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校明星校长华丽转身至国际学校,带领师生从个体学习走向共同体学习!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幸福的课堂,让学生愉悦学习的课堂,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课堂。其实它也吻合了学习共同体的三个哲学思想,即公共性、民主主义、卓越性,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拥有高品质学习发展的课堂。
文 | 林莘
整理 | Mina
2018年9月,作为福州迈向国际化大城市的重要国际教育配套,融侨赛德伯学校应运而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福建省名校长林莘成为该高端国际学校首任总校长。长期以来,林莘校长不忘初心,教学成果斐然,在公立学校创造不少教育奇迹。但她一次次跳出舒适区,一次次主动挑战全新领域,实现华丽转身,是基于对教育新境界孜孜以求的不懈追寻。
在2020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上,林莘校长倾情分享了题为“学教翻转的课堂风景”主题演讲,阐释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核心素养,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又一场教育场域的“静悄悄的革命”。
以下为演讲内容摘录:
从2013年开始,我怀揣教育初心,紧紧跟随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教授实施“静悄悄的革命”——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改革。七年来,一路的历程艰难重重,学教翻转的教育实践一步一步不断回到原点,又一次一次地取得可喜的成绩和突破。
因为热衷教学,我听过的课不下一两千节。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之前的公立学校,还是现在的国际学校,都存在两个现象:
第一,很多老师虽然来到国际学校,却依然沿用传统“灌”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对“教”与“学”的关系存在错误认识,恨不得越俎代庖。
第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教师教学时干货太少,屡屡充斥一些华而不实、低品质的合作交流学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破解这些问题呢?这是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在OECD组织发布的《未来人才以及21世纪教育》报告中,提出了诸多关键词:少即是多,主动学习,深度理解,深化理解,核心素养,创客STEM,科技整合,统整课程等等。我今天将聚焦课堂,讲一讲如何提升学科教学中每节课的质量,让质量成为教学的生命线。
什么是“少即是多”呢?美国教育家德布拉·梅尔(Deborah Meier)指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Simple is better(简单会更好)。
学习共同体的一节课中,可能只完成了1/3的知识点,看似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这节课背后潜藏的核心素养却得到了发展,宛如冰山之尖。
在学习共同体课堂“少”是表层的显性知识,“多”是深层的隐性认知发展、自我探索及社会性历程,目标明确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倾听、相互求助、相互协同学习,如何反复回到文本,从浅层思考走向深度思考……像这样隐性的,在知识背后承载的核心能力,则在课上得到了充分培养。我们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在于,力图从每一节微观课堂,将学生学习力培养贯彻始终,让可视化学习成为一种活生生现实,让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圭臬。
即使是在全校公认为最困难的班,我们遵循“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理念进行教学,会发现学生通过一节课便会发生变化。如果假以时日并持之以恒执行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策略,学生将会发生跨越式的变化,实现学习高质量跨越发展。这一奥秘在于,我们的共同体课堂教学中所关注的不是教师所教的课文篇数以及知识多寡,而是聚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才是未来学生学习的源泉与动力,才是最关键的点,宛如教育的阿基米德支点。
例如,这节四年级的科学课,四个学生为一个团队,设计一个四人坐上去都不会塌的椅子,做完之后需要写出科学原理,整个制作步骤并向他人介绍,这里不仅有工程、数学的知识,还有设计学、语文的学习融合其中,只有这样才会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未来变动不居及复杂的生活扎实奠基。
再看,融侨赛德伯学校高中部的一节经济课,学生四人一组,设计国家经济政策。学生们先设定一个国家,然后根据自己国家的人口、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制定整个国家的证券、金融等经济政策,俨然一个个“财政部长”。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从知识走向应用,在建构、发现、实践、运用中,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和探究学习。
由此可见,这样的“少即是多”科学课及经济课,表面上看知识点不多,但涉及诸多跨学科知识,调动的是综合性学习能力,从最大限度上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真实学习与虚假学习
学习有很多个层次,越是高层次的学习,其主动学习及学习的效率越高。
第一层次是逃避学习,第二层次是被动学习——老师“讲”,学生“听”,表面上看,学生们似乎配合老师听得很认真,实则差矣。
不知在座各位有没专注和用心去做课堂观察。目前,我要求学校老师听课时不可以坐在教室后面,一定要坐在学生中间进行课堂观察。只有坐到学生中间,以蚂蚁之眼细致入微地观察,我们才会发现什么是真实学习,什么是虚假学习。
第三层次,主动学习。不过这样的主动学习虽有参与性,但还只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受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限制,并没有达到最高阶的学习。第四个层次是建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建模、建构起来获得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建构性是建构学习的三大重要因素。最后一个层次才是最高端的学习——交互学习。
交互学习至少需要三个途径:第一,向物质世界的学习,包括文本;第二,向他人学习。请注意,这里不光是向老师学习,“他人”包含老师与同伴;第三,向自我学习,即向自我内心的体验、过往的经验学习等。通过这三个途径达到伙伴式的、互动的、与物质世界、自我内心世界形成的串联式的交互学习。学习方式越主动,学习层次才越深入。被动学习、主动学习都属于浅层次学习,建构学习、交互学习属于深度学习。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积极参与者。很多老师都问我,该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呢?其实,学习共同体中的核心问题往往是从学生中来。学生提出的核心问题远远超越了教师备课中预设的核心问题,这充分彰显学习共同体的民主性和深度思考特征。
提问成了班上时髦的“学霸”行为
在向佐藤学老师学习的七年中,我发现他对一线教师的分享不会过多使用高深理论,都是从细节开始,十分接地气。比如,如何让所有的老师始终对学生的问题保持鼓励态度呢?
