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诤对错了吗?【佛门熄诤病,七灭是良药】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特别恭录,点击聆听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看见佛陀在人间】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人间佛教护教集》

《云水天涯行脚僧》

《佛学论文集》

请点击链接阅读



  《佛门自强自律倡议书》

                ——与师友共勉

佛门自清自净

僧团依法如法

僧尼自律自强

信徒自尊自重

佛寺爱国爱教

丛林无事无非

四众自依法依

众生离恶离邪

止恶自净其意

善言善行善心

自戒自律自安

自悟自了自度

行愿 合十 


                  【佛门熄诤】

 瞋怒争执六种因,七法熄诤六和敬


       一、关门主义与反智相似法

     佛教自二千五百多年前诞生于古印度以来,本师释迦牟尼佛“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的教导,传遍世界各地。因为佛门慈悲广大,藏污纳垢,所以每次佛教遇到大事,一些未认真如法如律学习佛陀正法的佛教徒,就以自己的世智变聪,发明创造种种“相似佛法”来替代佛陀教诫,以“关闭寺门,耳根清净”的方式,或以“反智法”劝谏佛教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七众弟子,以世俗忍辱方式保持沉默,奢望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有人主张用汉传佛教“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的方式,想让世俗社会大众闭口,保持安静。当然出发点是好的,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听你一家之言,不是所有人都不长大脑,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动脑筋。更何况人家是佛教信徒吗?非也!

      如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若佛门一直沿用古老的“关门主义”自了方式,把众生隔绝于佛寺视线之外,就以为天下太平无事,或以似是而非“反智相似佛法”来处理教内公共事件,不但不能令佛陀正法久住利益社会大众,更不能使佛教僧团流水不腐,有除污垢、排毒自清的能力。

      笔者认为上述”自了封闭和反智相似法”的处理模式,未必就真的能够让民众明白,佛、法、僧三宝化世普度众生的功德。有些人以此为把柄,利用网络不良媒体,积极宣传误导民众,污蔑攻击佛教。特别近年来佛教被商业化、污名化、鬼神化、世俗化、娱乐化,抹黑佛教的事,一波接一波被人在网络不良媒体上热炒:从“少林寺与大悲寺的比较”、“永信法师事件”、“批印辱僧狮子虫事件”、“台湾日常法师系福智真如事件”、“学诚法师被举报事件”等等,每一件都围绕着“抹黑佛教”的核心进行。这些处心积虑、构陷佛教僧团的阴谋,企图把一个人事件嫁祸于全体佛门,以此抹黑佛教,打垮毁灭佛寺,辱僧欺僧,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面对如此疯狂的攻击,佛门僧俗大众要严持净戒,自清自律、团结一心,为佛陀正法久住利益社会而努力。

      那么,对于佛门事件的彼此争端,如何解决呢?笔者建议:佛弟子依国法、佛戒来如法如律的进行熄诤。佛陀教导佛弟子面对“四诤”断“六诤根”,用“七灭诤法”,行“六和敬”,使僧伽和乐共住,令佛陀正法久住,利益一切众生。下面简述如下:

      二、诤论是病,应当治疗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名闻利养,习惯于拉帮结伙搞斗争,斗争性很坚固。佛门出家众来自于世俗社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除佛陀住世时代比丘比丘尼听佛说法当下证悟成为圣者外,今日的出家众,不是一出家,明天就变清净成为圣者。出家修行者需要依佛陀正法修行,在如法如律的僧团大众,在阿阇梨的教导呵护监督下,逐步改变错误的思维与行为,使自己清净安乐,以自利利他。

     关于诤论,因意见冲突,互相以言论决胜负。《四分律》卷四十七、《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会本)卷二十一、《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十四等,将佛门比丘僧众的诤论分为“言诤、觅诤、犯诤、事诤”四种。

      什么是四诤呢?

1、言诤,由谈论法相之是非而起之诤论。

2、觅诤,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诤论。

3、犯诤,评议比丘犯罪之虚实而起之诤论。

4、事诤,关于羯磨之事,评其如法或不如法而起之诤论。

      针对四诤病状的对治呢?其对治法有七,称为“七灭诤”。关于“七灭诤与四诤”的关系,《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大正40·258b)说:“四诤是病,七灭是药。……(一)详法是非,定理邪正,彼此诤言,遂成乖异,故名言诤。以现前、多人语二灭灭。(二)内有三根,伺觅前罪,举来诣僧,遂生其诤,故名觅诤。以现前、忆念、不痴、罪处四灭灭。(三)具缘造境,违教作事,名之为犯,因评此犯而致纷纭,名为犯诤。以现前、自言、草覆三灭灭。(四)评他已起羯磨,彼此不和,遂生其诤,故名事诤。以一切灭灭。” 


     三、诤论起因,断六诤根

    什么是诤论起因呢?据庄春江译《中部第一○四舍弥村经》、《中阿含第一九六周那经》中佛陀说:

    阿难!你看大家可能会为了什么事而分裂斗争呢?

