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奇教师 | 5位老师,各种神奇课程,谁是你心目中的TA?

顶思 2019-05-01

连接改变教育

由顶思联合全国多家知名国际学校、教育集团、媒体等机构,共同启动的“神奇教师”系列活动即将步入公众评选阶段。今天要介绍的五位老师分别是:常熟国际学校吴顥老师;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外国语校区尹世骏老师;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杨亚楠老师;句容碧桂园学校徐婷婷老师;深圳曦城协同学校的李想老师



吴颢老师,一个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坚信学生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特色外语学校IGCSE中心到英语特色教研组筹建,再到常熟国际学校中学国际部英语教学及管理工作,他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国际交流圈这一目标进行国际课程优化及规范化工作。


吴顥

践行“博慧”理念,

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国际交流圈

Be the wonder teacher, 

make wonderful students!


所在学校:常熟国际学校

所教年级:高一 ~ 高三

所教学科:A Level 英语

学位:硕士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

专业:教育学


我眼中的创新课堂


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加以整合,采用Apple Classroom,将传统课堂的教、学、练转变为探究为主、翻转为辅的互动性课堂模式。


利用iBooks Author打造校本化ESL辅助教材,构建“以阅读为载体,读写为学,听说为用”的四维一体英语学习模式。


学生学习“跳出”课堂,用网络搭建国际学习社群,连贯学习过程及学情记录,积累学业及升学材料,打通知识输入及学业输出。


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

(个人陈述)


提到未来课堂,想必大部分人都觉得科技是未来课堂的最主要改变,然而作为未来课堂的体现媒介,科技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技术为载体的现代课堂对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除了技术方面,未来课堂在核心课程、课任教师、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目标评价等要素方面都提出了不少的要求。


未来的课堂将会更具建构性、开放性、个性化、自主化,在存在形态方面,未来课堂也会更加社区化,每一个课堂将会成为开放学习的小社区。


一、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核心在于“人”


在准备建设未来课堂时,我们首要任务是关注“人”,他们分别是学生教师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线上课堂的发展似乎让我们一时感到了对实体课堂的“威胁”,其实学校的未来不会因为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而彻底消失,既然不会消失,那么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在广泛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变革中,我们的课堂其实还是大体上由教师进行授课,学生是客体。真正地关注学生,便是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个性化。关注学生,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教学活动是未来课堂的一个大方向,而信息技术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关注学生的工具。


另一个“人”是教师。关注教师便是需要教师们了解认同并积极推动未来课堂的建设,这是观念上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从控制者向协作者转变,在教师个人素质提升的同时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发生在泛载时空中的,学校的学习、家里的作业的界限不再清楚,真正达到校内翻转,校外泛载。


二、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一切“数据化”


抛开传统的纸上阅卷和主观分析讲评,信息技术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便捷和高效的方式,例如网上阅卷,考试数据分析等。这些可视的可量化的数据为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多实际意义。但是只有考试场景并不是未来课堂唯一需要的,未来课堂将会是一个数据化的学习中心,从学生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在校期间表现、作业反馈等都会通过数据整合进而得出“认知规律”。


随着移动网络时代和大数据的不断应用,课堂不再是一个沉闷无聊的地方。未来课堂将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通过认知规律的搜集将得出学生的思维过程。数据收集及分析将极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课堂的有效性。


三、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


既然未来的课堂是泛在的,那么这里的基础设施就包括校舍、硬件和软件建设。校舍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提供多种特色或专业场室,但各种活动空间和场室都需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果说现在课堂中使用平板电脑来辅助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那么未来课堂中VR或AR技术的运用是否可淡化教室这个“界限”?


