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章燕: 缅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

▼更多精彩推荐,请持续关注CMRS▼



 缅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



章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屠岸先生20世纪80年代访问莎翁故乡


屠岸先生(1923年11月22日—2017年12月16日),原名蒋璧厚,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著名诗人、资深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出版家。上世纪50年代至“文革”前,他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工作,先后任《剧本》月刊和《戏剧报》编辑、常务编委,戏剧研究室副主任等。上世纪70年代,他奉调至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80年代,他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屠岸先生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2001年他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





屠岸先生自幼家学深厚,受母亲影响热爱诗歌和文学创作,从少年时代起便开始写诗,并于上世纪40年代起开始诗歌翻译工作,译著和著述丰厚。他的主要译著有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长篇叙事诗》(与章燕合译)、《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上、下卷)、斯蒂文森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国》(与方谷绣合译)等。他的诗歌作品有《萱阴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灯红处课儿诗》等。2016年出版了《屠岸诗文集》(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屠岸先生致力于英语诗歌翻译七十余载,尤其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倾注了毕生精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从上世纪30年代起便陆续被译介到中国,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中译本问世。1950年,由上海文化工作社出版的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成为我国第一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文全译本,在当时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1962年,屠岸首次登门拜访请教倾慕已久的卞之琳先生,卞先生肯定了他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译本,但认为还需修订加工。根据卞之琳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应依照神形兼备的原则,采用“以顿代步,韵式依原诗,亦步亦趋”的方式进行翻译的主张,屠岸对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版于1981年出版,卞之琳先生在1982年《译诗艺术的成年》一文中认为新版本更加“谨严、光润”,并把屠岸译作视为“译诗艺术成年”的典例。该译本每首诗译文后都附有一篇“译解”,对该诗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说明和解释。这种加“译解”的做法,受到冯至先生的肯定和赞赏。自首版之后60余年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陆续被近10家出版社再版,累计印数逾60万册。每一次再版,屠岸先生都要精心修订。目前,该译本已成为我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经典译作,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屠岸先生在工作



中心简介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简称CMRS)于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的使命是整合研究力量,推进浙江大学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搭建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学术共同体。著名学者沈弘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CMRS目前出版三套丛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丛刊和文艺复兴论丛,均由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往期回顾:

人物 | 沈弘:纪念约翰•伯罗,一位博学儒雅的慈祥长者

学术 | 拉姆里奇:阅读生命之血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创刊号

书评 | 田慧:“游吟诗人”阿基坦公爵基廉九世 ——评《噢西坦抒情诗》

书评 | 田慧:回归中世纪的文化之旅 ——评《噢西坦抒情诗》

译著 | 沈弘选译,《英国中世纪诗歌选集》

书评 | 包灵灵:二十年磨一剑,再现经典

讲座概览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

讲座概览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上)

纪念胡家峦先生

“欧洲中世纪与早期现代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

会议回顾 | 2018年“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

会议回顾 | 2017年“转折中的早期英国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

工作坊回顾 |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

活动回顾 | 著名莎学家David Scott Kastan教授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暨首次访华圆满成功

活动回顾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更多精彩推荐,请持续关注CMR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