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二(上)数学调研考后随想
每年年关,总有一出大戏让人揪心,它的名字叫期末考试,尤其是高二上学期的数学测试让人更闹心。为何有此一说?由于苏州地区考查内容是必修2以及选修中的圆锥曲线与导数,所以更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灾难性现象,这其中至少考了江苏高考的3个大题(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导数),重要性和难度水平可想而知。
纵观整份试卷,基本沿袭了“苏式”高二数学的命题风格和试卷结构,此次苏州高二数学期末测试大市均分约101分,难度系数约0.63。下面结合试卷和个人思考作简要分析:
(一)填空题
填空题中基本题题量较多(题1-11均属于),基本涵盖常见知识点,如简单逻辑用语,抛物线方程、双曲线方程、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单调区间、椭圆离心率等,其中第9题以《九章算术》中的阳马、堑堵等名词考查立体几何体的体积(关系)计算,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渗透数学文化”命题要求,第10题是所谓的“黄金椭圆”,第11题只给出3个选择支,降低干扰信息,比较人性化。
第12题是切线问题,先通过相切找到k,b的等量关系,再进行消元,构造新函数求最值,属中档题;
第13题如预料之中的“隐圆”问题,你发现了吗?敢情没有好好阅读(【资源放送】“隐圆“何其多,专题来突破)这份资料吧!定角+定长——点P的轨迹是圆弧(优弧),注意这是两端圆弧(呈∞型,俗称“葫芦”),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临界情形为相切)找到答案,还是那句话:不识隐圆真面目,只缘深陷题海中;抑或抓住∠APB不放松,通过设P点坐标(建议运用角参)再运用各种方式(如向量、夹角公式、两角差正切等)进行表达,转化为含有半径r的方程有解问题,即可获解。
第14题考查三次函数零点问题,按理说本题的难度小于13题,但解答情况不容乐观。从处理方法来看,至少本题有两种路径可尝试:
路径1:直接研究f(x)的极值,只需满足两个极值的乘积异号;
路径2:研究g(x)=(x-1)(x-a)^2与y=a-1的交点问题,其实g(x)的图像相对f(x)而言还是容易画出的。
为何本题的得分也不甚理想,可能缘于13题的思维障碍和运算压力产生的心理效应,加之本身高二学生对三次函数的研究并不系统和深刻,另外就是学生解不等式(风格类似2017最后一题的不等式)的基本功偏弱。
(二)解答题
解答题15题-16题当属基本题,当看到第15题图时不禁想起2000年高考题的最后一题,当然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本题考查双曲线基本量的计算,其实本题的命制倒是给教学和命题一个很好的启示,即便是高考也可以改变命题思路,不要总把解答题对圆锥曲线的考查局限于圆与椭圆,不妨试试抛物线与双曲线,正如上述高考题一样,圆锥曲线中的双曲线也可以命制最后的大题,也会有别样的风格,其实很多省外高考卷就命制双曲线或抛物线试题,值得学习!
第16题给人一种预料之中的立体改编题,似乎得分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可能与复习时重视程度有关,从很多同学的答卷来看过程并不规范,证明的逻辑点遗漏较多导致失分比较严重。本题是课本题改编而成,也是极其经典的几何图形,尤其是第(1)问的证明大有文章可做!
第17题考查直线与圆的基本计算,两个C级要求,难度并不大,更何况第2问是常见的类阿波罗尼斯圆问题,由于教学的普遍重视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知难度不大,较好上手,所以相对而言,本题的得分应该较为可观。
第18题是本次测试的重灾区与分水岭,本题是由课本题(光的照度)改编而成,在之前期末资料大放送(1)中就总结了各种应用题模型,其中“y=a/x^2+b/(c-x)^2”更是非常重要(插播一个广告:关注“小丁话数学”从现在开始,有干货值得收藏!)。从测试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建模与合理解模,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本题的聚焦点可能是模型中系数问题,特地百度了一下物理中的比例系数(引自“百度百科”):在物理学的方程式中都包含有比例系数,所包含的比例系数与单位的选择有关。在定义方程式中,包含的比例系数是一个永远无量纲的量,它的数值是表示被量度的量的一种单位比另一种单位大到多少倍。若方程中所有各量均用一种制的单位来表示,则比例系数等于1,若各量是用不同单位制表示,则系数不等于1。为了避免因系数而招致的麻烦,所有包含在一个公式中的量,在计算时要用同一种单位制来表示,计算结果也将是同一单位制,此例系数(K=1)可以略去不写。由此可见,本题只要写成形如y=8/x^2+1/(10-x)^2均说明已经建立了数学模型,至于说前面系数是k1·k2,k1/k2还是k只是从考试的严格要求上讲的区别,适度形式化应是教学中一条基本准则。当然,本题在解模上也至少有两个路径:
路径1:求导,这也是基本路径,课本上一句轻飘飘的解得x=2,实际这是较难的思维节点,其实很多同学不能跨越,事实也说明考试中很多学生解不出x。可以尝试将其写成分数指数幂稍微好一点再求导,即y'=-16x^-3+2(10-x)^-3,在解方程y'=0时运用幂函数y=x^3单调性处理就简单不少;
路径2:运用不等式,如将y=8/x^2+1/(10-x)^2配成y=8/x^2+ax+ax+1/(10-x)^2+a(10-x)+a(10-x)+20a,再运用均值不等式即可,当然竞赛高手可以直接玩赫尔德不等式直接处理。
至此,本题再次提醒我们:重视课本,刻不容缓!千万不要再犯2017年应用题的错了!
第19题中以斜率定值为基本命题点,第(2)问中的第1小题更是典型结论k1k2=-b^2/a^2的又一变样应用。本题的最大难点在于最后一问的计算了,翻阅了一些学生的解答情况,发现没有多少同学能完整地解答到底,当然本题对高二学生的计算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亚于高二二轮圆锥曲线的难度,其算法支持与2013江西高考圆锥曲线题类似,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第20题的第(1)问全市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在求出a后进行检验,要么干脆不检验要么虚伪地“经检验”,学习“极值”时的逻辑等价性是最重要的数学内涵,没有逻辑性的结果就是拒绝给分!第(2)问第1小题的语言转化似乎总是迈不过去的大山——函数在区间I上单调递增等价于什么?很多同学始终是云里雾里搞不明白;最后一小问难度极大,几乎无人问津,尤其是b<0时如何说明f(x0)<0有解难度较大,用到了放缩和取点(当然可以解出不等式),这些都是高考的最大难点,对高二学生还是高不可攀的!
试卷就简单分析至此,具体研究或讲评还需深入!如您要查看完整的试卷与参考答案,请关注【官方发布】苏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高二数学调研卷。
【资源放送】期末资料大放送(1)
【资源放送】期末资料大放送(2)
【谈学论教】基于深度理解的数学公式教学途径
解几运算,何去何从?教育是慢的艺术
千题万卷总是情,试题命制别任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阿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