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博物院艺术馆珍宝馆大展:古人文房中的“妙手文心”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3-02-05

| 成都大珍堂博物馆 摄影:王飞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郫县竟藏着中国最大民间古家具博物馆

腼腆如堇,时间如药


以竹木牙角器窥文人书房

万个长松覆短墙,

碧流深处读书房。

宋 章鉴





书房·文化


书房,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安身立命的求索家园,藏修息养的精神栖所。此次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便以80余件精品让我们得以一窥书房这一方联结着江南士人内心世界,承载着江南匠人慧心巧思的天地。



中国的文人书房中,除了笔、墨、纸、砚外,还有许多辅助书写工具,笔筒、臂搁、笔洗、印章、镇纸、文具盒就是其中常见的几类。这些各具功能的器具与文房四宝共同构成文人笔耕之必要条件,同时也营造出高致雅逸的书房氛围。到了明清,文房的所备之物已一应俱全,除实用性外,日益讲究装饰性和艺术性,形制或取意自然,或效法古物,或诠释典故,文房器具已成为书房案头的清玩之物。让我们一起欣赏此次竹木牙角特展中展出的珍品吧。


传达了中国式文人寄情山水、追求雅致的文化精神


| 明中晚期 朱鹤款竹雕松鹤竹梅图笔筒


器取用粗壮异形竹根,整治内腔后于外壁雕刻主题画面。整个设计以山间老松鳞皴巨干为主体,仙鹤、梅桩及竹叶灵芝附绕四周,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富有层次。雕镂松鳞、朽眼,将松树老干表现得十分自然;而松枝、仙鹤的雕刻手法细腻、鲜活与生机盎然,技法中运用了圆雕、透雕和高浮雕诸法,刀法与技艺极为娴熟。整器体量颇大,造型典雅别致,富有山林韵味。作为书斋中长物经年把玩,故而表面能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

朱鹤号松隣(鄰),明竹刻名家,《竹人录》、《嘉定县志》中有录。其工书法、篆刻,精雕镂图绘之技,亦擅竹刻,为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按“辛未”年当是穆宗隆庆五年(1571),此件竹雕为其晚年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 清中期 紫檀嵌百宝花鸟图笔筒


器壁以染牙、螺钿、玛瑙、玉石等为材料加以雕琢组成喜鹊、梅花竹石图案,寓喜鹊登梅之意。紫檀本身包浆润泽,百宝嵌工艺精致细腻,相得益彰。

| 清中期 沉香木雕山水人物图笔筒


器身浮雕通景山水,雕刻出山水、树石、屋宇、人物等。画面一侧刻高士侧卧,一侧刻老者和携琴童子,寓携琴访友之意。立意上传达出古代文士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在审美上也达到了材质和工艺的完美结合,古朴厚重,旨趣高远。


| 清晚期 黄花梨木百宝嵌“湖人进瑞”笔筒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成就于江南匠人细腻的心智与灵巧的双手,将文人的情思与手中的刀具汇为一体


| 明  象牙雕双螭钮印章


印章为长方形,印钮高浮雕,刻二螭龙蛰伏于印章之上,双目圆睁,尾巴相互缠绕,有动态,刀法粗犷古拙。印文阳刻双行篆书“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遒美生动。民国配楠木盒。

李廷相,字梦弼,明濮阳开州人。弘治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好藏书,多方收集古籍、名画,建有藏书楼“双桧堂”,卒谥文敏。著有《南铨稿》。

| 清中期  紫檀博古纹方盒


紫檀木制,呈长方形,器盖以减地浮雕法雕刻多组寓意吉祥的纹样。其中大葫芦瓶插一戟,戟顶悬一流苏坠儿,磬、双鱼系其上,寓意“吉庆有余”;瓶口另插傲雪梅枝,象征文士的高洁气度。另雕有如意、佛手等图案。图左上方有小篆题诗:“吉金乐石,古香古色,韫而藏之,永保勿失。”旁有隶书题识:“雪汀属,憩庭铭,锡葊勒。”左刻印章“锡庵”。图右下角刻印章“雪汀珍赏”。据《吴县志》载,“雪汀”应为王伟棨,清代人,字雪汀,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寓吴县(今江苏苏州),笃古嗜学,工画梅及篆刻。此器用材高贵,工艺精善,寓意吉瑞,又因文人在创作上的参与,颇为文雅,十分难得。

