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知青王农

杨培慧 美文杂谈 2024-02-02


  王农的名字看似平凡,却闪出令人眩目的光彩,他带着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满世界奔跑,他的身影多次呈现在虚无缥缈的网络空间。无论是在陕西当知青;还是返城到西安进供电局;无论是下海创办电力设备公司经商多年;从陕西乡村走向城市,从泥泞走在雨中,在狂风暴雨或烈日赤炎的日子,他都坚韧不拔,艰难前行。


在陕西中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办公室采访董事长王农(右)




  

苦难催人奋进


  今年72岁的王农,系68届67级初中老知青,高大魁梧,五官端庄粗旷,黑黑的脸庞,讲一口流利普通话。他出生在干部家庭,其父亲1939年参加地下党,解放后一直在西北电力建设局当领导。1966年他父亲因病去逝,四姐弟全靠父亲单位发给的抚恤金,和母亲沾火柴盒度日。全家老少白天黑夜都跟着母亲干,沾火柴盒一万个,得5.5元。


△王农当知青图


  1968年10月12日他17岁时,坐上了大卡车与千余名学校学生,在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声中告别西安。车子从钟楼,东大街绕城,踏上了茫茫下乡路。市民在道路旁挥手送行,有的父母拉着知青的手哭得稀哩哗啦。王农家中无人来送,他一抹眼泪。想着:别人有靠山,自己只能硬扛。一切靠自己,但仍充满信心坚定踏上了下乡之路。


△在农村集体宿舍


  千阳县上店公社红卫大队。地处山区,从县城下车要走六个多个小时,到天渐渐黑,来到了这个荒凉偏僻土源的不毛之地。这里水源紧缺。全村人的吃水和灌溉,全靠几公里外的一眼清泉井水。18个知青中女知青住大队仓房,8个男知青住麦场场房。自己找柴火,种包谷吃面条,无菜、无水、无电的生活让人窒息。王农被分到队上磨房做豆腐,他说:推磨碾包谷,磨黄豆。又大又重的石磨足两百公斤,牛紧缺,就靠人来推。每天推磨汗淋淋。做豆腐,用水量大,他还要来回数趟每趟走一小时,到大山下挑水到山上,肩膀都磨出血水泡。后来,王农又转点到了长安县子午公社插队。那时,王农就暗下决心:如果那天当上工人,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给生产队架个水车,把水源从山下抽上来,让乡村的人,不再受无水之苦。(他这一心愿,在他返城后做到了。)


△当年下乡的知青如今又返上店。


  农村生活枯燥,看书成为了王农唯一爱好。夜晚无灯,几个知青就挤在煤油灯下看书。中外名著让他夜不能寐。一本《钢铁怎么炼成的》,翻烂了也舍不得丢掉。三年时间每夜看的书堆成一叠,煤油散发的浓烟,使眼圈鼻孔连咳嗽的痰都是黑的。下乡几年,很多知青的眼睛都近视了,王农也是那时戴上眼镜。


△返回乡村,为下乡的上店公社捐款3万。


  农村的苦难生活,如冷水浇灭了知青们神圣的理想。下乡三年,一些有背景有门路的知青参军提干招工推荐上大学,以各种渠道纷纷返回城市。1973年,苦苦熬了三年的王农,终于被返城招工到长安县电力局。

  

执著专注做电力


  由于其父亲是搞电力管理的干部,王农从小就对供电熟悉,养成平和的性格。别看他个子高大,却心细心灵手巧。干一行爱一行,特别喜欢上这一项来之不易的电力工作。这一呆就是28年。


△承接华为电器工程


  他干过栽电线杆,施工架线,运行维修,抄表收费,用电宣传。一年360天有200多天上山下乡在野外工作。无论爬高上低,高空作业。还是背着电线钻山洞遂道接线,到线路查找故障,他都专心致意。他说:“电力工人野外作业,高空架线,风餐露宿,冒着生命危险。但是,我喜欢这一项工作,我是光明的使者。每当看到自己架设的电线,给落后偏僻的村镇送去光明的希望,我就感觉内心激动不已。”


