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书院85】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评选获奖作品分享(八)
刘来福
个人介绍
教育理念
十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耕耘,没有收获。
《活在课堂里》
作者李政涛常年穿梭在大学课堂与中小学课堂之间,活出了自己的课堂,也在课堂中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如作者感慨: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作者深研课堂,从理想的课堂、设计的课堂、传统的课堂、世界的课堂、科学的课堂、未来的课堂及教师发展的课堂七个方面诠释了课堂的多种样态,掩卷沉思,我们也在致力于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创作以脑为导向的课堂?
《活在课堂里》读书体会
打开书,直接从序言开始看,没有看目录,这是我看书的一个习惯,因为我并不急切地想要知道书的大致内容是什么,让自己对书的内容一直保持好奇,我并不喜欢挑肥拣瘦,所以不管喜不喜欢某个章节的内容,我都会忍者看完。
看到书名——《活在课堂里》,我感到不可理解,因为看到这个名字让我觉得教师的责任如此沉重,觉得想要做好一名老师的门槛如此之高。我之所以不理解,可能是我还太年轻了吧,对教师这个职业还没有清晰的和准确的认识,对待学生、对待课堂、对待教育,似乎都是一种漫不经心的心态。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象形我已经在探寻和发现的路上了。
这本书的目录前面有两段话,其中第二段话让我颇有感触:
在荆棘丛生的课堂山路上,你必定经历长久的孤寂和痛苦,四周静默无声,仿佛与世隔绝……你独自一人,一边唱着忧伤的歌、跳着笨拙的舞蹈,一边仰望星辰。在这歌中,在这舞中,还有,在仰望中,你觉察到自己生而为人的使命,生而为师的责任,生而为课的命运。
我在这段话旁边写了一段自己的思考,为人也好、为师也好,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过程也许会很累(其实一定会很累),但要记住,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才是为师的样子。教师,不仅要活在课堂里,还要活在课堂外,更要活在生活中,让自己活出教育所希望的样子。
课堂为什么这么重要?我想可能是这个原因,教师虽然没有时时刻刻都在课堂里,但时时刻刻所做的工作最终都在课堂里体现出来,把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都在课堂里呈现出来。虽然师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一定局限于课堂,但课堂一定是师生间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
为什么是“活”在课堂里?而不是“教”“学”,我认为“活”的境界更高,范围更大。首先,“活”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就像作者在书中开头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泼泼的生命,“活”与“寿命”无关,但与“质量”和“使命”有关。因此。这里的“活”是一种精神生命,是一种生生不息、永不消沉的精神气。因此教师要活在课堂里,他必须先活在生活中,一个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的教师是不可能活在课堂里的。其次,“活”包括了教师和学生,而不是其中之一。“教”“学”之类的要么是针对教师,要么是针对学生,当然,教师必须是“活” 的,然后用这种精神力量带动和影响学生也“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活在课堂里”。
所以作者才会说,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
用生命活出来的课堂是不可复制的,是独特迷人的,是不完美的。而那些看起来完美的课堂,实际上充满着表演和伪装。让问题出现,课堂才能生成;只有真是的课堂,才有真正的学习。
在看到课堂环境设计要体现学生立场时,我想到教师是学生们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要用心布置和装扮,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到舒适温馨有趣,这虽然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
看到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时想到,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育人价值,教育要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就必须首先关注育人价值,而不是知识传授。因为教师的使命是“育人”,方式是“教书”,当然,育人的途径有很多,教书只是其中的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今天,只教书已经不可能很有效地实现育人了。
因此,活在课堂里,不是把师生局限于一个独立封闭的教室内,而是扩展到一个多元、开放、自主的大环境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小的空间中走出去,走向更广阔更丰富的空间中去,师生共同活出生命的大境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