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文教学 | 常用词辨析A-D组(字母排序版)

国际汉语人 国际汉语人 2022-08-06
END作者 | 张阿柒
编辑 | 张阿柒字母排序A

1.“矮”&“低”

二者都是形容词,都可以做“高”的反义词。区别如下:

(1)“矮”主要指具体事物的形象。如“矮个子”、“矮房子”。

(2)“低”主要指抽象事物。如“低年级”、“低水平”;若指抽象事物的形象,主要是指水平面以下的东西,如“水位低”。

2.“按照”&“按”

二者都可以做介词,表示遵从某种标准。

如:请大家按/按照身高排队。

用法上的区别是:

▲“按”所接宾语中的名词没有音节多少的限制。 

▼“按照”所接宾语中的名词不能是单音节的。 

如: 按月收房租。(对)/ 按照月收房租。(错)

B

1.“帮”&“帮忙”&“帮助”

三者意思差不多,但在用法上有区别。

▲“帮”:主要用在口语中,作谓语,后面加表示人的宾语。

如:谢谢你帮我。(对)/ 谢谢你的帮。(错)

▼“帮忙”:是一个离合词。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离合词是一个涉及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的特殊现象。“帮忙”常作为一个动宾式词语使用。“帮”是动词性成分,“忙”是名词性成分。但是,当句中出现跟“帮”相关的宾语、补语,或者出现“忙”的定语时,“帮”和“忙”必须拆开使用。“忙”有时候可以省去不说。“帮忙”后面也可以直接加动词或者动词短语,构成连动式。

如: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对)

     你能不能帮忙我?(错)

     我帮了你很多次(忙),你都忘了。(对)

     我可以帮忙做这件事。(错)

▲“帮助”:后面可加表示人的宾语。

如:谢谢你帮助我。

2.“包含”&“包括”

二者的搭配对象不同。

▲“包含”:搭配对象多是抽象事物。

如:这句话包含很多意义。

▼“包括”:搭配对象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

如:我们的招聘包括笔试和面试。

     包括你,我们一共有30人报名。

3.“必须”&“必需” 

二者发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1)在意义上

▲“须”是必须的意思,“必须”即一定要、一定得(děi),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还可加强命令语气。

▼“需”是需要的意思,“必需”即一定需要有,一定得有,强调原料、物品、品质等不可缺少。

(2)在用法上

▲“必须”是副词,作状语,不能单用,后面要加动词,如“必须完成”。

▼“必需”是动词,经常作定语,如“必需品”。

4.“毕竟”&“到底”&“终究”

三者都可用作副词,用在非疑问句中加强语气。

如:他毕竟/到底/究竟年轻,以后还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除此之外,“到底”和“究竟”还有其他用法。

▲“到底”

(1)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询问、追究。

如:你到底去不去看电影?

(2)用于动词后,表示一直到结束、完成。

如:这部电视剧的名字是《将爱情进行到底》。

▼“究竟”

(1)和“到底”一样,可用于疑问句中,表示进一步的询问、追究。

如:你究竟去不去看电影?

(2)还可用作名词,意思是“结果”、“原委”,结构一般是“动词+个+究竟”。

如:这件事情上,我一定要问个究竟。

5.“遍”&“次”

二者都可用作动量词,有时可以互换,但意思的侧重点不同。

▲ “遍”:侧重于表示动作从头到尾的整个过程。不能用于带处所宾语的动词前。

▼“次”侧重于动作重复的数量。

(1)动词+数词+遍/次

如:这本书我看过两遍。(从头到尾看过两次)

     我去过一遍新加坡。(错)(“新加坡”是处所宾语)

     我去过一次新加坡。(对)(“去”的数量)

     这本书我看过两次。(对)(不一定是从头到尾看的)

(2)数词+遍+动词(这里的数量短语常需重复,表示重复多次。)

如:这件事不需要一遍(一)遍说。

(3)数词+次+动词(这里的数量短语可以重复,也可以不重复。)

如:明天的考试我希望一次成功。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次次去新加坡出差。

6.“别的”&“另外”

在意思上,二者差不多,都可指在所说范围之外的人或事物。

如:你还有别的/另外的朋友吗?

