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丽华与京剧:回国探亲,在童芷苓家的聚会

谷苇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李丽华这个名字,对年轻人可能是陌生的,可是年纪大些的人,特别是文艺界,几乎没有不知道她的。她原籍上海,11岁开始学京戏,16岁进入电影界,在上海拍的第一部片子是《三笑》。1947年,她为香港长城影片公司拍了《说谎世界》,接着拍了《新红楼梦》。在数十年的演员生涯中,共拍了大约两百部影片,在海外享有盛誉海外有人称她为“影坛常青之树”。



李丽华

 

 这位海外影星出身梨园世家,她父亲李桂芳工小生,有“江南第一小生”之誉,母亲张少泉,工老旦。李丽华从小能唱戏。童芷苓年青的时候,曾和张少泉在当时的黄金大戏院(今大众剧场)同台演出好长一段时间。所以,李丽华称童芷苓为“大姐”。

 

 这次李丽华回国探亲,一个晚上,到童大姐家作客。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丽华站起来,轻轻地咳了一声,胡琴声起,她应节高歌“程派”名剧《窦娥冤》(即《六月雪》)中的《探监》。


 一段如泣如诉的“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我的愁锁眉上……”把关汉卿笔下塑造的那个在封建时代横遭不幸的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形象,重现在人们的眼前。李丽华的嗓音清亮,功底深厚。这段颇见功夫的“唱功戏”,她唱来却毫不费力,而且字正腔圆,韵深昧厚,令人击节。

 

 在座的有活跃在美国的业余京剧艺术活动家贾丽妮女土。她对我说,李丽华不但能唱“程派”青衣,也能演“荀派”花旦。而且演得出色当行,恰到好处。


童芷苓


 那天晚上,高朋满座,除了叙旧,就是唱戏。李丽华唱了《窦娥冤》后,贾丽妮唱了《醉酒》,童芷苓唱了《红娘》。欢声笑语,琴韵歌声,宾主尽欢。


 李丽华和贾丽妮以“师姐妹”相称,她们都是“京戏迷”。因为没有好的“胡琴”(琴师),又缺少必要的演出条件,李丽华在大洋彼岸很少唱戏、吊嗓,可是她对京剧艺术总是不能忘情的。她看过所有能看到的中国戏曲影片,如刘琼导演的《宋土杰》、舒适导演的《双珠凤》等。昆曲片《十五贯》、京剧片《尤三姐》,她还不止看过一遍。前不久,北京的京剧四团到香港演出,她专程去看了戏,过足了“戏瘾”,对青年演员们的精采演技和唱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起刘长瑜的《卖水》来,她真是眉飞色舞,说:“演得真是好!”


李丽华之《游龙戏凤》


 听说在这次聚会以前,她曾见到电影演员程之,开头一句话就是:“听说您现在京戏唱得好极了!”程之确也爱唱京戏。但他想不到这个消息也传到美国去了。程之对李丽华说:“什么时候,您跟芷苓来出《樊江关》吧!”李丽华摇手说:“嗳呀,我可唱不了啦!”


 李丽华满载着朋友的深情回到大洋彼岸去了,可是,程之的话却好像还在我的耳边回响。老朋友们深盼有一天真的看到她与童芷苓演一出《樊江关》。

 

1980年


(《艺林剪影》)


- 历史推荐 -


许姬传:忆抗战期间及胜利后的梅兰芳先生

听程砚秋《王宝钏》:“其唱法吐字,与叔岩不谋而合者极多”

要打倒“听戏”观念:光“听”都是不够的,仍要用眼看见

1933年京剧与歌曲的混搭(胡蝶演唱的《您不见》《最后一声》)

为什么京剧化妆特别强调红、白、黑三种颜色呢?

章遏云回忆《北洋画报》“四大坤旦”选举及“鸣和社倒戈”事件

谈周信芳与《封神榜》:上海“旧戏新做”的第一把交椅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还是货真价实的“伶界大王”吗?

张爱玲谈京剧:“中国人的个性里有一点粗俗”

京剧的“韵白”是不是真的难懂呢?其实并不难懂

旧戏曲的魔障:“玩古董”、“看稀奇罕儿”的标榜万万要不得!

所谓京剧:“应当给它怎样的地位?是否应当完全打倒呢?”

舒适、岑范忆说马连良:自香港返回大陆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