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普藤校毕业,2万中国“苦力”却改造了他,成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 国庆特辑

顶思 2021-11-12

“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十多年前,时任总理温家宝郑重提出我国办学最高“指示”。然而,今天大多数的我们,对“中国教育家”并没有清晰的画像,更别提传承他们的教育精神。


正值新中国70华诞,顶思媒体部基于《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入选的教育家,怀着无比崇敬心情,推出“中国教育家”国庆特辑。在未来7天庆祝祖国生日的假期里,将带着大家回忆20世纪中国教育家们的成长求学、教育理念及实践故事,一起领略这群给中国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所彰显出的精神真谛。


借此,与所有教育同仁一起展望,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在何处?





“中国教育家”国庆特辑第四期

为人类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晏阳初



我发现了‘苦力’的力,‘苦力’的潜伏力。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发扬他们的潜伏力。

——晏阳初



一个人,应该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文、编 | 一天


关于晏阳初,网上流传这么一段轶事。


“1943年5月24日晚,美国纽约卡内基礼堂灯火辉煌,贵宾云集。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南美各国的几百所大学和高等学术机构发起的‘全美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在这里举行。


在这次大会主席台上,耶鲁大学校长安吉尔博士宣读了“为人类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的名单,他们是爱因斯坦、杜威……晏阳初。”


晏阳初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亚洲人。大会给出以下理由:“他将中国几千文字简化且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千万不识字的心智。他又是人民的领导者,应用科学的方法,肥沃他们的土地,增加他们辛劳的果实。”


 左二:爱因斯坦  右一:晏阳初


来自中国的晏阳初,缘何能与爱因斯坦、杜威齐名称为“十大伟人”,被全世界人们所敬仰?


与大多数当时留学欧美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一样,这位拥有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的高材生,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苦力”。


耶鲁一毕业就上战场教育“苦力”

却发现苦力教育了他


晏阳初生于四川巴山小城,13岁时进入中英文并举的西式学堂,一路辗转求学成都、香港到美国,成为耶鲁大学政治系的学生。


1918年,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正值世界第一次大战,中国派了20多万华工到欧洲战场为战争服务。这些华工因为没有文化,又不通英文,时常被美国、英国、法国的官兵瞧不起,称之为"苦力"。


但这些"苦力",在战场上异常勇敢,他们挖战壕、救伤员,丝毫不输瞧不起他们的人。


年轻时的晏阳初


刚刚从耶鲁毕业的晏阳初曾目睹过此情此景,毕业后毅然到了战场,为华工当翻译、代写信,为华工服务。


晏阳初发现,这些华工并不笨,只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晏阳初想起"人人皆以为尧舜"的道理,意识到应该把知识教给他们,于是办起了"识字班",经过一年多的识字教育,驻法华工的识字率由起初的不足20%提高到38%。


晏阳初还让“毕业出师”的劳工做老师,教授他人,发现收效良好。为鼓励华工们多运用所学知识,他组织编印了《华工周报》,在上面刊登一些文章并向华工征文。华工们真挚朴实的文字虽然通俗甚至略显蹩脚,却格外触动人心:


“做劳工的,从前不知道自身与国家有什么干系,现在到欧洲战场,看到不同国家的人协同战斗,为国为家牺牲性命,自己不知不觉就生出一种爱国爱家的心。”


“从前只以女子缠足为美,现在看到西洋女子当兵、务农、做医生,天足天然,能从事各种行业,比较起来,本国女辈很是吃亏,回去要想法改去旧日恶习。”


一战中的华工


晏阳初曾收到法国战场上的一封来信,信中称晏阳初为"先生大人",说:"你自办报以来,天下事我都知道了,但你的报太便宜,恐怕以后不久会关门,我愿把战争中存下的三百六十五个法郎捐给你办报。"


这封信改变了晏阳初的一生,他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他。


晏阳初后来常这样对外界说道:“我有一个发现,即三四千年来所未发现的,我发现了‘苦力’的力,‘苦力’的潜伏力。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发扬他们的潜伏力。”


他认为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二是"苦力",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苦力",整个非洲、中美洲、亚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皆是苦力。发现这个"苦力"的"力"之后,对于晏阳初来说,这决定了他一生的志向和事业:不升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在中国发起世界上

第一个平民教育社会实验室


结束法国战场的华工服务之后,晏阳初又攻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学硕士。1920年,晏阳初怀着投入平民教育的热情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


在饱受纷乱战争中的中国,晏阳初穿上布衣,骑着毛驴,首先去到了湖南长沙开启他平民教育的第一站


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开办四个月一期的长沙的扫盲教育课堂,仅仅只是 利用早晚课,据统计当时受教育的平民学生总数达5万多人。


