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说诗(二)
诗词创作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能写大,不能写小;能写粗,不能写细;能写笼统抽象,不能写具体形象。总体说来,还是逻辑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诗词要抓细节描写,都抓大,易堕空腔。
写诗一定要注意修炼“揉磨入细”和“展拓开张”的功夫。孙悟空的金箍棒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都是能变大能变小才是宝贝,如果只能变大或只能变小就没有用了。
既然是“讽刺诗”,就只需一根刺,扎在穴位上,使人感到酸麻即可。现在有很多的所谓“讽刺诗”,或抡起大棒大棍击人皮肉,或举着刺乱戳乱扎,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讽刺诗”。
诗有想得到的好:所谓在意料之中,未出意料之外,虽笔底尚无,却心中已有。有想不到的妙:所谓非常人能道之语,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把想得到的好反反复复说成了想不到的妙,就太繁琐太唠叨了。我很爱看前人一些唐诗宋词的汇评,往往寥寥几字,就点到穴位,搔到痒处。
语言的功力可以用三张“试纸”一试。第一张“绿叶红花”:小学生作文。写实。人人眼中之景,人人能道之语。第二张“绿嫩红鲜”:中学生作文。有文采。人人眼中之景,非人人能道之语。第三张“绿肥红瘦”:诗家语。诗人眼中之景,非常人能道之语。三张试纸,第一张要写得“通”,这是体现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张要写得“美”,这是体现作者的审美情趣。第三张要写得“妙”,这是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智慧。只有写到妙,读者才会拍案叫绝。
点评佳作,寥寥数语到位即可,不必掺入许多水份。过誉者只说明识见之浅之低,否则就是评者别有所冀,另有隐情也。真正的知音,应该是说好能说到位,说不好也能说到位。
只有成为合格的读者,才能当合格的作者。当代却是作者大大多于读者,基本上读者就是作者,而有些作者还不愿当读者。这是个厨师多于食客的时代。
诗有美刺。“刺”得过头,就是把事情说坏说过头,这是造谣,要追究责任。“美”得过头,就是把事情说好说过头,实际上也是造谣,但很少追究责任。
屈原不造假古董,写他的楚辞;曹子建陶渊明不造假古董,写他们的魏晋诗;李白杜甫不造假古董,写他们的盛唐诗;苏东坡辛弃疾不造假古董,写他们的北宋词⋯当代有人造假古董,还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写诗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人不云我不云。应该是人云我不云,人不云我云。或者是人云我换个角度更精彩地云。
不是识五千字的人就一定比识四千字的人诗写得好,也不是识四千字的人就一定比识三千字的人诗写得好。背得出新华字典不能就算是诗人,背得出英汉大辞典的人不能就成为莎士比亚。识字当然越多越好,但诗人能通过形象思维或者叫诗性思维把汉字搞到鲜活,不能把字搞活就只能做死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