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一刻|声色古典 09“双料额头的男孩”


·  在  ·  线  ·  一  ·  刻  ·


 





声色古典 09

解读音乐史上最知名的百幅图像


讲师:韩斌


讲师简介

韩斌,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文献学、歌剧、合唱学。先后出版《西方合唱音乐纵览》、《德彪西》、《钢琴的故事》、《音乐学新论》等专著。曾在《人民音乐-留声机》、《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艺术》等杂志开设专栏。


👆点击音频收听👆

「 导 听 」


货币中的人物


©wikipedia

20法郎上印着法国现代伟大的音乐家德彪西,后面衬托的背景是波涛澎湃的大海。


该画作出自于1884法国肖像画家巴赛尔(Baschet, M. 1862-1941)之手,这幅肖像现存奥赛博物馆。德彪西的额头很高,故从小被人称之为“双料额头的男孩”。德彪西是一名杂货店老板的儿子,出身并不富裕,身上却始终充满了贵族的气息。德彪西终其一生都眷爱着大海。他的姑妈嫁在法国南部的沿海城市尼斯,于是他从小每年都会去尼斯的姑妈家住上一段时间。他的许多作品都在描绘大海,包括他的《沉默的教堂》,这首作品的灵感来自法国布列顿(Breton)半岛的一个传说。德彪西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水手,游历全世界。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德彪西是一个20世纪音乐的开拓者,并不算现代派的作曲家,他以钢琴作品出名,其中以两卷前奏曲最有名,在24首前奏曲中最有名的一首,即第一卷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灵感来源于《苏格兰之歌》中的一首诗歌,德彪西用音乐描摹出了诗中的景象,“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这首曲目的重要之处在于带有非常浓厚的五声音阶色彩,中国古代的音乐基本是“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的五声结构,Fa、Si使用的少之又少,德彪西在作曲的时候也使用了这一方式,虽然用的是西洋作曲的技法和西洋乐器,但是演奏呈现出来的音乐却是带有“五声色彩”的东方风味。


视频:米开朗基利演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wikipedia

西贝柳斯在原100块芬兰马克的画像,纸币的反面是一群翱翔的天鹅,这当然暗指了西贝柳斯的名作《图翁涅拉的天鹅》。


西贝柳斯晚年有近30年没作曲,和罗西尼一样,是个安享晚年的作曲家。《图奥内拉的天鹅》是西贝柳斯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图奥内拉代表着所谓的地府,对于作曲家而言是死亡的象征。有很多作曲家写过与死亡相关的题材,如圣·桑的《死之舞》、李斯特的《骷髅之舞》等等。天鹅在西方音乐中代表着忠贞,也寓意着最后一部作品,比如,舒伯特的最后一部声乐套曲叫做《天鹅之歌》,是因为天鹅平时不叫,它只会在临死前嗷叫一声,叫声极为优美。


比利时法郎上的萨克斯

作为乐器制造家登上货币票面唯一的一位就是比利时发行的200法郎钞票正面上的萨克斯(Sax, A. 1814-1894)。早年他曾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学习长笛和单簧管,又随父学习制作铜管乐器,并发明了萨克斯管。萨克斯管分高音,中音和低音。萨克斯在管弦乐队中不常被使用,比较有名的有拉威尔在《图画展览会》中的第二段,将萨克斯作为主要配器使用。

 

亚美尼亚50德拉姆纸币正面是前苏联著名作曲家哈恰图良的头像,而背面则是他创作的舞剧《加雅涅》中的一幕,这部舞剧中那首《马刀舞》至今仍然是脍炙人口的名曲。


《马刀舞》是哈恰图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作为芭蕾舞剧的音乐,极具感染力和张力。此外,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也非常有名,还诞生了二胡演奏的版本。

 

哈恰图良《马刀舞曲》

视频:柏林爱乐演奏《马刀舞曲》,指挥西蒙·拉特尔


©baike.baidu.com

朝鲜1圆钞票的正面上就有著名的歌剧《卖花姑娘》中的主人公的画像。朝鲜音乐往往自成体系,《卖花姑娘》其中有东亚调式,还采用了梆笛,伽倻琴等非常典型的朝鲜乐器。


©wikipedia

五百块挪威克朗上的爱德华·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挪威国宝级的作曲家,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他最著名作品有《培尔金特》组曲、《特罗尔豪根的婚礼》等。


格里格《特罗尔豪根的婚礼》


《特罗尔豪根的婚礼》出自作品65号第六首,被收于《抒情小品》第八集。作品用清新活泼充满喜悦的节奏,昂扬风趣略带幽默的旋律,明朗朴素毫不做作的和声描绘于格里格乡间别墅特罗尔豪根的一场婚礼。作品有着最简单的三段体:第一段主部,欢庆喧闹;第二段中部,抒情柔美;再回到主部,具有很强的民间舞曲色彩,是格里格献给妻子的礼物。


匈牙利1000福林纸币纸币上印着的贝拉·维克托·亚诺什·巴托克


巴托克(Béla Viktor János Bartók,1881-1945),是匈牙利了不起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他最早将民族音乐进行系统整理,并融入到创作中,对于中国作曲家有着很深的影响,造就了今天中国作品民族化加西洋体裁的创作模式。



上海大剧院2006年在国内首创了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了一批热爱艺术的观众,至今已持续了近15年,也见证了上海艺术欣赏与文化消费群体的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大剧院取消了从春节假期到四月底的所有演出,“艺术课堂”的课程安排也受到了影响。为了继续给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普及课程,因此推出了“艺术课堂”的线上课程。此外,上海大剧院的“对话大师”“艺见”等音视频栏目也将先后在线推出,让观众们了解艺术大师们的成名故事,以及文化产业运营的经典案例。




-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
近几年音视频网络平台已经普遍应用,很多观众习惯在音视频平台观看收听在线课程,为了让不便来到现场的观众们提供在线的艺术普及,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课堂“在线一刻“,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领域。即日起,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正式上线。以音频节目为主,每期时长15-20分钟(一刻钟)左右,故取名 “在线一刻”,也有“一课”的寓意。上海大剧院将把近五年来多的100多次“艺术课堂”的内容剪辑成15分钟的音频节目持续上线,让无法参与艺术课堂现场活动的艺术爱好者通过在线收听,继续了解舞台艺术的故事,也可以让上海以外的观众能得到在线艺术普及,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艺术课堂”线上课程近期将先后推出“金牌讲师”韩斌、吴洁、王勇的《声色古典》《音乐的色彩》《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王博士的音乐名城之旅》等系列主题,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板块,为观众带来每天15分钟的“艺术公开课”。






/ 往期回顾 /

点击题目阅读


声色古典系列

01 解读音乐史上最知名的百幅图像 / 02 画中巴黎美男子  / 03 海顿和他的住所 / 04 莫扎特和他的住所 / 05 贝多芬和他的住所 / 06 货币中的人物 / 07 改乐谱的作曲家 / 08 贝里尼

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系列

01 入门宝典 / 02 足尖鞋和薄纱裙的诞生 / 03 芭蕾历史的新时代 / 04 “技术流”知识 / 05 “名场面”大双人舞 / 06 芭蕾舞剧的肢体语言 / 07《天鹅湖》的诞生故事 / 08 一部名作多样魅力

王博士的音乐之旅系列

01 走近古典音乐的世界 / 02 听音乐前如何做功课 / 03 贝多芬交响曲怎么听 / 04 莫扎特的传奇一生 / 05 “神童”莫扎特为何英年早逝 / 06 曾一个月演出24场的莫扎特歌剧 / 07 原来《魔笛》也可以这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