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要把握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精神,可以从他当时的生活现状获得最为真实的感知。

2017-01-09 李建忠、李金军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87p2jrra&width=500&height=375&auto=0马克·安德鲁·哈默林弹奏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2 in b-flat Minor Op.35),第三乐章著名的送葬进行曲先作于1837年,当时肖邦在马略卡岛疗养结束,住在乔洛•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面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它包括四个乐章:


  • 第一乐章,降b小调,2/2拍,极慢板-快一倍的速度,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头,接着用双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题。这第一主题一直 情绪不安,直到第二主题出现,才趋于安静。但安静的第二主题马上也激动不安。到了呈示部,突然冲破了平衡,结束在降A及降D音的不协和的属七和弦上。展开 部先对第一主题进行展开,较为接近即兴曲,之后,第二主题以降B大调出现,再现部省略了第一主题。结尾阴沉不安,它并没有带来宁静的气氛,没有使人感到戏 剧已经结束,而使人急切期待着以后将发生的事件。

  • 第二乐章,降e小调,3/4拍,谐谑曲,三部曲式。以阴郁开头,情绪逐渐高涨加强其恐怖的气氛。尼克斯说:“犹如低云密布, 雷鸣隆隆,狂风咆哮的感觉。尤其是后面的六度和弦的连续半音阶,更是明显地把这种气氛描绘出来,使听着心生恐怖。”速度转慢后,有天籁般的甜美。在谐谑曲 的最后,低音区中低沉的八度敲击声也说明已经失去了光明的希望……

  • 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4/4拍,慢板。这首进行曲是整部奏鸣曲的核心部分,是肖邦于 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进行曲的开始部分是在低音部模仿送葬队伍即将出发时,丧钟的低鸣。卡拉索夫斯基说:“象这样的送葬进行曲,是把全国国民的 痛苦及悲叹反映在他的内心,才能写得出来。”中部有一段宁静的来自上帝的安慰,带有“模糊的回忆”般的抒情,然后再重复进行曲部分,又一次将人们带入悲伤 的情景。最后音乐逐渐消失,犹如送葬队伍走远,直至远去,留下的是虚无的世界,一切都是空的状态。

  • 第四乐章,降b小调,2/2拍,急板。全曲由始至终都是齐奏的三连音,奏出七十五小节犹如在废墟那种孤独感觉的不可思议的音 乐。肖邦要求这个乐章,要“左手与右手基本上齐奏同音。”舒曼评述:“这是非旋律,没有欢乐的乐章,像是强有力的手压抑了叛逆的灵魂,使那特别恐怖的幽灵 与我们对话。”结尾“像是带着被狮身人面像愚弄过的微笑终了。”尼克斯对这个乐章的评述是:“葬仪之后,那边有两三位邻居在议论这位已故者的为人,没有恶 意的批评,只有善意的赞扬。”而克拉克则认为,“像是秋风吹散枯叶,飘落在新墓上。”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审美特征分析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柔美、浪漫的风格,也表现出精密的逻辑思维。以19世纪30年代为分界线,肖邦在这之后的音乐作品都日益凸显出激越而又强劲的审美特征,同时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内容,这也直接促使他成为了把个性和文化性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代表作曲家。本文以肖邦的奏鸣曲套曲《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为例,通过对这一音乐作品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并着重探析其审美特征分别体现在音乐体裁、音乐内涵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杰出的音乐家,集合了演奏和创作的艺术才能,他的音乐创作囊括了广泛的范围,例如:奏鸣曲、圆舞曲、波兰舞曲等。在他一生的音乐创作生涯中,音乐风格与他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遭遇具有紧密的联系,其变化过程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他早期的音乐作品中包含了华美的抒情特性也一直围绕在他创作的始终,但是我们仍可从中发现,19世纪30年代以后创作的音乐作品中,肖邦开始适当增加了一些先前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激越元素,并持续到晚年。这一变化在音乐作品《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中尤为突出,这是一部具有浓厚审美性的代表作,所以选取这一部作品作为研究视点,有利于我们探析他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精神态度,并进一步解读他赋予作品中的审美思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9044gysa&width=500&height=375&auto=0波格雷里奇弹奏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一、《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音乐作品《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的肖邦在欧洲的艺术中心法国还没有开拓自己的音乐天地,再加上他身边缺乏知己以及对祖国的深切怀念,所以此时的肖邦一直处于压抑的心理状态中。在他心中认为无论是表面上的何种欢乐,都无法释怀沉淀在他内心中对祖国土壤的热爱,这种情感是无法借助任何语言来表达的。因此,这部音乐作品采用了降b小调来创作,实质上这与他当时的抑郁情感是不可分割的。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也是肖邦发展的关键时期,经由前期的积攒,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表现上,肖邦都已经迈向了成熟的阶段,正是因为他运用了巧妙而又娴熟的作曲技术,才成就了这部音乐作品,使其成为了钢琴在奏鸣曲的典范。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总共由四个章节构成,前两个章节的音乐风格较为相似,最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后两个章节中。

