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题应“万”题 | 两种答法hold住58道真题!技术与新传的小九九总算是搞清楚了!


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进群练真题

后台回复“实务批改”,实务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论述批改”,练就论述大神



爱传播考前专栏「一题应“万”题」,是按照专题整理的排列方式,旨在从2019-2022年真题总结反复被考查的母题,并从学界最新研究论文中尝试性编辑应对母题的高分回答,以帮助各位爱宝应对真题卷上的诸多“子题”,以一题应“万”题。

 

往期内容:

「国际传播」一题应"万"题 | 一个答题模板可答30+道真题!背它!

「舆论」一题应“万”题 | 什么答题模板能适用60+道“舆论”题?

「新闻伦理与法规」完全不同的13道题居然只用了1套答题模板?背它!分数都是你的!


 

简述新媒介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媒介技术变化对新闻时间性的影响(复旦大学714,论述)

2.有学者认为算法对新闻生产影响,会造成人类解放或异化,谈谈你的看法(复旦大学440,论述)

3.网瘾毒害青少年,你认为媒介技术的提升对新闻生产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该如何应对(复旦大学832,论述)

4.简述新技术对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 334,论述)

5.大众媒介+技术发展,谈谈对“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的理解,结合历史与现实(华东师范大学 718)

6.用户隐私权+计算广告的未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848)

7.互联网时代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上海大学334,简答)

8.互联网数字发展,网络舆论生态的新机制和新特征(上海大学334,论述)

9.大数据时代数据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信息的传授速率,但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 一些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以及如何治理网络空间的数据(东华大学440,论述)

10.智能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挑战以及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掌握怎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上海体育学院,论述题)

11.传播技术决定一切,创造了最好的时代。(华东政法大学634,辨析)

12.简述社交机器人的兴起与挑战(华东政法大学816,简答)

13.移动新浪高层说要让 AI 更有价值观,让 AI 更好放大主流声音,谈谈你对 AI 与新闻选择背 后的价值观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新浪高层的话的看法(浙江大学440,简答)

14.智能算法推荐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山东大学334)

15.从技术角度分析广告传播策略的发展(山东大学814)

16.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新闻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点(中国海洋大学334,简答)

17.新技术在媒介融合的应用(苏州大学334)

18.人工智能在广告活动中构建“人-货-场”关系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610,论述)

19.芒福斯关于技术对社会加速的影响的一段话,谈谈传播技术对社会加速和日常时间观念关 系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824,论述)

20.主流媒体如何应用技术加强传播力?(北师大723,论述)

21.取消算法推荐对互联网内容生产行业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334,论述)

22.可供性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617,论述)

23.请说明在媒体技术下广告标题的类型?(北京工商大学804,简答)

24.论述社交机器人对新闻业的影响(暨南大学440,分析)

25.新媒体赋权的内涵与表现(暨南大学707,简答)

26.深度合成技术对传播的变革和风险(华南师范大学334,论述)

27.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广告业务流程的重构。(深圳大学701,论述)

28.区块链技术下新闻变革(海南大学334,简答)

29.大数据技术下新闻业务将会怎样发展 如何进行新闻舆论引导(海南师范大学,论述)

30.有什么具体产品和应用体现了人机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人机传播有什么 新传播形态(福建师范大学440,论述)

31.智能传播技术对新闻伦理的影响,如何应对(华侨大学440,论述)

31.智能新闻对新闻生产和消费的改变及影响。(武汉大学440,论述)

33.论述数据和算法在新闻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440,论述)

34.简述新媒介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简答)

35.简述智能技术对媒体影响有哪些(武汉理工大学440,简答)

36.云计算是什么?云计算对新闻选题、新闻采集、新闻写作有什么影响(中南大学334,论述)

37.分析新媒体技术对于新闻媒体协同的作用(郑州大学440,论述)

38.新媒体技术发展对新闻采访环境带来了哪些流程再造?(河南大学334,简答)

39.请你谈谈“智”造即利用智能技术制造和传播的假新闻具有哪些特点?(河南大学440,简答)

40.请你简述传播学者在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上所持的不同观点。(河南大学440,简答)

41.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实践的影响。(南昌大学440,论述)

42.智能机器化与算法会对新闻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大连理工大学440,论述)

43.算法时代编辑选稿的意义(辽宁师范大学334,分析)

