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本放榜季的隐痛背面,那些心理问题学生,耶鲁也只能抛弃逃避?

敖竹梅 顶思
2024-09-08

眼下,美国名校本科放榜大战的大幕拉开。录取情况虽不容乐观,但中国的国际学校、准留学生家庭和学子们依旧充满紧张与向往,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名校扎心的另一面。


前段时间,耶鲁大学陷入诉讼,疑因歧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被告上法庭,一纸诉状揭开了名校的幽暗一角。美国精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社会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难道美国顶尖名校也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抛弃?


01

曾被耶鲁奖学金锁定,

却因病被抛弃


之前美国媒体报道,耶鲁高材生S同学在无价值感中默默挣扎了几个月。有时,她的恐慌会发作,浑身颤抖、噩梦频频让她痛苦不已。大一暑假遭受性侵的创伤不断发酵,终于在一年后无法忍受。在2021年春季学期结束后的一天,这位20岁的大学生在校外公寓吞下一整瓶药片,而当她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急诊室醒来时,占据她脑海的并非死里逃生的庆幸,而是一阵压倒性的恐慌——“如果学校知道了怎么办?”


她早已听说其他学生因抑郁症或有自杀倾向而被耶鲁“劝退”的案例,也听说了漫长的重返校园之旅是多么困难。三个月前,耶鲁大学的一名新生因不堪承受退学的后果,而在校园里自杀。这起事件引发了关于校园心理健康、耶鲁大学对待心理问题学生的激烈辩论。


S同学对媒体说,她越来越害怕,在耶鲁大学纽黑文精神病院的病房中,她反复问医生:“必须告诉学校吗?”由于她是一名在读生,医院必须将医疗信息转交给大学,并且,她需要在医院的医疗戒断建议书上表示同意,这就意味着她变相地被耶鲁“劝退”,因为她知道,自己不离开,耶鲁最终也会强迫她离开。


回想起当年被耶鲁录取的那一刻,S百感交集。当时布朗大学和西北大学曾同时向她抛出橄榄枝,耶鲁得知后,提高了奖学金,最终她选择了后者。“耶鲁让你感觉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一旦你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就不想再和你有任何瓜葛。”S说。


五年前,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一位名为Wang Luchang的中国留学生身上。由于严重的精神问题,她曾有一次退学经历,但当心理疾病再次袭来时,她担心根据耶鲁的政策,她无法得到第二次重新入学的机会,在强烈的焦虑和恐惧下,她不堪重负,最终选择飞往旧金山,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结束生命。


事实上,在美国校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根据调查,自2013年到2021年,美国大学生抑郁症、焦虑症、自杀倾向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即使是学术声誉顶尖,校园经费膨胀的耶鲁,依旧处理不好有关学生福祉的问题。除了第一时间“劝退”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耶鲁还让他们重返校园变得难上加难。为了重新入学,那些被劝退的学生必须重新申请,完成论文并发送推荐信。


此外,他们还必须接受耶鲁大学的重新面试,并通过在另一所四年制大学修读两门课程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而那些因心理健康原因离开的学生,还需要向学校证明自己已经完全康复。整个过程颇为繁杂,让学生压力倍增,也让他们怀疑是不是耶鲁解决不了问题,就只能解决产生问题的人?


02

爱发“驱逐令”,“藤校”

关爱学生方面“不及格”?


无独有偶,在近几年鲁德曼家庭基金会所发布的一项针对8所“藤校”学子的心理健康报告中,其他几所大学的表现同样令人唏嘘。这份报告仔细审查了整个常春藤联盟校的生病学生请假政策,特别是大学如何强迫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请假的情况。其中,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获得合格的成绩,宾夕法尼亚大学得到了最高分D+,耶鲁和达特茅斯评级为F,在名单中垫底。



基金会的高级项目官员米莉亚姆·海曼认为,表面上看,“休假”对学生有益,但这一制度却常常被“藤校”用来歧视学生。以宾大为例,其政策中就包括以“扰乱社区”为由,迫使学生进行“非自愿”休假。在宾大,大约有5%的本科生因各种原因请假,包括健康问题、实习机会和家庭需要,但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常常被学校隐性“劝退”,学生也反映出学校的种种施压。


海曼认为,大学的这一“驱逐令”意在避免收到关于“不健康”校园的负面媒体报道,以及防范对因心理问题自杀的学生负有法律责任的风险。然而,这种举措对学生严重不公,宾大并没有充分通知学生有权选择其他方式缓解心理问题,如减少课程或作业延期。此外,报告还发现,因心理疾病而休假的学生要再次回到校园十分不易。