  • 在第一章节中采用了慢板,在呈示部,主部通过b小调的主和弦开始缓缓地进入,展现主题的节奏要比先前加快一倍,表达兴奋、激动的情感,降b小调明显让人感觉到一种焦灼不安的情绪,首先由四个较为低缓的音节作为引子,再渐入一个深藏悲痛的声音;紧接着,又夹杂了一种让人难以探寻和焦虑的情感,肖邦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一同涌进,直到出现了安详而又平稳的第二主题降D大调。这一主题随着情绪的迈进不断深化,并充满了饱满的情绪,最终在第一步章节的最后部分实现了超越,转换为一些破碎而又令人厌恶的焦躁之声。

  • 第二章节呈现出来的是谐谑曲,这一章节是通过严肃的旋律进入的,双手八度音调要有强烈的力量感,曲调逐渐变得昂扬,其中还包含了惊恐的气息,接着采用了连续半音阶更是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情绪,就好像呼吸都被限制一样,旋律的速度也相应变得缓慢,在中部的旋律较为恬静,尤其是左手和弦奏响出音律更有一种令人心跳加速的感觉,而右手的旋律则表达出对没有希望的凄楚和无助之情。

  • 第三章节也称作《葬礼进行曲》,整个部分都沉浸在慢板的速度中,柔缓而又悲伤。这一章节总共分为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将b小调具有并置的结构;中间部分则开始以降D大调为主,但是肖邦似乎更加青睐于这个插部,在每一个部分都运用了反复的记号,延长了整个章节的时值。

  • 第四章节的内容带有浓郁的神秘感,从材料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划分为再现的三部分,但是这样的分类似乎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整个章节都没有体现出旋律感,而是使章节一目了然,没有任何的曲折。但这一部分却拥有更加深远的价值意义,就好像舒曼对它评价的,这个章节虽然没有设置一些复杂内容,也没有任何的旋律,但是却让我们感到其中包含了一种令人害怕的神灵,随时都要把反抗他的东西消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4808k6kc&width=500&height=375&auto=0霍洛维茨弹奏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二、《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审美特征 

1、自律性的音乐体裁 

在肖邦一生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共完成了三首钢琴奏鸣曲,他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于1829年完成,在时隔十年后才着手第二首的创作。相较于第一首作品,第二首钢琴套曲《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体裁上实现了继承,采用自律性的体裁,并形成了独特而又鲜明的音乐气质。这主要归因于肖邦对音乐素材的高度概括和表现,具有十分缜密的逻辑性,同时,他在音响意境的表现中也富有审美性。《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中肖邦采用的自律性音乐体裁,甚至到海顿时期也仍然沿用。但是发展到贝多芬时期,这种传统的自律性音乐体裁开始逐渐融入了一些非音乐因素,例如人的真实情感。特别应该说明的是,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从本质上来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古典主义奏鸣曲的作品,以莫扎特的K.282为例,会让人联想到情感上的一些因素,而这种情感则是来自于作曲家真情实感的表达,并不是刻意去营造的。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融入外部的世界以及自身的审美意识,但在《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体裁上,这种非音乐因素的表现远远没有如同其它音乐体裁表现得敏锐,因为它仍然保留着自律性的音乐体裁特征。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已经呈现出强烈的抒情效果,音响营造的情感和意境已经逐渐趋于外化,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是肖邦的钢琴奏鸣曲创作,还是贝多芬的音响意境表达,他们都使奏鸣曲的自律性音乐体裁增添了内在的情感,特别是到了舒曼、李斯特一代,这种发展方向已经日益凸显。 


