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关未来,一支全新的远洋舰队正在成形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要打造两支远洋舰队,为我们的未来争夺必需的生存空间。

第一支是以055、航母等为核心的远洋打击舰队,捍卫我们的全球利益。

第二支是远洋生产船队,让中国人吃得更好,更强壮、更聪明。

一战一耕,以耕养战,以战护耕。

2022年5月20日,第二支远洋舰队的首舰“国信1号”交付运营,这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海封闭式养殖工船,长249.9米,实际排水量高达13万吨,可以容纳近9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更是一艘高度智能化的现代化巨轮。

这就是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这艘巨轮下水的第二年,“养殖工船”就写入了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大力发展。

从鱼苗到成鱼加工,几乎所有的流程都能在这艘船上完成,在这艘巨轮的甲板下,15个养殖仓养殖着几百万尾大黄鱼,高度智能化和机动性,令这艘巨轮可以根据水温、洋流、环境变化灵活转场,让大黄鱼始终在最佳的条件下生长,能够避开台风等一切灾害的影响,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下水仅半年,在试运行阶段就产出了高品质大黄鱼1000余吨,产值约1亿元,而这样的巨轮单船投资才6亿元。
这就是农业的现代化,而且是中国独有的“四化同步”条件下的巨大飞跃。(关于“四化同步”,参见《不必担心赶不上数字经济的大潮》)

仅这一艘巨轮,一年就可以养出3700吨极高品质的鱼类,相当于650吨优质蛋白,可以在一艘船内实现活鱼现捕、冰浆锁鲜、全程冷链运输,在最短的时间内端上中国人的餐桌。

列数字不够直观,就这么说吧,这样的一艘巨轮,一年生产的鱼超过两个查干湖冬捕的量,是实打实的海洋牧场。

秉持中国军舰造舰迅速迭代、下饺子的传统,第二艘巨轮大幅升级,在首舰的基础上进行了160余项升级,从10万吨级升级为15万吨级,2023年5月27日,第二艘“国信2-2号”和第三艘“国信2-3号”签约建造,2023年11月13日“国信2-3号”启动建造。

具备深层取水功能,能够养殖大西洋鲑鱼等深海冷水鱼的“国信2-4号”“国信2-5号”正在抓紧推进中。

更新一代的30万吨级正在研发设计中,即将在近期启动建造。

仅目前初步规划,要未来5年内陆续投资建造50艘养殖工船,最终建成一支全部由10万吨、15万吨乃至30万吨以上巨舰组成的总吨位超过1000万吨的深远洋养殖船队
这支远洋舰队包括50艘养殖工船、13艘综合保障船,能够年产海水鱼40万吨,约8万吨优质蛋白质,先不说海水鱼独有的营养价值,仅蛋白质总量就相当于为中国生产了50万吨猪肉,按照4:1的料肉比,节约500万亩耕地。

这只是山东一家集团的规划,目前动用的也只是青岛北海船厂。

中国前五次海水养殖浪潮都起源于青岛,但很快就带动全国跟进,在海洋渔业上能够与山东并驾齐驱的还有广东,山东、广东、江苏、福建、浙江、辽宁等6省已经明确将海洋渔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河北、广西、海南也在加强投入。

当远洋养殖的模式被验证,以中国凌驾全球的造船实力,打造第二支、第三支乃至更多深远洋养殖船队,总吨位达到几千万吨,并不是神话。

这意味着什么呢?