      1980年,他调到西安供电局十里铺保电站,一干就是十八年。他用全身心地投入,对电站倾注了全部心血。他说:一个人最难得是真心实意的投入,专注做一件事。我们活着,就是要尽善尽美尽,尽我所能做好每件事。


△完成西昌变电站安装维修工程。


  1999年,48岁的王农下海,成立了中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他向社会招聘,并聘请下岗老知青,任公司管理者和电力设备供销员。打出了“一切为了祖国”的标语。机会是给人准备的。如果说是王农抓住了机会,不倒如说机会抓住了他。做熟悉的事,用娴熟的技术抓管理,他的懂业务会管理讲信誉,使他的企业如鱼得水越干越大,工程一个个接揽,路越走越远。在创造了一定财富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回报下乡的父老相亲。王农租大卡车到当年下乡的千阳县,送去价值10多万元的变压器、电线杆和配电器材,同时为村小学老师捐款3万元。他说:农村的孩子苦,老师更苦,起早贪黑,却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我仅是为他们尽一份心,出一点力。看到下乡时村子里的村民吃到自来水,用上电灯,王农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承接军事国防工程

不为功利做公益


  中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从1999年成立至今走过24年风雨路。一路坎坷,一路前行。王农总是以身作则率施工队跑野外。共行程50万公里,搭架数万公里线路。在大山崇林,戈壁沙漠、城镇闹市、都留下公司的足迹。他说:人生的价值,不是你有多成功有多少财富。而是你为社会做了多少事,你在祖国有困难时,你是否伸出过援助之手。关注了多少英烈群体,关注多少贫困群体,关注了多少知青群体。


△2010年王农捐资创办中洲知青帮助基金为贫残知青献温暖。


  2008年春节,当王农得知南方遭受严重暴雨,贵州江西电网被打坏,江西十几个县停电,他率12名抢修人员带抱杆,绞磨,电焊,柴油发电机导线压力机,双勾紧线器,几百米钢丝绳,和面条,馒头,猪肉挂面雨衣胶鞋,行李等开三台车赶两天两夜,驱车2000多公里,赶到江西抚州供电公司请战。他说:我们有设备有工具,有食物,什么都不要,只要任务。供电公司领导激动地说:你们是全国第一支专业抢险队伍,太欢迎你们了。就这样57岁的王农,和他的11名员工早出晚归,爬电线杆,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啃冷馒头,苦战半个月接通了所有电线,看到每个村都通电,才返程。


△2008年3月4日,王农和11位中洲员工,赶赴江西自费义务抢修冰毁电路。


  灾情就是命令;当丽江、汶川、玉树地震、陇南、宁强发生洪水灾害、丹曲发生泥石流、北京发生水灾时,他都一马当先,组织职工出车出人、出物,出钱抢险救灾。


      王农说:“祖国的英雄为国捐躯。我们今天流的是泪,但他们当年流的是血。我们现在捐的是一点钱,可他们当年捐的是整条命”。他2010年捐款慰问远征军抗战老兵。2011年9月13日捐款到腾冲迎19位远征军骨灰到中国安葬。捐款在黄河边,为陕西潼关抗战将士英烈筑起历史丰碑。


△2011年王农参与创办龙越慈善基金会。为远征军,深圳陕西抗战捐助。


△王农为陕西国军抗战老兵捐款


△王农多次捐款在陕西兴庆宫举办万人陕西知青聚会。


△创办陕西知青文化娱乐中心接待全国知青,已有二十多年。


  他创办了西安中洲基金,对抗战老兵,自卫反击战老兵及烈属给予关爱与温暖,对延安北京留延知青互访。多次为贫困山区小学资助。对经济困难上大学资助,在陕西办知青娱乐中心,多年接待各地来陕西知青。四次出资举办陕西知青四十周年、四十五周年,五十周年、五十五周年万余人纪念活动,举办北京与陕西知青联欢聚会。


