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聪大师课谈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丨“谱子上肖邦怎样写的就该照他写的去弹!”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每晚古典音乐会 2020-08-2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906dlri9&width=500&height=375&auto=0Ingolf Wunder,Op.58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八号)

先谈演奏的基本要求

  1. 你们老是在弹钢琴,不是在看音乐。可能很多人听不出分别,要懂音乐才听得出分别。不然的话也不用我在这儿了。

  2. 你们弹钢琴的人真是这么容易,很舒服,很过瘾,可是不要忘了melody,要按照旋律来弹,不要作为炫耀技巧来弹。

  3. 作曲家怎么写就怎么弹,永远不能违背作曲家的意图。

  4. 对pedal(踏板),一定要用耳朵去控制。

  5. 所有rubato(自有节奏)等等的节奏一定要准确。

  6. 一定要好好看看谱子,想想音乐,明白句子在哪,弹的时候句子就清楚了,否则就不知道怎么弹,就是乱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90namwj8&width=500&height=375&auto=0博列特,Op.58

谈肖邦这部作品的整体

   这个乐章里有一股气。是肖邦的一股豪气,不能变成娘娘腔,你在有表情的地方就慢下来,然后可以快的地方就快起来,这一乐章很容易变成这样。所以这样弹的话,肖邦的名誉就被这样的演奏搞坏了。

   有人说:肖邦没有形式,没有建筑。其实并非如此,这个曲子虽然有很多流动性,但一定要维持一个golden middle ,要非常和谐地把整个作品概括地贯串起来,不然的话变成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什么组织。很容易这样,好多人都是这样。弹的时候,不能松的时候不能松下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能松下来。对音乐,一定要从音乐里头去发现,不要硬加表情。

具体乐章的演奏要求

   这个奏鸣曲的form(曲式)很难掌握的好,跟肖邦的《第二奏鸣曲》完全不一样,《第二奏鸣曲》的form是非常清楚的,整个建筑是很清楚的;而这个奏鸣曲form的建筑是流动的,全是比例问题,很难掌握。这个主题是maestoso(庄严,宏伟),好象是March(进行曲)那样,似乎很清楚,可是所有的东西多是以线条来表示,但是如何去把握这个灵活得像水一样的线条,仍然有一个建筑在内,非常不容易。这个奏鸣曲要弹得好,完全要靠对整个乐曲的心里上消化得很彻底,才可能做到浑然一体。你虽然能take time,尤其对第二主题掌握得更好一些,可是怎样能更紧凑一点,使人感到有一个form在内。这个form就好比是在讲一个故事,讲得充满了诗意,抑扬顿挫,很有味道,不象做报告似的第一第二第三,清清楚楚;可是里头就得有这种感觉,故事讲得头头是道,然而不是那么有棱有角的。总之,你追求的方向,应该就是这样的。所有的段落,都应该成在对话,在那儿说,而不要作为弹钢琴在那儿弹。

   同时也不要夸张,艺术就是比例问题,比例好了才是艺术,夸张一点,多一点少一点都会破坏艺术的,所以趣味这个东西是没法教的,天生有趣味的,就会很自然地觉得这儿该多一点或少一点,这个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不光是音乐家的问题,只要是艺术家就有这个问题。事实上,世界上很少有这样天生的艺术家,感觉非常的敏锐,总是在那儿觉得这儿太多了,那儿太少了,永远在追求那种比例,体现美的比例。

   这个奏鸣曲是线条的建筑,跟着左手的和声走,往前发展,但方向感要明确,好比写文章,大大小小的段落,开始与结束,都要给人以清楚的感觉,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总之是要像说话似的自然,你弹的时候,有的很好很自然,有时突然响一下,这就不象说话,说话一定是很自然的,而且说话不要说得傻乎乎的,肖邦的音乐永远是诗人的话,派头很大的。要注意半音阶,半音阶总是很重要的。这种纯粹线条性的建筑,不要太多高潮。

   总之这个奏鸣曲是要说话讲故事,要讲得很完美,的确是很难做到的。但一定要朝那个方向努力。谱子上肖邦怎样写的就该照他写的去弹,写得不一样的,就要弹得不一样,不能偷懒,用熨斗去烫成一个样子。一个曲子的开头和结束,是最关键的地方,弹得再好,如果结束不好,就前功尽弃了。

   第二乐章的第一部分是leggiero(轻巧的),注意,就是在高处还是最轻巧的,放风筝,风筝放了出去,是越飞越远越小的,风筝在地上才是最大的,在这里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乐章scherzo的中间部分,是在说悄悄话,一定要按作曲家写的弹,千万不要看起来一样就用熨斗都烫成一样的,弹得一模一样,作曲家这麽写,一定有原因的,有道理的。一般人不都理解,觉得为什么要这麽复杂,每一次要弹得不一样?实际上,一般人是偷懒,做容易的事,走容易的路,所以每次弹得都一样。对我来讲,什么习惯,传统,我是一概不承认的,我只承认作曲家写的,我觉得作曲家写的是合情合理的,按肖邦写的去弹,就有很多变化和不同的色彩,而且口气都是不一样的。很明显中间是达到高潮,然后是做梦似的,在梦里结束,按原速回到原来的主题上。