未来课堂的建设,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硬件的建设,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部分,日后的使用和维护也会花费一笔费用。所以从学校管理层开始就是树立对未来课堂的信心和认可。


当然,建设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仍旧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我们要认真思考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究竟我们的课堂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最能迎接未来教育。有了这些基本的意识,我们才能逐渐地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搜集所有数据以及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人。



他,让数学竞赛从无到有,在AP微积分上独当一面。他,协助完善IB数学的教学系统,独立完成一个年级所有等级的授课及相关工作。


他,就是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外国语校区的尹世骏老师。作为成都树德中学第一位IB和AP的全球双考官, 他所带的学生今年更是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微积分BC平均分4.79,24个学生(19个5分5个4分)优秀率达100%。他所教的IB数学也为今年IB总分37.5(HL 5.61,SL 6.3)做出不小贡献。


他不轻易放弃,也愿意相信,命运会有那么点小小的缝隙,让我们能够怀抱绚丽的阳光。


尹世骏

奋斗=收获


所在学校: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外国语校区

所教年级:高中

所教学科:数学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专业:计算数学


我眼中的创新课堂


  1. 学生主导课堂,IB课堂的复习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上课,出试卷,改试卷,评讲。


  2. 打破传统的“不懂就问”的模式,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学生到办公室问问题,在给学生一点提示以后,会尽量“逼”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或者略高于自己能力,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


  3. 尝试让学生平时小型考试的自我管理,提高学生自主自律,并建立更好的价值观。


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

(个人陈述)


一、 学生为主导的课堂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通过听讲来获取知识。这种被动接受的知识,学生相对于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不会更加重视,记忆度也不好。让学生来主导课堂,不只是简单的做一个小的报告(presentation),而是让学生设计课堂内容,上课形式,包括考核形式。


当然,这需要老师课下更多的和学生沟通,上课老师也会以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指导学生,完善课堂,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能更加全面的发掘和理解学习的内容,能够站在老师不一样的视角,让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化。老师从一个居高临下的授课者,变成一个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老师之间有更好的沟通互动,教学相长。 


二、 多位老师共同参与


既然是学生为主导的课堂,那么就可以更多的老师参与课堂。同学科的老师,能够通过学生讲解和主持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想法,和主课老师提出更多的看法;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最好是属于交叉学科知识,比如数学里面讲运动学,就可以和物理老师一起参与课堂),提出见解。由于还是以主课老师为主,参与的老师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以研讨会(seminar)的形式,基于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经验,基本可以应对这种同学科或者跨学科的问题。 


三、 利用科技手段的教学互动 


网络让世界变小,那么通过网络连接世界的学校,同一堂课,有更多的视角、观点和想法,还会因为世界各地的文化、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让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化。VR 技术的革新,也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通过 VR 技术的模拟,将学到的知识实时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交通的便利,也让老师的流动变得不再困难,实地教学生活,更能让学生和老师都有更多的新鲜感,带来更多的改变和认知。


四、 分层次教学 


IB,AP 等很多项目都是有分层次教学,但是这种分层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学校自己可以通过开设一些诸如兴趣班,帮扶班,能将层次再度细化。兴趣班主要是给对某一学科有兴趣,甚至能参加该学科竞赛的同学所开设的,也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帮扶班可以让学生结对子,找到一个固定时间,学习相对更好同学的参与也算是他们学生活动中的一种。


五、 微课/视频 


PPT 是很多老师的教学工具。录音笔也是很多学生帮助掌握理解上课内容的辅助学习工作。如果将二者融合,那么微课或者上课视频是一个更好的办法。这个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还原上课场景,加深记忆。学生在将来也能利用视频复习。而且可以鼓励师生共同录制上课视频,效果更佳。很多大学已经做了这个工作,比如 MIT,民间机构可汗学院也做了这些工作。这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爱阅读,也爱音乐的优秀青年教师一枚,曾获得苏州教育学会论文征集特等奖、工业园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被评为“先进科研个人”。


他所带的学生进入美国数学大联盟决赛,他指导多名学生获得“时代杯”数学竞赛一等奖!


他带领一群00后创立了首个属于初中生的微信公众平台——VOA数学(V—代数学之父韦达、O—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A—近代统计学之父阿道夫·凯特勒)。他们进行了人物专访、几何梦想家、数学小论文征集、贺卡制作、文化衫设计、论坛开发等!志在传播数学知识与文化,为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分享与交流平台!