举例来说吧,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请学生将书翻到35页,可能有学生没听清,他会问“老师,翻开第几页?”这时,老师可能会不高兴地责备道:“刚才讲过了,你没好好听。”遇到同样的场景,佐藤学老师则会回答:“哦,翻开第35页。”非常淡定自然。学习共同体课堂要让所有的学生安心地说出“我不会”,说出“我不懂”,敢于提出自己的任何疑问。
我们坚信,只有柔软、安全的课堂文化氛围,才会看见真实学习的美丽风景。
课堂上,我喜欢对学生说“会问问题的人才是学习力最强的”。所以,提问成了班上非常时髦的“学霸”行为。当然,可能老师会疑惑,如果课堂上学生一直发问,那么,教学时间将被消耗殆尽,怎么办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因应之道,如鼓励学生先在小组内询问伙伴、求助伙伴、展开讨论等等。
合作学习与共同体学习
什么是学习共同体?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学习”,从“教”翻转成了“学”;第二个关键词是“共同体”,即从个体学习走向共同体学习,它是通过相互配合、帮助、相互依存而进行的共同学习,是集体建构达到的共同发展。
回首来时路,往事历历在目。我们第一次邀请佐藤学老师来我们的课堂进行观察时,请求其指点迷津。很意外,他竟然只提了一点:“三年级以上,可以将教室中的U形座位排列改为四人小组。”他认为,两人座位代表相互关照的伙伴关系,而四人小组才代表进入了真正的协同学习。此外,他还严格要求在四人小组中,同性别的学生需对角坐,四人性别交叉才会形成讨论与交流的核心位置。
七年来,我们一直为探寻学习共同体的奥秘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佐藤学老师为了深入探究学习共同体奥秘,细致入微地做了四十年的课堂观察。很多人会认为,学习共同体不就是合作学习吗?
学习共同体从表面上看与合作学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它是升级版的合作学习,与之大相径庭。这主要体现在,合作学习有分工、有领导者,学习出现隐形阶层化,而学习共同体没有分工、没有领导者,在组内人人平等,折射彻底的学习民主精神。在学习共同体中,权威与领导荡然无存,鼓励学生从互教走向互学,他们之间是相互倾听的互学关系而非热衷发表的互教关系。
合作学习中有奖惩、有评比,而共同体学习淡化竞争,注重学生们在内在求知欲和好奇心驱动下持续保持学习热情。我们会强调共同面临的困难,例如,我们喜欢学生拥有这样的态度:“这是很有挑战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每一节学习共同体课堂,设法创造一道道“人心齐、泰山移”的学习靓丽风景线,让学生感受到在攻克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获得内在的驱动力。
合作学习中更注重的是达成共识,而共同体学习的课堂会呈现学生们不同见解,鼓励学生的“异质性”存在,注重不同个体智慧的差异性整合,追寻学习更多的可能性,让精彩与惊喜持续涌现。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上,通过不断的串联,所有同学的发言都是建立在前一个同学的发言基础上不断往前推进。共同体课堂的魅力就在于课堂上整个思维是流动的,螺旋上升的。
一个个不同的细节,整合形成四两拨千斤之合力,进而引发整个课堂的风景和教学状况的改变,体现从“教”翻转为“学”的颠覆性革新。
学习共同体案例赏析
在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中,屡屡涌现妙趣横生的平等互学的故事。
一天,学习力很弱的学生D在朗读完课文片段之后,同桌忍不住夸赞道:“你今天读得真好,我真想再听一遍!”学生D真的就更认真地读了一遍。同组对面的两个同学也由衷地说道:“确实太棒了!能再为我们读一遍吗?”学生D欣喜有加,就这样被“忽悠”读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精彩。由于伙伴真诚热情的鼓励,学生D通过学习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学习水平。
在同一个小组,有一位新转入的学生G,是一名优等生女“学霸”,因刚来,不太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老师要求大家自学,她就不知所措。她的同桌见状,悄悄提醒“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G仍然不懂;对面的同学也伸出援助之手,“待会儿有小组交流和公共分享,到时你再记录就OK了。”学生G还是一头雾水。
这时,恰恰是本小组中学习力最弱的学生D“拔刀相助”,火速把自己的笔记递到“学霸”学生G面前,“就照我这样写!”,这位“学霸”看了一眼,立刻恍然大悟。
由是观之,这样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每一个人都可以向别人学习,没有谁是学霸,而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互为学习伙伴。
因时间关系,还有不可胜数的学习共同体课堂实践和教学方法,无法逐一分享。当然,我们还需注意,要复制和模仿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难度。
学习共同体要求校长和教师要改变,彻底树立“学”为教育实践的中心的意识。校长要有牢固的专业意识,成为一个专业型校长,要热衷课堂,热衷教学,热衷课程研发。校长要始终愿意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才能充分体恤教师在学教翻转及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并不断地与教师一起努力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校长要努力同时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由此,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才有永续的发展活力。
谢谢大家!
往期精选
建在山顶的世界名校:“快乐”往往是假快乐,而精英则是真精英
当课程无法被“代孕”,融合真的可能吗?
《万万没想到》:做VUCA时代的智识分子
见信如晤,这位剑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教授,送给了17岁外孙女怎样的人生礼物?
深圳龙岗加速打造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2021中国申英留学生暴涨21%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 2020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2020 国际学校薪酬人才趋势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