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欲”之苦与“灭苦”之法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请点击查看专栏 文章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云水天涯行脚僧》

【入佛宝山】—《佛学论文集》

编者按:

       善友问:“法师,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痛苦?我是追求快乐并不是追求痛苦,结果因为追求快乐执着五欲之乐,引发了痛苦。怎么办?如何离苦解脱?”  

        针对这一问题,我摘抄旧文《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欲”之苦与“灭苦”之法,发到本平台上,供有缘阅读文章者参考。

        这位善友的“生命痛苦”问题,令我想起自己的生命经验。作为有情众生之一,如果未曾感受生命的痛苦,是不可能积极寻找解脱离苦之法的。小时候,我对生命的观感是“身是苦”,因体弱多病,每天吃药、打针。正是源于对生命的思考,深知生而为人的诸多无常、变迁、生、老、病、死的苦痛,于1990年学佛出家踏上菩提之路。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自己,认识世间,认识生命痛苦的原因,找到灭除痛苦的方法”,这是自己出家为僧的原因。同时,推己及人,深知有情众生之苦,希望把从佛陀教法中学习得来的离苦之法,告诉有缘者,令其离苦得乐,仅此而已。

        祈愿佛陀正法久住,众生得遇善知识,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行愿 合十 

 2018.2.7

 

        在“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蕴之苦与离苦执法”的文章中,已经说到了“人间佛教出世观”主张第一种要出离的世间是“五蕴世间”,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链接:

【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蕴”之苦与“灭苦”之法

       现在,我们来学习“执着五欲之苦与离苦之法”,佛教主张第二种要出离的世间——五欲世间为什么要出离五欲世间呢?人们执着“五欲”之乐,不知五欲的过患,如人舌舔刀上之蜜。如何灭除执着“五欲”所带来的苦痛呢?请看佛陀的教导。


一、五欲的含义

     “五欲”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这五官,所认知的世间和经验的世间,而不是我们现在所住的物质世间,即佛教所认为的器世间

        在南传《增支部·顺世论者经》中说:有两个顺世婆罗门来见佛陀,他们对形而上学的问题很有兴趣。他们问佛陀:什么是世间?

        佛陀回答道:

      “婆罗门!在圣者的戒律中,五欲就叫做世间。是哪五项呢?由眼认知的、渴望的、诱人的、快乐的、可爱的、被激情所缚的形态;由耳认知的...声音;由鼻认知的...香;由舌认知的...味;由身认知的、渴望的、诱人的、快乐的、可爱的、被激情所缚的触;就是这五项。”(注1)

       从上面文字知道,这段经文所讲的“五欲世间”是从人的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来解说的。那么,什么是五欲呢?据《佛光佛学大词典》解释说:五欲,梵语pañca kāmā,巴利语pañca kāmā,有二种解释:

第一、又作五妙欲、妙五欲、五妙色。指染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之五种情欲。概述如下:

1、色欲(梵rūpa -kāma ),谓男女之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等种种妙色,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2、声欲(梵śabda -kāma ),谓丝竹与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音,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3、香欲(梵gandha-kāma ),谓男女身体之香及世间一切诸香,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4、味欲(梵rasa -kāma ),谓各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5、触欲(梵spraṣṭavya -kāma ),谓男女之身有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使众生乐着无厌。又相对于欲界粗弊之五欲,称色界、无色界之五欲为“净洁五欲”。(注2)


第二、五欲,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简述如下:

1、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谓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   

2、色欲:色,即世间之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谓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

3、饮食欲: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谓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故贪求恋着而无厌。

4、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谓人由声名而能显亲荣己,故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息。

5、睡眠欲:适当的睡眠有利益身体的健康,但“人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着睡眠而无厌”。(注3)

      以上是五欲所含的内容,从中可知“五欲”对众生的身与心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可以这么说,众生无始以来就在五欲中“醉生梦死”,沉沦生死苦海,轮回不已。

           