请回顾三篇文章:两篇谈食物安全《生死存亡面前,哪有什么感情可讲》《国家下的军令状,容不得讨价还价》,一篇谈中国人严重而又普遍的营养不良带来的严重问题《如果想多活几年,强烈建议看看》,中国人严重营养不良与肥胖超重问题并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疾病普遍存在,并且向年轻人蔓延。

每年因为营养不良直接致死人数约40万人,间接死亡超过300万人,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4000亿元,相当于医疗费用总开支的四分之一。

正因此国家早在2016年就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人民健康。

更不要说,营养充分对人体、大脑发育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国家安全、全球安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且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对蛋白质、脂肪、油料、糖类等更丰富营养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的食物和营养安全的需求,会对全球食物供应系统带来极为深远的连锁反应。

中国粮食进口百分之一的波动,就可能让一个国家遭受冲击。

中国仍然在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从全球先发国家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后,食物消费才会趋于稳定,但作为美食之国,中国人对更美好食物的向往大概率超过过往一切国家。

指望陆地已经很艰难了,近海捕捞已经超过可持续发展极限的30%。沿海养殖业也基本到顶,还面临生态红线和海水污染的制约,中国水产养殖业一度占全球总产量的六成,但很快就陷入瓶颈,现在占比已经下降到四成,而历史上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的近海养殖,导致养殖海域水质富营养化、养殖病害频发,近海渔业资源已经接近枯竭。

想要提供更多的蛋白质、脂肪,就必须向海洋进军。要知道海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是陆域食物的2倍多,还不占用宝贵的耕地、淡水。

如果能够有10支这样的远洋养殖船队,就能够生产出400万吨海水鱼,相当于2021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20%,而鱼类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含量高于其他水产,提供的蛋白质近百万吨,相当于当前全国蛋白质需求量的3%左右,对应超过4000万人的需求。

倘若更多、更先进呢?

要支持这样庞大的远洋船队,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提高饲料利用率,解决远洋补给和低成本运营等问题,饲料可以通过开发全世界粮食生产来解决。

关键是更廉价、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问题。离岗续航时间越长、成本越低,显然越有利,而这样的巨轮,需要24小时的庞大能源供应,总不能一直烧燃油吧?

其实海洋就是巨大的能量来源,比如光伏、风电,特别是海上风电,而在多年攻关下,中国在光伏、风电领域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

但另一个问题是风光电的不稳定,当太阳落山、风平浪静,如何确保足够的能源供应?又如何在必要时候为超高密度的养殖提供充足的氧气?

有办法。

今年6月,中国已经成功取得了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海上中试。这不仅仅有生态价值,更有经济价值、战略价值。

传统海上风电建设至少30%的成本要用于传输电力的海缆和升压站建设,而且受海缆长度限制,距离陆地距离有限,一旦将风电转化为氢能,海上风电最后的瓶颈就被打破了。

利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但之后的50年一直没能实现,国外最先进的也只能维持数百小时的运行,就必须停止。

就是因为海水中化学元素多且杂,海况、洋流复杂多变,很容易导致催化剂失效,中试之后,证明技术可行,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已经看到的曙光,接下来就是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将海水直接制氢与远洋养殖船队结合,想象空间极大。

甚至如果我们继续畅想一下,倘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一氧化碳人工合成蛋白这两个技术也实现了成果转化、投入大规模工业生产,从“0-1”完成“1-100”“100-10000”,又会如何呢?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一味崇尚武力,觉得武力可以解决一切绝不可取,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力保护,那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罢了。

中国的海外武力投送上限,就是中国经济和海外利益的上限。

想要打造一个“海外中国”,把海洋变成中国的新粮仓,必须有一支支强大的舰队,也就是开头提到的远洋打击舰队,以战护耕。

“十四五期间”,迎来新一轮大规模造舰高潮,极为强调远洋能力,最新的054B护卫舰,吨位已经达到6000吨,第二批055也大了一圈。

中美两国的海军作战目标截然不同。美国要全球布武、欺压弱小,必须以航母为中心,其他军舰保护航母;而我们实际是以055这样的远洋军舰为核心,航母是为了保护055,而这样的设想,更有利于组成一支支保卫海外利益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小舰队,更加灵活机动,不必被航母拴着。

很多事情是关联在一切的。

站在外国人的视角,或许中国才是全世界近几十年来唯一为有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做全面准备的国家,甚至考虑到了最极端情况孤立无援的可能。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努力,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机构改革下的“恩怨纠葛”
■  没有大环境的保护,个人很难独善其身
■  熬过黎明前的黑暗,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