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适与国运》:京剧的韵味与胡先生始终无缘

梁实秋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胡适先生从来不在人背后说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另人的坏话。有一次他听了许多不相干的闲话之后,喟然而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辄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徐志摩给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语,是因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称,潘光旦只有一条腿,可跻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戏谑。


 但是誉之所至,谤亦随之。胡先生到台湾来,不久就出现了《胡适与国运》匿名小册(后来匿名者显露了真姓名),胡先生夷然处之,不予理会。胡先生兴奋地说,大陆上印出了三百万字清算胡适思想,言外之意《胡适与国运》太不成比例了。


胡适

 胡先生返台定居,本来是落叶归根非常明智之举,但也不是没有顾虑。首先台湾气候并不适宜。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给陈之藩先生的信就说:“请胸部大夫检查两次,X光照片都显示肺部有弱点(旧的、新的)。此君很不赞成我到台湾的‘潮冷’又‘潮热’的气候去久住。”


 但是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给赵元任夫妇的信早就说过:“我现在的计划是要在台中或台北……为久居之计。不管别人欢迎不欢迎、讨厌不讨厌,我在台湾是要住下去的。(我也知道一定有人不欢迎我长住下去。)”可见胡先生决意来台定居,医生的意见也不能左右他,不欢迎他的人只好写写《胡适与国运》罢了。

 

 一九六〇年七月十日,胡先生在西雅图举行“中美文化合作会议”发表的一篇讲演,是很重要的文献,原文是英文的,同年七月廿一、廿二、廿三日,“中央日报”有中文译稿。在这篇讲演里,胡先生历述中国文化之演进的大纲,结论是:“我相信人道主义及理性主义的中国传统,并未被毁灭,且在所有情形下不能被毁灭!”大声疾呼,为中国文化传统作狮子吼。在座的中美听众一致起立,欢呼鼓掌久久不停,情况是非常动人。


胡适


 事后有一位美国学者称道这篇演讲具有“丘吉尔作风”。我觉得像这样的言论才算得是弘扬中国文化。当晚,在旅舍中胡先生取出一封复印信给我看,是当地主人华盛顿大学校长欧第·嘉德先生特意复印给胡先生的。这封信是英文的,是中国人写的英文,起草的人是谁不问可知,是写给欧第·嘉德的,具名连署的人不下十余人之多,其中有“委员”,有“教授”,有男有女。信的主旨大概是说:胡适是中国文化的叛徒,不能代表中国文化,此番出席会议未经合法推选程序,不能具有代表资格,特予郑重否认云云。我看过之后交还了胡先生,问他怎样处理,胡先生微笑着说:“不要理他!”

 

 我不禁想起《胡适与国运》。

 

 胡先生在师大讲演《中国文学的变迁》,弹的还是他的老调。

 

 我给他录了音,音带藏师大文学院英语系。他在讲词中提到律诗及平剧,斥为“下流”。听众中喜爱律诗及平剧的人士大为惊愕,当时面面相觑,事后议论纷纷。我告诉他们这是胡先生数十年一贯的看法,可惊的是他几十年后一点也没有改变。中国律诗的艺术之美、平剧的韵味,都与胡先生始终无缘。八股、小脚、鸦片,是胡先生所最深恶痛绝的,我们可以理解。律诗与平剧似乎应该属于另范畴。


余叔岩之《盗宗卷》

 

 胡先生对于禅宗的历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但是对于禅宗本身那一套奥义并无好感。有一次朋友宴会,饭后要大家题字,我偶然地写了“无门关”的一偈,胡先生看了很吃一惊,因此谈起禅宗。我提到日本铃木大拙所写的几部书,胡先生正色说:“那是骗人的,你不可信他。”


(《梁实秋散文集》)


- 历史推荐 -


反对梅兰芳出洋(1925年)

怎样才能挽救京剧的危机?

对京剧的评价:“拥护派”和“反对派”都各走极端

谈本戏:“重排本戏”风气之下,笔者最佩服谭富英

李丽华与京剧:回国探亲,在童芷苓家的聚会

许姬传:忆抗战期间及胜利后的梅兰芳先生

有规矩无规矩:“薛平贵回国就不应该戴达帽”

齐如山:中国京剧的动作为什么处处用曲线?

啸庐杂谭:韩世昌与梅兰芳之昆曲皆不正宗

老的忘不了:回忆“反右”之前与盖叫天的交往

谈京剧流派:敢于向旧的习惯势力作无情冲刺

要打倒“听戏”观念:光“听”都是不够的,仍要用眼看见

《红鬃烈马》之妆扮:薛平贵出胡子,王宝钏为什么不变老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