杨亚楠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

先不要去雇人收集木头,

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

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所在学校: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

所教年级:初二

所教学科:数学

毕业院校:南京晓庄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我眼中的创新课堂


我眼中的的创新课堂有三个维度:语言有无更丰富?思维有无得到锻炼?交互式体验是否更加立体?


根据我校国际初中部的特征,我们正在探索一种创新课堂模式——SOS学习法! 


SOS学习法(Share Open Subjects):以课程主题(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函数等)为核心,以开放式平台(qq讨论群、洋葱数学、可汗学院、VOA数学公众平台)为载体,以共享、合作与交流为目的的一种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

(个人陈述)


一、开放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在教室内,授课地点可以是户外或科技馆等!即使是在室内,也可实现跨区域连线授课,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二、多元学习课程

学校将建立和开发更多适合本校的STEAM教育的课程,如:我校已开发的乐木课程、乐活课程、乐植园课程、情商课程、3D打印、机器人等!


三、交互式体验

未来的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现代科技的引入,综合课程的开发,将加大学生个体的体验与交流!这将大大增强我们对自然、人文、科技、艺术、社会的感悟与思索!


四、多师授课

未来课堂的课程融合对于未来教师的要求将更高,未来课堂将实现2个及以上老师同台分工授课!比如语言类将融合音乐、美术等,因此可能需要三位老师同台授课!


五、终身学习与个性化档案

随着信息的发展,人们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将不再受年龄、地域、空间的限制。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爱好与需求实现终身学习!人们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与难度将会由相关学习软件进行个性化推荐与指导,并建立一套我们学习的数据与档案!


我们所修的课程及我们各项能力指标将会登记入库,我们可以自主的选择进行学习或提高!比如我们学科素养库、阅读库、身体健康信息库、词汇库、学分信息库、培训信息库将透过同一个平台实现数据化、可视化!



对学生严格又慈爱,是徐婷婷老师的标签。


她深受学生喜爱,善于带领学生攻克物理难关。


她参与撰写MYP项目申请所需的物理学科文件,助力部门于2016年6月获得IBO组织的授权(全中国约30多所实施MYP项目的国际学校)


 徐婷婷  

我不知道什么是神奇教师,

但是我想来定义神奇教师!


所在学校:句容碧桂园学校

所教年级:8 - 10年级

所教学科:物理

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专业:物理学专业


我眼中的创新课堂


让学生看: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富有启迪意义或者前沿的科学视频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让学生做:重视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带领学生运用多种专业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完成高质量的实验探究论文。


让学生想:学习的过程重在反思。以论文的形式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科学问题,利用批判性思维评价科学带来的影响。


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

(个人陈述)


未来的课堂,我曾无数次设想,它应该是高大上又接地气,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满意的课堂,适合学生的终生发展。


未来的课堂,学生是绝对的主角,学校充分服务于学生,将学生培养成探究者、思考者、交流者、敢于冒险的人、知识渊博的人、有原则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心胸宽广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善于反思的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


学生的组成应该更多元化,他们可以来自不同的地区,带着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家庭条件。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珍视自己的文化、了解更全面的社会、让学生更具同理心。


学习的目的性需要更加明确:为了喜欢的学科?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为了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服务?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未来的课堂会指引学生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不断革新。电脑、IPAD已在部分学校成为教学的必需品,未来的课堂必然会深化这种趋势。老师能熟练使用各种高科技、学生亦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或许未来课堂是学生在家,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传递给学生,是一种更加弹性的学习。教学也能跨越地域、时间的限制,变得更广泛而全面,一种大数据下的云教学。


每位老师都在努力着让学生更加爱上课堂,让学习更有趣、更务实、更有意义,未来之路须在摸索中砥砺前行。



爱艺术、爱分享,视觉艺术老师或许是最适合她的职业。李想老师坚信,这个小小的头衔也承载着重大的使命——它承载着她从小到大对艺术的所有幻想与期望,也承载了孩子们未来的艺术之梦想。


六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每年参与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三到五项,参与学校的通识课程及创新课程近百种,带领学生创作艺术作品近万幅!


