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中国最特殊的导演, 师出名门,却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如今在策划着一场人间大剧……

2017-07-28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




这是我作的最特别的一次专访。


他,是我最熟悉的一位嘉宾,是良师,是益友,是成长路上给过我巨大帮助的人。 


我熟知他的很多故事:

他是亚洲著名导演李翰祥先生的关门弟子;

他是迄今全网络点击最高的佛教影视作品《超越轮回》《从当下出发》的总导演;

他是为制作出精品影片博到三次急救的拼命三郎;

他更是众人眼中既严格又循循善诱的青年导师…


有人说,越熟悉他,就越难以了解他, 一如我们难以了解自己。


有人说,当你让心回归寂静时,你自然能读懂他,而在这静默体味中,生命已经历了又一次成长,你从此也懂得了自己…




成长之路

他是阳光的,也是阳刚的。


阳光到让人不相信他会为任何事发愁, 阳刚到让人不相信他会有脆弱时。


然而,他的过去却告诉我们,他曾和你我一样迷茫过,也挣扎过,我想探究的,正是他如何在领略过生活的残酷后,却生出了一颗自在、宁静、无坚不摧的心。


 

故事,要从他十八岁那年说起…

那一年, 喜欢泡录像厅的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影评。


父亲通过朋友,把那几篇“豆腐块”带给了著名导演李翰祥先生。老人家看了文后,只说了一句——“让他跟着我拍《火烧阿房宫》吧!”


正在备战高考的他犹豫不决。


父亲却一锤定音地说, 能和这样的大牌导演学,当然要去!


于是,他成了《火烧阿房宫》的第一副导演。


刘晓庆在自传中曾这样描写他的授业恩师李翰祥先生:

 

这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李大导演,不仅影响了我后来的古装戏生涯,也让世界认识了我。

李翰祥与刘晓庆


正是这样一位享有盛誉的导演,当面对一屋子资深影视人时,却独用手指了指十八岁的他,说,可成大器。


一个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年轻人遇上了伯乐,这样的开始似乎预示着春风得意…


1996年12月17日,《火烧阿房宫》的片场, 李导突然倒在了他的怀里,谁也没有想到, 这位年轻人的臂弯,竟是驰骋影坛五十年, 名满天下的大导演的人生终点。


李翰祥逝世20周年,赵一澄于墓前祭拜


那晚,他徘徊在医院的走廊,感觉心头一片灰茫,空空如也…


一切,像是命运的一场玩笑。


一年前,他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离开学校,去走一条比高考更能带来锦绣前程的路;


一年后,他又默默回到学校,重新准备高考。考取后,为赚取学费, 他还在路边支摊,作起了小贩。


十八岁,他在一代宗师的离去中,体味着生死无常;

在熟人们目光的变化中体味着世态炎凉;

在空茫失落中体味着生命不断被打破、被重塑的成长历程…


 

“那上边一定有我想要的雪景。”

那座雪峰,是西藏的当地人都很少去登的,即使登,也要做长时间的准备——调养身体、配齐装备。


但他不顾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只靠方便面维持的身体,硬是要攀那座山,只为拍到喇嘛着一袭红衣走在雪地中的画面。


这时,距恩师去世已近八年。



八年来,他考取了北师大艺术系,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八年来,他厌倦了影视圈的浮华,踏上了追求信仰之路,放弃了前程似锦的、传统意义上的影视之路,一心要打造能启迪人智慧的佛教影视精品。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为拍一部明知不可能盈利的佛教纪录片中不足一分钟的镜头,不惜生命代价要爬上那座雪山。


数小时的雪中跋涉,使得他拍到了自己满意的镜头,却终因体力不支倒在了万年冰川上…


当他从急救室醒来时,人生最艰难的日子也从此开始。


元气大伤的身体,带给他的是余生的病痛相随。


坚持走信仰之路,而不是名利之路的一意孤行,带给他的是亲友们的远去。


狂风暴雨,可以折断大树, 但风雨后,也总会有幼苗破土而出,喷发着生命的韧性与活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或许,只有当生命走入绝境时,用一颗低到尘埃里、被残酷命运扫荡的,除了自性一无所有的赤裸之心才能体会。


你可以怪命运的残酷,一片赤子之心,换来的却是步步维艰,然而所有人生关口的选择都是自己作出的…

你可以怪别人不够包容,不够慈悲, 然而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能,你如是,别人也如是…

你可以怪自己,太过执着,太过天真,然而生命成长的脚步从来是不撞南墙,不知归途…


当什么都失去时, 或者,有那么一瞬, 你会谁都不再去怨责,就默默沉浸在一片澄明的宁静中, 不思过去,不忧未来。这时你会发现, 在心底最深处, 有一种强大的、清净、平和的力量蓬勃而出,而此时再回首,已经或正在经历的种种,恍如一梦…


这时他终于明白, 以往对佛法所有的探知,是“为了从梦里醒来,而不是对梦境的期待。



“原来,于任何情、境,不被拘束,不会困惑,就是自由…”他说。


游走在死亡线边缘,用生命换来的体悟,被他展现在作品中:

“我从这长夜漫漫的睡梦中醒来,就当向着真实光明的大道迈进!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超越这生老病死的命运苦厄,就当向着真实光明的大道迈进!,我既已醒来,就不再延迟,当从这一步开始,向着真实光明的大道迈进!”

