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妖魔化的“群体免疫”和对抗疫策略的思考

贡嘎山1 一个衣衫褴褛的植物学家 2022-02-28

促成笔者写此文,是因为笔者的前一篇文章“无法实现群体免疫,才是灭活疫苗的最大隐患!”(简称“隐患文”)推出后引起的国内、国外截然不同的反响。那篇文章是笔者这个小而相对较新(2019年9月开通)的公众号上第二热读的文章,3天内约3万点击(包括《文学城》上同步推出的博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798/202101/28956.html),仅次于笔者2020年1月24日推出的“美国植物学家:新冠病毒已经存在至少17年,不应被称为“新型”病毒”(该文已被删)。这是笔者始料未及的。

 

那篇“隐患文”被分享到国内一个群后,有群友痛骂那文是“质疑国内抗疫成就,污蔑国内灭活疫苗,为美帝洗地!”笔者自己读了该文几遍,怎么也看不出这些嫌疑啊。还有个笔者所在的名叫“xx杂谈交流群”的群,更是声讨声不断;在群主带领下,大家围攻笔者。笔者倒也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反正写文章的目的不就是科普吗?费了很大的力气,大家还是不依不饶,群主还要笔者跟大家道歉。最后,笔者还是说服不了他们,只好退群。

 

跟国内的许多读者反应相反的是,国外的读者好评如潮,大家基本上认同笔者的担忧——只靠灭活疫苗和强制政策,国内很难实现群体免疫。“隐患文”刚被分享到笔者所在的圣村“房屋维修及买卖群”,立即有群友说:“光看题目就完全同意,就正是我对国内目前的担心。”在《文学城》有网友留言“我们是二线医疗单位,50来个人,十几个已经感染。轻的休息两个礼拜,重的一个月,都恢复回来上班了。把疫苗留给年长及有基础病的群体,年轻力壮的慢慢感染,也许可行。”更有网友评论道:“Feiteng兄写得好!希望有能耐的网友能把此文转给高福院士和钟南山院士看看就好了,或许能够修正一下国内的防疫方针。”

 

同一篇文章,为什么国内、国外反响如此不同?我感到很奇怪。幸好在广州生活的兰大学长、四川老乡告诉我:“群体免疫这个词汇,好像被这个社会彻底屏蔽了。治理的主要手段集中在防止感染了。通过系统和体制的力量消灭任何可能感染的途径。不与病毒共存模式。”难怪!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或者community immunity)”是免疫学里很重要的概念吧!病毒一开始在西方流行,西方就经常谈论这个概念啊!

 

 “群体免疫”是指人或动物群体中的很大比例(如70%),对传染病获得免疫力(通过打疫苗或感染病菌),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比如老人)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道理很简单,如果多数人体内都有新冠抗体,就不带新冠病毒了,那么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几率就小了。

 


国内真的不谈论“群体免疫”吗?笔者心存疑惑,便于昨天在百度上搜索“群体免疫”。结果真让笔者吓了一跳。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显示:

 

l    “群体免疫论”不科学也不道德 - 新华社

l    美媒:美国群体免疫之路仍漫长 - 参考消息

l    外媒:日本难在奥运会前实现群体免疫- 新华网

l    新德里半数人口确诊,印媒宣布群体免疫成功!世卫发出警告_...

l    全球疫苗开打,世卫专家:2021年世界不会实现群体免疫|疫苗|...

l    西方国家搞“群体免疫”,快玩不下去了?

l    国家群体免疫,病毒竞争上岗 - 新浪财经

l    为群体免疫付出代价,北欧发达国家承认败给新冠,首相国王都...

l    怎样才能实现群体免疫?福奇终于道出实情:近90%美国人拥有...

 

可以说,第一页显示的关于“群体免疫”的消息、新闻、资讯全是负面的。“群体免疫”这一词被严重妖魔化了。甚至在搜索结果第一页找不到关于“群体免疫”的权威解释。

 

必须承认,中国在第一阶段抗疫中,全面碾压西方,有效拉平了新冠患者的增长曲线(flattened the curve)。这显示了强制性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国人和海外华人值得骄傲的事情,也为全世界抗疫做出了特有的贡献。还必须承认,北欧国家瑞典在第一阶段就放任新冠流行,以“群体免疫”思想指导抗疫,付出了惨痛代价!“群体免疫”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如果我们称现在为抗疫的第二阶段,那么在世界范围内第二阶段抗疫有这么几点情况值得关注:

