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一本挑战达尔文进化论的书。
纯粹的利他主义真的存在吗?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基因是自私的还是无私的?《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对进化论提出质疑,如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合所有情况的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做出利他之举?
《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这本书的主角乔治•普莱斯是典型的利他主义者,他几乎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利他行为,得出了普遍适用的利他主义公式,普莱斯诠释了利他行为的谜题,颠覆了过去150年来人们对利他行为做出的各种解释。
关于作者:
奥伦•哈曼,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专业研究生项目负责人。在《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普莱斯一生的讲述,从社会学的角度,诠释了利他主义的内涵,这本书获得了2010年《洛杉矶时报》科技类图书奖、《纽约时报》值得关注作品奖。
学什么:
1、历史上有哪些人对利他行为做出过解释?
2、纯粹的利他主义存在吗?
3、普莱斯公式是如何得出来的?
一、利他主义的谜团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白了就是生物为了获得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资源,要相互斗争,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在这样的物种进化模式下,所有生物表现出来的行为应该都是自私的,它们应该不会做“损己利人”的事。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存在很多利他行为,在为别人谋求福利的时候,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那利他主义行为或者利他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达尔文之后的无数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赫胥黎是达尔文的狂热信徒,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相信人性本恶,他认为,道德只是人类为克制本性而发明的“人造人格”,也就是说,道德是人们后天刻意训练出来的产物。
而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彼得·克鲁泡特金公爵却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进化思路。克鲁泡特金认为,一个物种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这个物种之间的互助和互援。
虽然赫胥黎和克鲁泡特金都认为自己是达尔文的忠实追随者。但他们对达尔文的理论有截然相反的诠释,很大原因要归咎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脾气性格差异。赫胥黎身世坎坷,他在一个冷酷无情、充满竞争的世界里生存,靠自己从贫民窟爬到社会顶层,所以他看到的只有竞争,看不到互助;克鲁泡特金是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政府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看到的大多是互助,看不到竞争。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都在选择性地看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赫胥黎和克鲁泡特金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燃尽了一生的热情却在遗憾中死去。不管是信奉“人性本恶”的赫胥黎,还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克鲁泡特金,都没有解开“利他主义”的谜题。
那么无私行为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在赫胥黎和克鲁泡特金之后,又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他们的研究角度五花八门:从经济学到生物学,从数学到哲学,从进化论到神学再到基因学,但都没有结果。
后来,有一位天才用自己的生命为世人做了解答,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乔治·普莱斯。普莱斯是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伟人,他发现了可以解释利他主义行为的“普莱斯公式”,在那之后,他就转变成了极端的利他主义者,散尽家财帮助别人,最后选择用自杀这种极端方法结束生命。
1922年,普莱斯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户富裕家庭中,但他的父亲英年早逝,又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母亲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普莱斯一家的生活陷入困顿。
普莱斯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惊人的才华,他擅长写作,数学也很突出。1940年,年仅18岁的普莱斯被哈佛大学录取,但他在本科时就选修了为研究生开设的高级化学和生物学课程,这导致他的学业受到影响,失去了奖学金,不得不带着失望和挫败,离开了哈佛。好在他又申请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成为芝加哥大学的一名学生。
当时,美国发展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室就隐藏在芝加哥大学里,普莱斯因为在化学上的优异表现,在读博期间,加入了曼哈顿计划。普莱斯的任务是想办法检测出人体中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为医学治疗提供依据。
普莱斯利用铀元素与氟化钠混在一起会发生荧光反应的原理,提出了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来检测铀元素的含量的方法。并在1945年提交了名为《关于铀、钚、镎、镅的荧光研究》的论文,为他从事过的这项秘密研究画上了句号。
在那之后,普莱斯进入贝尔实验室继续搞研究。他协助晶体管发明者、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做了大量关于锗的研究工作,他通过对锗的晶体表面进行测绘、打磨、腐蚀、抛光,提出了锗的表面处理方式和整体性质对晶体管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理论。
后来普莱斯一直在忙碌,他忙着用荧光反应的方式检测癌症组织的转移范围;忙着研究大脑组织中随机神经网络和处女膜的功能;还忙着恋爱结婚。不幸的是,普莱斯的婚姻并不美满。
1960年冬天,普莱斯患上了甲状腺瘤,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灰暗,他开始回想自己的前半生,他见证了时代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原子弹的诞生,晶体管的研发,现代医学的发展,但这些戏剧化的场景中,他从来不是主角,他总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赢得人们的崇拜和敬仰,然后悄悄地消失。普莱斯对自己的利他行为感到疑惑,于是他动身前往伦敦,想要在那里解开进化和利他主义的谜题。
二、纯粹的利他主义是不存在的
其实,早在普莱斯之前,就有很多学者研究过进化和利他的课题,比如英国现代生物进化学家罗纳德·艾尔默·费希尔,他被誉为达尔文以来最伟大的生物进化学家。1930年,费希尔出版了《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书中提出了一个“自然选择基本定理”,这个定理认为,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必然要做出很多改变,这就会发生生物变异,当变异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生物种群就会进化得很快,也会变得越来越适应环境。这个理论是普莱斯研究进化和利他的基础。
除了费希尔之外,英国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家霍尔丹也做过类似的研究。霍尔丹认为,从进化的角度看,利他主义是一种家庭内部的行为。因为只要利他行为能够让生物的后代及其近亲更好地生存下去,那么这种行为就具有达尔文所说的适应性,能让后代更适应环境。
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威廉·唐纳德·汉密尔顿在霍尔丹的基础上,针对利他行为和亲属关系的联系提出了汉密尔顿法则,大意是说,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的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
但是汉密尔顿法则没有办法对非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做出解释,最终由普莱斯帮助他完善了这个理论。
刚到伦敦的普莱斯生活非常拮据,他在图书馆读到了汉密尔顿关于亲缘选择的论文,就给汉密尔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追问,如果没有亲属关系,一个利他主义者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找到其他利他主义者,通过互相帮助,让利他主义的基因不断传递下去呢?
