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杀式”报复学校,委屈愤怒却看不清深层利益纠葛
不少老师收到过离职同事激愤地控诉学校霸凌的群发邮件,甚至媒体报道过教师遭遇上司霸凌自寻短见的悲剧……为什么要用伤害生命、毁掉职业生涯来抗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与校方沟通?如何将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
01
发现真实诉求
学生和家长的诉求是什么?每年花二三十万送孩子读国际学校,是真心期待国际学校能为孩子带去先进优质的国际教育,由大量专业、高素质、服务周到的外教和中教来服务孩子。要在保证传统文化不遗失的情况下,既练好英语,又体会不同文化和视角,还学习各学科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最后让孩子进入世界名校。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让孩子受到正确合理地道德规范的指引,并且身心健康的成长。
教职员工的诉求是什么?大多是有尊严地赚取不低的工资,没有精神或身体上过重的负担,最好还有顺畅的晋升通道。
校长的诉求是什么?一类校长是为了实现教育理想,将毕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体系在这所学校建立起来,尽情地发挥,让自己的教育灵魂在学生身上展现。另一类校长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他的期待,以及维持或升级该校的地位,比如获得较高的录取分数线、升学率、获奖率等。
民办教育投资人的诉求是什么?是将投资额安全、迅速、稳定地收回来,并确保以后能安全、迅速、稳定、持续地盈利。所以以招生、增加收费项目和控制成本为代表的开源节流,就是他的职责范围内的事。
02
诉求不同导致冲突
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的,于是就容易会意错对方的真实意图。比如很多时候投资人会与校长产生矛盾。因为投资人很可能不是教育出身,所以他们在招聘校长时,会客气地说要“仰赖校长管理学校”。但其实,极少有专业投资人会把钱投在自己不懂的领域。他们可能不了解每套国际课程具体学什么,但他们对该校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品牌定位有着清晰地看法,并且是在建校前或收购前就确定好、算好账的。所以他们更期望校长能符合并执行好他们的规划,一步步完成目标。而当校长带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来经营学校时,就可能与投资人的规划产生冲突。
曾有一位北京知名校长说,好的校长都会在一次次地管理反思中成长,逐步形成特有的管理风格和人格风骨,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所以希望被伯乐真正欣赏,并能放权给自己。但可惜的是,如果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校长没有出资入股学校,很可能会被“盯”得更紧。因为校长的每一个决定花的都是投资人的钱。
而有的校长也容易与教职员工发生冲突。因为校长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将学校保持或带入更高水平,就要鞭策老师不断地竞争和内卷,比如有些校长喜欢每次考试后班级排名,让学生给老师打分,或者对教室卫生、学生早操等行政扣分,都是让老师保持战斗力的“法宝”。
而最让老师寒心和愤怒的是升职体系不公。可能有些老师也发现了,教学最顶尖的老师比较难升入中层,教研组长可能就是其一生最高职位。原因除了老师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外,还有学校冲高分靠这样的老师,怎么能让他们减少课时,脱离第一线?让他们升职可能会不利于校长教育理想和目标快速达成,也可能有损家长和学生利益。
所以,教学到顶峰的老师难升职,管理到极致的校长难被容。这个道理其实不论是讲究“中庸之道”的儒家,还是规劝我们“上善若水”的道家,都早就点明过了。
而学生、家长与教师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多。比如,在减负学生、增负老师,还是减负老师、增负学生的选择上。要想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老师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设计和准备课程。而如果老师想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只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也会慢慢掌握知识要点的。选择哪一个?
又比如,应该不少中教都听过家长抱怨“外教教得水,上完课还要去外面请中教补课”。有水平的家长更会在抱怨外教后,夸夸中教才是“认真负责,教学过硬”。但据“外滩教育”统计显示,300名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中,认为外教重要的占90%以上。且相当多的家长表示,选择国际教育不只是为了一张外国文凭,还有外国人的理念和文化也是他们想从中获得的。所以不论家长有多夸赞中教,都可能因为没了外教,而放弃由中教当道的高收费的国际学校。
再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如果不符合孩子本身和教育规律,老师应该向着孩子还是向着家长?这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家长激烈投诉,或者学生抵死反抗。
03
冲突能否化解?
发生冲突后该如何化解?
1. 认清你即将进入的世界
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校长,只要你选择公办学校,就要做好平衡教育与行政的心理准备。可能要花大量时间应对各类行政表格、培训、会议和检查,并且要服从领导指挥。
如果你不认可或进不去公办学校,选择了民办校,就要做好平衡教育与商业的心理准备。民办学校需要盈利,除了重资产的房产升值外的每一分盈利,都需要从学生、家长、老师和校长身上获得。
先了解清楚你要加入的世界,清除掉“民办工资高”“公办体制内”的滤镜,不要抱有太多幻想。因为每个选择都是祸福相依,就看你最不能接受哪个。
2. 了解与你有冲突一方的价值评判标准
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和学生是以对错来做评判标准,而家长、校长和投资人按利弊来评判。容易让前者费解甚至愤慨的是,为什么一件明明是错的事,后者还要做?为什么我明明在做一件公平公正、对的事,他们却认为我“不顾大局”?原因就在于后者有“大局”要顾,无论校区整体利益,还是集团整体利益,甚至要小心地维护行业利益,所以他们不能仅仅按对错来决定。而有时“整体”就是要牺牲一部分个人才能换得利益最大化。
而此时,如果个人真的很反感这个整体,也一定不要用“自杀式”“敌损八百,自伤八千”的方式。老师的职业生命需要口碑来维持,而口碑主要掌握在上家单位的手里,甚至你的口碑还与上家单位的口碑息息相关。
3. 将对方并入我方
上述提到的这么多冲突和矛盾,皆是因为双方是两类人,有着两种诉求和价值观。所以如果能融合到“一条心”,将会大大提升实力,降低沟通成本。
笔者曾在《入股、对赌、创业?国际学校中教老师如何“自我升值”?》一文中提过,让员工出资持股,给予分红权,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会从营收和成本角度考虑问题。毕竟增加的每一项成本都会减少自己分红时的收入。而学校想要开拓新营收项目,则能增加自己的分红,也就会更容易获得员工支持。这不仅激发了员工干劲,提高了待遇,更是真正地让教职员工成为学校的主人——老师和校长们不再为他人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华为能发展这么好,跟任正非大量分股给员工有很大关系。
而对于教职员工,融入进“大局”才能更好地影响“大局”。先帮助投资人完成盈利使命,让他们对投资给已收紧的民办教育仍然怀有信心,他们才不会大量撤资,造成大面积学校的停办,或者在一些学校想要转卖时,也会有新的投资人愿意接手。有了利润和员工配合,投资人才会对员工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然后慢慢影响他们更多地从“对错”和“公平公正”上考虑问题,也会容易很多。
既然投资人、校长和教职员工都用股份连接到一起,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内部消化。冲突的两方都要避免站在高地上睥睨对方,不论是金钱高地还是道德高地,而应该通过在内部建立安全、平等、通畅的交流机制,让做出牺牲的个人有地方说话,敢用自己的邮箱点对点发给能解决问题的人,很多事情就不至于越闹越大,难以挽回了。
作者 | ABB
图源 | 网络
编辑 | 敖竹梅
运营 | 天悦
作者:ABB
曾在沪粤多家国际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
往期精选
上海新中考元年:人数飙升,控分线普降,国际教育变幻几何?
扎堆”民转公“,“家里有矿”的山西为何成国际学校荒漠?
教育转型期撞上最难就业季,国际学校招教师卷出新天际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第二季双语教师线上招聘会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