二、五欲世间的生与灭

     《杂阿含·起世经》不仅解释了“云何世间集”就是世间生起的原因,而且还解释了“世间的消灭,也就是出世”。“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世间集、世间灭、世间灭道迹。谛听,善思!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云何世间集?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着。云何世间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着,无余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止、没。云何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注4)

      这就是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所认识的世间,而这样的世间是一切苦的聚集,众生沉沦其中,痛苦不堪。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出离这样的世间。 

        

三、执着五欲之苦

        佛教对五欲的详细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消灭苦。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对五欲的执著佛教认为:五欲世间的本身并不是“纯大苦聚集”,它只是苦的来源,而对五欲世间的“贪着才是苦”

       《杂阿含752经》中说,有一位比丘名叫迦摩问佛陀:    

        “世尊,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佛陀答道:“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谓眼识明色,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然彼非欲,于彼贪著者,是名为欲。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世间杂五色,

彼非为爱欲,

贪欲觉想者,

是则士夫欲,

众色常住世,

行者断心欲。”(注5)

       由这段经文可知,五欲世间的起源就是贪欲,要出离五欲世间,就要断贪欲,而断贪欲的方法,就是要对五欲世间有彻底而清楚的认识,认识五欲的过患,然后才能彻底的断除贪欲。

        其实,世间的五欲本身并不是贪欲,“贪欲”就在我们的内心。因此,“出世”并不是要离开我们所住的这个器世间,而是让我们住在这个世间修习,让自己的内心不再贪欲执着“五欲”,以此离苦得乐。 


四、灭苦之道

        佛陀教法最终目的是要为众生解脱一切的苦痛,所以早期佛教经典中多处记载佛陀所宣讲的教法都只有“苦和苦灭”。在南传《相应部·阿耨罗度经》第3册第119页、《中部·阿梨咤经》第2册第140页中,佛陀说:“阿耨羅度,无论过去还是現在,我只宣讲苦和苦灭。”(注6)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已经得到了珍贵的人生,必须要好好的善用人生,勿浪费人生宝贵的光阴,须知“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少,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作为佛弟子,要努力实践佛陀所教导的正法,“如实知见”五蕴世间和五欲世间的过患,知道人生是无常、是苦、是无我,由此而生起厌离世间之心,趋向正法,如法修行,离苦得乐,达正涅槃圣道。

        让我们就在这一生,依佛陀的正法而安住吧!

———————————— 

注释

(1)南传《增支部·顺世论者经》第4册第427页。

(2)《佛遗教经》、《大智度论》卷十七、卷三十七、《摩诃止观》卷四下都有介绍相关内容。

(3)《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七、《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

(4) CBETA,T02, no.99, p.56,c2-11.相对应的南传经典是《相应部》(第2册第73页)的Lokasamudayasutta.

(5)CBETA, T02, no. 99, p. 198, c27-p. 199, a12. 与此经相对应的南传《增支部》的《参透经》也有相同的思想。

(6)南传《相应部·阿耨罗度经》第3册第119页、《中部·阿梨咤经》第2册第140页说:有一位比丘名为阿梨咤,错误地认为:“我知世尊如是说法,行欲者无障碍。”当佛陀知到后批评他,并说:“比丘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所讲授的只是苦和苦灭。”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相关其它阅读:

1、【问答】佛教徒都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吗?

2、 向农村非法宗教活动说“不”

3、【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概说与大乘佛教的真价值 第一课3

4、【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学习意义  第一课2

5、【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学习动机与研究方法 第一课1

6、【腊八节】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

7、恭逢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纯圆独妙创天台,真狮子吼祈再来

8、恭迎阿弥陀佛诞辰——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9、第十五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佛学院隆重开幕

10、东方唯识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11、重磅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2、【重磅】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

13、学诚会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佛教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4、恭迎药师佛圣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15、2017年贵州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安顺隆重举行

16、大悲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17、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內寮庵隆重举行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

18、【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19、上海·浦东“都市佛教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20、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21、太虚大师传略

忆佛念佛:

1、【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2、【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3、【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4、【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5、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恭迎观音菩萨成道

6、【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7、【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清净声呗:

1、【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2、【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3、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4、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5、《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6、【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7、【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