44.简述新媒体特征和对新闻生产的改造(电子科技大学440,简答)

45.论述智能传播对新闻行业的影响(重庆大学440,论述)

46.论述媒介技术和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西南大学334,论述)

47.人工智能时代对新闻生产模式带来的改变(宁夏大学440,简答)

48.技术变革,提高时效对新闻实践的影响(长安大学,论述)

49.融媒体技术对新闻工作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334,简答)

50.技术的两种观点,技术与文明的关系(中国传媒大学883,论述)

51.从技术、文化、社会方面谈一谈印刷媒介和网络媒介(北京外国语大学941,论述)

52.一个媒介史学家理查德·约翰的观点根据材料对技术决定论进行评价(深圳大学928,材料分析)

53.请你简述传播学者在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上所持的不同观点(河南大学440,简答)

54.技术与社会互动理论(电子科技大学440,名词解释)

55.简述“批判学派”对我们今天认识技术文化的帮助(西南大学334,论述)

56.谈谈你对人、技术、传播与社会的理解(四川外国语大学,分析)

57.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成都理工大学,简答)

58.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710,论述)



分析近年来真题,围绕“技术”展开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其一是技术对于新闻生产活动的影响,其二是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社会)的影响。两个问题关注的重点不同,因此我们在解答相关问题时,也要有不同的侧重。

 

维度一:技术与新闻生产

关于技术对于新闻生产活动的影响,我们也要学会区分,一般来说,这个维度下的考题也可以分为两个,即对新闻生产实践的影响和对新闻生产理念的影响。

 

在新闻生产实践方面,我们就要重点关注新技术的嵌入对于新闻生产各环节、各流程的影响,如新闻采集(一手资料获取方式)、新闻生产(内容获取、创作、编辑、选择)、新闻分发(社交性、平台扩散)、新闻审核(人工审核、智能审核)、新闻反馈(即时性)等。

 

其次,在新闻理念层面,主要是对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冲击和颠覆,比如新闻伦理、新闻价值、新闻特点(客观性、真实性、准备性、及时性)、新闻专业主义等,同时也有一些新的理念出现,如用户理念、产品理念等。

 

维度二:技术与日常生活

这部分内容则更多集中于对于传播理论的考察,传统的理论主要包括技术决定论、技术中立论、技术与社会互动理论等,而在当下,则更多围绕可供性、媒介化等前沿理论展开,要求大家对于基本的理论内容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注:本文给出的回答仅为简背版本,方便记忆背诵。具体的答题内容留给大家空间自由展开。







维度一:技术与新闻生产


作为当下贯穿新闻生产实践流程的新变量,以算法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仅全面参与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逐渐改变新闻生产的各流程,催生出一系列如自动化新闻、算法新闻等概念,同时也下沉到新闻生产的底层逻辑,倒逼“人”适应其参与形成的新闻生产格局。



一、新技术对于新闻生产的影响


(一)新闻采集


新闻采集是新闻生产的第一个环节,是新闻制作和分发的基础,新闻采集包括新闻发现和信息获取两个方面。技术对于新闻采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首先,通过大数据计算,了解受众短期的关注焦点和长期的阅读偏好,推断受众的潜在需求,然后根据需求提出可能受欢迎的选题方案,快速获得新闻线索;


其次,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不仅如此,算法的信息采集模式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采写时间观,“24小时制”全天候滚动新闻热点信息平台随之出现,新闻信息的采集从被动转向主动。


(二)新闻制作


传统新闻的制作包括记者对采访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得到新闻作品。而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新闻制作指的是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清洗”、分类等,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人类常用语言,由此生成新闻作品的过程如“自动化新闻”“机器人新闻”“计算新闻”或“算法新闻”。


不仅如此,新技术的介入也使得新闻产品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如vlog新闻、互动式新闻等。


(三)新闻分发


当前,技术在新闻分发环节的运用主要包括个性化新闻推荐、智能化新闻播报(AI合成主播)以及智能化传播效果分析,技术的介入使得新闻产品的分发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四)新闻反馈


智能算法技术更容易收集到用户的新闻阅读情况及相关的体验,新闻机构在掌握这些信息后,可以及时调整新闻分发策略,使受众获得更满意的新闻信息。


智能化传播效果分析简单来说就是将德弗勒提出的“受众反馈”过程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接收用户自己提出的反馈意见,还能通过其在新闻上的停留时间、微表情、瞳孔反应来准确了解受众的满意度等。


