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有些中国城市经济虽然发达,但恩格尔系数依旧偏高?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根据各地地方统计局显示:


北京市2016年人均居住支出占比为31.6%,2017年为32.9%,2018年为36.3%。


上海市2016年人均居住支出占比为32.7%,深圳2017年人均居住支出占比为30.7%。


广州市相比另外三城居住成本情况略好,2016年城市人均居住支出占比22.2%,农村人均居住支出占比19.5%。


关于居住成本这点,我在之前的推文中也曾数次提到过广州的优势。广州居住成本明显低于其他一线城市,甚至比南京、杭州这样的部分发达地区二线城市的居住成本还要低。要知道,2017年西安人均居住支出占比都达到了28.6%。


这说明一点,部分二线城市房租(房价)在过去两年间上涨势头迅猛,已经明显开始影响当地居民在日常消费支出中项目的分配。




相比人均居住支出占比数据,另外一项人均消费支出占比情况,更为受人关注。


它就是人均食物支出占比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国际上又将之称为恩格尔系数,并常以此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按联合国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中国整体的恩格尔系数近二十年下降明显,1998年为44.7%,2000年首次低于40%,2017年更是首次低于了30%。


但是具体到不同城市,恩格尔系数的差异依旧明显,比如去年北京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低于20%,但同期西安的恩格尔系数却还在29%左右。


任何经济学定律和参数其实都不能孤立参考,否则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由于北京与西安之间经济发展阶段相去甚远,所以二城在恩格尔系数水平上的明显差异并不新奇。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两点是——


其一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的食物平均价格是明显低于世界上同等经济水平国家的。这一点很好理解,平时我们吃一个包子馒头,一碗兰州拉面,一顿沙县小吃的支出,支出明显是低于吃一顿肯德基麦当劳的。所以大家在讨论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高低时,首先要想到中国食物本身价格水平和可选性的因素。


其二中国又同时是美食大国,在美食这一领域中,中国可以说吊打任何国家。所有国外所谓的大餐,其水平巅峰也最多不过是中国一个菜系的同等水平。恩格尔系数的本意,其实在于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食物为代表的基本物质支出占比总消费会不断下降,能够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指数的精神消费则会不断上升。


但是这事儿到了中国,就又得重新思考一下,因为非常多的中国人,把“吃”当作自己人生中最具幸福感的行为。也就是说,随着社会推进,不少国人的食物支出占比非但不会如恩格尔系数中推论的逐渐下降,反而会保持高位,甚至逆向上升。




在这一方面,国内由两座城市堪称代表。


2017年,成都恩格尔系数高达34.4%,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恩格尔系数水平;


2016年,广州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2.8%,乡村恩格尔系数更是达到了39.5%,均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恩格尔系数水平。


毫无疑问,成都和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有目共睹,并不存在由于温饱问题食物支出占比偏高的客观条件。那剩下的唯一答案,就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消费观念所致。


无论是成都之于国内其它二线城市,还是广州之于国内其它一线城市,其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当地居民对于享受生活十分看重。体现在消费心态上,就是更愿意把钱用在吃喝玩乐之上。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从“吃饱”转向“吃好”时,就有可能出现逆恩格尔系数的情况。所以,你是愿意把更多钱,用在吃这件事情上的人吗?



2017GDP: 海南 丨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丨 广东


城市:上半年社消增速 丨 西部地区的希望 丨 地方债 丨 上半年国民消费数据 丨 地铁门槛高3倍 丨 500强公司 丨 燕郊4小时 丨 延迟退休,老年创业 丨 上半年各地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排行 丨 跨城通勤 丨 2018年夏季薪酬榜 丨 2018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榜 丨 毕业生薪酬TOP200高校


人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丨 中国人都是赌神 丨 最美烟火气 丨 穷人为何贫穷 丨 永难脱贫  都挺热的 丨 小龙虾 丨 逐水而居 丨 中国啤酒地图 丨 彩礼十万起 丨 中国式婚姻 丨 00后报告 丨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丨 北京/上海女子图鉴 丨 帝都、魔都、妖都、雌都 丨 人口是个大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