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DT】中国如何助力坦桑尼亚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国际发展合作研究 IDT 2020-09-17

这是第 364 篇文章



编者的话:

    中国农业大学从2013年开始组织农村区域发展(国际发展方向)班的本科生前往坦桑尼亚进行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2019年,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国家化培养提升项目,以我校中坦农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中国农业大学选拔了11名本科生和8名博士生前往坦桑尼亚开展为期两周的实践调研,坦桑尼亚暑期实践团的调研成果将通过该公众号陆续和大家进行分享。


作者丨杨慧,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生

指导教师丨唐丽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张传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伍琼,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9年7月9日至2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研究生院和国际处组织的研究生“一带一路行”之坦桑尼亚专题调研和实践活动。笔者针对坦桑尼亚水资源分布现状、农作物灌溉方式及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和作物高效用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与相关专家交流。


坦桑尼亚农业用水现状


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75亿,粮食需求达15.6 x 103 MT,按现有用水效率计算,农业灌溉用水将增加30% (现有2810 km3) ,  缺口达750 km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

坦桑尼亚位于东非,西南由世界第二大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三面环抱。主要河流有鲁菲季、潘加尼、鲁伏、瓦米等。地下水资源丰富,在许多地区20米深可抽水,50米深水量充足。内陆水面达5.9万平方公里适合渔业养殖。由于坦桑尼亚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条境内河流,具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储备,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图1 1940-2030年世界人口和粮食变化趋势及粮食生产用水量供需情况[1,2]

    由图2可以看出,坦桑尼亚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50%~75%,因此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核心。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坦桑尼亚虽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储备丰富,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季节性缺水和水利、农田灌溉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阻碍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已基本完善从水库和水电站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到田间配水、渠系输水和灌溉等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均匀分配与合理利用。

图2全球农业用水比例分布[2]


为何不发展节水灌溉


    笔者了解到,坦桑尼亚粮食种植的主要种类有玉米、水稻、高粱、土豆、和木薯等,但粮食生产依旧是传统的“靠天吃饭”,灌溉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1%,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1)受财政和技术层面的限制,水库和水电站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稀缺,未能实现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合理利用和调配。2)田间基础设施较差,粮食生产丰歉完全取决于气候变化。遇上干旱、降雨分布出现异常、洪涝或其他灾害,粮食生产就会出现大滑坡。3)农业生产多为小农户为主的经营体制,平均规模为6英亩,发展灌溉耕地导致农户投入成本过高。4)农户的现代农业理念薄弱,农民缺乏合理的种植技术理论指导,以及适时适量的灌水施肥和田间农艺管理措施的借鉴。

当地农户玉米种植

 中国驻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水稻收获


(杨慧 摄)

据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农学院工程科学与技术系讲师Winfred Mbungu博士介绍,他们目前在离校区较近的Kilosa区进行作物水分亏缺田间试验,将试验田作为示范基地,不仅向当地农户推广普及科学的农作物种植密度及化肥使用,也将水泵等取水设施首次带到村庄,不仅为当地农民检测灌溉水水质,而且改善了当地传统农业中用人力取水进行灌溉的现状,同时也显著提高了玉米,水稻和茄子等作物的产量。

水泵取井水

蓄水桶蓄水


(杨慧 摄)


关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的几点借鉴


    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农业灌溉功不可没[3]。一个完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需要水库和水电站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区域水资源配置,也需要首部配水、渠系输水再到田间灌溉等的小水利工程来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灌水效率,同时要从单株作物尺度定时定量的描述作物水分利用过程和耗水规律以实现作物高效用水过程调控进而提升产量改善品质。

    通过总结几天的调研结果和分析中国节水灌溉发展过程和现状,笔者针对“中国如何助力坦桑尼亚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作为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坦桑尼亚,政府应高度重视水资源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与利用,以外资引入和技术合作为保障逐步建立首部配水、渠系输水、田间灌溉的现代化灌溉排水工程系统,实现合理灌溉,旱涝保收。   完善并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实现大面积的集约化种植,高效率使用耕地以及水、肥等现代化生产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降低灌溉耕地的投入/产出比。   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这里先进的作物品种、种植技术以及农药化肥技术和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被示范推广,向当地农民灌输现代农业理念,带动坦桑尼亚人民提高粮食种植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致谢

    此次调研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坦农业联合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心坦方主任Rutatora教授和中方主任唐丽霞教授为博士团的调研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Dyson, T., Population and food: global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Routledge, London, UK, 1996.

[2] FAO-AQUASTA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AQUASTAT Database, 2016.

[3] 【中国水利杂志】康绍忠院士: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动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


相关阅读

【IDT】坦桑尼亚腰果“增产不增收”怪圈怎么破?

【IDT】坦桑尼亚的畜牧业未来在哪里

【IDT】坦桑尼亚粮食生产与农户储备损失

【IDT】坦桑尼亚街景状况之我见

【IDT】 坦桑归来话坦桑(三):坦桑尼亚地方政府设置和人员配置

【IDT】是什么影响了坦桑尼亚小农的生计逻辑?

【IDT】“松散”与“灵活”——两种视角下的坦桑土地权属制度

【IDT】坦桑尼亚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IDT】坦桑尼亚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IDT】坦桑归来话坦桑(二):村级治理结构

【IDT】坦桑尼亚的农民不愿意进城吗?

【IDT】改革后的坦桑尼亚社区健康保险惠及更多穷人了吗?

【IDT】坦桑尼亚的免费教育真的免费吗

【IDT】30年:我如何从发展掮客到新发展知识的倡导者?

【IDT】对于一带一路,西方国际发展界关心什么?

【IDT】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超过美国了吗?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学科优势和资源,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新学院四大业务板块为:新型发展知识生产、政策对话、人才培养和海外示范。该学院是开放性平台,希望汇聚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南南农业合作的研究、政策和实践提供智识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