 

“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只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快乐而不要悲伤…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无常,而不是只用力的抓着自己喜欢的部分而已。”

——《从当下出发》


智慧之旅


有人说,读他的故事是一种震撼;

看他的电影,是一种启迪;

和他同行,是一种回归。


他曾在意大利天主教堂体味慈悲的蕴含, 他曾在南极体味《金刚经》的微妙与深邃,然而我最想记录的,却是他的印度之行, 一位导演了《超越轮回》的人,亲身来到佛陀的超越轮回之地,那一刻的体悟,该是何等精彩…

 


这,是我们心中的圣地。

2500年前,恒河边上的日日夜夜,将了悟生死的智慧之种播在了冷暖人间。


这,与我们心中的圣地已相距甚远。

恒河边的朝圣典与河中的半腐尸、灵鹫山上的乞讨者、小商贩与修行人…


不少人来到这里曾大失所望,然而一位与他同行印度的朋友却说, 他让大家在这里找到了隐藏在心底的智慧之源。


 

泥生莲

一位同伴在游记中写道:

“现代文明的印度,居然还被阶级制度深深制约。想知道生为低种姓印度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吗?

01、自带扫帚抚平自己的足迹

02、被殴打甚至被杀害,动手之人也不必负起法律责任

03、遭遇天灾也不会被救助

04、以生命为赌注的跨种姓恋爱”


当大家被这延续千年的不公, 惊得目瞪口呆时, 他却说:

所以星云法师才说,佛陀首先是个伟大的慈悲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之处,恰是在如此不平等的地方,提出了人人平等,提出了人人皆可成佛…这恰好应了一句话:哪里有最肮脏脏的淤泥,哪里就会开出最美的莲花…如果我们能看到他之所以离开王宫、之所以放弃国王的刹帝利等级,成为一名生命革命者的根本发心,我们也就会从心底里发愿跟随他,去勇于担起这个世界众生的苦,去勇于唤醒每一个人的自性光明。



 

分别念

当看到经典中所描述的神圣灵鹫道场,变成了这番模样后, 你会有何感想?

 

“2500年前,这里是清静的说法地,2500年后,这里成了嘈杂的旅游地;2500年前,这里是庄严的学法地,2500年后,这里成了赚钱的生意场。”当同伴如此感慨的时候, 赵导却反问:“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不同,清静与庄严都一去不返。”

 

“可在我看来,相虽不同,表得却都是一个理。”赵导说。



“你看见乞丐,你在想自己比他们高出好几等,庆幸没有像他们那样,投胎在这里,终生以乞讨为生;

你看见修行人,赞叹他们的成就,怀疑自己是否也应该跟在他们的身后,潜心修行;

你看见朝圣团,忙不迭也烧几支香,捐几个钱,祈祷一下心中所求都能实现。

你看见的不是众生,你看见的是分别心,是以“我”为中心参考点而形成的我执。别人的好,你贪婪看着渴望自己也得到;别人的劣,你唾弃一口表示自己很鄙夷。你正在做的,不过是在欲望的泥潭里自欺欺人。


 

金刚座

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下, 引来了无数朝圣者。同伴望着磕长头的人说, 也想在年轻力壮的时候效仿他们。


他却说:

 “别人发了一个愿,别人磕了十万个大头,可以随喜别人,可以赞叹别人,但因此就只想到自己是不是也该发个愿或者磕十万个头,那是在比较,是着相。不要停留在这‘相’上,应该更进一步,从这个‘相’上,反观自己,看到自己的心。”

 

“此刻,你自己的心在哪里?不要浮躁,不要羡慕,不要妄动,静下来,听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既然是来到佛陀当年证悟的地方,除了礼敬,不妨用心去感受,2500年前的此地,佛陀在想什么,他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观照自己,此时此刻,看见自己的心,也是一种了不起的礼敬和修行。


当我们用旅行来逃避现实时, 他让我们从内心找到拥抱现实的力量。

当我们用旅行来丰富谈资时, 他让我们把谈资变成涤荡灵魂的智慧。

当我们用旅行来走马观花时, 他让我们触摸到千年沧海后厚重的文化传承。


这样的旅行,是一种洞彻自己内心的回归,而旅伴如他, 恰似这回归之路上的心灵导游者…


阳光灿烂

他很特殊。


无论他曾如何历尽沧桑,你都能感受到他那孩童一样的赤子之心, 做任何事,只问该不该,不问能不能。

无论他表现出的是慷慨激昂,还是云淡风轻,你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静如秋水的氛围。

