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暴躁95后”和他的脱口秀:尺度小还能说好,那才是真牛逼

2017-04-24 刘珍妮 剥洋葱people


12分钟的脱口秀,池子逗笑观众65次。


池子在脱口秀节目中。图片来自网络


文|新京报记者刘珍妮 编辑|苏晓明

校对|郭利琴


本文全文共4793字,阅读全文约需10分


在《吐槽大会》收获了13.8亿的网络播放量后,节目的常驻嘉宾池子登上了连锁快餐的广告,为时尚杂志拍摄推广视频。这个22岁的年轻人,少上一期节目,满屏的弹幕都呼唤他回来。


“我的表演方式比较爆炸。”池子这样形容他的个人风格。因此,他被节目塑造成“暴躁95后”。

 

一切来得猝不及防。“太顺了。”他把“太”字拖得又重又长。2年前,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在北京的酒吧里说脱口秀,被《今晚80后》的节目策划人李诞发掘,一举成了《吐槽大会》上的“脱口秀天才”,速度快得让他觉得不真实。

 

池子正在经历从素人到艺人的转变。站在娱乐圈名利场的边线上,“坚持自我”和“艺人形象”像两股拉扯他的力量,前者是他从学生时代就塑造起的个性,后者则需要他向大众期待的样子做出妥协。

 

池子不想改变,只想做一个表达自我的脱口秀演员。他执拗地说,“我要做个非典型的艺人,出名了也能自在地在上海街头骑自行车。”


池子在上海街头。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摄


“名人”

 

“今天演出,后台还有一位没什么文化的演员……”主持人张绍刚串场的话还没说完,台下立刻爆发出“哦吼”的欢呼声。

 

4月20日晚上,还差5分钟9点,北京昌平区华北电力大学的图书馆里,800人的演说厅挤满了学生们,等待着最后一个登台者。

 

“大家好我是池子。”语速很快,头顶上的辫子一蹦一跳,池子跑步上台,底下又是一阵“哦吼”。

 

12分钟的脱口秀里,几乎每分钟一个段子,响起13次掌声和65次笑声。

 

演完后,台上霸气炸裂的池子一溜烟躲进后台演员的人堆儿里,又忍不住探出身瞅了一眼台下,像等待发放考试成绩的小学生。

 

我把这个数字报给了他。“12分钟?”他愣了一下立马笑了,“一分钟65次才正常。”

 

《吐槽大会》开播后,像这样的校园演出已有20多场。带队的脱口秀演员史炎总把池子排在最后一个上场,“怕他演完,观众走了。”

 

线上的人气比线下更加旺盛。节目开播3个月,池子的微博从5000多个粉丝涨到了78万。有一期节目他没上,屏幕上呼唤他的弹幕挡住了其他嘉宾的脸。

 

节目收官后,签约他的公司没有准备让他停下来的打算。

 

“要保持曝光度。”经纪人张平办公桌旁的白板上,4月末的6天里,池子每天都有行程安排。

 

好不容易抽空去杭州玩了一天,就匆匆赶回公司。黑T恤、白短裤,摄影记者拍照时,池子不顾嘴唇上爆了皮,对着相机挤眉弄眼,配合地摆了一个“嘘”的手势。


池子和大张伟。

 

22岁的池子正在适应成为名人。毕竟,景况与他两年前还在北京的酒吧跑场子说脱口秀已经全然不同。

 

那时,每场几十块的门票收入,刚好和每月他坐地铁去演出的200块钱支出相抵。生活简单地在“在家写段子、出门说脱口秀”两件事儿上打转,那时,没人打听池子是谁。

 

如今,外出表演有助理跟着,穿什么衣服都有人给意见,台前幕后和明星说说笑笑,走在路上有粉丝来合影。

 

池子坦言还不太会和粉丝相处。有女学生跑进后台扑向他,他在椅子上缩成一团,工作人员上前拦住,才帮他解了围。

 

“这么说可能有点不要脸,我就觉得我还不至于这样。”公司给他配了助理,池子觉得“太过了”。

 

更让他感到别扭的是走红后的约束。“比如公司有人说,你平时能不能穿好一点。哎呀,穿衣服都有人管,你看我就挣那么些钱,穿什么还是让我决定吧。”

 

他以此争取“保持自我”的自由。

 

公司曾提出帮他运营微博,他也一口回绝,“别,我还是想发什么就发什么吧。”

 

微博上有人私信他,提醒他注意公众人物的言行。“为什么呀?我就是我,以前那样,现在还那样。”

 

他更新了一条微博,“我先说好了……我的言行跟我的职业、名气没什么关系,大家不要用明星的标准看我,我只是个脱口秀表演者,名气会阻碍我的真实。不要动不动‘你那么多粉丝怎么说这种话,是不是耍大牌啊’,我一直那样。”

 

更新的微博置顶,有7000多个“大拇哥”。


池子在《吐槽大会》。


“自我”

 

“自我”是池子在谈到脱口秀表演时总爱说的一个词儿。那是他放弃读大学后,花了两年时间找寻的东西,也是出名后他最害怕丢掉的。

 