怀揣着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李老师用亲和力和感染力带领着学生们一起探寻、共同成长。


 李想  

艺术是永不停歇的冒险 

Art is an adventure that never ends


所在学校:深圳曦城协同学校

所教年级:K8年级

所教学科:视觉艺术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专业:环境艺术专业


我眼中的创新课堂


我的视觉艺术教学以HGCA为核心,Happiness乐趣,Guidance引导,Creativity创造,Application应用。


1. 教学内容:在教学成果的实践与应用上,我很注重把课堂的内容带到实践中去,也更重视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创新。我认为将现代与传统、民族与国际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才是真正适合我校学生的。


我们的课程为通识课与兴趣课相结合,在通识课上最大限度的引导每一个孩子在艺术上的天赋;在兴趣课上再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深度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


2. 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以充分的师生互动为主,学生的小组合作为辅,鼓励学生先自由创作,在构思成型后,教师对操作技巧加以指导。在课堂管理上,分学龄实行我的小小王国(角色扮演)课堂。如:国家财务大臣、宣传部长、环境大使、交通部长等,职位轮流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


3. 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各种传统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会根据不同的课程,以不同的美术材料和手段进行穿插、结合及再创造,有效进行废物利用和图形组合。


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课堂

(个人陈述)


八年前我一来到深圳,就被这个城市深深吸引,因为这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创新城市,在这里开疆拓土的年轻人不仅干劲十足,更有着超强的创新和创造力。而我所在的BCIS最是这片创新世界里闪耀的新星,可以说BCIS满足了我这个“艺术痴”所有的梦想,我的每个教学创意都能顺利的在这片培养创新之花的土壤里根植、发芽、再开花结果。在这样的城市里,在这样的校园中,如果你问我如何定义面向未来的课堂,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的课堂。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未来教育中培养人才的核心要求。未来的视觉艺术课堂场地会更多元化,如:教室里、操场上、艺术馆,材料多样化,教学手段与媒介多样化。能够更好的引导孩子画画,年龄段越小的孩子越应该广泛涉猎各种画法,尝试多种材料,博览众长、不受固定思维,概念风格影响框束,老师只给选择题,而非固定答案。只有老师现在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交给孩子去选择,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画画,任何兴趣爱好的选择,都是一样的。


传统教育往往直接给予孩子一个结果直接输入学习,一笔一划跟着老师一起,这样往往是将结果直接附加在孩子身上,这个做法是错误的。艺术教育是需要让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认知,思考,尝试,输出,反复,最后得出创作结果。通过这样的课堂反复练习,不断的挑战,创新才能获得更多的愉悦感,所以我觉得未来艺术教育需要考验老师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掌握所教授的技能,并愿意钻研下去,从而获得自信和对艺术的渴望。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相信,在艺术教学中,不断的积累,耐心的引导陪伴,一个自信、热爱艺术的孩子将很快诞生! 


画画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也常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们有了兴趣,才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渐渐地提高画画的技能,但是孩子们的绘画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行。


非常喜欢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的一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孩子的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与价值唤醒。 唤醒,需要一种教育手段。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我相信创新的课堂不仅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更是对接未来的课堂。



2017年8-9月,顶思联合全国多家知名国际学校、教育集团、媒体等机构,共同启动“神奇教师”系列活动,聚焦国际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挖掘双语学科教师的精彩故事,分享充满创意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此次活动即将步入公众评选阶段,而后将邀请由国际学校校长、教学主任等人组成的学院派评审团,负责专业评分;和由网络大众组成的大众派评审团,参与网络投票。从教育创新、学生发展、团队贡献和个性指数四个方面,综合评选出首批最具代表性的“神奇教师”!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