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理问答的历史传统

何奇伟 被释放的乌戈利诺 2020-10-11


教理问答的历史传统


有记载的,早在主后4世纪初尼西亚大会(Council of Nicaea,325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公会议)的时候,基督教会忠心可敬的牧者们就使用教理问答(Catechism,也有译为:要理问答)来教导那些预备受洗的人


例如,四旬大斋期(Lent)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之后,为了使那些蜂拥至教会欲参加成人洗礼的新信徒们更加认识基督教信仰而设立的传统。时长四十天的大斋期原本就是个“受洗班”,四十天的“查经小组”加上教理问答课,然后到复活节那天信徒们受洗加入教会。


古代教会,尤其是教父时期,基督教大公教会指定两类人须要接受教理问答的学习:一类是预备领受洗礼的成年人,还有一类就是父母是基督徒、自己婴儿时已在教会受洗却还没作过信仰确认的仪式(Confirmation,即所谓“坚振礼”)故而尚不能领圣餐的少年人


这两类人要接受长达一至两个月时间的教理问答学习熟悉并能背诵《使徒信经》、〈主祷文〉、十诫的基本内容之后,便有资格领受洗礼或圣餐礼。


当时那些教理问答基本上是按照《使徒信经》的形式和结构书写的。首先考查三位一体的教义即圣父和他的创造;耶稣基督和他的降生、受死、复活、再来;圣灵和他与教会的同在),接下来解释十诫和〈主祷文〉


中世纪晚期,教理问答被罗马教皇废除了几个世纪之后,在16世纪宗教改革(Reformation)时期,福音派的改革家们恢复了教理问答这一传统路德宗、改革宗、长老宗、安立甘宗、公理会,这些传统的福音派基督教宗派都拥有各自的教理问答几百年来使无数信徒受益、蒙福


我们今天手上拿着的那些改革宗传统的教理问答以《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和《海德堡教理问答》为典型),我们要知道,那是基督教大公教会使用了近两千年的东西,包括里面基本的真理内容和它惯用的结构与形式


愿我们热爱并使用教理问答


教会牧师对基督徒子女进行教理问答的训练



推荐阅读其他相关文章:

日内瓦教理问答

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

海德堡要理问答

正统基督教诸宗派及代表人物

这是我们的历史!

“改革宗”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福音派”?哪个“福音派”?

什么是“教义”?

“我信基督,不信基督教”?

“不要宗派,只要耶稣”?



本公众号作者的神学立场和认信:

本人基督教信仰中的一些神学立场 (何奇伟)

“认信”的概念及我的认信 (何奇伟)



- 完 -




欢迎关注【被释放的乌戈利诺】

公众号推送古典艺术

文学与音乐等人文思想感悟


“被囚于高塔,饥饿痛苦中撕咬着自己的肉体,直等到死亡的降临。乌戈利诺伯爵的境况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不过,众人早已习惯了被囚禁,唯有那极少数的梦想者还在仔细聆听,望着牢笼外的月亮,期待着自由。”


生命短暂,技艺长存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