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静功修炼》第十章:结论(附注释)
《黄元吉养生静功心法》
邱陵
我国古代道家对内丹学极其秘惜,都是非常慎重地挑选弟子,并经过严格考验后,方才心传口授,一般不记录成文;凡著成文字的,也大多比名喻象、藏头露尾、隐约其词,非常晦涩难懂。被尊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中就说:“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思虑。陶冶有法度,安能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条见扶疏。”可见古人对这门学问是多么的虔诚和珍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现象也逐渐改变。在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众多内丹学典籍中,理论通达、方法详明而又切实可行的,当以《黄元吉文集》为最优秀杰出。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或成都)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今汇编为《黄元吉文集》。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可惜搜求不到。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中派修真要旨》中说:“道家玄宗,以南北东西四派最大,原无中派之立宗,然就其修丹诀法之异同而言,则又有判分中派之必要。中派亦可归于北宗……然细考之,究亦有可分者在,故按分宗判教之理而为之立中派焉,使学人知有所循途取法焉。”黄元吉所传的丹法,“彻始彻终以‘守中’一着为诀法”,因此被归入中派。陈撄宁对黄元吉的丹法极为推重,认为得陈抟(字图南,宋大宗赐号希夷先生)、邵雍(字尧夫,谥康节)一脉心传,称之为隐仙派,引以为黄元吉的私淑弟子,并把他的学说整理为《口诀钩玄录》以介绍。在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六五”至“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中也以十四页的篇幅详细介绍黄元吉的内丹诀法,并最后总结说:“‘阅丹经甚多,惟此无半点虚语’,用同样的话概括黄裳著作的特点,可能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目录
第一章 玄关一窍
回光返照
玄关现象
一觉而动
玄关真际
玄关常在
玄关开后
第二章 玄牝之门
何谓玄化和玄牝之门
玄牝之门现象
出玄入牝之处
玄牝相交
调息与听息
治息与元气
第三章 真意
何谓真意
戊已成圭
真意用法
真意与真觉
真意与真息、真气
第四章 明心见性
明心死性真谛
本来面目
炼性养性
性命双修
第五章 精气神
炼已之功
炼精
炼气
炼神
神融气化
三件功夫
第六章 坎离交媾和乾坤交媾
坎离真义
坎离交而产药
乾坤交而结丹
醍醐灌顶
凝神泥丸
第七章 河车(周天)
运转河车之时
河车之路
《易经》屯蒙法则
起火之法
以柔以默以静
卯酉沐浴
第八章 采炼火候
外药、大药和圣胎
文火武火
进火采药之法
玄关采药
活子活午火候
大药发生效验
第九竞 其他秘传真决
久坐必有禅
两眼神光之运用
戒贪看外光
不惑于异景
人身紧要之处
集神于玄窍
丹田地步
上下丹田配合
动处炼性,爵处炼命
观妙观窍
集义生气,虚无生阳
觉照之心
守中之旨
内动阳生