当时,毛泽东便是100多位义务教师之一。一些毛泽东研究者认为,毛泽东正是受到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才觉悟要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真正地打到民间去。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了重大的影响。


平民教育第二站在北京。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平教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为总干事。


晏阳初开始广泛网罗人才,诸多美国藤校,如哈佛、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们,纷纷加入晏阳初的平教事业,开启了“博士下乡”的四大教育运动: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全家移居定县后的晏阳初及家人 

摄影:西德尼•戴维•甘博


过了一年,由于战争原因,北京平教运动根据地不得不转移到河北定县。这第三个根据地,晏阳初一待就是十年。河北定县,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实验室。


熊希龄、梁启超、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陈鹤琴等社会名流陆续加入,一大批被平民教育理念打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投身平民教育事业。


乡村建设动员大量知识分子下乡,并提出“欲化农民,需先农民化”。

图为部分都市知识分子初到河北定县乡村。


在这期间,合计有100多位知识分子举家搬到定县。面对外界的疑惑,极富口才的晏阳初解释说:“我们知道自己不了解农村,才到乡间来。我们不愿安居太师椅上,空作误民的计划,才到农民生活中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


换上一副农夫眼镜。换句话说,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可是农民化不容易,必须先明了农民生活的一切。


晏阳初骑驴下乡


留存至今的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当年的一幕:风沙飞扬的乡村土路上,身穿粗布大褂的晏阳初骑着毛驴,回头微笑着……他后来的人生再也没有离开过乡村:河北定县乡村10年,湖南、四川农村10多年,第三世界国家农村40年。直到95岁时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院长职位上退休,他为平民和乡村奋斗了整整70年。


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精髓:

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平教会在给村民上课

摄影:西德尼•戴维•甘博

 

任何教育运动,仅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它离不开科学的思想理念和实践方法。具备严谨学术素养的晏阳初深知这一点。


他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


一大发现


在一战法国战场上发现劳苦群众的“脑矿”后,认为中国三分之二人口的“脑矿”等待开发。


两大发明


如何开发劳苦群众农民们的“脑矿”,晏阳初发明出两大理念,一是“平民教育”,二是“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理论”在"平民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是和"平民教育"联锁进行、整体推进的理论。


定县广场集会,标语是平教会“除文盲,作新民“

摄影:西德尼•戴维•甘博


三大方式


通过平民教育,使全体民众成为具有"知识力、强健力、生产力和团结力"的"新民"。晏阳初采取三种方式对民众进行教育,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 学校式:采用平民学校的形式,办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平民大学。


  • 社会式:以高级平民学校或平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使毕业生按照四个方面继续受教育。


  • 家庭式: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使在家庭中的老少男女都能得到相当的教育,分别有户主、主妇、少年、闺女、幼童五种组合。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导生制”


四大教育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


"愚",指那时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识,且普遍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无关,80%以上都是文盲。


"贫",指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少人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


"弱",指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是无庸讳辩的"东亚病夫",人民的生死存亡只得付之天命,科学治疗、公共卫生根本谈不上。


"私",指中国绝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识,可说是"一盘散沙"。


这几个缺点不治,根本谈不上乡村建设,广大民众只会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


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研究出"四大教育"之法: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定县儿童的个人卫生训练


五个结合


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二者联环扣合、整体推进,以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有知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


归纳起来有五方面的结合:


  • 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 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二次大战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泯灭人性的法西斯主义,提出“四大自由”口号:即言论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


晏阳初对这种说法作了补充,那就是于这四种自由之外,人民还应该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晏阳初旅居美国后,特别出了一本书叫《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平民教育手册》,该书可以说是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精髓了。


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平民教育运动:

世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晏阳初旅居美国。带着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经验,晏阳初受聘为“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开始致力于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

 

1950年12月,晏阳初(右五)出席国际平民教育促进会理事会


平民教育运动由中国走向全世界,走向南美、非洲和东南亚。这附合晏阳初的个性,他“勇猛开拓”的精神,和他介入广大第三世界民众苦难的命运,帮助他们发扬潜在伟力的信念。 


在美国,晏阳初与女作家赛珍珠有过一次影响深远的谈话。


赛珍珠问道:“现在世界上3/4的人民受着腐败政府的压迫,愚昧无知、营养不良,时刻在受疾病的威胁。所以首先应该为他们打算:怎样使他们受教育?怎样使他们健康?怎样使他们都吃得饱?有知识?……”


晏阳初说:“我要向全世界提出这一个问题,请求解答。为什么不能团结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人民以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愚昧、贫困、疾病和腐败政府呢?”


