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人间佛陀的一生 第三课1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经导读》 |
编者按: 开学了,3月8日河南佛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印度佛教思想史》继续上课。在春光明媚的龙潭湖边,静静地坐下来翻阅《印度佛教思想史》,看山花怒放的桐柏山,犹如一幅长画卷在眼前展开。 这是正在学习的资料与录音,请一起学习与聆听。录音未剪辑,保持原装。上课口语有瑕疵,多包涵见谅。 近来特别繁忙,白天跟随硕士班学生一起学习梵语。晚上六点上《印度佛教思想史》,时间珍贵难得。除备课查阅资料外,几乎没多余时间写平台文章。今日夜深,才挤出一点时间,把上课的资料稍微整理,发布到平台上,提供给硕士班学生查阅,并供养一切阅读文章者。 愿阅读者珍惜学习佛法的因缘,在菩提路上常亲近善知识,趋向解脱,离苦得乐! 行愿 合十 |
《印度佛教思想史》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在佛教诞生之前,印度的宗教文明是怎样的?上学期的《印度佛教思想史》课程,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下内容,请点击阅读: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婆罗门教的“业感轮回说”第二课3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佛教起源的史学背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 第二课2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佛教起源的史学背景——古印度的宗教文明 第二课1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概说与大乘佛教的真价值 第一课3 复习学过内容: 第一章 古印度的宗教文明 第一节 印度本土的古老宗教 古印度文明同两河流域文明 (Mesopotamia)、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以及中国文明一样起源于流域——印度河。 第二节 婆罗门教的思想 一、吠陀(vedas)文明 二、重要思想 1、婆罗门教三纲:婆罗门至上 2、真心梵我论:梵我一如 3、业感轮回说 4、天堂与地狱:耶摩神 5、种姓制度:四种姓 6、修行期制度:梵行、住家、林栖、遁世。 7、咒法:祭祀与咒法 第三节 新兴教派的思想 第四节 印度教的思想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二章“人间佛陀的一生” 第一节 总说 佛教兴起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佛所创立。关于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蹟,印度历史并没有精确的记载。不过,从历史资料上看,仍有相当可信史料︰ 一、出生于尼泊尔蓝毘尼园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为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净饭王是迦毘罗卫国的统治者。迦毘罗卫国是一个城堡小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山麓,今尼泊尔南部地方。在阿育王登上王位前一百多年(或说160、116年等),出生于尼泊尔蓝毘尼园,乳名瞿昙悉达多。悉达多太子依习俗,十六岁与耶输陀罗公主结婚,生一子名罗睺罗。 二、出家苦行六年,舍弃苦行 二十九岁时,太子舍离妻、子、家族,自己剔除须发而为沙门,过着婆罗门教“遁世期”的出家修行者生活。当时,古印度的沙门非常重视修定的瑜伽与苦行,人们尊敬修定与苦行者,认为这是最高级的修行解脱法门,至今仍有很多人持这个观点。 悉达多太子随顺风尚,进入苦行者聚集的苦行林,经历六年自我折磨的苦行生活。其间,并师事阿罗逻伽罗摩,学得“无所有处”的深定,师事郁头罗摩子(或译为郁陀迦罗摩子),学得「非想非非想处」的深定,但却仍然无法自觉解脱。三十五岁时,放弃了苦行与深定的修行方法,忍受着同伴误认为是退堕的轻视,接受优留频罗村善生牧女的牛乳供养,到尼连禅河沐浴,让身体恢复体力。 三、菩提树下禅修,证悟成佛 悉达多太子来到菩提伽耶的毕钵罗(菩提)树下,进行禅观修持,思惟人生的真谛,终于开悟自知自证,自觉解脱,圆满成佛。 四、为五侍臣说法,佛教僧团建立 证悟成佛之后,乔达摩佛陀来到迦尸国的鹿野苑,为五位侍臣沙门“初转法轮”,说四圣谛法。其中,尊者憍陈如闻法后,“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证得初果《杂阿含·第三七九经》。其它四位都愿意继续跟随佛陀修行,于是,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僧团在人间成立。 因时间有限,暂发布今日课程半小时的内容,其它资料请关注本平台,继续阅读下文。 |
参考资料
1、《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编译委员会[编],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民国79[1990]
http://www.neixue.org/tools/zanging/20081209/320.htm/
http:/ishare.iasksina.com.cn//4645001html?from=Isnot
2、中文电子大藏经htp://ccbsntu.edu.tw/BDLM/en/home. jsp?language=enCBETA(ChineseBuddhistTextAssociation),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Tripitaka, 2009, Taipei
3、罗喉罗·化普乐著,顾法严译《佛陀的启示》慧炬出版社,台北,1979
4、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台北,1988
5、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7
6、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7、平川彰著《印度佛教史》
8、庄春江著《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
9、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台北,1988
10、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
11、那烂陀长老著(Naradamahathera),学愚法师译《觉悟之路TheBuddha and HisTeaching》斯里兰卡(SriLanka)http:/ dhamma. neibucon/ index-0htm
12、霍韬晦著《佛教哲学》,法住出版社,香港,1999
13、觉音造,叶均译《清净道论》,中国佛教文化硏究所,北京,1991
14、杨惠南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3
15、木村泰贤著,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htp/s200251net/books/sfi/sfsx00lhtm
16、水野弘元著,释惠敏译《佛教教理研宪》中华佛教研宄所论丛(23),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0
17、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原始佛教的特质》htp/s005t/books/ysfilysfjd0 OI. htm
18、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原始佛教》,普门文库,台北,1984
19、净海法师著《南传佛教史》,慧日讲堂,台北
20、杨郁文著《阿含要略》wwwiced.org,http:/s92002.5lnet/ index7htm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相关其它阅读: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
【正月初六】恭迎定光如来圣诞——燃千佛慧灯,令正法久住,照亮诸众生,趋向大菩提
【致最爱的人】轮回里,谁是你的情人?——多珍重,别再轮回了!
问答
忆佛念佛:
清净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