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幽灵18:他就是罪犯!

2016-04-08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前篇

寻找幽灵01-02:冰河上的人皮面具

寻找幽灵03-04:鬼的棉袄

寻找幽灵05-06:冒死的绝壁驰援

寻找幽灵07-08:崩出去的一家三口

寻找幽灵09:残尸的主人

寻找幽灵10:恐怖的“拼图游戏”

寻找幽灵11:第二具尸体

寻找幽灵12:又一张人皮面具

寻找幽灵13:现场还有一个人

寻找幽灵14:神秘的耿总

寻找幽灵15:耿总复活

寻找幽灵16:“拼图游戏”继续

寻找幽灵17:烧焦的人头


18

发现的新尸段包括了两条小腿,对于这个案件的侦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这是因为八十年代后通过国际合作,我国的侦破技术已经有了相当多堪称突破性的进展。比如,法医方面引进了日本1923年开始使用的安藤推算法和1960年开始使用的藤井明推算法计算人体身高,远比此前使用的英国卡尔·皮尔森(Karl PEARSON)方法更为准确。这是因为安藤和藤井的方法是基于东方人的,比皮尔森法更适合亚洲人种。


使用这两种方法,只需要有小腿骨、大腿骨、足骨或胫骨便可以推算死者的身高(越多越准,如果这些骨骼彼此可以进行长度对比,还可以推测其年龄),在多个碎尸案的鉴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小腿中是含有胫骨和腓骨的,黄泥河子案件中,23号尸体头部已经被炸得近乎焦炭,完全无法辨认,如果能够据此断定其身高和年龄,无疑对辨识案犯身份有很大帮助。


对于这个身高推测,工作记录中有乌老的一段描述:“左足长23.5cm,右足长23cm,依据身高与足骨长度比例关系,以及日本安藤公式计算,左侧胫、腓骨长分别为34.5cm和34cm,通过上述数据求得六个身高数值,平均值确定该尸体生前身高为167.13cm,年龄大约23岁左右。”


事后查明,此人的真实身高在单位体检记录中为167cm,年龄正好是23岁!


外人看来简直神了,也许这就是法医这个职业的自豪之处。


不过,这一切的鉴定,都要基于一个基础——那颗人头与此两条小腿是属于一个人的。


这在今天应该不是大问题,可在八十年代,还真是很难迅速确认,那时候还经常要通过胎记来确认尸体的身份呢。


但如果不能确认同一性,此后的一切判断都属于无用功。法医们判断腿和头属于一个人有一定的依据,主要根据是爆炸烧灼程度,但这仅仅是凭经验,没有铁的证据来确定其归属,有侦查员甚至急得对着珠尔多河说胡话:“请知情的哪位死者能给我托个梦也好。”


这当然是胡话了,就真给你托梦也不能当办案证据啊。


此时,案件发生已经过去了四十八小时,还不能确定案犯。公安部的老大不睡觉在办公室等着,而此前一直在艰苦跟踪的邢兵-郑丽颖-郑宝利三角关系似乎与案件关系不大,总指挥着急到发昏也在情理之中。


但法医们不能发昏,事情还得一步一步地来。


邓法医是第一鉴定人,在大家都有些急躁的情况下,老邓依然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手持镊子对尸块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最后给出了一个喜忧参半的结论——那只右手不是这人的,但那双小腿很像。


说那只右手不是,原因是此人的头颅已经烧焦,但脸部残存皮肤内部尚有须根依存,说明属于男性。而邓法医观察到,那只右手虽然仅存滑车以下小臂和手臂,断端之软组织不齐,掌面碳化,但仍可看出该尸段皮肤细腻,骨端的隆走标志不明显(区分男女尸体的一个重要指标),手指较细,掌面无茧,指甲窄细。特别是手腕处套有烧焦的衣服碎片,含水红色带竹叶样提花织物残片,白色织线衣残片,应该属于一位女性。所以邓法医对同伴们说,对不起,你们拼图拼错了。


事后证明,这支右手属于第27号女尸,邢兵的妻子李桂清,她曾在最后一刻试图抓住案犯,阻止引爆,结果被炸得很惨。


不过邓法医基本断定那双腿属于23号尸体。双腿与头颅的残存皮肤都较为粗糙而相似,可以断定属于经常从事户外工作者,而两者的撕裂痕都显示是前重后轻的创伤,这两条小腿汗孔显著,足掌宽而且厚,足趾粗大,肌肉较发达。


据此,总指挥结合现场勘查认为,如果它们属于一个人,那此人便应该位于塌陷炸坑所在的中心位置上,他的第三肋骨以下,到两腿股骨的中间部位全被炸没了。如果此人身高真的是167cm,那炸药爆炸点87厘米高度正好位于23号尸体的前腹部位置,一切都和痕迹检验中的结论相吻合——他就是案犯!


但乌老不说确定,谁也不敢说这些尸块属于一个人。毕竟,有的尸体性别特征明显,但还是会搞错——长胡子的女性也不是没有啊。


乌老没有贸然断定,是因为这个结论太重大了,它直接关系到本案的下一步进展。血液鉴定证实二者为同一血型,而为了更加慎重,乌老拿出了当时公安部刚刚起步的一件秘密武器——基因检验技术。


今天的基因检验技术已经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但当时的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都是相当原始的,测试DNA还不现实。只是,经过长期努力,对染色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检验已经是可行的了。尽管只是一个参考结果,但仍然能够证实检验的不同尸块都有大量Y染色体,证明均为男性,而对比显示,它们的相似性在99%以上——全球人类共同鉴定,发生重复的可能性也属于凤毛麟角。


这可能是基因技术在我国刑侦工作中的最早运用了。


乌老终于松了口——就是一个人,他就是那个引爆炸药的人!


按照复原,这应该是一个二十三岁左右,身高一米六七,体型健硕偏瘦,圆头略带胡须,经常从事户外工作,肤色偏黑的人。在列车上,他应该提着一个有相当尺寸的提包或背包进入第二车厢。


描述到这个程度,再找不着人就没有天理了。


本来是准备安排到旅客中进行调查的,但还没等实施,一直跟着进行检验的黄泥河公安分局张副局长便来“认领”这23号尸体了。


他是听到那幅“复原图”后忽然若有所感,又到搜集到的爆炸残留物、无人认领的证物那里去找了找,带着一张证件来见总指挥了。


他说:“我可能知道这个人是谁。”



[未完待续]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请转发好朋友,分享朋友圈,谢谢支持

 ◆  ◆  ◆  ◆  ◆  



往期精华阅读:

历史|1932年日本报道中的奇怪红军首领是谁

文化|古代吃货脑洞大:天鹅肉汤到肥熊包子

日本|为何说日本女人武力值>痴汉>俩警察?

图集|独家披露:赵四小姐幽禁期间罕见照片

热点|柳岩这事上,谁是文明人?

连载|最后一个惯匪[1-30]全文目录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直接关注订阅萨苏 

萨苏原创,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请联系后台助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