二者在用法上有区别:

(1)“另外”做名词的定语时,要加“的”;“别的”不用。

如:过一会我告诉你另外的/别的情况。

(2)“别”还可直接用在少数单音词前,如“别人”、“别处”、“别国”等。

(3)在量词短语(数量短语、指量短语)前,只能用“另外”,不能用“别的”。这时,“另外”后可以用“的”,也可以不用。

如:另外一些工作明天再做吧。

7.“不”&“没”&“没有”

三者均可作否定副词。

在时态上,“不”对过去、现在、将来的动作或状态都可以否定;“没/没有”不能否定将来的动作或状态。另外,“没/没有”否定过去的动作或状态时,句子里不能出现“了”。

如:过去我不喜欢游泳。

     我现在很累,不想吃饭。

     因为下雨,明天我没有活动安排。(句末不能加“了”)

▲“不”有主观倾向性,表达主观感受、主观意愿。

如:我不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可能是不愿意参加)

▼“没/没有”描述客观事实。

如:我没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描述没去的事实)

▲“不”可以否定性质,是静态的。

如:这件衣服不贵。

▼“没/没有”否定状态的变化。

如:才十月,苹果还没红呢。

▲“不”后面的助动词没有特殊限制。

如:你不可以这样说话。

▼“没/没有”后面的助动词限于“能、能够、要、肯、敢、愿意”等少数几个。

如:我不/没能记住这么多生词。

8.“不得不”&“必须”&“得”

三者可表示事实上或情理上的需要,后面加动词性成分或小句。

如:快考试了,我不得不/必须/得努力复习了。

三者语义的侧重点不同,区别如下:

▲“不得不”:表示不愿意这样做,但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样做,相当于“不能不”“只好”,表达主观感受。

如:自行车坏了,我不得不走路去上课。

▲“必须”:副词,表示“一定要、一定得(děi)”,可以表示客观要求,也可以较强命令语气。

如:你是军人,必须服从命令。

▲“得”(děi):助动词,用于口语。

(1)表示必须,可用于建议或命令。用于命令时,语气比“必须”弱。

如:明天降温,你得多穿点。

(2)表示需要,后面接数量词。

如:完成这项工作得三个月。

(3)表示一种推测或揣测的必然。

如:如果路上堵车,咱们都得迟到。

9.“不免”&“难免”

二者都可作状语。“不免”指免不了;“难免”指难以避免。

如:演唱会门票没买到,他不免有些失落。 

     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

区别如下:

(1)“不免”是副词,“难免”是形容词。“难免”使用范围更广,除了作状语,还可以作定语、谓语。

如:这都是小孩子难免的错误。(定语)   

     他不听劝告,失败难免。(谓语)

(2)“难免”后面可带否定结构;“不免”不能。

如:如果不努力学习,难免不及格。(对)    

     如果不努力学习,不免不及格。(错)

C

1.“才”&“就” 

二者都可做副词。

(1)用在时间词、数量词后面,二者表示的意义相反。

▲才:表示时间晚,历时长,年龄大,数量大。

如:我中午十二点才起床。

▼就:表示时间早,历时短,年龄小,数量小。

如:妈妈早上六点就起床了。

(2)“才”还可以用在时间词、数量词等前面,表示时间早、历时短、年龄小、数量校等。

如:才六点,再睡会吧。

(3)“才……就+动词/动词短语”格式:表示时间早、时间短、年龄小或数量小等。

如:她才十五分钟就到了。

2.“彩色”&“色彩”

二者语素相同,但语素排列顺序不同,很容易造成误用。

▲“彩色”:非谓形容词,不能作谓语,相对于“黑白”而言,指多种颜色,不是单一色。

如:这是我家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色彩”:(1)名词,指颜色。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多种颜色。(2)可以比喻事物的某种情调、特点、风格,或人的某种思想倾向等。

如: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主观色彩太浓了。

3.“处处”&“到处”

二者都是副词,都可以表示具体的各个地方。“到处”侧重于口语,“处处”多侧重于书面语。

如:公园里到处都是人。

     春节到了,处处是新景象。

二者的区别是:

▲“处处”:还可以指事物的各个方面,多表示抽象意义,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表示具体的动作。

如:谢谢你处处帮助我。

▼“到处”:还含有“去各个地方”的意思,后面的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动作。

如:他喜欢到处旅行。

4.“产生”&“发生”

二者都可以表示从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动作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宾语一般是抽象名词。

如:他们之间产生/发生了矛盾。

二者的区别是:

▲“产生”:还有“出现”的意思。

如:你怎么会产生这种想法?