以耶鲁大学为例,近年来,校园里的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大学官员提到,去年大约有5000名耶鲁学生寻求治疗,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90%。耶鲁大学心理健康和咨询部主任霍夫曼说到,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在耶鲁大学的14500名学生中,大约有34%的学生向大学辅导员寻求心理健康帮助,而全国大学平均比例为11%,即使在拥有414亿美元捐赠的耶鲁,满足这一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如耶鲁大学大二学生卡罗尔所反映的那样,她在2021年9月寻求帮助时,一直等了6个月才被分配到一名治疗师,在反复给咨询人员发邮件后才获得了第一次预约。预约的时间是20分钟,而治疗师用最后五分钟来和她讨论,什么时候能进行下一次预约。


“藤校”由众多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可能是普通学生的数倍。为了进入顶级名校本就负担过重,而一旦就读,又会陷入新困境。当学生们寻求校园治疗时,他们通常失望地发现,资源丰富的名校竟然缺乏足够的心理保健基础设施,生活在精神障碍中的学生很难获取学校的帮助;同时,“藤校”的学术设计使得一种压力文化长期存在,更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数据显示,名校学生的自杀年龄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学校倾向于将学生的死亡数据封锁,但每个学期都会向学生发送校内死亡事件的邮件通知。根据一名毕业于哥大,曾供职于CNN等媒体的新闻从业者追踪调查,自1902年以来,学生自杀的平均年龄不断下调,且越来越向新生靠拢。



03

名校学生屡屡陷抑郁,

除了劝退,无药可解?


根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评估,超过10%的本科生考虑过自杀。对于大多数新生而言,大学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成人社会,也是许多人第一次远离家乡,独自应对生活的巨大挑战。对于“藤校”学子而言,这一点尤其明显。过往的学习经历一帆风顺,高中时成绩极为优异,而进入名校后,盛行的压力文化不断逼迫着他们向前,学业负担、层层考核让他们不堪重负。此外,即使学生处理好了学业上的压力,在遍地精英的环境中,他们通常也会感受到自己不再那么突出,心理落差加大。


利亚姆·莱利曾在本科辗转两所“藤校”,因为他难以适应哥大苛刻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据他反映,核心课程约占总学分的44%,而这些课程的大多数并不被计入任何专业。哥大的课程结构设置使许多新生刚入学就被推入“地狱模式”,莱利在第一个学期就修了16个学分,时间十分紧张。他还提到,自己所就读的工程学院情况更糟糕,其技术核心课程是出了名的难,占总学分的41%。


此外,几乎每所“藤校”都有24小时的学习室。在哥大,当人们走进巴特勒图书馆,就会看到一天到晚都在学习的学生,他们放弃睡眠和个人卫生,争分夺秒地学习。从图书馆大楼里散发出的体味提醒人们,学术生产力比自我健康更加重要。



不止如此,来自社会经济地位普通的原生家庭的学生面临着更多一层的心理压力。当他们被推入一个精英环境之后,通常背负着家庭“阶层跃升”的期望。但当学业的重负、人际交往的困难、个人生活与勤工俭学的平衡以及阶层的巨大鸿沟一齐涌来,他们通常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也更让他们恐惧自身“精英”地位的衰落。


一些文化批评家专门出于心理健康的原因反对这种精英大学文化。曾供职于耶鲁和哥大的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提出,“不要把你的孩子送到常春藤联盟”,批评精英学术文化中的劣势,同时影射了为了满足社会期望,而奋力表现出色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深陷于这种模式的孩子最终会严重抑郁,并有一种膨胀的自大感。


反观国内,名校学子的心理问题也屡见不鲜。北京大学心理咨询室的副主任徐凯文曾对北大一年级新生做过调研,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40.4%的学生意义感缺失,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并有过自杀念头,徐凯文将这样一种现象称为“空心病”,反映的是价值观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在“育分不育人”的教育氛围下,学生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个人志趣又得不到充分实现和发展,长此以往,名校学子们越聪明,就越绝望。


结语


不管国内清北还是美国藤校,心理问题已成为名校隐忧。千军万马中厮杀过关的赢家们,在爬到学生生涯的顶峰后,开始陷入茫然。如果不具备学习内驱力,缺乏理想和目标,那么,以往在比较中获得的成就感,也容易在如今更为激烈的比较中丧失。而当心理疾病逐渐蔓延时,大学如何能坐视不理,避而不谈?


作者 | 敖竹梅

编辑 | Zoey

运营 | 天悦

新年首场盛会,展望国际教育未来。顶思主办的RAISE2022第五届教育创新发展大会邀请您2023年1月8日-9日相聚广州


往期精选

RAISE2022第五届教育创新发展大会1月8日,广州!

退榜潮VS上榜潮,揭开世界高校排行榜“悬疑”剧情

“反向留学”视频暴露英国“水硕”之痛……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 第二季双语教师线上招聘会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顶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