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常态化限行,我为何从双手赞成到坚决反对?

2017-07-21 刘一手 陕光灯

“屋外热浪滔天,我自蒲扇摇摇。”作为布衣百姓,对于西安常态化限行我一直没敢发表意见,一来怕说得不专业,二来也是怕说得不专业。


不过,前天的听证会一开,我自信了。有人比我还不专业都敢干这事,瞎咧咧几句又有何妨!太专业的事情说不了,咱可以说说情理嘛。限行这么大的事,你总得讲理不是?



民意调查


先从民调说起。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草案)》公布至今,反对之声甚嚣尘上。敢这么说,就得用事实说话——


你是否支持常态化限行?针对这个话题,《华商报》的调查结果显示,支持的网友11291人,占46.8%,而不支持的网友12851人,占53.2%;


1018陕广新闻收到的几百条网友填写的问卷中,支持常态化限行的有39%,而不支持的占61%;


陕西卫视的民意调查共有1676人参与投票,其中支持常态化限行的网友有725人,占43%,不支持的有952人,占57%。


通过三组数据显而易见,反对者多于支持者,但这与官方公布的数据大相径庭。


铁腕治霾办称,参与西安市环保局官方网站调查的有4577人,参与“西安环保”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调查的有13971人,参与西安市“两会”期间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查100人,参与市统计局电话抽样调查3006人,参与实地走访随机问卷调查249人。


最终得出结论:综合支持率为67.83%。


同样是民调,新闻媒体和官方的结果截然相反,而且反对与支持的比例“严重失调”。谁的数据更可信?


△ 调查是为了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促进民生

媒体的问题是做民调的方式太过单一,调查只针对其新闻产品的用户。新闻产品的用户必然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属性,因而他们的观点更容易趋同。所以,这样的民调顶多只能反映新闻产品用户的心声,远远代表不了普罗大众。


相较而言,官方民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官方网站也有微信平台,还有电话抽样和实地走访,却依然不可信。


问题一,与新闻媒体的毛病一样。“西安环保”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的关注群体,也有显著的用户特性。简单说,一帮环保人士对待环保议题,只要对环境有益,很大概率会投赞成票。


严重的是,西安环保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的调查对象数量占了总调查人数的63.79%。如此比例,很容易稀释掉不同观点的声音。


△ 西安环保官方微博


问题二,主动调查所占比例太少。看过官方调查数据就会知道,西安环保局官方网站、西安环保官方微博、西安环保官方微信都属于“被动式调查”。


什么是被动式调查?我设置了投票,你是否知晓或者来不来投票都是你的事,我要的是数据。相比,主动式的调查(电话和走访)只占了14.9%。


因此,我有理由怀疑,调查者选取了更多偏向于支持限行的人作为调查对象。


敢问一句,如此民意调查真的科学吗?


背景与依据


当然,民意仅供参考。假如一意孤行,真的办了件好事,哪怕市民一时不解,总有一天也会还你公道的。然而,常态化限行真的那么好处多多吗?


西安市铁腕治霾办称,2015年西安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率为21.4%,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理论上,限行20%的机动车后,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率将减少4.28%(降至17.12%)。



限行能减少4.28%的PM2.5,限行能减少4.28%的PM2.5,限行能减少4.28%的PM2.5。


我反复琢磨这句话,发现它换种说法就变成了“限行对于减少PM2.5的贡献率只有4.28%”,效果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况且,早7点至晚8点限行,其他时间段还可以上路,所以连4.28%都不一定能达到。


注意!这只是咱估算的效果。关于常态化限行对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铁腕治霾办确有公布——


据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检测中心测算:2016年冬季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时,以11月18日限行尾号3和8的汽车为例,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当天减排约148吨,对于重污染天气状态下抑污削峰起到了积极作用。


What?官方测算的限行效果,仅仅以一天的数据作为依据?这真的出乎意料啊!难道不应该以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吗?读了这么多年书我竟没看到过这么敷衍的参考数据。


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到底有还是没有啊?