    世尊!大家会因为对戒、定、慧修学的不同,而起分裂斗争。

    阿难!对戒、定、慧修学不同而起分裂斗争的可能很小,多的是因修行经验上方法的不同而起争执,造成分裂。

    阿难!我教了大家许多自知、自觉、自证的修行方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会有比丘对这些有不同的主张吗?

    不会的,世尊!但我担心世尊入灭之后,那些只尊崇世尊的人,会对僧团的生活与戒律有不同的意见,而起争执。……

    阿难!这类争执有六种起因,称为‘六诤根’,即:因为生气怨恨、轻蔑傲慢、妒忌贪婪、虚伪欺诈、恶欲邪见、固执己见,而对师长、正法、僧伽都不谦恭,也不好好修行,因而在僧团中引起争端,让许多人苦恼,对大家都不利。如果发现自己或别人有这六种情形,应当赶快舍离。

     四、用“七灭诤法”令僧伽和合

     佛陀说:“阿难!有这四种诤讼,哪四种呢?诤论的诤讼、责难的诤讼、犯戒的诤讼、行事的诤讼,阿难!这些是四种诤讼。又,阿难!为了止息、平息已生起的诤讼,有这七种诤讼的止息:应该给与面前毘尼、应该给与忆念毗尼、应该给与不痴毗尼、自己承认所作的、多数决、觅罪相、草覆盖。” 

1、面前止诤:集合涉入争执的双方,面对面协调,找出适当的方法解决。如果无法在自己的住处协调解决,则应当到更多人的住处集会,寻求更多人的加入,以多数人的主流意见解决。

     佛陀说:“阿难!怎样是面前毗尼呢?阿难!这里,比丘们诤讼:‘这是法。’或‘这是非法。’或‘这是律。’或‘这是非律。阿难!那些比丘应该全部和合地集合。集合后,法的指引应该被抽出;法的指引抽出后,诤讼应该依之而平息。阿难!这样是面前毗尼;这样,这里以面前毗尼而有某些诤讼的平息。” 

    佛陀教导:“阿难!怎样是多数决呢?阿难!这里,如果那些比丘不能够在他们的住处平息诤讼,阿难!那些比丘应该到更多比丘的住处,在那里,应该全部和合地集合。集合后,法的指引应该被抽出;法的指引抽出后,诤讼应该依之而平息。阿难!这样是多数决;这样,这里以多数决而有某些诤讼的平息。” 

2、忆止诤:当有重大违反戒律事件被举发,但被举发者又说不记得曾有那样的犯行时,则应藉由其它与会者的回忆,以解决争议。

    佛陀说:“阿难!怎样是忆念毗尼呢?阿难!这里,比丘们责备比丘像这样严重犯戒,驱摈罪或近驱摈罪:‘尊者记得像这样严重犯戒,驱摈罪或近驱摈罪吗?’他这么说:‘学友们!我不记得像这样严重犯戒,驱摈罪或近驱摈罪。’阿难!应该给与那位比丘忆念毗尼。阿难!这样是忆念毗尼;这样,这里以忆念毗尼而有某些诤讼的平息。” 

3、不痴止诤:当事者因丧失心智下的行为,事后又不复记忆时,在当事者当众表白后,应以不追究结案。

    佛陀说:“阿难!怎样是不痴毗尼呢?阿难!这里,比丘们责备比丘像这样严重犯戒,驱摈罪或近驱摈罪:‘尊者记得像这样严重犯戒,驱摈罪或近驱摈罪吗?’他这么说:‘学友们!我不记得像这样严重犯戒,驱摈罪或近驱摈罪。’尽管他解说,他们继续压迫:‘喂!尊者当然完全知道如果你记得像这样严重犯戒,驱摈罪或近驱摈罪吗?’他这么说:‘学友们!我发疯了,心颠倒,由于发疯,我作了、说了许多非沙门应有的事,而我不记得,由于我疯了而做了那些。’阿难!应该给与那位比丘不痴毗尼。阿难!这样是不痴毗尼;这样,这里以不痴毗尼而有某些诤讼的平息。”

4、自发露止诤:当有违反戒律事件举发时,应经由当事人的亲自表白承认,再依戒律惩处,以解决争端。

    佛陀说:“阿难!怎样是自己承认所作的呢?阿难!这里,比丘不论被呵责或不被呵责,想起犯罪,他揭开、使之清楚明白。阿难!比丘去见更资深的比丘后,整理衣服到一边肩膀,在他的足上礼拜,跪坐,合掌,应该这么说:‘大德!我犯了名叫这样的戒,我坦承它。’他这么说:‘你看见了吗?’‘是的,我看见了。’‘未来会自制吗?’‘我将自制。’阿难!这样是自己承认所作的;这样,这里,以自己承认所作的而有某些诤讼的平息。” 