女功一则
第十章 结论
全功论述
丹经隐语破释
邵子月窟天根诗解
往期节章
第十章 结论
一、全功论述
(原文)
夫大道之要,不过神气二者而已。但有先后天之别,修士不可不知。古经云:"先天元神体也,后天识神用也",无先天元神,大道无主;无后天识神,大道无用。尔等用工修炼,必要于混混沌沌、无知无觉时,养得先天元神以为主宰;然后一惊而醒,一觉而动,发为后天识神。
此个识神,非朋从尔思,憧憧往来之私识,乃是正等正觉之元神,因其发动而有知觉,故曰识神。只怕此识一起,即纷纷扰扰,恶妄杂念,纷至沓来而不已者,就堕于私流于欲,而不可以炼丹也。惟有一心了照,矢志靡他,如此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神凝而息可调,息调即丹可结。故曰:"-心只在丝纶上,个见芦花对岸红。"如此一心,虽曰识神,其实即元神也。所以古云:"天心为主,元神为用",巧使盗机返还造化,何患不立跻圣神。总要于天心发动之后,常常稳蓄,不许-念淤移,-息杂妄,庶几天心常在,道心常凝,虽有识亦此无识也。学者修真下手之际,贵乎一心制服两眼,并口、耳、身、意之妄识,于是集神干丹扃,调息于丹田,务使凡息断灭,然后元气始来归命。
既得元气来归,氤氲活泼,宛转悠扬,如活龙动转,十分爽健,此元气之充壮,可以运行河车矣。苟气机大动,不行河车化精为气,化气为神之功,仍然凝聚丹鼎,奈未经火化,阴精难固,不能长留于后天鼎中,一霎时凡火-起,必动淫根生淫事而倾矣。即或强制死守,不使他动,奈后天精气皆属纯阴,未经煅炼,不强制他必泄,即强制他亦必泄也。夫以此诀一行,即可以夺天地鬼神之权,参造化阴阳之法,而自主自夺,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既有元气于丹田,而行河车之法,尤须假后天凡气,为阳火阴符逼迫而催促之,使之上升下降,往来无穷,鼓舞而煅炼之,使之化凡成真,变化莫测。苟徒有元气之发生,活子时之现象,而无后天凡气,则先天元气岂能自上自下,自煅自化,此金丹虽先天之元气为本,然亦必需后天凡气为之功用也。至于金丹始终全仗火候,古人临炉十分慎重,惟恐一息偶乖,有干阴阳造化。故曰进火行符,犹之煮饭,火缓则生,故贵惺惺常存;火急则焦,故贵绵绵不绝。生于此二语,可知用火之微矣,到得地下雷鸣,火逼金行,此时若非战火,金气安能上升,然必善于用武,任他烈焰万丈,光芒四射,我则以一滴清凉水,遍洒十方足矣。此即气壮而心亨之道也,亦即清净恬淡为本之妙术也。
故曰:"龙虎相逢上战场,霎时顷刻定兴亡,劝君逢恶须行善,若要争强必损伤。"以势可畏,其机甚危,而其心不可不临炉审慎也。生既明得此旨,永无倾泄之患焉。虽然,此行河车之法,当如是耳,若一概施之于守中,气机未畅心神未宁,一以纯任自然之法行之,则神气安能打成一片,有何药物可采哉?此必于玄关初现之时,肾气上升,心液下降,用起数息之武火,不许一念走作,一息纷驰,如此紧催慢鼓,鼓动橐YU机关,然后凡息方停,真息始见,人心乃死,道心乃生。否则慢说自然,必无自然也。故曰虽有生知之圣人,亦必下困知勉行工夫始得。古云:"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
又曰:"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此种武火,施之于丁龙虎不交水火不济之时则可,若行河车则已龙吟虎啸,夫唱妇随,再用此法,则又恐追逐真气散乱.孟子云:"如追放豚"。既入其笠,又从而招之,此大错矣。吾将全功毕露,生等须努力修持,以慰为师之望焉。切勿妄泄,自干罪咎。
[注释]
此选自黄元吉《道德经注释》第八十一章注文最后一段。
黄氏于此扼要论述其气功养生学守中和河车二法,对于学者理解功法程序及其精华是有帮助的。黄氏尝云:"其功始于守中,其成由于胎息",即练功之关键所在。本节文较简明,本书前各章亦均有论及,不再详加解释。