   第三乐章是largo(广板),你能维持这么慢的速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有的时候显得方向性不够,就是有时候使人觉得好象站在一个地方不动了。还有一定要记住小的音符总是属于后面的,不是属于前面的。在肖邦的音乐中,其实不只是肖邦的音乐,在所有的音乐中,凡是dotted note都应该有双点的感觉,就是double dots的感觉,介于两者之间。惟有这样,节奏才会有一种灵动性,即使再慢也会使人有在空中游动的感觉。

   在那段cantabile之后,有一个过门,凡是过门就可以自由一点,过门是很重要的。然后是很长的sostenuto——要弹得绵延舒展,尤其注意左手神秘的声音,这一定要用耳朵去听,听这个声音,所有的听众都跟着在听。中间一定要有变化,不能弹得千篇一律,最后一次最浓,浓得简直化不开,要慢慢的化开,完全进入梦境。记住,一定要按肖邦写的去弹,用他的指法去弹和用踩踏板去处理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用踩踏板来处理,来替代肖邦写的指法,这效果完全两样。一定要严格按照肖邦写的去弹,该用踏板就用踏板,不该用时就不用,踏板不该早放就不早放,一定要按肖邦写的指法去弹。再有,一定要用耳朵去听和声,去品味和声。

   我看这个谱子,就是一种sensation,这就是对和声的感觉,在钢琴上是一样的,同样的音符,但你要能听见这个和声,感觉到这个和声,转调在什麽地方转,都要很清楚,你要是做得对的话,听的人都会有感觉的,就是不一样的。

   在很长的sostenuto之后,在转入最后一段落时有一过门,过门是很重要的,有了过门,主题回来时,你会很自然地觉得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过门里全是学问,所有的东西都在那儿。结尾和声前的pause(停顿)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随意。

   第四乐章开始八小节后,就进入agitato(激动的,相当快的),应该开始先慢点,然后再agitato,先退一步,为了更好更自然的往前进。最后一个乐章是很快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右手,注意和声,还有节奏一定要控制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90dnr24q&width=500&height=375&auto=0Rafal Blechacz,Op.58

 《第三钢琴奏鸣曲》补充说明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3 in b Minor Op.58),作于1844年夏天,题献给波尔德伯爵。这部作品仍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昂时创作的,基本情调是明朗的抒情,其发展的结果是欢乐的、乐观的和肯定生活的。其规模更壮大,是肖邦作品中最大型的乐曲,更富于有机的同一性,包含了肖邦的各种才智。它包括四个乐章:

  1.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b小调,4/4拍,奏鸣曲式。肖邦在这里使用了非常丰富的主题素材,以致尼克斯认为“足够多数作曲家 作成数乐章的乐曲”。第一主题具有非常容易发展的材料,作品开始是在进行曲风格的和弦支持下重重的奏出,是肖邦特有的那种刚毅果断的形象。激昂的“呼声” 与严峻、有力的进行曲音调交替出现。随着半音阶的出现,加入了悲叹、苦闷的情绪。这是苦痛和心慌意乱的形象,与第二主题的旋律形成强烈的对比。当美丽崇高 爱抚似的第二主题呈现时,在柔和的、夜曲式的琶音伴奏背景下,真挚如歌的旋律显得特别动人。它冲破了苦闷,使悲叹也烟消雾散。哈涅卡称这个旋律为“早晨的 清香”,它扩大后,变成了“玫瑰花园”。展开部中对两个主题均进行了发展,这在肖邦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做法。在再现部中,只重视了第一主题的一部分,很 像一首爱的抒情诗。其尾声很短,其中喜悦的心情和力度急速增长,最后是几个响亮的、凯旋的和弦。这个简短的结尾预告了末乐章豪迈、乐观的尾声。

  2. 第二乐章,谐谑曲,甚快板,降E大调,3/4拍,三部曲式。这是优雅而轻快的,相当有自制力的谐谑曲。优美的八分音符在上下 左右无休止地来回运动,没有任何疲倦的感觉。其头尾两段均匀、轻盈、快速的进行造成一种印象,好像在听众眼前闪过一些虚无缥缈的明朗的形象。这个主题与第 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有联系。中段是对谐谑曲部分的应答。严谨质朴、圣咏般的和声,庄严宽阔的基本旋律,并与之相呼应的、柔和真挚的内声部音调,这一切都表达 了凝神沉思、安详平静的心情。中段中间出现了好像从远处传来号角般的八度,添加了一丝惴惴不安之情,但立刻又回复了宁静沉思的气氛。这是思想感情十分深刻 但表现得非常含蓄的意境。肖邦在这段音乐中刻划了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的崇高静穆的感情。哈涅卡形容这个乐章“犹如被微风吹着的山茱萸,急躁、可怜,又轻快 地摇摆”。