(五)小结


可以看出,技术的介入已经使得新闻生产走出传统的新闻编辑室,大众传播时代的狭义的“生产”,即新闻采写等新闻内容制作过程只作为关键环节之一出现在整个流程中,新闻分发、新闻内容的扩散与受众反馈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新闻生产不再是线性的、封闭的过程,算法、打标签的外包团队和受众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影响了新闻制作和分发等过程。


不仅如此,由新闻记者掌控的职业新闻的边界被部分解构,记者的身份定位变得模糊,同时也让新闻业在实践层面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内部的挑战。



二、新技术对于新闻价值的影响


1.重要性要素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有所拓展。在算法的视野里,用户数据成为测算“热点”的唯一依据,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要素被量化成诸多指标,即以数据化的形式对“什么是重要的内容”这一问题下定义。具体说来,首先判断“何为重要内容”的权力部分让渡给算法和受众。新闻从业者除了依靠自身从业经验和价值追求在信息获取、新闻制作方面进行判断和选择外,还会通过影响新闻推荐的顺序以决定哪些新闻是重要的。


其次,在表现形式上,新闻从业者选出有价值的新闻后能够使其在网页较为显著的位置停留较长时间,但这些内容并不随着算法推荐的逻辑进行更新。

 

2.新闻的接近性要素在新闻生产流程中因算法而得到强化。


在智能新闻生产流程中,由算法逻辑驱动的新闻分发和推荐过程更加精确化,算法在内容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搭建起了数据化的“沟通桥梁”,即算法可以掌握每一位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并实时收集用户对所生产内容的反馈。


3.新闻的时效性要素被算法加强,但是其表征却被隐藏起来。表面上看,新闻时效性有所弱化,实际上是因为新闻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时间限制,从时新性向实时性转变


小结


综上,一方面,技术理性驱动的数据为王的逻辑一定程度上将新闻的流量等同于新闻的重要性,并使新闻的接近性与受众更相关、更易于实现。技术对效率的追求则缩短了新闻生产各个流程的时间,甚至消弥了新闻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人基于新闻生产的市场逻辑和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选择新闻生产的选题和内容、干预新闻推荐和排序以进行显性议程设置,算法与人基于不同的逻辑作用于新闻生产实践过程中,共同塑造了新闻价值的内涵。



三、新技术介入后的消极影响


1.价值源方面:用户隐私侵犯及错失新闻线索问题。数据的采集势必会涉及用户隐私侵犯的问题,数据的获取会使用户在大数据平台透明化,可能会造成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问题。此外,由于数据库数据来源单一,人工智能对用户偏好挖掘不全,可能会错失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2.价值表现方面:算法漏洞导致新闻报道失实及缺乏人文情怀问题。机器人撰写新闻能够节省大量的新闻制作时间,但存在两个常见的问题:一是算法程序漏洞会导致新闻报道失实。机器人完全依赖算法,一旦算法存在微小的错误,人工智能难以察觉,导致最终生成的新闻真实性没有保障。二是人工智能制作的新闻缺乏人文情怀,机器人写稿只是冰冷的机器对既有内容的简单处理和整合,通常采用一些固定的模板,写作模式僵化,缺乏真情实感,难以完成特稿等思想性、深度性、情感性和创造力较高的新闻稿件。


3.价值实现方面:信息茧房及AI主播缺乏个性化表达问题。用户长时间接受个性化推荐,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信息接收的“窄化”;智能化新闻播报由于数据来源单一、数据处理水平不够,造成AI主播在播报新闻时只能播报一些已经处理好的新闻,不能像真正的人类主播一样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此外,AI主播缺乏个性化表达。



四、对策及建议


1.新闻行业:细分报道责任,实现新闻价值。新闻行业应该细分报道责任,规定什么类型的报道由人工智能写,什么类型的报道由记者撰写,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价值。

 

2.新闻组织:组成跨界小组,实现人机协同。一方面,专业的记者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展文化知识,坚守住深度新闻生产阵地,做不可被机器人取代的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程序员也需要在人工智能程序中加入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使机器人更向专业记者靠拢。

 