二、丹经隐语破释
(原文)
静坐之功,必俟内念不萌,外感不接,此心如停云止水,然后凝神而注于下田,合耳目与心,皆交并于其间,如猫捕鼠,视于斯,听于斯,结念于斯,此道家顾提(注:左言右是)天之明命也。
其所以然者何哉?盖坎中之一阳为人身之太极,即邵子所谓天根也。人受此气以生,自孩提以至成立,皆赖一阳以滋长。自男女交,而此气遂损矣。旦旦伐之,而此气愈损矣。伐之不已,久之而其气渐微,久之而此水渐涸,坎宫日虚,水冷金寒,地道不能上行,天道不能下济,上乾下坤,此否之象也。天地不交,火日炎于上,而不能下。水日润于下,而不能上。水火不融,心肾不交,上离下坎,此未济之象也。人身有此二卦之象,生机日危,百病皆作矣。
道者,知其然也。以先天之神凝而注于先天之气,是天道下济也。孟于曰:"志,气之帅也"。将帅从天而下,卒徒必随而惧下,是以乾照坤矣,足以火温水矣,是即所谓金灶初开火也。灶因火而名。金者指坎中之一阳也,很于乾之金也。火初开者,初得乾阳离火之下照也。足以离之上下二阳,暖坎中之上下二阴,以离中之空阴,养坎中之空阳。以中女之畜中男也。共所以然者又何哉?盖阳性主动,动则易泄,惟阴可以畜之。故云:男性见女则悦,得女则留,此小畜,皆取以阴畜阳之义也。况前以乾坤一交,乾之中爻入于坤,而为坎。坤之中爻入于乾,而为离,是夫妇之情投意洽,阴阳互易也。
今以离中坤入于乾之阴,下求坎中乾,入于坤之阳,是再世重逢之真夫妇也。两情交悦,可以畜空阳而不使之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有此空阴以养此空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乃可以回既损之元气,使潜滋暗长于极阴之地,以冀七日之来复也,此神能炼气之秘机也。世传性命诸书,从未有如此透发。即以神炼气,亦多隐语,如龙虎汞铅诸说是也。龙者,灵物也,变化莫测,喻离中空阴之神,以火生于木,木青色,故或云;龙。
火色赤,又或云赤龙。虎者,猛物也,坎中空阳之气,此气纯阳,阳则易动,有如虎之难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有如虎之难制。惟龙之下降,可以伏此虎也。汞者,水银也,活泼灵动,无微不入,喻空阴之神。铅者,黑锡也,其色黑,有似坎中之水,其体重,似坎中之金,以喻空阳之气。且铅非汞不能化,办犹气非神不能化,而铅又可以乾汞,气又可以化神,故以为喻。老子所谓知白守黑,又所谓抱一者皆是也。白者,金之色。黑者,水之色。知坎有乾金之白,故守水之黑者,正以守黑中之白也,所守者气也,守之者神也。又云戊已者,云彼我者。戊已属土,以坎中有戊土,离中有已土。
五行分配四时,分配脏腑,而惟土则旺于四时之季,统乎脏腑之全,故人之六脉,皆取有胃气则生,以万物发生于土也,故《河》、《洛》之数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同道,三与八为朋,四与九为友,皆以中隔五数,阴阳乃相生,而又以五十居中。盖天地之数皆不离乎土,惟人亦然。所以坎有阳土之戊,离有阴土之已也。以己合戊,亦指降神于气也。彼者,指坎中之阳也,我者,谓离中之阴也。气无知,神有知,以有知之神,求无知之气,以神为主,以气为宾。主者,我也。宾者,彼也。凡此皆以神炼气之隐语也,本无关于精义,而诸书皆以此拒人,好异者惊为奇谈,甚至谬解而入丁邪语,特破之以释其疑。
[注释]
本文选自黄元吉《乐育堂语录》第四卷,为黄氏在授徒解馆时,应门人之请破解丹经隐语的一次谈话记录。
人身自男女交成漏体有否卦和未济卦二卦之象,生机日危,百病皆作。
乾卦由三个阳爻,坤卦由三个阴爻构成,乾象天,坤象地,天地不交,上乾下坤构成否卦,封象为闭塞,为黑暗。
乾之中爻入于坤而为坎,即一阳陷于二阴中。坤之中爻入于乾而为离,即一阴附于两阳间。坎卦象水,离卦象火,水火不融,上离下坎构成未济卦,卦象全部爻位不正,意味着未完成。