△ 2016年12月19日,西安50%机动车限行(图/李荣)


再者,减排148吨这个数据实在太单一了吧!当天污染物总量有多少,如果这148吨占比不到1%,那么这个数据只够吓吓人而已。但凡做过简单研究工作的人都会明白,如此孤零零的数字只能算作数据而不是依据。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邓旭东做过统计,去年11月到12月限行日当天,空气质量指数AQI较前日下降的天数一共是8天,较前一日升高的天数一共是7天;限行后第二天,AQI增加的天数是8天的,降低的天数是7天。在他看来,限行对雾霾降低的贡献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支持限行可以,但事到如今,我仍然没搞清楚限行对于治污减霾有没有效果,效果究竟有多大。其实,很多投了赞成票的人也不知道吧?


新闻通气会


治理雾霾→常态化限行→市民质疑→回应质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但是,从草案发布的7月6日到7月13日,整整7天时间,官方鲜有声音,任由质疑之声发酵。


△ 7月9日,西安交警论述常态化限行


7月13日,铁腕治霾办终于坐不住了,召集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开了一场新闻通气会。事已至此,何不把握机会好好解释一番?然而,以上问题不仅没解释清楚,反而越描越黑,让常态化限行的依据显得异常单薄。前面已经说的很详细,不再赘述。


回过头来讲,什么是新闻通气会?曾经在杭州某党报工作多年的朋友,回忆起杭州限行新闻通气会时的场景——当时,100多名记者,塞满了整间会议室。通气会上,所有人敞开了聊,把所有的疑问都问得清清楚楚。当然,聊天全程不能录音录像,正式采访时才允许。


他说,在去通气会前,很多记者憋着一股劲,质疑质疑再质疑,定要问到相关负责人怀疑人生才能罢休。但是,他们并没有得逞,因为相关部门准备得很充分。


他分享了一个细节:一开始,记者们抢着要话筒,到最后主持人再三询问谁还有问题,结果无人应答。



朋友说,新闻通气会就是一个说服媒体的过程。先把媒体说服,再由他们广而告之,去说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如果一场新闻通气会的主办方连媒体都说服不了,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舆情,难道要怪媒体太爱搞事情吗?


他还说,按照惯例,新闻通气会一般是在重大事项公布前召开,或者在公布后立即召开,如果等质疑声出来了再去平息,只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这一点,不知道正在杭州取经的西安干部们有没有Get到。


公交配套


截至目前,开车一族不支持限行的原因,无非在于公共交通配套跟不上。


媒体算了一笔账:西安市城区集中了约200万辆小型汽车,一般来说每车乘员为2-3人,平均下来为2.5人。这样的话,限行之后,每天将有100万人的出行问题摆上台面。


公共交通系统如何分解这100万人的流量?


西安地铁目前最高客流205.10万人次


市地铁办表态称,从整体上看,一二三号线都没有达到客流最大承载力,以目前的发车间距和车辆,至少能够再提供日均40万人的运力。因此,有条件、有能力适应常态化限行后,市民的地铁出行需求。


地铁办这军令状立得有理有据、有板有眼,先按下不表。那么公交能分担多少呢?



市交通局表态:

将向市公交总公司及时下达热点区域公交线路的开辟与调整工作,加大协调、督促市公交总公司加快公交线路新开调整的力度,力争在高峰时段多开车辆、多配车辆、开通区间车,进一步加密高峰时段的发车间隔,增加早晚高峰的出车,同时加强公交与地铁的接驳。


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去年单双号限行期间,公交方面增加的客流量不超过2%,也就是说,日均增加的客流量在十万人次以内,这部分客流量完全可以通过加开车次来化解。


但是考虑到常态化限行以后,乘坐公交出行的市民会更多,所以市交通局将督促市公交总公司提升运力,有能力分担60万至80万人次的出行。


40万+60万=100万,这道数学题小学生也会做。


但实际情况是,随着大西安建设的步伐加快,“穿城”去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公共交通从整体运力上来说没麻达,但能否保证市民地铁+公交就能到公司门口呢?西安很多中企、国企单位有通勤车,可大多数人的工作很普通,公交车到不了的地方,难道靠共享单车吗?


