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村:村社共建让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为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学有方向、干有方法,按照省委领导同志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17市党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8个乡村振兴典型实例,在“灯塔-党建在线”基层党组织建设网、山东e支部和微信公众号上陆续编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好思路好经验,在推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探索创造富有生命力、实效性的好路径好模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有力的方法和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东篇章,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




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村:

村社共建让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217户758人,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村村子不大,治理得井井有条,村中央那面巨幅笑脸墙,诠释着村民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记者在东王庄村采访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一个过硬的村党支部,摸索出了一条村社共建的好路子,让东王庄村在土坷垃里刨出了“金豆子”。2017年村集体收入98.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



村社共建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下午3时左右,记者走在东王庄村大街小巷,很少看到有闲逛的村民。


村党支部书记单新民说,“自打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没有了牵挂,都去周边打工或者做生意去了”。


东王庄村离西岗镇驻地和滕州市不太远,附近还有几家煤矿,村民很容易找到工作,收入比较可观。但每家每户都有点地,不种撂荒怕人笑话,种又耽误外出务工赚钱。


怎么办?全村1111亩土地的出路在哪里?村党支部组织全村25名党员和群众代表一合计,都认为土地流转是条路子。2009年,村支部牵线搭桥,将村民200亩地租给外镇一个种粮大户。可不到一年,这个大户就因经营不善“跑路”了。村民不愿再种地,村“两委”只好硬着头皮把流转的土地接管过来。辛苦经营了一年,由于缺技术、少农机、管理粗放,仅勉强付清了村民的土地租金,村集体几乎没剩下钱。


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子应该怎么走下去?如何破解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当的难题?一连串的疑惑让村“两委”一班人陷入了沉思。村里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经过反复讨论,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抱粗腿、靠大树”,抓住供销社改革的机遇,请镇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托管村里的土地。2011年,东王庄村把200亩土地托管给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领办的舜耕粮食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从种到收的全托管服务。结果,当年在支付托管服务费和农民租金后,村集体第一次结余了3万元。


东王庄土地合作社土豆喜获丰收



尝到甜头后,后面的路子就越来越清晰了。2013年,滕州市提出了“村社共建”的思路,西岗镇党委积极响应,在东王庄村党支部和供销社党支部之间实行组织联建,双方各明确两名支部委员到对方挂职,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宣传、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托管。2013年以来,通过先期试验、示范引导,土地托管面积由200亩扩大到1111亩,其中种粮780亩,实现了全村土地整建制流转。


西岗镇党委书记秦魁说:“以往的土地流转,之所以会出现一些承包户‘跑路’问题,根源有两点,首先是利益不连心,农民只拿固定租金,不能像种自家地那样上心,没有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另外,经营主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有实力、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为东王庄村“两委”指明了方向。2016年,村党支部与供销社加强合作,挂牌成立了东王庄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农田基础设施入股,供销社以现金入股。于是村集体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村、社、农三方共建共享,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两个100%”,即村民全部入社、耕地全部入股。


利益共享实现集体增资农民增收

谈起土地合作社,48岁的孔凡英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语。一家4口人4亩地全部入股,去年每亩地租金800元,年底每股(1亩地)分红160元,全家收入3840元。丈夫在镇上一家家具厂干销售;22岁的女儿技校毕业后,在滕州一家不锈钢制品厂工作。孔凡英因为要照顾年迈的公婆,还要接送上初三的儿子,只能抽空干点加工零活,一年也能赚上万元。孔凡英粗略算了一下,去年全家收入超过10万元。


东王庄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苏长学介绍说,围绕利益共享,东王庄土地股份合作社研究完善了股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了“股份+合作”“租金+分红”的运营机制。去年,合作社支付村民土地租金和分红共计100多万元;支付20多名合作社务工村民工资36万元。


据了解,在股权配置上,东王庄村全村农民以土地入股,供销社以42万元现金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合后增加的61亩土地及农田基础设施入股,三方分别占股40%、30%、30%;在收益分配上,每亩保底租金为800元,并保证每亩不低于100元的固定分红。每年的收益在优先支付农民保底租金后,剩余盈余先计提20%风险金,再按照村民、村集体、供销社4∶3∶3的比例分红。风险金用于购买农业补充商业保险,再加上农业政策性保险,如遇自然灾害,每亩保费收入可达1200元,保证大灾之年仍有相当收益。


东王庄村委会主任王允谟算了一笔账:2017年,在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和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农民每亩地除保底收入800元外,还获得分红256元,亩均收益1056元,村集体实现集体收入12万元。


村社共建带动了村、社、农三方共同发展,实现了集体增资产、农民增收入、土地增效益、供销社增活力的多赢效果。对村集体而言,土地成方连片经营,全村新增土地61亩,成了村集体的股份,找到了一条稳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对农民而言,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外出打工,留在本村的农民还可以加入合作社的专业服务队,增加劳务收入;对供销社而言,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部分收入,而且回归了“为农服务”的本质,探索了为三农服务、为农民打工的新途径。


精细管理成为合作共赢的后盾

同样还是这片土地,农民自己种地,一亩地操劳一年也剩不下1000块钱。而土地股份合作社之所以能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除“股份+分红”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之外,还得益于合作社的管理模式。


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管理办公室,完善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健全了股东代表大会、财务管理等制度。合作社聘请4名村干部,分别划片包干,负责具体日常生产组织、用工管理等工作,把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村干部的经验优势发挥出来,有力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东王庄村新面貌



通过村社共建,东王庄土地股份合作社逐渐壮大成熟,真正实现了科学种田,全套农机、先进技术、优质农资、统一烘干、优质优价、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元素迅速落地。全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780亩,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种植,亩均减少成本120元左右,单产增加200斤左右,平均节本增效在500元以上。


依托供销社,村里还设立了“供销e家”电商服务站,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展测土配方、智能施肥、飞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依托全国供销总社“e服务”系统,为群众提供日用品销售、网上代购、快递收发、网上缴费、送货上门等生活服务,实现了便民、利民、惠民。


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带动下,东王庄村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近年来,村里11条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规划建设了民俗馆;修建了龙泉池景观休闲区;开办了孔子学堂、“四点半”学堂;为优秀家庭挂上了“党员示范户”“忠厚传家”“四世同堂”“诗书继世”“勤俭持家”等匾额,村内孝老、重教、节俭持家等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多年来从未出过信访、治安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东王庄村社共建的成功探索,不仅把土地整合起来,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农民的组织化和生产的集约化,更重要的是村党组织有了向心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了。在“村社共建”的过程中,村党支部起到了“主心骨”“领路人”的作用,组织力进一步提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这样一个好班子带领下,东王庄村正坚定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山东乡村振兴实例

1.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支部硬起来  村庄美起来

2.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秀出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3. 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支部“1+3”“连通”致富路

4. 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合作社里党旗红

5.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一本党章治好一个村

6.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偏僻小村如何成“江北第一画家村”

7. 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文化滋养昂扬起村民“精气神”

8.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山乡开山门青山变金山

9.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坐标”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