 世界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是黄金还是钢铁?都不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民!在谈及一个更好的世界时,我们的确是需要素质更好的人民。”


赛珍珠据此写成《告语人民》一书,在美国出版不过半月,即销售一空。这本书让世界更清楚地了解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25年的实践经验。

 

晏阳初在推动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时足迹所达的国家和地区


晏阳初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并不是因为根本无力,而是我们的“力”被湮没、被压抑、被摧残了。中国的“力”其实潜藏在占有全世界1/5人口的老百姓当中。


晏阳初还指出“明智的国家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富有’的人民和‘富有’的国家必须认识到,只有当‘贫穷’的人民和‘贫穷’的国家满足了,你们才是安全的。你把这叫做明智的自身利益也可以。” 

晏阳初先生始终坚持工作中的民间立场:“如果你想在教育上或其他领域内提倡新思想和新制度,那就最好不要介入政治。这样,你才有做实验的绝对自由,这是能充分发挥自己智慧的唯一方法,否则,你就会由于放弃原则而失败。”


无论是“解除苦力之苦,开发苦力之力”,“开发中国人民特别是贫苦农民丰富的‘脑矿’”,还是“除文盲,作新民”,晏阳初的思想和行动始终以“人”为航标,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由此造就一个美好世界的能力。


慈父严母、中西教育,

奠定伟大事业的坚实基础


探析晏阳初的人生之路,他能树立如此伟大的理想并为之终身奋斗,与他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无关系。


晏阳初是家中第四个孩子。家里将其取名为“阳初”, 是希望晏阳初像早起的太阳那样,以后为晏家发扬光大。

 

青年时代的晏阳初


晏阳初的父亲,是巴州城一家私塾馆的先生,是典型的“孔子信徒”。父亲性情慈善,谈吐斯文,晏阳初从小跟随父亲上私塾读书,因此儒家思想在晏阳初幼小的心灵中得以生根


而晏阳初的母亲,在他《九十自述》中可以看出,是一位严格的母亲,他对子女偶尔犯错,决不姑息,从来都是严厉教育,以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慈父严母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塑造出了晏阳初仁善和美、谨严让忍、百折不挠”的个人品质。


在晏阳初13岁时,父母便做了一个影响晏阳初一生的决定:送他到保宁府(今阆中)西学堂求学。当时科举制度还没废止,父母却为晏阳初选择了一条与世俗截然不同的道路,可见他们的眼光远大。


这个学堂与中国的书塾不一样,这里的教师姚牧师是来中国传教的英国人,因此推行中英文并重的教学模式,还为学生讲解《圣经》。


对13岁的晏阳初来说,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得到互传。这开启了晏阳初以后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也奠定了他时刻关注劳苦大众的济世情怀,为他以后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所以,晏阳初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他说的"三C",就是孔子(Cont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具体来说,就是来自中国古代的传统儒家民本思想,来自西方的基督教精神和来自基层的民间疾苦和民众智能。

 

左二为邓颖超,左三为晏阳初


1985年9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之邀,92岁高龄的晏阳初回到了祖国,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亲切接待。邓颖超称赞他“一生从事平民教育矢志不移,对中国和世界做了贡献。”


1990年,晏阳初因患肺癌医治无效,病逝于纽约,享年100岁。晏阳初长女遵照遗嘱将他的一部分骨灰送回巴中安葬。这位旅居海外30多年的伟大中国教育家,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回望晏阳初年少立下的志向:不升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观其一生,信然。


本文参考信源:

不懂教育:《晏阳初:留学耶鲁普林斯顿,一生致力于“除文盲 做新民”,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无线巴中:《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先驱者》

民主与法制时报:《追忆社会学家晏阳初》

东方历史评论:《影像| 晏阳初与定县乡村改造》

中国教育报:《28周年祭!他与陶行知并称“南陶北晏”,他的教育故事最“接地气”,影响了今天的每一个人!| 人物》

家庭教育《慈父严母的家风家教——平教之父晏阳初》

图片故事: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




距离第二届RAISE大会开幕还有21天

欢迎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2019中国国际学校图谱预售

重磅

● 国际学校薪酬与教师发展报告(2019版)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2019版)


●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2018版 中/英文)


国际学校课程创新报告(2018版)


专业发展

SHAPE创变管理者国际校长培训

NEW

概念驱动课程与教学设计

NEW

EYFS学前教育课程设计

NEW

● 美国在线教育硕士


CELT-S中学英语教师培训

NEW

教学领导力研修营


社群活动

RAISE2019亚洲国际学校大会

NEW

● 2019SMILE学校会员计划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