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流铿锵 “画舞之神”:叶浅予带我们回望的那个纯真年代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 叶浅予 -

10月29日,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叶浅予纪念馆、李可染画院主办的《风流今见-叶浅予早期速写作品展》在武侯祠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近现代艺术大家,“画舞之神”叶浅予的作品72幅,涵盖了速写、漫画和国画这三种画作类型。其中速写部分是此次展览的重头戏,大致分为四类:印度速写、川贵速写、甘南及江南速写、舞蹈及杂画,较集中地展示了叶浅予在四十至六十年代的速写创作流变。展览将从10月30日展出到11月17日,展览时间为10:00-17:00,免费向公众开放。

点击看之前深度报道:

 一见钟情叶浅予:叶浅予早期速写作品将于武侯祠美术馆开展

 瞧这个帅老头叶浅予:谁也不知道他曾是老牌时装设计家!


画舞之神临蜀中


叶浅予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人物,现代中国画的大家,美术教育一代宗师,更是卓有贡献的美术活动家。他的舞画、漫画、速写,被誉为画坛三绝,他本人也被赋予“画舞之神”的雅称。

叶浅予的艺术人生,经历曲折丰富且颇具浪漫色彩。他18岁(1925年)休学到上海谋生,画广告、画漫画、画插图、设计花布图案、画舞台布景,丰富的经历让没有经过正规造型基础训练的叶浅予积累了深厚的造型功底。伴随叶浅予一生的速写,在不同时期演变出不同的风格韵味。

此次展览,以叶浅予的漫画作品及速写人物为主,展现先生在蜀地前后时期的艺术探索,进而以一窥全,详尽品读叶浅予的艺术轨迹。

展览开展前一天,我专程来武侯祠美术馆,碰到正在录制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说画”栏目的著名艺术家史国良和巴蜀山水画家、益州画社刘朴。两位先生声情并茂,回忆并讲述了与叶浅予先生的交谊。


常态、动态、偶态、情态四态兼具


访谈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印象中史国良起身数次,为观众与读者连比带划解读叶先生的舞蹈速写及水墨作品。作为史国良在央美期间的研究生导师,叶先生给予他的艺术滋养和教诲,他都铭记在心。叶先生的速写有“四态”:常态、动态、偶态、情态。他用速写抓取动态堪称一绝,也为后来他的水墨人物画奠定了坚实基础。

著名艺术家刘朴则提到,叶浅予的速写、水墨画作品,线条的运用堪称经典,写实能力,表达方式,画人画舞,用线准确肯定,特别是“情态”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这一点,无人出其右。

刘朴还提到他早年去上海出差,见到同样在舞台绘画上有大建树的关良先生,不怎么爱说话、中等身材的关良给他提到一些自己创作的细节和理念。作为中国近现代两位绘画大家,在舞台(舞蹈、戏剧)绘画上也都有所创业,如果说叶浅予舞台(舞蹈)绘画的最精彩之处在线条运用上,关良先生则在用色上有高蹈独彩。关良被称为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也许他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两人对中国舞台、中国戏剧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叫人感动。

- 刘朴(左)史国良(右) -

史国良提到一个类比,如果说关良的戏剧人物作品是一种“儿童漫画”,像“小孩子画的那样”,是玩出来的,有趣极了,那叶浅予的速写和水墨画则是“成人漫画”,他强调造型与线条,强调在场写生、即时写生、水墨写生,要把人与画都放到生活中去,“他的速写是素描的一种浓缩,一种提炼,一种精确的记录。”


湖边的《渔光曲》


叶浅予为师,告诉过史国良,画就是一张平面舞台,绘者要学会“导演一张画”,要把人与环境组合起来,要构图,要有想法,每日习练,掌握方法——常态、动态、偶态、情态四态兼具,动静结合,“叶先生是名师,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位‘明师’,明白的老师”。

- 1948年,叶浅予于北平雅宝胡同住所中 -

史国良与叶先生第一次见面颇有意思。他有一次去中山公园,见到一位戴毛线小帽的“大爷”,坐在湖边画速写,他走上前看,搭句话,“大爷,你画得可真像叶浅予……”大爷没说话,闷头画他的画。第二天,史国良正好由一位老师带着去见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叶先生,一进那院子,遇到叶夫人王人美走出来,叶先生和史国良对视了一下,“原来是你!”