无论他如何寂静安然,你都感受到力量的凝聚,那种,能幻化出万千活力, 能凝出无限勇气, 更能孕育出浩瀚慈悲的宁静之力。


或许正因如此, 他把佛学文化传播引向了一个少有人触及的,却是广阔无垠的空间。


先是用3d 影视手段制作出了居全网点击之冠的佛教纪录片;


继而在北京大学、八大处佛牙舍利塔下举办了两届汇集海内外精英,创下网络点击数百万的”公共智慧与社会发展“阳光论坛;

马上又要率先向后互联网时代进军,深化佛学文化的推广…


他的格局与魄力,或许通过即将在印度菩提伽叶举办的第三届阳光论坛,可窥一斑。


“这届的主题是‘新榜样,心力量’,你应该懂…”他说。

我想我懂。


我们将看到的不是一群被神化的另类, 而是各有特色,彰显勇气与个性的人,他们是在生活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新榜样, 他们是让我们邂逅更好的自己的心力量。


“生命的未来”、“禅的新次元”、“公益大智慧”、“生活真艺术”,论坛的四场主题,已让我们看到了具有无限成长空间与无限承载之力的生命维度。

他的恩师李翰祥先生曾说,他会成为了不起的导演。而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佛学文化传播和公益事业的他,常为尚未达到恩师的期许而遗憾。 但,在我眼中, 他无疑是一位成功导演,不是因为他创作出了迄今无人超越的佛学影视精品,而是因为他导演着一出,让千万人一同成长, 一同从梦中醒来的大剧。



他是导演,也是导师。

他是追梦者,更是引路人。

他历经风雨之凄, 却奉阳光之暖。

与他同行, 在佛教故里,体味两千五百年的沧桑与智慧。

与他同行, 在金刚座下,邂逅我们与佛无二的妙真本性。

这是朝圣之路, 这是成长之旅, 这是让漂泊的心,踏上浩浩归程的起点。


从《超越轮回》,到《从当下出发》,到前两届阳光论坛, 他的名字,从来是品质的保障,我乐见一场高水准的论坛与游学之旅,让更多人的生命,从此阳光灿烂……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往期精彩回顾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真正的佛行事业是让自己醒來 让一切众生也醒来

【普明蓮華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我们那么努力地开启这些佛行事业,为了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我们所有的修行,到底是在修什么?

除了上师,这个世界没风景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大乘佛法:净土宗和禅宗的利与弊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我问佛:为何我心里满是忧伤

人世间,爱欲中,独生独死独轮回

赖声川:生命只有一次,谁有把握完美

【舍下吧.舍下吧】天上的行云啊,一生都没有家

许巍写给玄奘大师的歌!

跟韩磊一起唱响《五台山》

看似复杂的人生 梳理一下 不过如此

那年,那山——冈仁波切

寻访五台山那个最美的男子

一群美国人坐在一起唱“阿迷陀佛”

许巍:这首《空谷幽兰》是献给弘一大师的......

她是成为了国际巨星的比丘尼,从家暴走向寺庙,从黑暗走向传奇......

The Lessons of Good Karma 善业的启示

放不下,是痛的不够;痛了,一定会放下!

圆明公益推荐视频 | 走得太快,丢下灵魂,国人应让心慢下来!!!

佛陀的声音:打动人心的巴利文《三皈依》唱诵

真正的平静得自于正见【阿姜查尊者】

“国学热潮”佛弟子被“忽悠”了!【学诚法师】

因果面前,佛教徒并不享有特权【希阿荣博堪布】

《死亡警告》| 我们都将会终老,终将消逝风里!!!

人生究竟是什么?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原来这就是「愿力」【学诚法师】

 《你鼓舞了我》风靡全球六个版本超清视频

震撼:生命最后十分钟!(活着,在一起,已是最大的幸福)

白岩松:我眼中的佛教,远看是佛,近看是爱

唤醒我者时你  我的佛!

朝圣五台山,回归心灵家园 !!!

圆明公益 | 大上海&五台山 | 携手《中国好人》在海角山崖守候 !

诚品书店吴清友:人在生死之间,总得做点什么



圆明集团其它佛行事业

全球免费结缘解脱资具!!!

圆明·全球任运光明解脱筷功德藏

心灵觉醒的环保事业——手帕君行动

正见音声这里听· 【圆明全球听闻解脱功德藏】

【亿万签名】正式上线|反家暴,让爱拒绝伤害!

玛尼石,能量石,转运石——圆满您一切愿望的摩尼宝

圆明•全球环保功德藏 | 以虔诚心做良品纸,爱护人类家园

【圆明全球转经轮功德藏】依莲师授记而开显之最胜佛行事业!

圆明公益 | 线上线下万人签名引起轰动…今天,你签名了吗?

观音诞辰 | 【圆明全球福运光明尊胜宝瓶功德藏】震撼上线!!!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圆明文化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