△在云南腾冲慰问远征军抗战老兵


  今年记者在山东济南开全国知青会议,遇见王农。听着他的人生经历,创业道路,公益捐助、与会者都欣佩的跟他握手。他脸上带着笑容,对自己走过的路 ,付出的努力,挥汗如雨的创业,捐款做公益,显现了一份平和和洒脱。在他脸上看不到成功后的孤傲,而是写满了平静和淡定,似乎一切都没发生变化。


       我耳边总是回响着那些话:“我是知青,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伸出援助之手。为抗战英烈自卫还击老兵、为抗救灾震,为助学扶贫帮困我义不容辞。我是知青企业家,当组织知青活动时,我不能叫下岗知青掏钱。”



△王农捐款20万元,由38位武警托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烈士骨灰,在腾冲国殇墓园举行安放。


  大气豪爽的王农,全国知青的榜样。






  杨培慧老师作品电子书   


作者知青作品回顾,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欣赏:


39,归路茫茫其修远

38.赤日炎炎西北情

37,战旗飘飘老兵之家

36.西知联大西北新疆行

35.弘扬知青文化 推广知青基地   中国知青产业发展促进会企业家分会筹备会在青岛召开

34.记一次别开生面的新闻讲座

33魏波:慈善爱心一路走

32.加大宣传  弘扬文化  推康养基地

31.朱一平:天生敢为的大返城秘书长

30.新举措 新速度 新风范  中国知青产业发展促进会开创新局面

29.在桂林锦龙知青山庄

28、山水如画普者黑

27.相聚在丽江猎鹰谷

26.文化搭桥   健康养生  资源共享  ———   西部知青联席工作会在丽江召开

25. 杨培慧|硝烟弥漫血染老山“军工路”

24. 杨培慧| 我的知青岁月

23.杨培慧|难忘老山猫儿洞

22.杨培慧|知 青 畅 歌

21.丁惠民|我要回家20.许世铺|拼闯在人生岔路口19.彭耕耘|矢志不渝的返城路18.梦魂牵绕西双版纳17.风雪弥漫返城路16.没有硝烟的战场15.版纳橡胶林作证14.首批请愿团的故事13.大返城勇士今何在    ___来自重庆嘉陵江边的报道12.走近知青企业家11.老山战场上的版纳知青10.大返城勇士徐裕铭9.柴河会战
8.走进知青云南记忆馆
胡寅康:焦距版纳知青大返城
7.纵陷困境亦坚韧——走访云南返沪知青顾新华
6.云南最后一个知青的足迹
5.为知青讴歌——悼刘晓航
4.痛失我爱3.农民知青镜海
2,陈允龙:挺进在返城途中1.农民知青的故事
作者生活作品回顾

26.眷恋天堂老挝


25.美艳绝伦的芽庄


24. 茶马古道  那柯里


23. 痛失我爱  作者/杨培慧


22. 海滨城市的魅力


21. 腾冲印象   作者|杨培慧


20. 心 驰 神 往 话 丽 江                     

19. 西双版纳我的痴恋 记者/杨培慧


18. 走过呼和浩特


17.怒江之行


16. 方 寸 天 地 情 悠 悠


15. 杨培慧|顾怀文:搏击风浪商海行


14. 马维亚:洒向环卫工人都是爱


13. 杨培慧|把爱洒向僻静的烈军属家乡


12. 邵宗翰:在智慧科技的天空翱翔


11. 王大馀:诚信和谐塑品牌


10. 杨培慧|颜语:弄潮敢在潮头立


9. 杨培慧| 杨卫斌:走出低谷的思考



8. 杨培慧|李玉明:打造机车销售王国


7. 杨培慧|走进哈尼族聚居地墨江


6. 杨培慧|黄昏的遐想


5. 杨培慧| 中医院大院记忆


4. 杨培慧|夏之乐章阳朔


3. 梦魂牵绕西双版纳


2. 杨培慧|南非印象


1. 杨培慧|登轿子雪山


༽美྆文྆雜྆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陕西知青王农

杨培慧 美文杂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