王人美说“你们认识啊?!”

“他昨天在中山公园叫我‘大爷’!”

史国良介绍,叶浅予先生人物画由于四态具备而显得画面极其流畅、充满韵味,他用天然的矿物颜料作画,自己研磨,几乎不用墨汁,这使得他的作品墨色淳正,粒子及层次更为丰富。“近现代中国画家对墨很讲究,不是矫情,而是他们在乎这些材料在画面上起到的作用和效果。”

叶先生的舞台人物作品也讲究“气口”,他画的程砚秋在舞台上、梅兰芳在舞台上等等,把那种“顾盼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加之他之前与舞蹈家戴爱莲相处的十年,朝暮感受、熏陶,更使他的舞蹈人物作品传神动人。

叶浅予(右一)与梁白波(右三)、胡蝶(右四)、萨空了(左一)等合影 -

与齐白石合影,后排右二为叶浅予 -

我仍记得,史国良回忆起当年他傍晚推着坐轮椅的王人美出去散步,当时王人美已经中风,刚刚又和叶浅予吵了架,叶先生就让史国良推她出去转转,在湖边,他模仿起唱片里的声音“上海百代公司聘请王人美演唱渔_光_曲_”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唱起那首著名的《渔光曲》,那是王人美的代表作,“你还会唱《渔光曲》?”于是两人一起小声地唱,王人美潸然泪下,史国良默默推她回家,叶先生见到夫人脸上的泪痕,心里也“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旧梦依依,光华不再,鱼船儿飘飘各西东,那一晚,月光洒在院子里,昏蒙蒙的。

感伤有过,趣事当然也有。

史国良回忆,当年做叶先生学生时,有一次他让史国良去跟黄冑说,“你给他说,他就是个暴发户!”年轻的史国良就直愣愣地把话传过去,对方也不软,“你告诉叶浅予,他就是个特务!”

- 80年代于富春江 -


风流铿锵今又见


本次展出的大量“叶氏速写”,包括了印度、川康、甘南、江南的采风速写和舞台速写。其中,印度、川康速写属于叶浅予早年的速写,造型更多漫画味。1943年,叶浅予出访印度,速写兼有夸张与写实。他用一种很粗的铅笔,有的象是用炭精棒来画,粗细变化明显,竖画是线,侧画就是一个面,线面结合,用笔洗练简洁,对比强烈,色调处理细致,造型概括夸张,每一个笔触都充满了果断和自信。自印度归国以后,叶浅予走访川康一线。速写风格仍沿用印度速写的方式,以铅笔、炭棒并用,叙事意味浓厚。

- 叶浅予 印度集市四幅之一 15×10cm -

叶浅予 印度少年 28X21cm 1943年 -

甘南风光之四 20.5x31.5cm -

江南水乡之九 20.5x31.5cm -

到了五六十年代,甘南、江南地区的速写则相对地比较写实,以线造型为主,多群众性场面,更带有讴歌新生活的味道。这既有时代风尚的影响,也和叶老从漫画转向中国画创作有关。

展品中的舞台速写更是不容错过。叶浅予善于捕捉舞蹈者瞬息多变的舞蹈动态,用笔快速果断,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略而意周。另有一种毛笔画的舞台形象,是根据铅笔稿加工而成,除了仍保持速写的生动性,线条里还增加了毛笔勾勒的书法趣味。李可染画院副院长王海鲲表示,在近代画家中,叶先生的速写创作最具代表性,尤其是带有独特运动感和动态美的舞蹈速写自成一派。这已不是通常概念的“速写”,有较多的艺术加工成份,也可以说是速写式的创作。