▼“发生”:还可指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发生的事具体的事件、故事等。

如:四川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5.“穿”&“戴”

二者与宾语的搭配不同。相对而言“穿”的东西是主要的;“戴”的东西往往是次要的、附加性的。

▲“穿”: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体上。

如:我喜欢穿毛衣。

▼“戴”:把东西加在头、面、颈、胸、臂、手等处。

如:你戴的这条项链很适合你。

6.“除了”&“除非”

▲除了:介词,表示所说的不包括在内,常用格式如下:

(1)表示排除:除了……(外/以外/之外),都……

如:除了他(外/以外/之外),我们都喜欢唱歌。(他不喜欢唱歌)

(2)表示补充:除了……(外/以外/之外),还/也……

如:我除了北京,还去过其他城市。(北京和其他城市我都去过)

▼除非:连词,表示产生某结果的唯一条件,相当于“只有”。常用格式如下:

(1)除非……,才……:表示一定要这么做才能产生该结果。

如:除非天晴,我们才能去爬山。

(2)除非……,(才……)否则/不然……:表示一定要这样,才能产生某种结果,不这样就不能产生该结果。

如:除非你向我道歉,(我才会原谅你)否则我不会原谅你的。

★需要注意的是:

后面的分句有主语时,“除非”要用在“才”、“都”、“否则”的前面。

如:每天除了上课,我还跑跑步。(对)

     每天除了上课,还我跑跑步。(错)

D

1.“到达”&“达到”

二者宾语不同。

▲“达到”的宾语有两种情况:

(1)可以是抽象名词,如水平、目的、目标、标准、理想等。

如:你的汉语已经达到中高级水平。

(2)也可以是数量词或数量词组。

如:这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7%。

▼“到达”指到了某个地方,宾语是处所名词。

如:火车还没到达上海。

2.“的”&“地”&“得”

三者都可以用作助词,区别如下:

▲“的”

(1)定语标志,说明“谁的”(领属关系)、“什么样的”(修饰关系),主要用在名词、代词前。

如: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2)附着在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者事物,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他是个做生意的。

▼“地”:状语标志,用在动词前。状语是单音节词语时,一般不用“地”。

如:他一直努力地学习。

     快地跑!(错)

     快跑!(对)

▲“得”:补语标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

(1)表示状态、程度或结果。

如:你做得很对!/ 这个菜好吃得很!

(2)表示可能。否定式把“得”换成“不”。

如:这么小的鞋,你穿得了吗?/ 这么小的鞋,我穿不了。

3.“单独”&“独立”&“独自”

三者都可以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区别如下:

▲“单独”:副词,表示分开做事情,不和别人或别的东西一起。

如:我们单独见个面,谈谈合作的事情。

▼“独立”:动词,表示不依靠别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

如:她独立完成了这项工作。

▲“独自”:副词,表示自己一个人做某事,没有其他人。

如:老人独自生活,非常困难。

4.“多少”&“几”

二者都可以询问数量或者号码。区别如下:

▲“多少”:代词,可用于问任何数量或号码。

如: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几”:数词,一般用于问预估数目不大或号码不长的提问,且后面要用量词。

如:-你坐几路公交车回去?

     -我坐13路回去。

5.“对”&“对于”&“关于”

三者都可用作介词,由于意义相近,使用时很容易混淆。

▲“对”和“对于”:都能引进动作的对象,有时可换用。

如:对/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能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但“对”的使用范围比“对于”广。区别如下:

(1)在表示“对待”的意思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这时句中的谓语是表示态度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主任对我们很热情。(对

     主任对于我们很热情。(错)

(2)在表示“向”、“朝”的意思时,只能用“对”。

如:他一直对我笑。

(3)“对”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使用,“对于”一般用于书面语。

▼“对于”和“关于”:都可作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区别如下:

(1)角度不同。“对于”指出对象;“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人或事物的方面或范围。当不强调这个区别时,二者可以互换使用。

如:对于你的专业我不太了解。(侧重“了解”的对象)

     关于你的专业我不太了解。(侧重“了解”所涉及的范围)

(2)“关于”可以作状语,也可以做定语;但“对于”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

如:我喜欢读关于历史的书。(对)

     我喜欢读对于历史的书。(错)

     关于历史的书,我买了很多。(对)

     对于历史的书,我买了很多。(错)

END

参考书目:刘座菁《国际汉语教师词汇教学手册》


扫码添加【国际汉语人】公众号和交流群,及时了解最新行业信息。
















投稿邮箱:guojihanyuren@163.com还可添加小编微信:hanyurenpingtai往期回顾

考研分享 | 《语言学教程》要点总结

文化拾遗 | 蒙古“剪发礼”

解惑 | 公派教师出国十问

汉语志愿者面试心得分享小记

志愿者、公派教师面试说课稿

案例|“摘苹果”在线汉语词汇教学游戏

语言点分享 |“本”和“本来”

教学分享 |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上)

语言点分享 | “倒是”总结与分析

节日教学|中秋节文化教学活动9例

知识分享|《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中文教学|100组易混用词语辨析,别再用错了

教学技巧 |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之“三小问”

志愿者|公派出国,推荐你去乌克兰

教学案例 | 想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这篇初级听力教学技巧不能错过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总结

郭熙:文化中国 未来可期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