△ 浐灞半岛只有少量公交线路可进城


整体运力充足并不等于个人出行需求得到满足,被限的人真正需要的,是公共交通能把他送到单位门口,至少是500米以内吧。


西安一位媒体朋友透露,7月13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很多记者都想问问公交总公司如何来规划市区至众多新区间的公交线路。但奇怪的是,公交总公司没有在出席名单之上,而它的上级单位西安市城投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缺席了通气会。


再透露一组数据给大家:西安市的公交线路数量,官方数据是287条。那么,与西安城市规模相当、人口规模相当的杭州,有多少公交线路?那位杭州媒体朋友说,近600条。


公交线路是不是越多越好?当然!线路越多说明管理越精细化,选择更多样化,能够达到的地方远、范围更广。


△ 杭州公交接驳线路


而现实情况是,建设大西安的口号喊了这么久,长安撤县设区也已15年之久,其公交系统仍然没有融入市区的公交体系,很多车辆能挤到人怀孕,且采用人工售票。要知道,杭州公交车都刷支付宝了,这边连公交卡都不能用。


限行可以,把100万人的交通出行问题解决了再说,成吗?强烈建议市地铁办和公交总公司在限行之前公布运输方案。这对于那些被限的人来说,合情合理。


忍不住再说一句,这100万人的数据只是媒体的测算,官方并不认可。西安市交通局一位负责人认为,很多私家车坐不了2-3人,大部分只有1人。按照他的说法,以限行20%的车辆、每辆车平均乘坐1.5人来计算,200万辆*20%*1.5人/辆=60万人。



究竟会有多少人被限,官方有没有准确计算?如果没有计算,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提升方案怎么做?


程序正义


大家都听过一个词,叫“程序正义”,以字面意思理解就行。


市铁腕治霾办称,今年以来,市环保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围绕机动车常态化限行,先后展开了社会民意调查、通稿草案起草、部门意见征求、专题会议研究、社会风险评估、法律程序审查等工作。


在官方的表态里,每个环节都走过了应有的程序,但结果真的正义吗?我所理解的程序正义是:正义不仅应该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反观西安限行这一系列动作,一个环节都没落下,但都无法回应普遍质疑。



提到正义,我又想到了7月19日召开的听证会。究竟是6人反对还是6人支持?媒体经历了不统一和删稿。


我突然发现,听证会公告中说过,持不同意见者数量应该相当。10名陈述人,这很好分配啊,不就是5+5嘛,怎么会变成了6+4?


真的是6人支持吗?全程看完直播的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除了4名完全反对限行的陈述人,其他6名支持者全部提出了“前置条件”。也就是说,10名陈述人全部反对以《草案》中的方式限行。


△ 听证会现场


《草案》出台后,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军与媒体交流时,被问到:什么情况下,常态化限行会暂缓实施?刘的回答是,有很大可能会实施,不能让正义之声被质疑淹没。


提到正义,我还记得某某官员声称要做到最大公约数的公平。


我又算了笔账:西安市机动车261万辆,2016年公布的私家车占比是87.8%,也就是229万辆,平均来看一辆私家车代表着一个三口之家,那么就是687万人,这应该是西安市常住人口的绝大多数了。这个最大公约数如何实现?



在我的认识里,一项新政策从研究可行性到草案起草再到落地,总有流产的可能性。但是,西安常态化限行,我们听到的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似乎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最后顺便提下,地铁办透露地铁方面的常态化限行配套措施将于9月1日起实施。老夫掐指一算,这一天也将是西安常态化限行开始之日。各位做好准备了吗?

 

作者:刘一手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大家在读的热文

西安常态化限行,偷偷开了一个公开的听证会

我在西安租房这8年,最后有房不住还得买房

这么多干部排队落马,西安反腐启示录(九条)

老陕段先念 | 对比了三个讲话,发现彩蛋多多

高考状元都来自怎样的家庭 | 探讨正常的逻辑

从西安禁电摩尴尬,看大西安新政浪潮的暗礁

西成高铁百日倒计时,留给汉中的时间不多了

时评 | 关于西安音乐街,我为王永康书记心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