那两年里,同学拎着行李进了大学校门,池子成了待业青年。

 

“我一点都不慌,每天在家就想我能干啥。没什么方向的时候,就读书,听音乐,看电影。”几乎每天都看,有时候一天几部,从大卫达芬奇看到希区柯克。

 

他支起毛笔练字儿,在家琢磨厨艺。后来又对当DJ感兴趣,找网上的视频看,“就这么一直找,找自己喜欢干啥。”

 

“待在家里找方向”是池子说服父母、亲朋的结果。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失败后,池子彻底放弃了大学。他感激父母给他的自由环境,在“做自己”这件事儿上父母从未设置阻碍,“他们从不要求我非得考第几,只要不出圈,爱干啥干啥。”

 

父亲是画油画的,母亲是家庭主妇,池子7岁跟着爸妈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直到他上初中时,家里才有余钱置办好家具,“说白了,就是我爸的画儿卖出去了,开张了。”

 

初中时,池子幻想的大学生活是“可以天天去网吧”;高中时,他认识的上大学的孩子留给他的印象是“被考试、挂科折磨”。他觉得,“还不如花4年时间在家想清楚。”

 

父母也曾打算筹措10万元,找点关系让他读个大学。

 

池子急了,“疯了吧,我能不能挣10万还不好说,掏10万给学校,你不如把钱给我,出国打工都比这强。我爸妈一听,也对,省钱。”他第一次发现,能说是件好事。

 

“能说”曾被大人们视作池子少年时的缺点。初中班主任林双提起池子,评价了仨字儿,“贫着呢”。

 

“上中学时候就贫,体育课学生嘻嘻哈哈,老师说‘别笑了’,他接个话茬,‘对!别笑!哭!’他一说,学生又乐了。”因为上课太活泼被任课教师拎到办公室,“老师说他,他几句能把老师逗乐了。”

 

池子后来才反应过来,那时候的“贫啊、话多就是一种脱口秀的感觉”,这个“缺点”被他忽视了。

 

在《吐槽大会》里,“没上过大学”成了节目里别人吐槽他时必说的一个梗。

 

“那只是我的选择。”他担心别人会从他的身上误读出“‘不上大学’是件对的事儿”,解释半天后,他又补了一句,“哎呀,大学实在是不适合我。”

 

西江月觉得,没上大学的池子留住了只有少年身上才具有的“反叛”,“就是那种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的劲儿。有的人是装不在乎,他是真不在乎。脱口秀演员需要这种个人气质。”

 

西江月是北京脱口秀俱乐部(以下简称“北脱”)的创始人。在家待业的池子正是看了他在网上的表演视频,才找上了“北脱”的门。

 

只是池子当时没料到,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的自我和兴趣,后来成了他的职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96e544dw&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暴躁95后”池子走红。新京报动新闻(ID:xjbdxw)出品

 

“无知者无畏”

 

2015年3月,“北脱”在一个酒吧里招新演员。池子记得,当时有20多个人,上台说什么的都有,“还有推销自己衣服的。”

 

西江月对池子第一次表演的印象是“对路子”,“说的是他上学时候的趣事儿,不是模仿谁,说的都是他对生活的观察,原创的东西。”

 

之后,每周两次的开放麦(OpenMic,西方脱口秀俱乐部的交流、训练的方式和场所),池子几乎每场不落。

 

他初期对脱口秀舞台的熟悉和观众反应的经验,几乎都来自于“北脱”开放麦的锻炼。

 

“舞台越近越好,你要让每个观众觉得,你就是在和他说话。在酒吧表演,场子小,观众的脚都搭在台上。”

 

“说的好不好就一个标准——上台5分钟,观众笑没笑。”

 

西江月回忆,候场的池子总是和这个演员聊一会,跑那个演员那看一下,可一上台就站那不动弹,“你要在台上走起来,要把观众目光聚集在你身上。”

 

后来,10几分钟的表演,池子能在台上走出2公里。

 

机会在4个月后降临在这位20岁出头的小伙身上。他受邀到一家俱乐部表演,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的节目策划人和编剧李诞也在那。

 

池子说,李诞后来回忆他当时的表演,认为他节奏把握得好,“无知者无畏。”

 

就是这么轻而易举,池子接到来自上海的电话,拿回一份文化公司的签约合同。

 

西江月没想到池子揣着合同来问他的意见,“北脱是个俱乐部,人来人走很正常,这孩子仁义。”

 

池子至今还记得西江月的话,“有更好的机会,我绝不拦你,一定要去追。”

 

只待了不到半年的北脱,曾给了待业在家的他很大的归属感,“临走不说一声,总觉得愧疚,不够义气。”

 

如果西江月是池子做脱口秀的启蒙,李诞常被外界看做池子的伯乐和贵人,他听完点了点头,又“啧”了一声,“这么说太俗了。”

 

