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书院83】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评选获奖作品分享(六)
黄佩林
个人介绍
黄佩林,合肥市行知学校龙岗校区语文教师,从教15载,曾荣获合肥市初中语文综合素养大赛一等奖,合肥市微课大赛一等奖,合肥市论文评选一等奖,瑶海区骨干教师、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等称号。
《从普通到卓越》
常生龙在书中主要从五个维度向读者介绍了教师成长的方法和路径:一是转变教育观念,二是构建和谐关系,三是善用学习理论,四是改革教育评价,五是聚焦核心素养。历时十年的时间,常生龙围绕教育、学习与评价等诸多方面,精心撰写了83篇文质兼美、思想深刻、高屋建瓴的文章,给有幸阅读到此书的读者们擘画了一幅教师如何从普通走向卓越的简明而有效的专业成长路线图。
用科学的视角和方法
重新审视学生和课堂
——读《从普通到卓越——教师成长
的五堂必修课》有感
常生龙老师的《从普通到卓越——教师成长的五堂必修课》一书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等诸多内容,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评价,明白了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规律。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也许会超越人类对知识的获取速度,海量的网络信息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孰是孰非?联想这几天的民营企业家宗庆后去世后的农夫山泉被疯狂轰炸的事件,有人在倾倒宝贵的矿泉水,有人在指责别人不去抵制农夫山泉,有的商家真的下架了农夫山泉,诸如此类的荒谬网暴事件屡见不鲜。对此,我们的学生会怎么看待,我们应该怎么教我们的学生去明辨是非?这是知识解决不了的,只能依靠判断力,常老师说:“所谓判断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面对选择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的能力。”鲍鹏山教授巧妙化用孔子关于诗歌功能为“兴观群怨”的说法,在《好的教育》一书中提到:“好的教育”是对人自身的教育,主体性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人本身变的更加完美、强大,而不是赋予人某种能力,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更简单点说,好的教育就是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其中“观”就是提高一个人的理解力,判断力;“怨”就是使一个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老师既要传授知识,因为发现核心素养就完全抛弃知识积累的做法也是要不得的。但应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更应该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把知识学活,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更不能人云亦云。
培养学生的自省力和自信力。重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常老师在书中说:“如果你从整个人生历程来看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长大后往往变得非常优秀。如果家长在他们比较叛逆的阶段多一些理解和关心,他们长大后就会更有出息。”老师何尝不是如此?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总给我们惹麻烦的孩子常常会遭到我们老师的批评与斥责,他们会给我们留下“麻烦制造者”的不好印象。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应该会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从感情上说,我们平时真对这些孩子好,哪怕被我们批评得再多,毕业后他们往往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深,与我们最亲近的往往会是他们。从发展空间来说,这些孩子只要后期成熟变得理性后,正向的积极的引导会让他们产生惊人的追赶甚至超越速度,常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生动案例。一味的批评或者惩罚,会把他们推向相反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熟悉孩子的年龄特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有点,立足孩子的兴趣点,唤醒孩子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美好追求。
置身时代急剧变革和教育飞速发展的洪流,学好用好常生龙老师这五堂必修课的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判断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用科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是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无法绕开的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