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雷神山坚守医生王晓锋:只要还排班,我就坚守下去

张秀丽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近日,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已分批休整结束,陆续归家返院。仍在湖北雷神山坚守一线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晓锋,经常接到女儿的询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


“快了,快了,打败病毒就回来。”王晓锋也很思念两位宝贝女儿,但使命更重要。在武汉抗疫一个多月,他感觉到胜利在望,只要再咬牙坚持一下,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正在调“人工肺”ECMO


“莫问归期”,王晓锋似乎又有点坚决:“前线只要还排班,我就坚守下去“。



转战雷神山,承接新使命

初到武汉支援,王晓锋的战场是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月9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即将恢复正常诊疗秩序,听从指挥部安排,需将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转到武汉雷神山医院集中治疗。


完成阶段性救治任务的王晓锋决定就地申请随病人转战雷神山医院。他心里总觉得这场战还没打完,就这样结束任务撤退不甘心。


▲王晓锋(左六)与队友


3月12日,王晓锋的转战申请获批了,当天即进入到雷神山医院工作。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王晓锋面临更大压力。与此前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管理普通病床不同,他要负责的是重症病房的病人。病房A区里共28张病床,几乎住满病人,治疗上都是难啃的骨头。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到武汉支援,王晓锋最满意的就是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帮患者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帮患者避免神经系统基础病导致新冠肺炎病情加重、死亡。


“很多病人最后不是死于新冠肺炎,而是死于器官衰竭、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王晓锋说,在治疗过程中,会注重做好患者脑保护。患者一旦有了神经系统疾病,其呼吸功能和吞咽功能都受影响,更容易反复加重肺部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


救治重症患者虽难,但在王晓锋眼里,最难的还是慎终如始地把治疗工作和防护工作做好。“时间长了,人容易麻木,容易放松警惕。所以,越是焦灼阶段,越需要咬牙坚持。”


这段时间,他看到武汉这座城市逐渐恢复生机,内心也欣喜。“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了,偶尔还能遇到小塞车。刚来武汉的时候,路上一辆车都没有。”



一个夜班三次紧急抢救

支援40多天,最让王晓锋难忘的是3月26日的夜班,一个晚上就进行了三场惊险抢救。


当晚他刚上班,病区就转来一名83岁的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整个团队对患者进行了两三小时的抢救,患者病情才稳定下来。大家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另一位57岁的病人又出现病危信号——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高钾等。最让人着急的是,患者还不肯配合治疗。



看着患者精神越来越差,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血钾越来越高,随时都有心跳骤停的危险,王晓锋心急如焚。劝说无果,他们只好直接联系患者家属,希望得到家属支持开展治疗。辗转联系了两位家属都没办法得到明确回复,患者情况紧急,医疗团队不能见死不救,经过讨论和请示上级,他们决定先救人再说。


5位医护人员迅速开展生死营救,经过一段时间忙碌,终于给患者上了呼吸机,做上了透析,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


此时已是凌晨,但医护人员并未得以停歇,因为又有一名患者刚由普通病房转过来,出现病危,同样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深静脉置管是透析治疗的一个操作步骤,属高感染风险操作之一。考虑到同事经过两轮紧急抢救都很疲惫了,王晓锋主动请缨为患者进行右下肢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为患者进行右下肢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王晓锋高度近视,在防护服下,眼镜和护目镜又容易起雾,给穿刺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但凭借丰富操作经验,他顺利地完成了穿刺。


收拾停当后已经是后半夜,王晓锋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想家,就看看视频

在战役一线,王晓锋再忙再累也会坚持写日记,珍藏这段时间的记忆。一些日记还会被同事们分享到公众平台上,王晓锋8岁的大女儿看了说,“爸爸,你写得真好,我也要让奶奶教我写日记给你看。”



看到曾经并肩作战的广东医疗队队友陆续返粤,王晓锋坦言,这增添了他的思乡情绪。


出发前大女儿送给他的画,他一直放在驻地房间的写字台上,“每天看一下就会有动力”。想家了,他就跟家里人视频,或者通过远程监控看看家里的情况。


“每次视频都能感受到家里的担心和牵挂。母亲最担心我没做好防护,没注意休息,总是千叮万嘱。”王晓锋说,当初他出征,两位老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报名驰援武汉,他当时只是跟太太商量过,同为医务人员的太太,很理解也很支持他。后来医院派选人员名单出来,上面没有他名字,他还有些许失落,家中母亲知道了还安慰他:没入围那就好,老老实实在家呆着。结果医疗队出发的前一天,医院突然接到通知要增派名额,王晓锋入选了。


回想出征当天,王晓锋还挺兴奋的,一家人都到机场为他送行,女儿还在机场给他唱了一首歌。但当晚,他母亲担心得失眠了。


最近父母跟他视频问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候回来啊,有没有消息?”