从事练功,走返还之道,补回既损之元气,当从坎离交媾、取坎填离始。
离火下照,以离之上下二阳暖坎中之上下二阴,以离中之空阴养坎中之空阳。坎卦又象中男,离卦又象中女,此以中女畜中男,成小畜卦,巽上乾下(),意味着小的蓄积。
以离之中爻下求换取坎之中爻,即取坎以填离,恢后乾坤卦象,所谓再世重逢之真夫妇,进而乾坤交媾,炼成乾健之体。
以上用卦爻补述,详见本书第六章坎离交媾和乾坤交媾。
(原文)
总之因天气不交而否,欲由否而转泰,不得不恭敬以礼下。围水火相隔而未济,欲由未而求济,不得不降心以相从,此以神炼气之由来。炼之久,而水渐生,地渐复,积而至于一阳萌动,所谓地逢雷也。此即天根之发现也。然阳气尚微,动而乃伏,正宜培养而不可恃,此《易》所谓"初九潜龙,勿用"也。
积而至于阳气渐长,已有反骨之势,显然可见,即《易》所谓"见龙在田"也。积而至于阳气愈长,送信骨中,计程已得其半,然不安于下,又不能即上,更宜日夜培养,兢兢而不可忽,即《易》所谓"君子终日乾乾,惕若厉"也。积而至于阳气弥长,进而愈上,且其下不时震动,此佳兆也,即《易》所谓"或跃在渊,无咎"也。积而至于阳气已战不可遏抑,即《易》所谓"飞龙在天"也,即《庄子》所谓"搏扶摇羊角而上"者是也。积而至于阳气已极,月在天心,三五而盈,盈则听其自亏,所谓乾遇巽也,即邵子所谓月窟也。倘盈极而不亏,即《易》所谓"亢龙有悔"也。盈而即亏,即《易》所谓"见群龙无首,吉"也。
至降而复升,升而复降,流行不息,天地交,万物通,此人之泰也。天根月窟自此可以闲来往矣,此亦可谓九转丹成也。九者阳也,转者阳气逆而轮转也,指坎中之一阳,上蟠下际,生息无穷,长生之大药,亦可谓之小成也。此丹道之初功也。下学上达,入妙通神,皆从此始。然行之有自然之机,而不可一毫勉强。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自然。"言此数之生,由一而二,二而二,此阴阳自然之机也。《河洛》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阳也,地阴也。六数阴极,而阳则自然而生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七数阳极,而阴则自然而生也。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八数阴衰,而阳之三自然而长也。阳生阴成,阴阳生长之机,何一而非自然者?其阳之动也,静之久而自动也。阳之转也,气之战而自转也,阳之静也,动之极而自静也。行乎其所不得不行,而不可或止。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而不可或行。
即孟子所谓勿忘勿助长也。忘则失养之道,助则挫长之机矣,世言运气则谬甚。气可养也,而不可过养,当俟其自动。如气自坎生,所谓源头活水来,过而迫之使行,则气从离出,无殊火牛入燕垒矣,是与揠苗之宋人何以异?知长不可助,而动静亦听其自然,则不至养人者害人矣!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难悉数,姑以益人之妙言之。其始也以神炼气,至气之逆而轮转,则坎中之一阳时过而化离中之一阴。化之久,空阴得空阳之照,如月之得日光而明,则离变为乾,内外通明,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也。离中之二变为一,则诚矣。诚则心愈清,神愈明,所谓诚精故明者此也,所谓以神化气也。但神炼气出于无心,气化神安于无意,炼必凝乎其神,如火之炼夫顽金也。化惟听之于气,如物之化于时雨也。至全体一气相通,翻天倒地,反骨洗髓,阴阳团为一气,五行并为一途也。鸢飞鱼跃之机,常静观而自得。雷动风行之象,非外人所及知。行云流水,别有天地,时见道之上下察也,此玄之妙也,过此以往,日久功深,更有妙之又妙。此无关于人事,言之徒骇听闻,功至自知,不可预言。
