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1:为何被删除了?
公众号上A71那篇文章被删除了,目前觉悟社中有存档,发消息“A71”会有链接。被删除之后,在备用公众号“结构学”上补发了一下,仅仅存活了几个小时也被删除了!这篇文章被删除,可能是揭示一些屠龙之术。它是《结构学》基本原理的一种应用,用来理解商业策略和公共政策的运作机制。看来屠龙之术不让外泄,网上能够公开发布的仅限于心灵鸡汤,贩卖焦虑以及各种带节奏和宣泄情绪。
屠龙之术
经济学、法学、历史学都是统治之学。允许公开的仅限于工具属性的部分,统治之术的精髓是不能示人的。俗话说,兵家儿早识刀枪。兵家儿更早接触的不仅仅是刀枪,还有刀枪背后的一整套东西。正是这套东西能把人群有序的组织起来,变成一股力量!
在统治之学中,一件事情的重要与否,关键取决它是否能形成某种势力。只要能形成某种势力,不管当下状况如何,它都是危险的,需要未雨绸缪的防备或限制——当某种资源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围绕这种资源会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日常应用。而围绕这些应用会生长出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会吸纳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生计。这些人因为共同的利益有序的组织在一起就必然形成一个共同体——它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分工中的一个产业,也是社会权力体系中的一股势力,同时,这股势力的规模越大彼此内部连接的密度越高所具备的破坏秩序的潜力也就越大。
我们在《结构学》的框架中阐述过:力量首先是暴力,其次是由暴力抽象出来的购买力,再次是继续抽象的认知力。后者能发挥作用依赖于前者的基础。普通人的观念中存在一种天生的误解:过去无论是通过血统拥有权力,还是通过继承拥有财富,建立门槛并不需要自己的参与,而是一种坐享其成。但是,认知力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这就不仅仅需要自身参与其中,还依赖自己能克服人性的弱点逆流而上——外部的资源只能用来搭台而无法替自己唱戏。这意味着未来能够拥有优势并建立门槛的“贵族”后代,本身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毫不费力就获得门槛的继承者比较容易成为纨绔子弟,必须经历反人性的各种锤炼才能建立门槛的幸存者,往往会成为出类拔萃的精英和由内而外都散发着力量的强者!
《结构学》主要阐述生命体在其自身的生存结构中的求存之道。复杂社会是相互作用又相互联动的体系——它的恶化源于结构内部支点及其权重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呈现两个趋势并造成秩序的破碎和重建——打破旧秩序是为了建立新秩序。结构的瓦解会产生无序的状态,无序的状态并不有利于生命体的存续,因此,如果无法建立新秩序,会造成原有秩序失效的行为务必慎重。所以,统治之学中反复强调:规避最坏的状况是第一要务!
立场的识别
日常生活中人的基本需求如果叠加到一定规模并限制响应时间,它就会变成迫在眉睫的大事!假如一家市级医院同时只能响应1000人的诉求,结果一万个病人同时被送抵。谁的命都是最珍贵的,而医院的响应能力有限,配套设施的支持规模有限。接下来无论是按年龄分配先后顺序,还是按抵达的时间先后来分配,或者按出资多少来分配,无论按什么条件来筛选以缓解资源不足以支撑需求的这个矛盾,其结果都必然会让一部分人不满意。因此,社会权力的核心价值,一方面是创造增量,唯有创造增量才能缓解终极矛盾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在保障有序的状况下对存量进行分配。
因为人的立场和诉求都是隐蔽的,而且随时处于变化之中。所以无法分出敌我。所有斗争策略都是分化敌人并团结朋友。因此,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商业活动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谁是你的客户,谁是你的合作伙伴,谁又是你的竞争对手,这些永远是商业活动的核心问题。
由于人的精神结构不同,即便面对同一问题也存在不同立场,而不同的立场源于不同的利益分配。立场分歧形成的撕裂会像漩涡一样把更多的人卷入其中,并在彼此之间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煽动情绪,挑拨对立,制造隔阂,强化撕裂,这些都是在人群之中制造漩涡的方法。一旦漩涡形成,就会自我强化,人群最终会形成一头怪兽,他们需要仇恨和敌意的持续喂养。谁能不断提供这种饲料,谁就能牢牢的驾驭这头怪兽为自己所用…
要真正的消除隐患,必须对敌人一剑封喉。即便你拥有赢得每一场斗争的实力,你也永远无法战胜像影子一样的敌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的领导者,在推行一个政策的时候,总是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等待反对者自动聚集,而不是耗费精力去逐一识别。最后一网打尽,连根拔起!所以人们常说:雄心的一半是耐心。