        

5、君止诤:当所举发的违反戒律事件已经很明确了,但当事者还是故意狡辩,不愿意坦诚时,应多方交叉讯问与举证,使当事者无所推卸,以解决争端。

     佛陀教导:“阿难!云何应与君止诤律?云何断此诤,谓:因与君止诤律也?阿难!若有一人不知羞耻,不悔见闻,从他疑者恶欲。彼犯戒已,称一处知,称一处见。称一处知已,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见。称一处知已,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阿难!为彼比丘故,众共和集,应与君律,君无道无理,君恶不善,所以者何?谓君犯戒已,称一处知,称一处见。称一处知已,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知,在众中称一处见。称一处知已,称一处见;称一处见已,称一处知。阿难!是谓应与君止诤律。如是,断此诤,谓:因与君止诤律也。” 

6、辗转止诤:争端的当事者,诉诸僧团大众议决,以多数决表决公断。佛陀教导:“阿难!云何应与展转止诤律?云何断此诤,谓:因展转止诤律也?阿难!有二比丘于其中间若干意起诤,谓:是法、非法,是律、非律,是犯、非犯,或轻、或重,可说、不可说,可护、不可护,有余、无余,可悔、不可悔。阿难!彼比丘猥处止此诤。若猥处止者,此诤当言止,若猥处不止者,此诤可白众。若于众中止者,此诤当言止,若于众中不止者,阿难!相近住者,于中若有比丘持经、持律、持母者,此比丘共往至彼,说此诤事。若在道路止者,此诤当言止,若道路不止者,此诤当复向众说。若在众止者,此诤当言止,若在众不止者,阿难!若多伴助者,持经、持律、持母者,阿难!彼比丘应止此诤,以法以律,如尊师教,面前令欢喜。阿难!是谓应与展转止诤律。如是,断此诤,谓:因展转止诤律也。”

7、如弃粪扫止诤:若僧众中因争端而形成二个对立集团,经团体协商后,以接受对方忏悔的方式和解。在一方表示忏悔后,所有争端应一笔勾消,就像把垃圾抛弃一样。佛陀教导:“阿难!云何应与如弃粪扫止诤律?云何断此诤,谓:因如弃粪扫止诤律也?阿难!若有住处诸比丘众斗讼憎嫉,相憎共诤,阿难!彼诸比丘分立二部。分立二部已,若于一部中有长老上尊者,或有次者,有宗主者,或有次者。阿难!此比丘语彼比丘曰:‘诸贤!听我等无道无理,我等恶不善,所以者何?我等于此善说法律,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斗讼憎嫉,相憎共诤。诸贤!因此诤,我等犯戒者除偷罗柘,除家相应。我自为己,亦为彼诸贤故,今向诸贤至心发露,自说显示,不敢覆藏,更善护持,后不复作。’阿难!若此部中无一比丘应者,阿难!此比丘应往至彼第二部。到已稽首,礼长老上尊比丘足,长跪叉手,白长老上尊比丘曰:‘诸尊!听我等无道无理,我等恶不善,所以者何?我等于此善说法律,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斗讼憎嫉,相憎共诤。诸贤!因此诤,我等犯戒者除偷罗柘,除家相应。我自为己,亦为彼诸贤故,今向长老上尊至心发露,自说显示,不敢覆藏,更善护持,后不复作。’阿难!彼比丘当语此比丘曰:‘贤者!汝自见犯戒耶?’彼应答曰:‘实自见所犯。’彼当语此:‘更善护持,莫复作也。’第二部亦复如是。阿难!是谓应与如弃粪扫止诤律,如是,断此诤,谓:因如弃粪扫止诤律也。” 

     

     五、六和敬摄众,令正法久住

     佛教僧团如何安住,才能令正法久住呢?佛陀教导佛弟子行六和敬,令正法久住: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佛陀说:“阿难!我今为汝说六慰劳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尊者阿难白曰:‘唯然,当受教听。’佛言: 云何为六?慈身业向诸梵行,法是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 慈口业……慈意业……。若法利如法得:自所得饭食,至在钵中,如是利分布施诸梵行,是法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 

     若有戒:不缺、不穿、无秽、无异、如地不随他、圣所称誉、具足善受持,如是戒分布施诸梵行,是法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 