[注释]
由否卦而转泰卦,乾天下降为下卦,坤地上升为上卦,即泰卦为否卦的倒转,这是天地相交,阴阳沟通,卦象安泰亨通。
由未济卦而求既济卦,也是卦的倒转,由未济的离上坎下变为既济的坎上离下,卦象亦由意味不完成到完成。
《易经》之卦由阳爻和阴爻构成。凡阳爻称"九"而阴爻称"六"。一卦的阳爻自下而上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及上九。一封的阴爻自下而上力初六、六二、六三、*、六五及上六。另外,乾坤两卦还有"用九"与"用六",以示阳爻与阴爻的变化。
上文用乾卦六爻由下而上来表示阳气的盈亏变化。如初九(即乾封第一爻)"潜龙,勿用",象征阳气尚微,动而仍伏。九二(即乾封第二爻)"见龙在田",象征阳气渐长,显然可见,等等。
三、邵子月窟天根诗解
"耳目聪明男子身,鸿钧赋予不为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官都是春。"
天根者,天一生水之根也。得之一数生于水,盖坎中之一阳也。此-阳乃大之气,于人为命,于天为太极,在天地为发生万物之根本,在人为百体资生之根本。其气在人,其原出于天,是以谓之根,而推本于天也。月者,金水之精,人身之用,指坎水也。坎有水而无金。何以名月?不知坎中之一阳得乾金之中爻,是以为中男。乾为金,此爻即金精也。金与水俱,是以谓之月。言窟者何?月亏而有窟也。人身之月窟安在?在乎泥丸。盖坎中空阳发动,上贯头顶如满月,然头为乾为金,天水之精团聚于斯,所谓月到天心也。精象之成,活活泼泼,如风之来于水面,此月之盈也,盈极则亏而有窟矣!不言月满而言月窟者,言亏,以微其盈之极也。况盈则必亏,亏则又有所往,天机原无一息之停,此所以状月之盈而言窟也。天根何以蹑?以意蹑之也。一意注于天根,如足踏实地,卓然自立,是以谓之蹑。蹑乎此,乃识人之为人,其根在是。月窟何以探?以心探之也。一心照乎月窟,如手摩囊物,显然可指,是以谓之探。
探乎此,方知物之有是妙,其窟最明,乾遇巽者,天风垢也。盖坎中之阳精升而满乎泥丸,阳极阴生,一阴伏五阳之下,是乾之遇巽也,是即月窟之验于上田也。地逢雷者,地雷复也。盖坎中之阳精积而动乎丹田,阴极阳生,一阳配五阴之下,是地之逢雷也,是即天根之萌于下田也。往来者,阳动于下,升而上乎泥丸,是天根往乎月窟也。精满于上,降而下乎丹田,是月窟来于天根也。来而复往,往而复来,轮转不息,所谓上下与天地同流也,所谓直养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也。谓之间者,有自然发动之机,有从容不迫之意,所谓此日中流自在行,即孟子所谓"心勿忘助长"也。三十六宫者,腹之脏腑及包经络其数十有二,背之骨节其数二十四,合之共三十六宫。都是春者,皆为阳和之气,布充周,生意盎然也。那子之诗意盖如此。所以然者,得天地阴阳之气以生,欲延生机,其运行当与天地等耳。天地之所以时行物生万古不敝者,亦以天根月窟妙于来往也。天地之月窟安在?上下皆乾,四月纯阳之卦。至五月则阳极阴生,一阴伏五阳之下,是乾之遇巽也,是夏至即天地之月窟也。上下皆坤,十月纯阴之卦。至冬月则阴极阳生,一阳配五阴之下,是地之逢雷也,是冬至即天地之天根也。自冬至一阳之复,而二阳临,三阳泰,四阳大壮,五阳GUANG(注:决去两点水),六阳乾。阳极而阴复生,是天地之天根,七日往乎月窟也。往何(注:门内加月)也?自夏至一阴之垢(注:月加后),而二阴豚(注:加足字底),三阴否,四阴观,五阴剥,入阴坤。阴极而阳复生,是天地之月窟,七日而来于天根。来何间(注:门内加月)也?此所谓七日来复,见天地心也。寒来暑往,暑往寒来,阴阳迭为消长,流而不息,而一岁三百有六旬,生机不已,亦犹人身之三十六官,得月窟天根之来往,而生意不息也。