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2005-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情况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过去的四十年间,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板块,经济曾分别先后领跑全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阶段性的发展格局,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又如何?今天我们就来简要聊上一聊。


图表来源丨21财经


一、2018年上半年四大区域板块增长格局:中部平均为7.91%,西部平均为7.23%,东部平均为6.69%,东北平均为4.53%。


二、2018上半年中部增长领跑格局其实并非起自今年,而是2017年上半年四大区域板块增长格局已经如此,当年度:中部增速为8%,西部增速为7.73%,东部增速为6.89%,东北为增速5.3%。


三、中国的区域板块增长格局经过几次重要转折,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间,是东部沿海省份增长最快的阶段;进入21世纪后有过接近十年的重工业重点发展时期,东北和西部在此阶段增长迅速;而从2010年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西部迎来了经济的黄金时期。


四、中部增速领跑全国的格局全面形成,差不多是在2016~2017年。这个时间点,也正好是中国高铁铁路网络全面搭建完成,中部地区得益于地利之便,成为中国新高铁网的重要枢纽城市。


五、中部交通枢纽中,武汉、郑州是已经完成“米”字形高铁网的中部枢纽城市。长沙、合肥、南昌则是按照高铁路网规划,在接下来也将成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城市。


六、由于外部贸易环境复杂,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现引擎,已经从外向贸易型逐步转向了扩大内需型。那么在这个阶段,消费力未能完全被释放的中西部地区自然就成为过去十年间增长领跑全国的板块。而进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阶段后,中部地区的陆运中心枢纽价值日益提升。


七、产业转型也是中部地区取代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原因。相比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距离更近,交通物流成本更低,所以大量的东部地区产业和产能在进行内迁时,中部地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八、部分中部省份当下的发展模式,其实和前些年东部大省以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再转化成消费的情况非常接近。也就是说,东部地区的增速放缓,意味着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全新阶段,从数量向质量转化。产业升级效果已经逐渐显现,以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最早发展地区,三产比重已经上升至全新高度(京沪二城早在2016年即分别超过八成、七成),核心城市平均收入开始向万元靠近。


九、三产和二产是大幅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二产迅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转型向三产,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进步催动了东部地区从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二产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接力棒传给中西部。而在这一过程中,以东北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因未能抓住机遇即使从二产转型三产,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阵痛期。



2017GDP: 海南 丨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丨 广东


城市:燕赵之地 丨 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 丨 各省高等教育人口 丨 真实国民经济&素质 丨 恩格尔系数偏高城市 丨 上半年社消增速 丨 西部地区的希望 丨 地方债 丨 上半年国民消费数据 丨 地铁门槛高3倍 丨 500强公司 丨 燕郊4小时 丨 延迟退休,老年创业


人文:乡村里的中国 丨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丨 中国人都是赌神 丨 最美烟火气 丨 穷人为何贫穷 丨 永难脱贫  都挺热的 丨 小龙虾 丨 逐水而居 丨 中国啤酒地图 丨 彩礼十万起 丨 中国式婚姻 丨 00后报告 丨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丨 北京/上海女子图鉴 丨 帝都、魔都、妖都、雌都 丨 人口是个大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