| 清晚期  紫檀刻梅花图诗文镇纸


镇纸一面刻梅花,款识为“昔邪居士”,刻印章“寿”。另一面刻行书诗文三行,款识为“甲戌之春九十二老人同书”。书风洒脱秀润,结体谨严。昔邪居士为金农别号。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同书即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书家,与刘墉、王文治并称。此件臂搁书画取自清代两位书画大家,格调高逸,而雕刻也较好地保留了两家的笔意神韵。


构思于江南士人寄兴山林、以淡泊冷逸作为审美追求的文化精神


我国以前的书写格式,是自右而左,为了防止手臂沾墨,就产生了枕臂之具——臂搁。作书挥毫时枕在臂下,既防墨迹沾臂,又防夏天臂上汗水渗纸。臂搁又是书案重要饰物,一般用去节之竹分劈成三刻制。因是枕臂之用,宜浅刻平雕,以刻制书画为主。



| 明末清初 谢象三款竹刻松阴曳杖图臂搁

| 明末清初 张希黄款留青刻山水图竹臂搁


本件取优质长节毛竹,斫两端竹节成长条形。留青薄意雕,其上施浅阴刻,刀法细腻。构图取法立轴式“南宗”山水,取高远法,远立怪石独兀山峰,中近景作一河两岸式岛岸与沙汀;其间古树丛叠,岸头、溪渚边有零星农舍、草庐。

张希黄,其是明代中晚期著名竹刻工,《竹人续录》里有载。据说“留青阳文”雕即“留青”刻法,始自希黄起;其刀工细腻、曲尽画理,善刻院派小景山水、楼阁最佳,常有诗题。

| 清中晚期 蔡照初款紫檀刻任熊图《洛神赋》


画面主体浅刻一仕女,人物衣带飘逸,踏于水浪之上。上部刻诗文,内容取曹植《洛神赋》局部,落款“壬子春日……任熊画蔡照初刻”。任熊(1820-1864),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晚清著名画家,尤擅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蔡照初,即蔡照,字容庄,照初为其原名,浙江萧山人,擅刻画金石。此件臂搁为任熊与蔡照初合璧之作,两人既为萧山同乡,又兼书画金石名家,因而尤显珍贵。“壬子 ”当为1852年。


人生贵有胸中竹


中国古代文人书房中还常配有桌案类家具,供好友品茗饮酒、吟诗作对之需,如犀角杯,水瓢等,将实用工艺与审美装饰以匠心匠艺结合。



| 明末清初  犀角雕山水人物纹杯


此杯以松树主干作杯把,外壁浮雕满刻,上部山石壁立,如危石垂崖;中间数位高士游走于山林间,并有楼阁掩映;其下有小溪,一船夫立于舟头,与高士遥相呼应;内壁以浅浮雕刻云石纹。

| 清早期  瘿木刻诗文水瓢


取天然瘿木稍事打磨而成。外壁瘿结累累,刻两方鉴藏印:“毕沅珍藏”“郭麐叹观”;内膛髹黑漆,近口沿处阴刻隶书诗文,款识:“大涤子”。大涤子为石涛(1642-约1707)别号,明末清初书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于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郭麐,字子嘉,清中后期山东潍县人,一生醉心金石,工书法、摹印。水瓢本为日用之物,因为巧手的雕琢、艺术家的参与、名家的递藏,让本器笼上了浓郁的文化色彩,古雅可爱。