(1)最新的巴西临床数据显示,科兴的灭活疫苗仅50%的保护力(见下来链接),而他们的灭活疫苗现阶段还不能对18岁以下、60岁以上老人接种,还不能对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接种。其实,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是挺伟大的。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reported-results-of-the-sinovac-covid-19-vaccine-from-a-trial-by-the-butantan-institute-in-brazil/

 

(2)主要西方国家有比例较高的人群已经被感染过新冠而已经实现天然免疫(这些人群可能不需要疫苗)。据称,英国有约10%的人感染过新冠,而美国可能多达15%的人口感染过新冠,瑞典被感染过的人口比例应该高得多。被感染过的人口比例大,这在抗疫的第一阶段是坏事,但在全民努力实现群体免疫的第二阶段就是优势了。笔者绝不是为新冠夺去无辜生命唱赞歌。

 

(3)主要西方国家都在大面积接种保护力很高的mRNA疫苗,并有望在数月内全面实现群体免疫。这在以色列已经有很好的效果,以色列并可能将成为首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

 

那么,在这第二阶段中国是否还能继续依靠强制的手段、以“不与病毒共存”模式,继续笑傲江湖?且不说,继续不让海外数百万持中国护照的“千里投毒者”回国的政策,还能持续多久以及在道义上、在外交方面是否站得住脚?中国是否该考虑怎样通过接种国产灭活疫苗和进口mRNA疫苗,并有控制地让一部分人(如年轻力壮者)慢慢感染新冠以得到天然免疫,从而使全民尽快实现群体免疫?这些是决策者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全民实现群体免疫,才能彻底消灭新冠。调整抗疫策略的时候到了!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继续妖魔化“群体免疫”,显然是不正确的。至少,关于“群体免疫”的对与错,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吧?


----------

作者简介:植物学家,业余写写游记、散文、科普、时评。四川石棉县人,兰州大学学士,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硕士,美因茨(Mainz)大学博士,密苏里植物园研究员。现任或曾任国际主流期刊主编、副主编和栏目编辑;发表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论文176篇;发现、发表植物新科2个、新属8个、新种228个、大型进化树30棵;其部分研究被美、英、法主流媒体报道。

----------

《从中国的贫穷山沟到美国的哈佛殿堂:一家三口在中国、德国、美国的励志故事》内容简介

         作者出生在四川偏僻农村。外婆、外爷被划为地主,被逼自杀。15 岁丧父。高考时,是全县唯一上了正常录取分数线的人。上大学时第一次离开县城,第一次见到火车,毕业时政审惊险过关。24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中国植物志》作者。硕士研究发表了8SCI论文。26岁时成为中科院那时最年轻的副研。32岁开始在德国攻读博士,一家三口在德国才得以团圆。37岁时带着夫人和10岁的孩子从德国来到美国,在三个州搬家6次,孩子也跟着不停地换学校。孩子高中毕业时以学校成绩第一、做义工最多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考取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哈佛毕业后,先后为投资人、公司创始人、合作伙伴和咨询师。

         该书计划在2022年出版。正寻找出版商。

----------

《植物学家带你自驾游美国》内容简介

         跟着植物学家游览,你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从美国的地理中心密苏里出发,向西北去总统山、黄石公园、宰恩公园、拱门公园、布莱斯峡谷、羚羊谷、马蹄湾,大峡谷。。。;向西南去死亡谷、红杉公园、优胜美地、金门大桥、旧金山、硅谷、石化林公园。。。;向东北去尼亚加拉大瀑布、波士顿、哈佛、MIT、纽约、华盛顿。。。;向东南去乔治亚、佛罗里达。。。;向南去孟菲斯、新奥尔良、休斯顿、小石城。。。

         该书计划在2021年底出版。正寻找出版商。

----------

《美丽的密苏里:植物学家的散文、游记》内容简介

    没到过美国的中西部,你就没来过真正的美国!地广人稀,但不乏美丽的风光和人文特色。最重要的,有植物学家当向导,你看到的东西大不一样,不只是多了植物、自然以及相关的很多故事!有密苏里的粉丝告诉作者,以前从来没有觉得密苏里有这么美丽!泡菜泉公园、孤鹿公园、姜生峡谷、大象石公园、巴布勒公园、密苏里植物园、欧沙克保护区、十一点河、湍流河。。。