不仅如此,除了“记者+程序员”模式,还应形成“人+机器”的模式。人工智能在数据搜集合处理方面可以得到对记者撰稿有帮助的信息, 而记者也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融入自身情感,撰写出优秀新闻稿件,实现人机协同。

 

3.技术人员:加强技术研发,优化相关问题。

4.受众: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维度二:新技术与社会


关于这部分的考察主要围绕一些前沿的理论展开,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对这些理论及其内容有一些基础的理解和把握。


媒介化社会


进入21世纪,以欧洲为代表的传播研究出现“媒介化转向”,“媒介化”(mediatization)成为理解当代传播行为的核心概念。


媒介化理论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分析视野,即超越单个媒介或实践,转而考察媒介和传播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空间产生的更为广泛的影响。


媒介化研究存在两种传统,即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制度主义传统复兴了“媒介逻辑”概念,认为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影响了其他社会活动,促使不同社会机构依照媒介逻辑完成转型。


社会建构主义则将媒介化视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将其放置于情景中进行讨论,更加强调个体的能动性,认为社会现实是在媒介与个体实践的互动中形成的。

 

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在真实世界之外,媒介营造出一个虚拟的无限扩张的媒介世界,人们通过媒介来获取对于世界的认知,甚至依据从媒介获取的信息来指导现实生活, 但仅仅是通过媒介营造的虚拟空间来构造媒介化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媒介化社会从其本质上讲,意味着人的媒介化,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在媒介深刻影响下的“媒介人”, 对于生活在媒介化社会中的人来说,不仅对于世界的全部想象都由媒介来构建,其思维方式、个体意识也烙上了媒介化的烙印。


除了媒介化之外,大家对于中介化、可供性、物质性等理论也要有所了解哦,我们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前沿理论复习秘籍,速戳:说句实话:前沿理论的学习无需钻牛角尖。



1.吴璟薇,杨鹏成,丁宇涵.技术的追问:对智能新闻生产中人与技术关系的考察[J].新闻与写作,2022(10):29-42.

2.杨保军.再论“后新闻业时代”[J].编辑之友,2022(10):5-13.

3.胡艳红,李鑫垚.新闻价值链视角下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04):89-92+116.

4.施蒂格·夏瓦,刘君,范伊馨.媒介化:社会变迁中媒介的角色[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05):59-69.

5.王晓培.视频化生存:深度媒介化时代的社会重构与反思[J].青年记者,2022(19):19-21.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E妹2.0

知知

卷卷3.0


卷卷2.0


胖胖

小S

小S 2.0

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24所新传院校考研题库我给你偷来了!今年会考这些题

救命,这些答题方法真的能在最两个月提升十几分吗

公共课150+,只因他们做对了这件事

7个好用的答题框架+参考答案,我看谁还不会答「网络治理」这道题

挖野菜的王宝钏和无声离开的林宛瑜,谁才是真的恋爱脑?

不等李佳琦,爱传播带你提前双11,最高直降600!

新传考研冲刺必备!爱传播王牌教辅《20天20题》即刻开抢!

网上确认即将开始,这几个要点你必须要知道!
“自我感动”复习了大半年,模拟考救了我
每周干货放送!这些经常考到的热门概念你都准备了吗

会议召开后,新传考题会怎么考?

最后69天,能让实务快速提分的也就它了...

听我的,用上这22条数据,你的答案立马变高级!

考场鬼见愁!考试前一定要认真区分的新传概念合集!

还剩9周,到底要练多少次实务才能上岸?

做减法!考了60+道真题的「网络治理」,抓住这三个重点就够了

痛哭30次后,我与考研和解了。

划重点4.0 | 实务也会考简答、论述?这些知识点近两年考了200+道题

答题干瘪大白话?65条好用答题金句送上!

一题应“万”题 | 什么答题模板能适用60+道“舆论”题?

2022十个必考关键词,四大刊给你画出来了!

说句实话:前沿理论的学习无需钻牛角尖。

划重点3.0 | 你需要知道的网传重点和对应考察题型已整理

一题应"万"题 | 一个答题模板可答30+道真题!背它!

张译王俊凯二度合作,3天6亿票房,《万里归途》赢麻了!

刘畊宏、李佳琦、张若昀、人工智能、羊了个羊...| 9月热点速递

完全不同的13道题居然只用了1套答题模板?背它!分数都是你的!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