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 |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实践:以湖州为例
一、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金融主要从支持绿色发展角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即通过引导资源配置,引导资源向绿色领域流动并实现可持续。普惠金融的核心发展理念在于实现“服务对象的机会公平”,即通过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使不同人群都能够平等地共享经济发展的机会,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二者均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表现,有着一定的内在相通性。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随着经济向着集约化方向迈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全面的实施与推进也引发了关于绿色普惠金融的更多思考,积极贯彻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理念,是推动绿色金融在优势群体和长尾群体之间平衡发展,普惠金融在绿色项目和非绿色项目之间平衡发展的需求,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注入新的力量。
二、湖州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政策指引逐步加强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1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同时发布《绿色农业贷款实施规范》、《绿色普惠信贷实施要求》两项绿色普惠地方标准,前者规定了湖州市绿色农业贷款的支持领域、实施程序及实施要求,后者明确了绿色普惠贷款的实施原则、支持对象及支持方向。此外,湖州积极推动绿色普惠相关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融合,通过减少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投入绿色普惠领域。如,市政府出台《湖州市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若干意见》,简称“绿色金融25条”,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和1亿元贴息资金,对绿色小微企业融资等进行奖补;安排5000万元“绿贷险”扶持资金、3亿元“绿贷保”信保基金,为小微和“三农”提供担保增信。通过不断加强政策引导,湖州市绿色金融的标准和规则逐步嵌入普惠金融领域。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湖州普惠小微贷款1961.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2.7%;湖州绿色贷款余额232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9%。
(二)产品服务持续创新
一是发挥金融对“三农”、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以“绿融成长贷”、“绿色园区贷”等系列绿色信贷产品,助推绿色产业发展。例如,吴兴区以“金融+小微企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绿色金融全方位助力小微园建设,为推动优质小微企业实现入园发展,吴兴区与湖州银行合作,首创“绿色园区贷”金融模式,并在吴兴砂洗印花产业园开展试点。通过对集中入园小微企业实施优惠利率、简化贷款程序、降低准贷门槛等方式,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二是发挥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资源配置作用。2021年12月,依托安吉“两山银行”,湖州上线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建立起“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体系,实现竹林碳汇资源计量、存储、增值、变现功能。据统计,“两山银行”与县内1个乡镇和17个村合作社签订了14.24万亩碳汇预收储协议,合同总金额达7320万元,预期年碳汇量7.12万吨。三是发挥金融对社会低碳治理的支撑作用。基于新能源云数字经济平台建设,湖州搭建“碳达人”应用平台,该平台涵盖减碳行为、权益兑换、碳汇交易、绿色基金等碳普惠应用场景,通过开发居民屋顶光伏、电动汽车、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绿色出行等低碳减排行为,贯通已有的绿色低碳行为平台数据资源打造绿色生活“数据库”。截至2022年9月,“碳达人”应用已接入中国银联、公共交通等平台的绿色行为数据,注册用户1万余人。随着金融资源配置、信贷投向、融资结构更趋绿色化和实体化,湖州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也在持续改善。
图1 湖州·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
科技赋能是提升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的重要手段,湖州充分利用科技“支点”撬动当地绿色金融发展。一是打造“绿贷通”银企对接平台。该平台自2018年上线以来,累计帮助3.17万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3251亿元,该创新模式对于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以及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创建碳核算数据中心。该中心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小微企业低碳行为,整合了统计、电力、生态环保、金融等部门资源,建立分层分类、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查询贷款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开展碳信息披露、碳绩效考核、碳预算管理等功能。截至2022年10月,已累计为3.1万家企业建立碳账户,可覆盖全市生产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80%、金融机构70%以上企业客户。三是建立区域性融资主体ESG评价模型及数字化系统。ESG评价“湖州模型”共设立环境、社会和治理3个方面,共55个四级指标和95个底层因子,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得到ESG总得分(0-100)。其中,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模型着重引入企业碳强度指标。同时,该ESG评价系统是湖州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工具箱中的重要组成,属于绿色金融公共基础服务,全面向湖州全市域金融机构开放,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加强气候风险管理等。该ESG评价系统有利于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绿色低碳化配置,是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湖州实践”的一大突破。
三、湖州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
以绿色信贷为例,以现行的绿色贷款和普惠贷款统计标准为基础,识别契合绿色金融项目和普惠金融主体特征,对现有统计标准进行持续完善:一方面,将现有普惠主体中的绿色经济活动纳入统计范围,通过识别其绿色供应链、企业绿色资质等特征,解决单个主体绿色活动难识别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围绕普惠主体实施的绿色项目纳入绿色普惠金融服务范围,以扩大绿色普惠群体基础。
(二)完善绿色普惠金融激励措施
从不同主体角度来看,一是进一步叠加释放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政策红利,如降低绿色普惠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流程,提高贷款效率等,引导金融机构让小微、“三农”等绿色普惠金融市场主体更多参与;二是利用现有政策工具,结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再贷款等政策,提高绿色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服务精度和支持力度;三是针对居民日常的绿色行为、绿色生活习惯等数据,建设“个人绿色积分体系”,激励引导社会居民更多地践行绿色生活、绿色经营、助推社会、经济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聚焦绿色普惠主体生态价值实现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健全绿色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如创新绿色普惠信贷产品、保险产品等,优化绿色普惠信贷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普惠服务对象的绿色融资需求。此外,积极探索绿色普惠信贷产品创新,结合地区特色,针对个人、中小企业等不同发展规模、不同融资需求的客户群体,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四)金融科技赋能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金融科技在赋能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得到延伸。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高效便捷地进行数据采集,为中小企业以及个人建立碳账户等,推动其信息披露,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人“绿色认证”;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推动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建立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精准对接银行、引导银行主动服务企业。
相关文章:1.IIGF观点 | 绿色保险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2.IIGF观点 | 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问题与建议3.IIGF观点 | 《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亮点简评4.IIGF观点 | 福建省《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解析及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周萃. 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之路径[EB/OL].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ncjr/focus/202203/t20220324_242458.html, 2022-03-24.[2]王乃慧. 论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J]. 前沿理论, 2022(16).[3]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湖州:立足四项举措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EB/OL]. http://huhehaote.pbc.gov.cn/hangzhou/125264/4716186/index.html, 2022-11-15.[4]浙江省林业局. 安吉:创新竹林碳汇改革 “碳”索生态价值实现[EB/OL]. http://lyj.zj.gov.cn/art/2022/4/22/art_1229632462_59029962.html, 2022-04-22.[5]人民资讯. 湖州搭建“碳达人”应用场景 推动绿色行为“有价有市”[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745668051131730&wfr=spider&for=pc, 2022-10-26.[6]任丽璇.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岳阳实践[J]. 中国外资. 2022(12).
作者:
汪洵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解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