2、折射生活际遇的音乐内涵 

在起初无标题的音乐创作中,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容作为一个特殊的定义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也无需这样做,但也不能完全否认全部作品。音乐创作作为一种生活的反映和意志的坚守,作曲家总是会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或者是遭遇机遇联系起来,就如同肖邦的钢琴奏鸣曲《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集中反映出他的情感表现和精神现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曲家的情感和精神处境并不是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内容,但是其作为一种内在的推动力,来自于作曲家的真实生活体验总是会转变成各种形式从而给作曲家的创作带来潜在的影响,而所说的音乐内涵其实就是指在音乐创作中与一些非音乐因素相结合所展现的内容。但正是来自于这些各不相同的生活机遇和精神感悟,才潜移默化地促使作曲家把其转换为物象化的事物,也正是如此,当我们要进一步地把握肖邦的这部钢琴奏鸣曲的核心内容时,就可以从他当时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实质着手来获得最为真实的感知。《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正值法国的“七月王朝”,巴黎虽然拥有历史悠久而又深厚的文化传统,但是正如肖邦所说的,巴黎有最为华丽的奢侈,有最卑微的群体,有最令人憎恶的罪恶,这里的每一句语言都与花柳相联系,吵杂和杂乱更是达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它使你在这个貌似天堂的地方渐渐变得手足无措,冷漠得没有人会主动询问你的生活状况。肖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了巴黎,由于他在经济上并不充裕,所以也依赖于父亲的帮助,但是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他就已经自由地进入到巴黎贵族的音乐社会中,并认识了许多音乐界的著名人士,例如:门德尔松、罗西尼、海涅等人。肖邦还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参加巴黎贵族社会举办的文艺沙龙,举办演奏会、授课不断的增多,肖邦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这些文学艺术家们虽然拥有迥然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互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启迪,这对于肖邦来说,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也深深地影响了《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李建忠、李金军,原载《作家》,2013第十四期;文章伊始的作品简介来自新芭网;往期肖邦:1、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一)丨最早留下录音的三位钢琴家丨普兰特丨普尼奥丨米查洛夫斯基;2、俄国钢琴家帕赫曼丨常在钢琴底下寻找弹错的音符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二);3、波兰总统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丨他将肖邦作品中浪漫主义的内涵提升到无以复加的极致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三)4、波兰钢琴家弗里德曼丨他永远将Rubato用于音乐最必要的节骨眼上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四);5、钢琴家戈多夫斯基丨他推进了钢琴演奏的极限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五);6、钢琴家罗森塔尔丨师从李斯特肖邦专家丨唱片文献里的肖邦演奏大师(六);7、作为教师的肖邦如何教学生弹琴丨肖邦说:“要学会通过音乐的要求寻找到正确的触键方式,一切要以声音的‘连’和歌唱性作为前提。” 8、肖邦说:“必须让每个音符歌唱起来!”丨没有肖邦,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将难以想像丨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个乐思都有其独特魅力!9、肖邦钢琴教学初探丨“你必须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引导他们更集中地思考、更多地动脑筋而非只动手指”;10、著名钢琴家谈肖邦(上)丨霍洛维茨丨怀尔德丨瓦萨里丨“肖邦的体重从来不超过九十几磅,可谱上的肖邦绝不是一个只有九十几磅体重的人。” 11、著名钢琴家谈肖邦(下)丨阿劳等丨除了肖邦没人能在两分钟里表达那么多东西丨除了肖邦还有谁能在那么短小篇幅内创造如此丰富的感情世界!12、缪勒丨和肖邦学琴日记丨朴实无华最难求丨肖邦的体内燃烧着一股艺术圣火。他所讲的每句话都令人赞叹、催人奋进。丨荐书《学生眼中的肖邦》;13、张昊辰11岁在香港演奏肖邦丨格拉夫曼的中国弟子演奏视频丨张昊辰访谈丨舒曼音乐很掏心,李斯特则比较骚。肖邦有特有的高贵,他不滥情;14、“夜曲”的继承与发展丨从菲尔德到肖邦;15、肖邦夜曲为何不能用优美的夜景和简单的忧郁来概括?16、学会在想象中演奏肖邦《革命》练习曲(Étude Op. 10, No. 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