%,较2020年进一步下滑0.1个百分点,指向我国减税降费仍在继续推进。政府性基金收入9.80万亿,同比增长4.8%,为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土地出让收入8.71万亿,同比增长3.5%,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主要与年中以来地产调控趋严有关。
>2021年,财政支出明显后置,结转结余资金规模可观,对2022年稳增长形成支持。全年来看,一般财政“超收歉支”规模可达8600亿,叠加Q4缓税约2000亿,全年结转结余规模可达1.06万亿;政府性基金方面,2021年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偏慢,Q4发行1.2万亿专项债,大概率结转至今年使用。汇总一般财政与政府性基金,广义财政结转结余规模可达2.27万亿。
>地方债务化解持续推进,区域间城投融资表现分化。从2021年年初文件提出“遏制隐性债务增长,防范化解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到后来专项债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再到年中“地方政府党政同责”,地方债务化解持续推进。伴随地方债务化解持续推进,城投债融资区域分化明显,净融资规模前五省份对应规模占比近80%。展望2022年,城投债是稳增长发力的重要融资渠道,因此城投债规模可能仍较大,但债务化解仍在推进,区域分化可能延续。
看点10:大类资产:股、债、汇、商品表现不一
春节假期期间(1/31-2/6),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如下:
>股市: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上涨,美股标普500、道琼斯、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1.6%、1.1%、2.4%;欧洲股指表现较弱,德国DAX指数跌幅最大达1.4%;亚洲股指普遍大幅上涨,香港恒生指数上涨4.3%。
>债市:全球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10Y美债收益率上行13.2bp至1.91%,10Y德、法、英债、日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0.3bp、29.3bp、14.7bp、1.9bp至0.20%、0.66%、1.41%、0.19%。
>外汇:美元指数下跌1.8%至95.5,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2.7%、0.9%,离岸人民币汇率升值0.14%。
>商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WTI、布伦特原油分别上涨5.8%、2.8%至91.8、92.5美元/桶;伦敦现货黄金上涨1.1%至1807.5美元/盎司,现货白银基本走平。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收紧超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宏观首席分析师;刘新宇,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稳增长效果未现-2022年首份PMI的5大信号,2022-01-30
[2]2021年美国经济强势收官,2022年怎么看?,2022-01-21
[3]2022年企业盈利有两条主线-兼评12月工业企业盈利,2022-01-27
[4]美联储明示3月加息,还能更鹰吗?-1月FOMC会议点评,2022-01-27
[5]2022年地方“两会”九大信号(附21张详表),2022-01-25
[6]不要低估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降LPR的5点理解,2022-01-20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2月6日发布的报告《春节宏观10大看点——喜忧并存,可以乐观些》,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