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诗词

苏轼 送信的人走了 2023-01-11


【主要词作】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


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


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其一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诗四十七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

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薄命佳人】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

露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陌上花三首(并引)】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

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


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夜长鳏守向谁亲。

(贡父近丧偶。)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京师哭任遵圣】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每闻耆旧亡,涕泫声辄放。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退耕本就君,时节相劳饷。

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平生惟一子,抱负珠在掌。

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惟有王浚冲,心知中散状。



【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寄诗一首)】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佑初。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何尝疏小人,小人自阔疏。

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是时里中儿,始识长者车。

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妻子走堂下,主人竟谁欤。

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岁月曾几何,耆老逝不居。

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祛。漂流二十年,始悟万缘虚。

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玙。

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罢亚百顷稻,雍容十年储。

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岂比陶渊明,穷苦自把锄。

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见除。头颅已可知,几何不樵渔。

会当相从去,芒鞋老菑畲。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赖我同年友,相欢出同舆。

冰盘荐文鲔,(鲔,鮥也。戎、泸常有。)玉斝倾浮蛆。醉中忽思我,清诗缀琼琚。

知我少诙谐,教我时卷舒。世事日反覆,翩如风中旟。雀罗吊廷尉,秋扇悲婕妤。

升沉一何速,喜怒纷众狙。作诗谢二子,我师宁与蘧。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

悬知不久别,妙理重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退食悮相从,入门中自惊。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念当闭阁坐,颓然寄聋盲。

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次韵吕梁仲屯田】

雨叶风花日夜稀,一杯相属竟何时。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

门外吕梁从迅急,胸中云梦自逶迟。待君笔力追灵运,莫负南台九日期。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

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

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

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绘缕堆盘纤手抹。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

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赠钱道人】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馀怍。

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犹容却。

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

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

人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樽同。知君欲写长想忆,更送银盘尾鬛红。



【次韵关令送鱼】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惠崇春江晓景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传世名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回首想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东坡小传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进京应试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乌台诗案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说他是“妄自尊大”,“莽撞无礼”,“衔怨怀怒”,“包藏祸心”,讽刺朝廷,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才算躲过一劫,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经此一劫有些心灰意冷,惆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之绝唱,开后世豪放词派之先河。是苏轼的巅峰之作。他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传颂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挥洒于大笔之下,抒发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也流露出他壮志未酬的感慨与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是失望和颓废。它向人们揭示:千古风流人物虽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日月长留,当举起酒杯相酹之意。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遥远的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苏轼悲伤不已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苏轼看到旧党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尽废新法,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惠州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

  

  流落儋州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树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就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最后结局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往期精选:

诗同仁年选面世!开始接受预定!看看有你吗?

刘年   |   愿白纸,保佑黑字

李煜词全集

40首奥斯卡经典金曲

里尔克    |  一切将再次变得宏大……

聂鲁达   |   马丘比丘之巅

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

100年前的杭州

纳兰词全集(上集)

纳兰词全集(下集)

下集    |  这一年送过的信

上集   |   这一年送过的信

音乐如此性感

周星驰:我为什么不拍悲剧

gregory thielker  |  相见恨晚

这里有封信。是给你的。

摄影界的卓别林艾略特·厄韦特作品

四篇演讲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歌德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阿赫玛托娃《安魂曲》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李叔同诗词45首

纪念约翰列侬

文学志  |卡夫卡微型小说二十六则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海子|我的脸 是碗中的土豆

性欲和爱情的区别

张爱玲:爱憎表

几代人写杜甫

日本著名俳句和俳句的幽玄之美

庞德(Ezra Pound)诗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