汉密尔顿也立即回了信,表示可以进一步交流合作,汉密尔顿的认可激发了普莱斯对利他行为探索的信心,他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推导出了普莱斯方程,这个复杂的方程式几乎适用于所有场景。普莱斯把利他行为看作是一种联盟,而不是血缘关系间的亲密行为,而是否能够结成联盟,完全取决于环境,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生物种群可以进化出利他行为;而在另一些条件和环境下,则可能进化出恶意的伤害行为。
最终,普莱斯得出结论,纯粹的利他主义是不存在的,陌生人之间纯粹的善意也只是一场精心计算的博弈游戏。
三、利他主义者的结局
普莱斯通过推演得出了“纯粹的利他主义不存在”的结论,但他始终在纠结,难道利他主义真的无法摆脱利己主义的束缚吗?于是,从这时候开始,普莱斯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在48岁那年,普莱斯选择皈依上帝,从无神论者变成了狂热的基督教徒,他相信人类身上是存在纯粹的利他主义的,他要对自己创造的方程式发起挑战。
普莱斯租了一栋公寓,接收了很多流浪汉,不管是谁,只要在普莱斯的公寓里留宿超过一晚,普莱斯就会给他一把家里的钥匙。
后来,公寓的租期到了,普莱斯自己也成了流浪汉。白天,他会步行到广场上去,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酒鬼和乞丐,晚上他就随便找个地方过夜,他变得又脏又臭,身体也越来越差,但他依然坚信自己选的路是对的。
但是,普莱斯的这些利他行为换来了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乞丐写给普莱斯的信了解一下,信中说:“你还是远离广场比较好,广场上的人一点儿也不尊重你,他们只想从你那儿得到钱和苹果。现在你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当你破产和饿肚子的时候,他们会担心你吗?我觉得不太可能……你只要给他们哪怕一点点机会,他们就会把你榨得一干二净。”在信的最后,这个乞丐说:“假设你能拿出10—15英镑,我希望你在下一封信里给我寄点儿现金。”
这一切让普莱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怀疑中,他帮助过的那些流浪汉都不曾被他改变,也永远不会被他改变,而他自己也跌入了谷底,他开始怀疑,纯粹的爱和无私的行为真的有可能存在吗?
1975年一月的某个凌晨,乔治·普莱斯死了,他的右手握着一把中等大小的锋利的裁缝剪刀,伤口在脖子上,那是一个刺穿伤口,四周都是鲜血……
结语
以上就是《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书里,我们首先了解了达尔文进化论中关于利他主义的谜题,看到了赫胥黎和其他生物学家们探索利他行为的思路;我们还了解了乔治·普莱斯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利他领域所做的思考和努力。
普莱斯的一生其实是矛盾的,他从做研究开始就不是主角,总是在尽力帮助别人完成研究后悄悄离开,也就是说,他是典型的利他主义者,他也希望世上真的存在纯粹的利他主义,但偏偏事与愿违,经过科学的计算和推论,他自己的公式告诉他,纯粹的利他主义根本不存在。他不信,于是开启了真正的利他之路,但最后,却在失望中痛苦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6年),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出版,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普莱斯利他主义不存在的观点,这对于普莱斯的死来说,多少有点讽刺。
书中说:“不管是在人类寻找利他主义真相的宏大传奇中,还是在乔治·普莱斯的一生中,我们都一次又一次地强烈感受到这个主题:科学无法给利他主义的谜题提供一个完整的解答;也许,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普莱斯的生命同样没能给这个谜题提供完整的解答,但是,他就像一道光芒,正是这道光芒的出现,才让我们如此清晰地看清了这个谜题的意义。”
【编辑:郭晓晴】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离开微软,改变世界》|如何改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缺失的问题?
《蚂蚁的社会》|切叶蚁组成的超个体社会让我们看到了完美的组织运作。
【中国历史】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的命运与可能:国士无双、功高无二,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特斯拉》|天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传记,如何赢得投资人?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的坏名声是源于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
《第四消费时代:共享经济的新型社会》|重视共享,为“存在感”而买单。
上次推送内容:
《效率提升10倍的Google化知性生产技巧》|如何从信息洪流找到有价值的1%的信息?
【严选好书】好领导的秘诀,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一个人说了算。
本次推送:
《 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一本挑战达尔文进化论的书。
【严选好书】如何选老板,看四点就知道。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如何运用个人知识管进行创新。
【严选好书】聪明人做人,何必急于求名。
下次推送:
《伊斯坦布尔》|一本能让你产生强烈共鸣的书。
【严选好书】高效工作,从来不是靠拼时间。
《引导》|在讨论中引导者怎么做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
【严选好书】40岁一事无成,48岁人生翻盘?左宗棠的心法值得学习。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