相处一年多的时间里,师徒、兄弟、朋友,池子说他俩把这些词都拿来描述过两人的关系,但总觉得不够贴切。



池子和李诞。


“我俩一见面就像认识好久似的,特别自然地开玩笑。彼此不会恭维,如果恭维一定是在嘲讽。”


直到被李诞一次又一次“敲打”后,池子说,“李诞就是我的‘生活’。”


他说,李诞是那个拦着他不让他膨胀的人,也是他第一份工作中后告诉他职场规则的人,“比如开会的时候别抛梗,比如怎么和老板说话。”

 

李诞对池子来说还意味着新人路上的安全感,“有时候接一个通告,池子说不去了吧,一会儿又来问李诞去吗,李诞要去我也去。”

 

在一个破案节目的真人秀里,李诞没去,池子一个人参加活动。张平在一群艺人里看到了“暴躁95后”的另一面,“他也不和那些明星互动,就在一边默默地找线索。”

 

她没过多干涉,“如果人设是那样,他那样表现也挺好,大家就喜欢他那种真实的状态。”


池子。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摄


“我就想做一个民”

 

无论是在《今晚80后》崭露头角,还是在《吐槽大会》收获人气,池子说,他最喜欢的还是线下的演出。

 

“台下的观众越兴奋,我的表演就会越兴奋。有些段子,我写完就知道很牛逼,上台演,观众肯定能炸。但有些段子,需要在台上磨很久,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半年,每次说都不一样,现场演的时候,观众还会激发你临时往里填一些东西。”一说到脱口秀,在椅子上扭成S型的池子恢复了坐姿。

 

在《今晚80后》线下演出的俱乐部,池子每星期都去开放麦。

 

他在北京时的状态延续到了上海,“我语速快,比较吃亏,常常得比别人多准备几个段子,我的表演方式又比较爆炸,每场的效果都不错。”

 

直到第九场,池子遭遇了黑色两分钟。

 

临上台前他准备说新段子,“讲了一个,底下没笑,我就开始慌了。”池子解释,脱口秀一冷场,节奏就掉了。他又抛了一个梗,观众没反应,场子整整冷了2分钟。

 

“纯粹变成了一坨坚硬的尴尬,那尴尬简直按毫秒计算的,2分钟让我感觉特别漫长。”池子意识到他的表演是救不回来了,索性下台。

 

史炎也看了池子那场表演。下台的池子整个人蔫儿了。他没过去安慰他,“脱口秀没有师徒传承一说,舞台就是最好的老师,演员就是靠一次又一次‘死’在台上来试练自己的。”

 

遭遇冷场,让池子对表演和创作多了一层敬畏,“不能随便糊弄。”

 

他的所有段子都来源于生活,养成他一出门就喜欢东张西望的习惯。没演出的时候,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在上海街头溜达。

 

“现实里有反差、有讽刺的东西,才是脱口秀里应该讲的段子。比如扶老奶奶过马路你能笑吗?只能说扶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不让,才有笑点。”

 

池子希望他的所有段子不光给人带去笑料,还能让人听完有点思考,“至少让人知道,哦,原来这件事儿还能这么想。”

 

他为美式脱口秀的感觉着迷,“一个人,一个麦,站在那说他独到的见解,没有表演的痕迹。外表是搞笑的,传递的都是对时事、政治的思考,或者是对种族歧视的批判。”

 

他深知国内环境依然存在尺度问题,有些观众连地域梗都不能接受。在北京演出时,他在台上讲了一个河南人的梗,现场站起了一名男士和他起了争执,“我不管,就是不能说河南。”

 

“我一个河南人调侃河南人,还差点被打。”现在回想起来,池子觉得可笑又可悲。

 

以前,他喜欢挑战这些尺度,“在北脱那会,我老讽刺文化部。”后来觉得这样挺没意思,他对尺度有了新的看法,“尺度小还能说好,那才是真牛逼,用愤青的态度抱怨现实,没用。”

 

《吐槽大会》之后,池子去俱乐部演出的时间少了很多,感叹舞台的节奏有点弱。他手指点着桌子,划了一条10公分的线,又点到了中间,“在最亢奋和最冷静的中间点,找一个最完美的状态。”

 

走红后的池子收到了很多邀约,甚至一些电影剧本也找上门,“还是算了吧,咱又不是专业的,还是说好脱口秀吧。”

 

池子坚持“想做一个亲民的艺人”。“对,亲民的。”说完又觉得哪里不对,“不是,我就想做一个民,即使说脱口秀出名了,也还能自在地在街上骑自行车。”


洋葱话题

你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是谁?


点击/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程青松投海老人季翔高利贷地铁故事大龄自闭症少年沉江雀圣自闭症少年托养中心罗点点鱼翅尖子生之死研修生陈满李利娟法官遇刺熊猫人留学生见字如面强制结扎男子武亦姝张献忠雷锋第24条婚规|没有性欲的人刘金李春平生门节育环偷渡客卖枪小贩种树老人任素汐家庭施暴者钱仁风艾滋男童裴魁山空鼻症患者吴天君自杀劝慰者小马云寻找母亲船长郭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