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在非洲戴上了红领巾——津巴布韦青年节活动侧记

黄桂芳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黄桂芳 外交学院毕业,1964年入外交部;先后曾任驻乌干达使馆随员、三秘,外交部新闻司副处长,办公厅一秘、参赞,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驻菲律宾、新西兰兼库克群岛、津巴布韦大使;2000年、2006年任中非合作论坛中国礼仪大使。


我和老伴张莲英解放初作为中国少先队队员,几乎每天都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去上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加入共青团才依依不舍地解下来。没想到时隔将近半个世纪,我们俩竟在远离祖国两万多公里的南部非洲,再次系上我们心中珍爱的红旗象征。



远眺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


2月底,中华大地还没脱下冬装。这时位于南部非洲高原的津巴布韦却是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人们在烈日下普遍穿着衬衫或连衣裙。1999年2月27日,我们应津巴布韦执政党“民盟”——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中央的盛情邀请,驱车前往离开首都哈拉雷300多公里以北的中马绍纳兰省省会宾杜拉,出席一年一度的青年节活动。

我们乘坐插着中国国旗的轿车缓行,沿途看到玉米、烟草、棉花和花卉长势很好。8时许,我们到达宾杜拉市中央广场停车场,民盟中央委员、省委书记兼省长盖齐和礼宾官前来迎接。盖齐曾访华,也到过我们大使馆造访,曾多次邀请我们夫妇去中马省参观,只因公务缠身一直未能成行。

盖齐在六七十年代参加过津巴布韦独立运动,立过战功。他为人朴实豪爽,富有幽默感。我们下车后,他过来同我拥抱,边拍着我的臂膀边说:“热烈欢迎大使同志和夫人来到我们这个贫穷的省份!我们省可是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

他指着会场内三个大帐篷的人群介绍说:“第十三届青年节会址再次选定在我省举行,这是我们的光荣,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向穆加贝总统和夫人,向中央其他领导和来宾们展现他们的风采。”他还说,拂晓时,就有不少人陆陆续续从边远的乡下和市镇徒步赶来会场。接着,他和礼宾官领我们到设有主席台的一个大帐篷才离去。

我们就座后环顾周围,只见外宾席上已坐着赞比亚高级专员班达(前赞比亚工程部长)和坦桑尼亚、肯尼亚、南非高级专员,后排坐着津巴布韦民盟中央委员和省、市官员等。我们同邻座的来宾握手致意。这时,坐在我们前排的盖齐省长的三个子女主动同我们答话,并承担起介绍的任务。张莲英把带去的“熊猫”“天安门”等小纪念章分送给他们,他们立即别在胸前衣服上。盖齐上初中的大女儿面带笑容说:“我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访问,首先要争取戴上红领巾!”我鼓励她说:“我相信会有那一天的。”她和她的弟弟妹妹紧握我们的手表示谢意。



庆典活动中的小学生们。图源:国际在线


8时半,省行政秘书宣布表演节目开始。这时,穿着不同艳丽服装的少年儿童,从会场外和另外两个大帐篷跑步涌到广场中央,踏着激昂的非洲鼓点和脚铃声,有节奏地边唱边跳。身着不同校服的中、小学生整齐地表演着不同的节目。随后,身穿鲜艳服饰的老太太从不同方向跑来,也自动地加入了歌舞队伍。令人瞩目的是,有些老太太上衣胸前印有穆加贝总统的肖像。张莲英是个退休教员,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特别喜爱青少年。她情不自禁地提着照相机离座到帐篷外抢拍了几个歌舞镜头,然后又回到座位。

这时,盖齐省长出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夫妇和非洲使节献上红领巾。我们俩接过红领巾,按20世纪50年代的老习惯熟练地系上,非洲使节们大概从未戴过甚至没有见过红领巾,因而接过红领巾不知所措,幸好有盖齐帮忙才系上。我再转眼一瞧,只见坐在后面的民盟中央委员和青年们,都不约而同地系上红领巾。顿时,大帐篷内显得格外庄严壮观。



穆加贝总统在他90岁生日的庆典活动上发表讲话,神情激昂地攥紧拳头。图源:国际在线


9时整,总统车队准时到达会场。这时,中央广场内外一片欢腾,鼓点激昂,公众呼喊“穆加贝,穆加贝”!“民盟,民盟!”妇女不断鼓舌,发出“啦啦啦”的声响。年已古稀、身着灰色西装的穆加贝总统由夫人格蕾丝陪同步出轿车,神采奕奕,健步走到主席台前,先同列队的穿着红、黑相间的民族大袍、头戴硬礼帽的8位酋长一一握手,然后被引到主席台就座。两位头顶水罐的妇女,一老一少,跪着拖腿移步到总统夫妇跟前,只见他俩在瓦罐里洗洗手,然后握了握两位妇女的手。对长辈祝福、欢迎的民族礼仪就告结束。

盖齐省长站到麦克风前,乐队高奏津巴布韦国歌。全场一片肃静,男女老少全都起立。盖齐在非常简短的致词中称颂“穆加贝总统是津巴布韦国父,几十年来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了无人可替代的卓越贡献”。穆加贝在大家的掌声中走上讲台,数千人的会场鸦雀无声。

他先后用民族语言绍纳语和英语开场。他刚说出:“在座的中央委员、省政府同志们,来自兄弟国家的使节同志们,‘红领巾们’,同胞们,特别是我的孩子们……”全场欢呼声不断,久不平息。他风趣地说:“你们愿意听我说,还是想继续练练你们的嗓子?”与会者异口同声:“听,听,听!”