和着回荡的古琴声,香篆缭绕,将士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带入旷远澄澈的境界


本次特展还展出了古人书房中常设有的香筒,使用时一般是将特制的香料或是香花放入香筒内,香气便从筒壁、筒盖的气孔中溢出。同时,由于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又是一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品。材料多样,其中以黄杨木、竹子及紫檀黄花梨等较为常见,工艺一般都非常精美,雕工多为镂空。较为经典的图案有商山四皓、竹溪六逸、竹林七贤、会昌九老等。和着回荡的古琴声,香篆缭绕,将士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带入旷远澄澈的境界。



| 明末清初  濮仲谦款竹雕会昌九老图竹香筒


周身镂空浅浮雕人物、山水、树木花草及水桥楼阁等,上下两端以梅枝纹一周为饰。以黄花梨镶嵌扣边蒙口,两端堵头已失。其上图案纹样题材取自脍炙人口的“会昌九老雅集”,又称“香山九老”、“洛中九老”,即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以白居易、李元爽等九位古稀之年老者于洛阳南郊龙门香山寺举办游山雅集之盛事,此后历代被文人雅士所效摹。

以筒体为香山,山中林壑优美,古梅、老松婆娑蔽日,楼阁掩映,枝干中又有藤蔓萦绕,松鼠亦在期间奔走玩耍。“九老”于林间或抚琴、观画,或赏花、对弈,其余雕戴幞头年轻文士、总髻小童侍者若干名。画面下端怪石隐秘处,浅刻“仲谦”款识。

濮仲谦,其名澄,明晚期负盛名的文士匠人,清初尚健在,金陵竹刻创始人。除擅竹刻外,亦善工犀、玉及漆器。有关其竹刻风格,清初张岱在其《陶庵梦忆》中称赞其竹雕:“古貌古心”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濮仲谦擅长浅雕等,线条细如毫发。本件香筒造型玲珑小巧、雕镂细致,尤其是透漏雕及浅阳刻结合得异常娴熟,松干、松针、树叶、梅瓣、楼阁斗拱、瓦面,甚至人物衣纹均以施刀极细的线刻来表现,为同时期细作香筒中的精品。



除此之外,文房中还常设有各类摆件,插屏、佛像、如意、帽架、手串等,表达着主人独特的文化追求与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类文房置物也体现着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如此次展品中的犀牛角摆件就是当时尼泊尔政府送给民国政府的外交礼物,取材于亚洲犀角,形体硕大,不事雕琢。



| 清中期  黄杨木雕瘦骨罗汉


瘦骨罗汉,又称雪山大士、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雕像呈坐姿,左手支地,右手持经卷,上身赤裸,全身奇瘦,前后肋骨清晰可见,脸部神态安详。历历可数的肋脊,着力彰显苦修之无我,慈祥柔和的面容,苦思证菩提。器物雕刻形神兼备,黄杨历岁月之洗礼,色泽古朴温润,非常传神的表达了佛教的禅定思想。

| 民国 象牙雕“张敞画眉”插屏

| 清中期  红木雕嵌银丝如意


器以红木制成,首部灵芝状,长柄三曲,中部微拱,正面通体用银丝镶嵌出装饰图案。所配镂雕底座,亦为红木制。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名。

| 民国 犀牛角摆件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在书房这方纯净的放牧思想的精神空间内,中国文人读书操琴,吟诗作画,焚香品茗,执棋对弈……书房亦如人,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他们无不重视书房的陈设装饰设计,追求书房的高雅别致,不论是奢侈豪华的高堂,还是窄小破旧的陋室,都寄托着主人的理想,营造着中华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片天地。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艺术馆珍宝馆



部分图文来源|南京博物院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排版丨崔婷



特别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中国书房









往期精彩推荐







这座令人惊讶的美术馆满足你对工艺美术的所有想象
赵孟頫逝世700周年特展 | 东京两大馆数百件珍藏倾出
赵子韬:藏无可藏之处,才是我所想要的表达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籍装潢特展
中国书房
梵物志:美到高处
谭昌镕:留住几分曾经风雨色
这部超级冷门的古代经典到底有多美!
曹辉:陌上谁人依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