- 扑蝶舞 25×18cm -

延边长鼓 66.5x44cm -

本次画展,也是继《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之后,武侯祠美术馆推出的又一名家画展,通过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方式,与老百姓分享传统书画艺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宋唯源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让广大市民能亲见叶浅予先生曼妙动人的“叶氏速写”、近距离感受叶浅予先生独具生命力的艺术气韵,“是一场小规模的重要展览”,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


一生速写以十万计


艺术野疯狂在开展前的上午,专程与宋唯源先生做对谈。作为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毕业于央美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也是叶先生的助教。曾游历加拿大温哥华十年,同时对移民海外的众多中国画前辈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及艺术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究。他所提出的“中国画血统论”在当今美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提到,叶先生注重现实创作,他的漫画创作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喜怒哀乐,由衷而发。同时叶浅予将速写引入了当时的央美教学体系,并确定了一套新的中国画教育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讲究中国画的气派,中国画的学子要坚持中国画的气脉不断,“诗书画印”相结合,开办“校外课堂”,注重写生,引导学生开阔深度的视野,中国画的中国血统愈纯粹,对中国画的延续发展愈有利。

- 宋唯源(左) -

“叶先生的速写不是资料性的,而是创作性的。”宋唯源曾多年保留过叶浅予的速写薄,其体量之巨,令人咋舌,其一生速写量以“十万计”。

叶浅予提出,诗词和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宋唯源曾问过老师,您的书法从哪儿来?叶先生回,从汉礼器碑处来。中国书法要往古处追,深处追。学书者以转隶为始,作为书法的基础。


叶氏作品唤醒真诚年代的真诚记忆


来自嘉德拍卖助理总裁、书画资深专家贾云涛则在与艺术野疯狂对谈时提到,叶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在速写领域是业界翘楚,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正是由于他兼容并包的学养和丰富的经历,让他的作品别具一各,自成一家。


他画过名人速写,也画过贩夫走卒,包罗万象,描绘人生百态。1943年去印度画了不少作品,生动又敏锐,他又见过张大千的作品,交谊之后又有了新的敷色之法。如果要说叶浅予与黄胄两位速写大家的作品区别,前者用简笔,简约、简练,趣味盎然,后者是繁笔,主线分明,辅线衬托,各有章法,其节奏、结构、情绪,都在其中。

叶浅予早期作品里的生涩感和质朴感,让人感到有“生辣”之味,生活情趣赋予其中。通过他这批在川康、甘南等地的速写作品,能够感受到他热爱生活的意旨,比如他画青城道士、轿夫、川剧人物,相对相机捕捉的是一个瞬间,他的速写则用最本真的状态,捕捉那种“眼见”、“心念”的感受——相片是“皮”,靠的是形象吸引,速写是“里”,传情达意,情态自成。“速写最能表现艺术家的能力、情绪和感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贾云涛提到,从叶浅予那一代大师的作品中,能深刻体会到一份艺术的真诚。他写画出了许多四川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艺术家的心理状态、赤子情怀,通过武侯祠美术馆展出的这批作品,也了解到当时四川人的生活情况,文献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兼具。

 风流今见--叶浅予早期速写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30日—11月17日  10:00-17:00

展览地点:武侯祠美术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荐馨殿)

开幕式地点: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殿前广场

主办单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叶浅予纪念馆  李可染画院

执行机构:武侯祠美术馆

学术支持: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四川浙商美术馆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摄影:李祥云 李鑫智 谢礼恒

特别鸣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武侯祠美术馆 四川中国画学会

● 等风来·赵夜白:那个畏惧出席任何活动的离尘少年

● 金夜“乐”色正美: 不管喜与悲,音乐剧GALASHOW永远OK

● 归园·竹庵蒙中癸巳至丁酉作品展:自饶韵致,非关烟云

● 重华秋拍思明居专题:漂泊一生何海霞 活了九十岁画了八十年


↙↙点击 阅读原文 ,还有更多艺术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