且月窟天根,岂特岁月有然哉!惟月亦然,月之初三,一阳生于下,是地逢雷也,是月之天根也。月之十六,一阴生于下,是乾遇巽也,是月之月窟也。-来往,而成一月之生机,岂特月有然哉!惟时亦然,已时阳极,时之四月也。午时则一阴生矣,是午即时之月窟也。亥时阴极,时之十月也。子时则一阳生矣,是子卯时之天根也。一来一往,而成昼夜之生机焉。是则积时而月,积月而岁,皆赖此月窟天根之来往,故远行而不息。人欲长存乎大地,以历岁月日时之久,不默法天地岁月日时阴阳消长之机,乌乎可?于斯二者而往来之,是之谓伐毛,是之谓反骨,是之谓洗髓,是之谓还丹。伐毛者,真阳之气,攻伐毛下之阴邪。反胃者,真阳逆行丁骨中,自顶至踵,如水泻地,无微不入,一气贯注,通体之骨节皆灵,阴气消除,通体之骨节皆健,故又谓之换骨。沈髓者,即空阳洗涤骨中之阴髓也。还者,还既失之金丹也。
丹以药而得名,药以治病,坎中之一阳,乃先天之祖气,即人身之太极,此长生之大药也,故谓之丹。以得于乾金,故谓之金丹。人得此气而成形以生,则此丹为与生俱来之物,自男女交而此金失其初矣。梏之反覆,而此气愈觉其微矣。至此气绝,而坎变为坤,则命气绝矣,天根拔而月窟空矣。后天呼吸之气,亦须臾而与之俱尽。知人之所以死,以无此气。
即知人之所以生,不可不培此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是明言之其所以生,即知其所以死,是教以求死之理于生之理,斯知之矣。愚者不察,反疑圣人不明乎死生之理也,不大谬哉!人能以既失之丹,正心诚意以采之,养性立命以培之,使天根动而往乎月窟,月窟满而来于天根,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则固有之元气,反之于身,如久客归家,如故物重逢,是以谓之还。邵子之诗,复参以愚说,天人一贯之理可以窥其底蕴,是丹道初功,已得其大半也,然不过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耳。彼秦皇、汉武求丹于海外,是不能明乎圣贤之理,不能窥乎天地之机也。世之吞日精月华以求长生者,是欲速死于外感,其愚更可笑也!无论第吞其气,即使纳日月于腹中,问能长久乎?有不顷刻立毙者乎?世之左道多矣,服粒、餐霞、辟谷诸说,俱无关于性命,不惟无益,而又害之矣!窃愿忠孝之人,有志延年,以邵子之说为确,即将志成真,亦必以邵子之说为始。
[注释]
此节选自黄氏《乐育堂语录》第四卷,为黄氏应门人之请,解释邵康节《月窟天根》一诗之谈话记录。
天根者即人之命,乃坎中之一阳,萌于下丹田;月窟者即坎中一阳发动上贯头顶如满月,见于泥丸上丹田。"蹑天根",即一意注于下田;"探月窟",即-心照于上田(泥丸)。
"乾遇巽时"成为垢卦。乾卦为,象天,巽卦为,象风,乾上巽下为天风垢(),是天上有风吹起的形象,意为相遇,又代表五月。此时坎中之阳升于泥丸,阳极阴生,一阴(爻)伏于五阳(爻)之下,观照泥丸最明,即月窟验于上田。
"地逢雷处"成为复卦。坤卦为,象地,震卦为,象雷,坤上震下为地雷复,是雷在地下的形象,也是象征阳在下方兴起,有来复之意,又代表十一月冬至。此时坎中之阳动于下田,阴极阳生,一阳(爻)配五阴(爻)之下,内视下田感其阳动不已,即天根萌于下田。
于是阳动于下田,白然升而上泥丸,精满于上田,自然降落下田,来而复往,即"天根月窟闲来往"。脏腑、包络、脊骨因此都含阳和之春意,即"三十六宫都是春"。如此行之久久,遂收伐毛、反骨、洗髓、还丹之效,即真阳之气无微不入,驱尽一身阴气,结成金丹。
(全章完)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
修行丨穷理丨觉悟丨超然丨自在丨简单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