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鄢一龙: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载:人民论坛,2017年S2期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
【摘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全局性的变化,也是历史性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方略。
///
社会主要矛盾随时代发展而转化
///
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看,先后经历了三次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认识。
一是中国经济处于贫困和起步阶段,在极端贫困水平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包括政治建设与制度建设、经济建设与国民经济体系建设、社会建设与城市建设等。1956 年党的八大首次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是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腾飞带来重大机遇。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认识国情,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国经济开始起飞,GDP 年均增速达到9.9%,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最高纪录。从基本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从极贫困阶段跨越性地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转化。
三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快速富裕起来转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从世界大国转向世界强国。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作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突破。
///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
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精神、制度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例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不仅需求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需求的质量显著增强;不仅对单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且对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多层化、多样化要求与日俱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不充分,仍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中国的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已经由绝对落后水平转变为相对落后水平,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13 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不能满足人民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人民对社会公平、民主法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发展仍然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公平需求。从经济方面看,首先是收入不平衡,包括地区、城乡收入发展的不平衡;其次是消费不充分,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40%,仍然是世界大国中最低的国家之一,难以满足经济增长对消费的需要。从社会方面看,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在教育方面,从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质量和就学机会看,农村还落后于城市,中西部还落后于东部;在医疗方面,从卫生健康投入、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程度及卫生健康水平看,城乡和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以及养老保险覆盖率均不够充分,难以满足人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我国文化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任务更加紧迫。
四是人与自然发展仍然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长期处在价值链低端的国际分工使得中国资源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浓、法制不健全、生态投资不足,使得人民对新鲜空气、清洁水、良好环境质量的需要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五是经济建设与总体安全仍然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逐渐从国土和军事安全转变为政治安全,再转变为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长期复苏乏力,使得经济安全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使得社会安全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此外,民主、法治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
新矛盾呼唤新理论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全局性的变化,也是历史性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方略,体现在以下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发展的主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同时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一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个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包括推动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城乡结构的不断优化;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减少要素市场扭曲,解决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体现了新时代经济思想的方法论,要统筹协调经济增速、经济质量和运行风险这三者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更是创新发展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要用创新的手段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解放和发展各种生产力。包括发展经济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经济需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的民生需求;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发展生态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人民日报》,2017 年10 月19 日。
专访|胡鞍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发展
国情研究院博士生王蔚登上新闻联播,参加中宣部研讨会他说了什么?
王绍光论道中国梦与世界未来|东南卫视《思·享2018》特别节目实录
胡鞍钢点评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民族品牌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研究|过勇 贺海峰:“不必腐”机制——反腐败标本兼治的重要保障
研究|胡鞍钢、杭承政:论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基于行为科学的视角
“40年,我们与中国兴盛同行”——专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