  3. 第三乐章,广板,B大调,4/4拍,三部曲式。这是另一组明朗的、浪漫的形象,有夜曲的特征。乐曲最初的四小节把坚定不移 的、同度进行的“呼声”与温柔如歌的“回答”作了一个戏剧性的对比。主部是崇高、纯洁、静穆、庄严的化身,使人想起《c小调夜曲》Op.48-1,清晰的 旋律线条由匀整得几乎象进行曲一般清晰的伴奏衬托出来,当然它是沉思性质的,没有《c小调夜曲》的凄厉悲壮。E大调的中段冗长而甜美,圣咏般的和声与谐谑 曲的中段遥相呼应。这个音乐形象的“田园性”是毋庸置疑的(与其同类的是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清晨》)。与其说是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不如说 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刻划。比起凝神沉思的主部来,这个中段有更多的真挚的抒情、浪漫的默想和梦幻。再现部中变形的伴奏使其更加明朗、清彻。出色的尾声是肖邦 真正“象说话般”的喧叙调。这是沉思的主部的结论,简短扼要,但有一缕哀愁。

    肖邦与乔治•桑二人当时陶醉在甜蜜的爱河中,充满了幸福。尼克斯对这段音乐解说:“这中段令人想起,在很长的美丽的梦中某处,忽然觉醒,有作者自己 恍惚的容貌。与其说这是作曲,不如说它是幻想更为恰当些。”同时也有人对这段音乐持不同看法:“这段广板可以说是肖邦缺乏幸福的灵感最适当的例子。旋律有 着凡庸的感觉,而且低音部的伴奏型是跳跃的,非旋律型的。”

  4. 第四乐章,甚急板,b小调,6/8拍,回旋曲式。终乐章不但华丽而且充满热情,与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有异曲同工之妙。最 初的几个小节打破了笼罩在谐谑曲和广板的安详、抒情的气氛。开始的几个威风凛凛、号召性的和弦给主题的出现作了准备。第一主题决定了末乐章的基本性质,它 激昂又坚决,节奏平稳坚定,音调雄壮有力、坚韧不拔,但捎带惊惶不安的色彩。起初它镇静沉着,低沉隐约,可是马上变得精神奕奕,织体也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这个第一主题和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都是这部奏鸣曲最具有戏剧性的音乐形象。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的主题有两个:其一是庄严巍峨、欢欣鼓舞的军号声般的主题; 其二是轻盈的、谐谑曲风味的、优雅的音阶式经过句音流。肖邦用浪漫派自由的手法来处理了回旋曲的古典结构,用回旋曲的形式来展开这些音乐形象。肖邦使第一 主题的每一次出现在戏剧性上都有所加强,使它越来越坚毅、热烈、悲壮。这种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庄严巍峨、光彩夺目、欢度胜利的大调性的尾声,犹如震撼山岳 的欢呼声。有人引用李斯特的话:“令人感到努力多于灵感”而不重视本乐章的价值。其实这是肖邦作品中,在构造、内容方面都是最富丽堂皇,最伟大的。


欢迎关注每晚一张音乐CD,讲述音乐大师的故事

以及西方音乐评论,为您提供好玩的古典音乐研究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公众号的推荐书目

古典微信群加入联系微信:17098908309

西安、武汉、成都音乐会转票群开放加入

欢迎投稿,加微信亦可索取古典音乐资料

   钢琴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 》巴伦勃依姆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会朱晓玫《哥德堡变奏曲》音乐会齐默尔曼的肖邦与舒伯特钢琴作品音乐会李赫特、奥伯林演绎“六月船歌”阿劳演绎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阿劳演奏莫扎特第八号钢琴奏鸣曲丨贝多芬第32号钢琴奏鸣曲王羽佳韦尔比耶音乐节钢琴独奏音乐会齐默尔曼与伯恩斯坦演绎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顾圣婴弹奏舒曼歌曲《奉献》王羽佳演绎舒曼沈文裕《时间都去哪儿了》陈萨演绎王西麟钢琴协奏曲家里的李云迪王羽佳演绎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但昭义学生王雅伦演奏卡巴列夫斯基《D大调钢琴协奏曲》王雅伦与郎朗丨郎朗与巴伦博伊姆丨四手联弹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元杰、王羽佳、白岩峰演奏《彼得鲁什卡》卡蒂雅、魏森伯格和弗里德尔演奏《彼得鲁什卡》王雅伦、 郎朗以及吴乐懿演奏贺绿汀《牧童短笛》每晚古典单曲丨巴赫《西西里亚舞曲》元杰钢琴独奏会沈文裕全国巡演天津站音乐会沈文裕演奏张朝改编版《义勇军进行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鲁宾斯坦演绎《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鲁宾斯坦、郎朗、季古诺娃演绎肖邦第二谐谑曲鲁宾斯坦、郎朗、格里莫演绎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席夫演绎巴赫《英国组曲》张昊辰《百鸟朝凤》霍洛维茨最后的音乐会霍洛维茨)、王羽佳演绎《卡门主题幻想曲》每晚古典单曲丨洪雪、白仁浩四手联弹萨蒂最美的爱情歌曲《我需要你》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黎卓宇的柴可夫斯基比赛视频每晚古典课堂丨郎朗大师课上黎卓宇弹奏《向阳花》米凯兰杰利、郎朗、演奏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夏天听萨蒂会很凉快盛原《残余的探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