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步练习

家长文刊 2021-04-29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一键关注 小学生知识库|

【练习一】

一、在加点字正确读音的括号里打“√”。

崛(jué  qū)起   沈(shěn  zhěn)阳  

模范(fà  fàn)   淮(hái  huái)安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huái       yí  huò      

  (       )     (       )   

   xùn  chì      zhōng  huá  bú  zhèn

  (       )      (                 )


sù         xī           fán          

严(   )   清(   )   非(   ) 

    rǔ       zàn           zū  

屈(   )  (   )美    (   )界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若有(   )(   )      为之(   )(   )      (   )(   )忘怀

(   )(   )不解      热闹(   )(   )      (   )(   )右盼  

1.小明上课没有养成好习惯,上课总是            。

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刑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的意思是(    )。

A.谁也不知道中国刑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是(    )。

A.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敢怎么样。

B.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

A.有志气的人要效仿周恩来先生。  

B.周恩来先生应当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4.“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五、课内阅读。

此时的周思来才真正体会到“ 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chóng  zhòng)分量(liang  liáng)。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  列)火一直燃烧在周思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  题)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正确的字音下面画上“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         比作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            

                                                                     

3.说说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jué  shěn  fàn  huái

二、胸怀    疑惑   训斥  中华不振  肃  晰  凡  辱  租  赞

三、所思  一振  难以  疑惑  非凡  左顾  

   1.左顾右盼  2.疑惑不解

四、1.B  2. B  3.A  4.A

五、1.zhòng  liang  nàn  烈  提

2.这个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思来心中。  问题   烈火      说明周总理一心为民的深切情怀。

3.我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而读书,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练习二】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 崛起(jué )  效果(xiào)  B.示范(fàn) 淮阳(wéi)
   C.魏国(wèi)    训斥(chì) D.门楣(mèi)  肇事(zhào)
二、读拼音,写字词。
    1.伯父严sù(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xiōng huái(   )(   )宽广,知荣辱,gù(    )大局,力争报xiào(  )国家,zhèn(   )兴祖国。”爸爸听了,zàn(   )同地点了点头。
    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yí  huò(   )(   )不解,直到看到名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xī(  )起来。
三、选字组词。
训   川  四(   )  (   )练      租   祖   (   )国   (  )界
斥   斤  千(   )  (   )责      凡   风   平(   )   狂(   )
四、词语综合训练。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默默”的近义词是       ,用“默默”可以写成成语:默默         默默        ;“若有所思”词语中“若”的意思是             ,词语的意思是                           。这是一个与思考有关的词语,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用“若有所思”写一句话。
                                                                   
2.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门前围着一群人。句中与看有关的成语是           ,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看:
(1)聚精会神地看 (         )   (2)恭敬地看    (         )
(3)从低处望上看 (         )   (4)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
五、仿写句子。
1.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表示疑惑)
                                                                   
2.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六、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通过           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               ,表现了他的                         。
七、重点段落品析。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艰难 苦难)和屈辱中(拯救 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洪亮  响亮)的回答。
    1.用“   ”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        的,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什么?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的事例说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4.联系课文和下面的诗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江哥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八、周总理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面对右图的“读书无用论”,你会怎么驳斥他?
                                                                       
                                                                       
参考答案
一、C
二、1. 肃   胸怀   顾   效   振   赞  2.疑惑   晰
三、川 训  祖 租  斤 斥  凡 风
四、1.沉默    无语     无闻    
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冥思苦想
2.左顾右盼  (1)注视  (2)瞻仰 (3)仰视 (4)扫视
五、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六、1. 示例: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和班长一样考那么好呢?
2. 你把我的书弄脏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你这样做对吗?
七、1.苦难  拯救 响亮
2.沉重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3.示例:中华不振,中国人民就要受到欺辱,就抬不起头来。
4. 因为中华不振,人民备受欺辱,所以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一个志存高远,有爱国精神的人。
八、示例:要为建设家乡而读书,要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读书无用论”是荒谬的,无论是从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祖国的建设来说,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类文阅读一】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选自《新编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 双色版》)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                            。

仿写词语(AABC式)        、        、        

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            的好习惯。

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画“      ”。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参考答案】

1.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念念不忘  滔滔不绝  耿耿于怀

2.边读书边思考

3.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少年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

5.少年毛泽东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刻苦练字,在劳动的时候,仍然不忘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类文阅读二】