卷入旁观者
我们在《结构学》中阐述过:共识凝聚的人越多,组织的规模就越大,占据关键位置的人所拥有的权力和能调动的资源也越多!其实在市场营销上也是如此,所有的宣传都是为了凝聚共识,因为企业的价值在市场上是以品牌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品牌符号承载着满足需求的功能、品质和信任。共识越强烈,品牌所代表的产品和服务的溢价也就越高。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冲突都会将人群分类为三个部分:当事人双方和旁观者。往往旁观者占据绝大多数。所以,冲突的双方为了压倒对方,往往会极力的争取旁观者加入自己的阵营。
无论是利益分配的斗争还是生意场上的商业运作,让旁观者加入自己的阵营需要有一个共识。我们在《结构学》的正式内容《C4:道德与宗教》中阐述过:共识能为是非做出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并由源点判断衍生出一堆深入到生活细节中的各种判断标准,所谓道德和法律都是衍生出来的一套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是非判断的体系。当对方接受了源点判断,也就会接受由源点衍生出来的所有价值判断和是非标准。谁对此拥有最终解释权,谁就天然掌握主动。
在分化敌人的时候,会尽量的在自己与旁观者之间寻求某种共识。当有人以撕裂、对抗、暴力来制造漩涡之时,应对之策往往强调和平、秩序、稳定。这是更底层的共识——有序、安全、保障是生命体存续的基础,会让所有人天然接受。这种共识必然强化普通人心中对破坏秩序,制造混乱和让人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心生厌倦和普遍性恐惧。紧接着,通过强调和平、秩序、稳定的诉求,不仅能加快共识的形成,还能能鼓舞旁观者加入到自己的阵营去采取行动。我们在《结构学》中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力量的时候说过:必须以结构力量去对抗结构力量,用非理性去制止非理性,用群体去对抗群体。
引而不发
我们在《结构学》框架中阐述过,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为了存续寻找出口演化出来相互联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自身的存续,往往会用尽一切办法去更多的占据有利于存续的资源——无论是当下的还是未来的资源,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资源。所以,任何公共政策的推动都必然存在反对势力,这不仅仅是因为立场不同,更主要的是: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关于生存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必然厚此薄彼,无法兼顾。
在推动政策或做制度设计的时候,首先必须凝聚共识。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我们曾经在《C1:他们到底怕什么》中阐述过:与穷者言富,与富者言贵,与贵者言高,与高者言势——势是随时变化的,大势一去万事皆休!所以,集势和借势是推动公共政策和做制度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某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往往先等到彻底烂透,等待潜在的阻力降低到最小的时候,才会迅猛推进,一槌定音。
西藏和平解放时,最开始是维持原有社会权力结构的惯性,完全没有触及原有社会权力结构的改变。这种克制纵容了不同立场的敌对势力,他们把克制看成软弱,逐步变本加厉。最终在59年发生叛乱并裹挟着达赖外逃。坏事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好事——旧的社会结构的改造能释放几百万处于非人待遇下的农奴,必然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件坏事为后续一系列彻底的社会结构改造计划提供了推行的契机:读过《一脉相承》的人会更清晰的理解——当社会结构升级之时,社会权力结构中原来占据资源的有组织的群体必然会被剿灭或者驱赶,即便是没有参与叛乱的原有社会结构中的势力,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也不敢抵制社会结构改造政策的全面推行,否则就有附逆之嫌疑。
当年美国人把航空母舰集群开到南海边缘,怂恿越南和周边小国填海造岛。兔子一直引而不发,只是暗中准备,等待一个引爆点。直到美国人怂恿着菲律宾搞了南海仲裁,兔子乘机像下饺子一样种下一堆岛屿并设立三沙市,继而将扼守关键支点的岛屿军事化,南中国海域的态势瞬间扭转了过来。另外加上菲律宾换届,杜特尔特禁毒被西方孤立,兔子及时的送温暖,让索链上最关键的一环脱落,美国人的计划全面落空…
《结构学》觉悟社特训营专用!
屠龙之书的草稿逐渐在觉悟社内更新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点击下列链接,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