穆加贝接着开门见山地说,一年一度的青年节又来到了。他作为长者、老革命者,也作为老教师,想跟“红领巾”们多说几句津巴布韦国徽上提出的“自由,统一,劳动”格言的含意。

他指出,津巴布韦独立19年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并未得到真正的自由。“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并未实现。国家建设中还面临许多困难,阻力也不少。“我们民盟当年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多么艰难!许多老战士牺牲了,他们的鲜血换来了独立。你们既然已戴上红领巾就要经常想到,要赢得独立和自由是不容易的。

紧接着,穆加贝说:在津巴布韦3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无论来自绍纳族、恩德贝莱族,还有其他部族,都是津巴布韦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祖国。大家都要和睦相处,团结互助。青年人要养成刻苦勤劳的良好习惯,积极投入到劳动和其他事业中去。这样,国家才有希望,人民生活也才有保障。

最后,穆加贝特地提了一下教育问题。他说:“在南部非洲14个国家中,津巴布韦虽然教育水平最高,但文盲率仍达10%,政府每年约四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各级学校,但还是满足不了要求。希望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赞助教育事业。”他说,今天的中、小学生要虚心好学,孜孜以求,逐步掌握建设国家的技能与本领。

这位年近八十却风度翩翩的总统,以“这些就是我对今年青年节的赠言和对全国人民特别是‘红领巾’们殷切的期盼”结束他的精彩讲话。这时,盖齐省长右手握拳,带领全场呼喊“自由”“统一”“劳动”!各个中、小学表演队进行第二轮表演,场内一大群衣着鲜艳的妇女和青少年也手舞足蹈,乘兴加入了歌舞队伍。



1999年2月27日,作者出席津巴布韦第13届青年节暨穆加贝总统75岁寿辰活动。图为作者向穆加贝总统面交使馆赠送地毯的礼单。


穆加贝回到座位后,亲切地逐个接见贵宾并接受赠礼。当我缓步走上前去面交礼单时,他紧握我的手说:“感谢大使同志!很高兴看到你也戴上红领巾。”临近中午,骄阳高照,微风习习,帐篷木柱上的标语也随风飘动。一辆大卡车载着两只壮牛,另一辆载着一群小山羊的卡车徐徐驰过主席台。

盖齐省长宣布,这是津巴布韦农业大省——中马省政府和人民祝愿敬爱的总统健康长寿的心意!穆加贝微笑着,点点头,接过话筒用绍纳语说:“谢谢!我要把这些牛羊转送给南部灾区。”在人们欢呼鼓掌声中,总统夫妇缓步离开主席台,频频向欢呼的群众挥手告别。我注意到,微风飘拂的红领巾还系在他俩的胸前。

关于津巴布韦青年党员佩戴红领巾问题,我曾饶有兴味地询问民盟政治局委员兼行政书记(相当于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长)穆塔萨和政治局委员兼青年书记(相当于团中央第一书记,前空军司令)通加米拉伊上将。

他们满怀激情地说:穆加贝总统(民盟总裁兼第一书记)是全国1200多万人民爱戴的领袖。津巴布韦独立后,我们中央委员会在他每年生日时都集会,为他祝寿。1985年,在一次中央会议上,穆加贝提出往后不必专门为他个人做寿,他在有生之年定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自由幸福的坦途。他激动地说,经过漫漫黑夜雄鸡已长鸣(注:“雄鸡”为津民盟党徽,高高悬挂在首都民盟总部楼顶),他期待党内青年同志能高举老一辈的火炬,克服困难,奋勇向前。在这次会上,民盟中央决定把穆加贝总统生日定为“2.21 运动”或青年节。

从1986年起,首都哈拉雷、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和八个省会每年轮流在这一天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庆祝活动,吸引民盟党内外群众参加。穆加贝每年都亲自出席并致词。1999年2月21日是总统75岁生日,他因要事缠身,祝寿和青年节活动只得推迟至2月27日举行。



穆加贝总统与夫人格蕾丝同孩子们合影。图源:国际在线


穆塔萨告诉我和张莲英:“说起红领巾,我们民盟还得感谢中国呢!20世纪80年代初,随穆加贝总统访华时,看到你们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献花后,手还举过头顶行队礼,深受启发。红领巾并非装饰品,而是寓意深刻的象征,因此,民盟决定参照中国同志的做法,在津巴布韦青年节这一天,让年过18岁的青年党员(注:津巴布韦没有类似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和中央委员在参加活动时戴上红领巾。”

通加米拉伊补充说:“民盟青年党员系上红领巾,就会在心中永远记住老自由战士为了民族独立而献身流出的鲜血。

我们听了他俩的谈话甚为感动,不禁油然地轻拂胸前的红领巾,心想,中国和津巴布韦虽然相距遥远,国情也不一样,但是两国的青少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解放的传统,满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是何等相似啊!



-End-

文字 | 《总统请来的客人》 

作者 | 黄桂芳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