         该书将在2021年底出版。

----------

《植物学家的野外考察手记》内容简介

    作者多年来在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野外考察,探索人类未知的植物新种、植物多样性和演化。作者用日记真实记述了一个个植物新种的发现过程——走过泥泞的小路、穿过2米多高的草丛、蹚过湍急的河流、在几十米的峭壁上靠一根绳索攀爬、……摔伤、碰到毒蛇、被蚂蟥叮咬而血流不止、受蜱虫威胁、遭遇毒贩都是家常便饭。他也用日记真实地记述了大山中山民的真实生活,为他们的美食感叹,也思考自己可以为大山中的孩子做些什么,在见到遭破坏的生境时更是痛心疾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是贯穿这本书的暗线。

    该书将于2021年春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北京)。

----------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写下关于你自己的书吧。

 

----------

近期部分原创(关注公众号后,可查看):

部分有关病毒的公众号文章转移到《文学城》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6798/

2021/01/26:《词两首:仿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纪念2020

2021/01/24:《无法实现群体免疫,才是灭活疫苗的最大隐患!

2021/01/18:《总统的权利有多大?为什么美国总统可以赦免罪犯?》

2021/01/16:《《自然》| 这个冬天的美国新冠疫情,会有多糟糕?》

2021/01/12:《被乙肝、艾滋病毒感染过,还能接种mRNA新冠疫苗?

2021/01/04:mRNA疫苗、核酸补品和转基因食品:外来核酸是否会被整合到你的DNA中?

2021/01/02:《看看你是不是被误导了?这才是美国2020大选的真实结果!》

2021/01/01:《在全球新冠进化树上,看看英国的新冠变种到底有多可怕?》

2020/12/27:《在新形势下,中国是否会更快地超越美国?》

2020/12/21:《新冠突变之后,mRNA疫苗是否还可以保护你?

2020/12/16:《精彩绝伦:《自然》2020年度最佳科学摄影》

2020/12/14:《为什么儿童不容易感染上新冠病毒?》

2020/12/12:mRNA疫苗的秘密配方:看看美国的新冠疫苗是否安全?》

2020/12/05:《生物亲缘学和新冠溯源:为什么世卫的新冠溯源专家组必辱使命?》

2020/11/27:《你绝对没想到,亚裔选票决定了美国今年的大选结果》

2020/11/19:《哈佛研究 | 疫情期间,乘飞机是否安全?》

2020/11/14:《自然》| 斯坦福科学家发现,这些地方最容易感染新冠》

2020/11/05:《拜登胜选,美国会有哪些重大外交变化?》

2020/11/05:美国大选结果,贵州和四川的贫困孩子赢了

2020/10/23:《华人的名校情结:美国名校值吗?》

2020/10/18:《不管是否败选,川普今后都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2020/10/06:《德国小镇尼安德峡谷、尼安德特人和人类进化》

2020/09/15:《那些年美国人吃蝙蝠引起的疾病。。。》

2020/09/13:《地球上最致命的15种生物:新冠病毒算老几?

2020/04/29:《历史上20次大瘟疫的特点、新冠肺炎与气候变化

2020/01/15:《泰国印象:记植物学家的野外探险》

2020/01/02:《毒品走私?在美国-墨西哥交界水域,我们发现惊天秘密!》

2019/12/27:《墨西哥:乘潜艇(submarine)探索加勒比海》

2019/12/25:《闪游伯利兹:这个很少有机会了解的国度!》

2019/12/20:《洪都拉斯:罗阿坦岛(Roatán)上无所求》

2019/12/18:《加勒比海上的游轮:资本主义在此腐朽、堕落着。。。》

2019/12/16:《梦碎音乐之都——新奥尔良(New Orleans

2019/12/07:《游美国的女士州孟菲斯令我向往》

2019/11/29:《火鸡、土耳其和感恩节:为什么火鸡土耳其的英语都叫turkey?》

2019/11/22:《这个公园,世上唯一:半小时内近距离观赏成群的野牛、麋鹿。。。》

2019/11/14:《美国也有盲人摸象?游密苏里的大象石公园》

2019/11/09:《深秋100景:这里的秋色算不算世界上最美?

2019/11/07:救命树的故事:重游密苏里的泡菜泉公园》

2019/10/05:《《彝族舞曲》的故事》

2019/09/23:《参观伊利诺伊州一所社区大学,让我震惊不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