   若有圣见:出要、明见深达、能正尽苦,如是见分布施诸梵行,是法慰劳法:爱法、乐法、令爱、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摄、得沙门、得一心、得精进、得涅槃。阿难!我向所说六慰劳法者,因此故说。阿难!若汝等此六诤本止绝断者,及此七止诤,众中起斗诤,以如弃粪扫止诤律止者,复行此六慰劳法。阿难!如是,汝于我去后共同和合,欢喜不诤,同一一心,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乐游行,如我在时。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结语   

    佛陀正法僧团是清净、一味和合、解脱离苦、自由民主、理性智慧,非个人崇拜、非大神教的自觉觉他信仰。佛陀“依法摄僧”,佛弟子“以戒、法为师”而“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以四念处安住。”

    若佛弟子遵守佛陀教诫的“法与律”,不追逐财、色、名、食、睡五欲世间,守护好自己的眼、耳、鼻、舌、声六根。当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接触时,自己清楚地知道苦、无常、无我的世间,“谁对、谁错”而心生慈悲,何须诤论不断,诤论不休?

     甚至有人已受菩萨戒,以此瞋恼故说“四众过”,竟然为恶意抹黑佛教的不良商业团体和媒体做宣传,把佛教商业化、污名化、鬼神化、世俗化、娱乐化,到处散播抹黑佛、法、僧三宝。

    作为佛弟子,我们自省、自律、自强、自尊、自重,依国法、遵佛戒,依佛陀言教,面对“四诤”断“六诤根”,用“七灭诤法”,行“六和敬”,使僧伽和乐共住,令佛陀正法久住,利益一切众生。

    最后,深深地祈愿:十方诸佛菩萨加被,僧伽和合,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众生离苦,趋向解脱!

      释行愿 合十 2018.8.16

——————————————————

敬告师友因本平台每一篇原创文章都被释大虚、释雪相、释妙生、蒋劲松、索达吉粉丝、净空粉丝等组团恶意投诉。8月2日的文章已被投诉强行删除。现赞赏功能虽开,他们立刻组团投诉。故借用二维码,以避免麻烦,请多谅解。虽然政府一直在积极打击恶霸与打黑,令人遗憾的事,佛门这些恶霸,却一直逍遥法外,随他们在网络世界当霸王,横行霸道。特别感恩师友们的护持与关照,敬祝:六时吉祥,法安道隆!行愿 合十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

【依法摄僧】佛在僧中,谁是僧团的领导者?

【走进佛史,亲近佛陀,离相似法,除外道见】:《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红布观音菩萨的泪

【参·悟】谁,在拖死尸?

空中梵呗声,清净解脱音——《佛教梵呗源流追寻》之三

【韦陀菩萨的降魔杵】:护持佛法誓愿深,宝杵镇魔功德胜

【被虏僧说法,令饿马垂泪】:马鸣菩萨与《佛所行赞》——《佛教梵呗源流追寻》二

【佛教梵呗源流追寻】:深山佛寺钟,远古的呼唤

【法眼看世界】尼师上台跳舞,俗了谁的眼?——佛门怪象

【《心经》导读】:五蕴皆空苦止息,心无挂碍观自在

【空慧自在】《心经》概说、宗旨与空义

中国佛教协会:关于自觉抵制佛教领域商业化不良影响的通知

坚持中国化方向 抵御商业化影响

端午节的雨

父亲,请原谅他们

【忆师父】慧灯高悬普照众生,海纳百川兴教功深

行愿法师:高考祈福顺心意,寒窗减压要自力

行愿法师:为考生祈愿文

【恭迎文殊菩萨诞】文殊师利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

【慎重申明】别辜负妈妈的爱!——见妈妈爱我,没妈的恶意恶毒者“嫉妒恨”投诉原创,实可哀悯!

心线,连着母亲的爱

【现法乐住】学佛后,你快乐吗?

【离苦】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供香礼仪】香的作用·正香解脱香

【供香礼仪】香的特性·闻香悟道

【和平与战争】参观澳洲首都堪培拉国会大厦与战争博物馆

【法音流布大洋洲】朝礼澳大利亚悉尼南天寺,聆听学诚法师“人类文明新生与佛教的世界责任”主题演讲

【恭贺】澳大利亚悉尼般若法师升座与澳中佛教总会揭牌

【佛教十大要闻】之一:2016 年“批印事件”评议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人间佛陀大慈悲,出家入世度众生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

【特稿】弥勒佛下生人间成净土,娑婆界龙华三会愿相逢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东方唯识学研究会正式成

【恭喜法财】:财神的话

澳洲珀斯中华新年文化节

大年初一,礼拜弥勒菩萨——恭迎弥勒菩萨诞

新年吉祥,福慧增长——给师友们拜年啦!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致最爱的人】轮回里,谁是你的情人?——多珍重,别再轮回了!

忆佛念佛:

1、【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2、【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3、【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4、【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5、【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6、【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清净声呗:

1、【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2、【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3、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4、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5、《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