周恩来改村名

    1911年暑假期间,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堂读书的周恩来,应同学郭宝真的邀请,来到奉天城郊西南70里的天赐堡(今苏家屯区永乐乡永乐村)。
    一天傍晚,周恩来与郭宝真等同学从郭家走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信步来到村中的古庙处。只见庙前挂有一口大铜钟,上边铸有“天赐堡”字样。周恩来便问这村名的来历。在古庙前歇息的一位老者言道:“那还是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有山东刘、李、郭、师四姓移民来到此地落户,他们取‘天官赐福’中的‘天赐’二字,将村名起为‘天赐堡’。”
    周恩来听后,环顾古庙左右,但见绿树环绕,芳草萋萋,轻风徐来,碧波荡漾。原来,在这庙近处有一荷塘,时当盛夏,塘水清可见底,微风过处,荷香阵阵,景色十分宜人。
    周恩来见景色如此秀丽,不由得心旷神怡,心情颇为振奋,联想到刚才说起的村名,便对同学们说:“人世间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大多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创造,不能祈求和等待上天的恩赐。”他提议把这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让人们饮水思源,永远不忘祖先当年创业的艰难,永远热爱家乡。同学们皆拍手称好。接着,周恩来便同几位同学向村长建议,也得到了村长的赞许。随后便向县里申报请求,经当时承德县(即沈阳县)核准,将天赐堡改成了甜水堡。

(选自《生活在民族友爱的大家庭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邀请——(      )      信步(      )

环顾——(      )      秀丽(      )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        )

(2)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

(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3.从文中找出“天赐堡”村名的来历,用“      ”画出来。

4.周恩来为什么把“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

                                                            


【参考答案】

1.约请  漫步  环视  秀美

2.不知不觉  碧波荡漾  心旷神怡

3.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有山东刘、李、郭、师四姓移民来到此地落户,他们取“天官赐福”中的“天赐”二字,将村名起为“天赐堡”。

4.因为他觉得人世间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大多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创造,不能祈求和等待上天的恩赐。他想让人们饮水思源,永远不忘祖先当年创业的艰难,永远热爱家乡。所以提议把“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如要转载,请必须标明出处。--------------- 小学生知识库 ---------------

推荐阅读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3.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4. 新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已解压课件(可下载、打印)

  5.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可下载全册打印

  6. 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背诵闯关表,暑假提前学!(下)

  7. 第一课《观潮》

  8. 第二课《走月亮》

  9. 第三课《现代诗两首》   同步练习

  10. 第四课《繁星》微课、知识点、朗读   同步练习

  11.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同步练习

  12. 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指导及范文   同步练习

  13. 语文园地一朗读、微课、知识点   同步练习

  14. 第一单元知识点

  15. 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6. 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朗读、微课、知识点 同步练习

  17. 第6课《蝙蝠和雷达》微课、知识点  同步练习

  18.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微课、知识点   同步练习

  19. 第8课《蝴蝶的家》微课、知识点   同步练习

  20. 习作《小小“动物园”》习作指导及范文

  21. 语文园地二微课、知识点   同步练习

  22. 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

  23.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题二及答案

  24.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同步练习

  25. 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26. 第11课《蟋蟀的住宅》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27. 口语交际三《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同步练习

  28. 习作三《写观察日记》视频、习作指导、范文   同步练习

  29. 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同步练习

  30. 第三单元知识点

  31. 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一   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二

  32.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

  33. 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34. 第13课《精卫填海》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35. 第14课《普罗米修斯》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36. 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37. 《语文园地四》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38. 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知识点   同步练习

  39. 习作四《我和_____过一天》指导、范文

  40. 第四单元知识点

  41. 练习及答案一     练习及答案二

  42. 测试题及答案一     测试题及答案二

  43. 期中测试题两套一   期中测试题两套二   期中测试题两套三

  44. 第16课《麻雀》    同步练习

  45. 第17课《爬天都峰》     同步练习

  46. 习作五《生活万花筒》     同步练习

  47. 第五单元知识点   练习及答案    练习及答案二

  48.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49. 第18课《牛和鹅》  同步练习

  50. 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同步练习

  51. 第20课《陀螺》  同步练习

  52. 口语交际《安慰》  同步练习

  53. 习作六《记一次游戏》   同步练习

  54. 语文园地六教学视频   同步练习

  55. 第六单元知识点   练习及答案二

  56.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 小学生知识库 ---------------

您的分享,会让更多孩子受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