两位女儿也总凑近手机喊:“爸爸,你还没打败病毒吗?想你啦。”


“快了快了!”但其实王晓锋的排班仍在进行,他可能会成为最后一批撤离的医疗队队员,战斗到最后。“如还需要我继续坚守,不会犹豫,能战斗到最后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3分钟公益音乐MV《战疫英雄》

向我们的战士致敬↓↓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系列回顾:

👉致敬01 | 怕哭花护目镜的95后小姑娘,也是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致敬02 | 钢铁女侠邓西龙:每次重大疫情都冲在一线

👉致敬03 | 应急老兵迎战新冠,智慧战疫经验推向全国

👉致敬04 | 守护方舱通道的00后:不让任何一位战友带着病毒离开

👉致敬05 | 咽拭子采集员:病毒在眼前飞,也要靠过去

👉致敬06 | 十九大代表许可慰:抗疫最前线的“拼命三郎”

👉致敬07 | 国士无双:院士在春天里的七个瞬间

👉致敬08 | 在战场写情书的90后护士:最坚硬的鳞片带去武汉,最柔软的心留着想你

👉致敬09 | 重症医学老兵自带精锐武器上前线,被年轻医生盛赞“一个顶俩”

👉致敬10 | 驰援荆州护士曹秋明:有国才有家,奔赴前线亦是对父母的孝

👉致敬11 | 麦志华:手术第二天回归岗位的他,有一些基层防疫的“实用小妙招”

👉致敬12 | 120转运者:在密闭车厢里,稀释患者的恐惧

👉致敬13 | 余红兵:在港口采集咽拭子的日与夜,守好严防境外输入这道关

👉致敬14 | 战场上抽丝剥茧的病毒“侦察兵”:百姓安全,我们就安心

👉致敬15 | 江山平教授团队:磷酸氯喹老药新用,缩短新冠肺炎转阴时间

👉致敬16 | 尹平:在武汉,我们帮助受难的人更好完成心灵自救

👉致敬17 | 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带出的“敢死队”:把武汉最危重的病人交给我们

👉致敬18 | 护士李书英:把最细致的护理服务带到荆州

👉致敬19 | 首发!原创音乐MV《战疫英雄》,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致敬20 | 广东援藏医生逆行战疫,到巴格达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致敬21 | 金银潭医院里来了位事无巨细的“黄妈”

👉致敬22 | 广东医疗队的石首战役:从死守到决战

👉致敬23 | 甘照宇:在隔离病房里,做慎终如始的“医心者

👉致敬24 | “大管家”段孟岐:下班都要清点队友人数,一个都不能少

👉致敬25|带着钟南山院士团队战术,抗非英雄徐远达逆行武汉

👉致敬26 | 机场大厅的白衣守护者:不错漏一人,才能保护更多人

👉致敬27 | 康复治疗师战“疫”:打通救治最后“一公里”

👉致敬28 | 郭亚兵:抗疫老兵的新征程

👉致敬29 | 高元妹: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负那些无言的支持

👉致敬30|疫情防控守门人王晓毅:宁愿多跑多问多做,也不能漏了迟了

👉致敬31|张忠德:抗疫大将军的武汉故事

👉致敬32|整建制驰援,深圳这家医院派18人突击队支援“好兄弟”

👉致敬33|桑岭:抗击新冠肺炎国家队里的80后

👉致敬34|“抗非老将”张丽随: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希望

👉致敬35|金域医学:第三方核酸检测,民间队伍彰显“硬核”力量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记者 | 张秀丽
编辑|任君飞   责编|周颖怡
通讯员 | 游华玲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向战疫英雄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