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迅好尴尬:没说过的你们瞎编,说过的你们不敢复述 | 余一

余一 骚客文艺 2019-06-04



本       文       约       25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鲁迅又上热搜了。

一个好玩的新闻说,北京鲁迅博物馆官网在线检索系统可以一键查询“鲁迅说过的话”,这事被媒体报道后,网友们竞相登陆查询,仅5月7日上午,“该检索系统点击访问量就达到870万人次,致使系统瘫痪数十次”。

新闻里还说,其实,这套在线检索系统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研发了,1989年通过验收,2007年放到官网页面上,负责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系统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

鲁迅说过的话大搜索

鲁迅又招谁惹谁了?

也没有。只是恰逢五四百年,鲁博官网访问量激增,再加上媒体报道可检索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传,才导致系统崩溃。

这新闻好玩在哪儿?

首先,这套检索系统在1980年代,应该是很先进的,放在今天,就有点尴尬了。据说,它本来是“为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服务的”,但我想,真正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需要靠这系统才知道哪句话是鲁迅说过的哪句话不是吗?

就好像你去问王语嫣,秦家寨后人使“五虎断门刀”时忘了几招,她会说你稍等我上网查一下吗?

鲁迅的话,有他自成一套的语法、语感和张力,不要说什么专家学者,就是一个普通的粉丝,真读过他几篇文章的,都能一眼分辨出来,这话是不是鲁迅说的。当然,要精确到哪一卷哪一篇,是非查不可。

问题是,都什么年代了,检索的途径多的是。传统纸书《鲁迅全集》查起来不方便,百度太烂泥沙俱下,没关系,网上到处有付费或免费的《鲁迅全集》下载,从最普通的pdf、word、txt到mobi、epub、azw3等等,什么格式都有,哪种都很方便检索。

比如我这样的遗老新少,平时看鲁迅,当然还是纸质的全集,但想查他哪句话在哪一篇,打开word或txt版,输入关键词就全都出来了。以我最感兴趣的“性交”为例,几秒钟便有答案,这词在《鲁迅全集》共出现13次,分别是: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6次,《对于批评家的希望》1次,《狗·猫·鼠》1次,《小杂感》1次,《中秋二愿》1次,《“题未定”草》2次,《明之人情小说(上)》1次。

最毒的一句是:

“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狗·猫·鼠》)

最真相的一句是:

“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题未定”草》)

最不爱国的是: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小杂感》)

几秒钟工夫,很难吗?

所以,这两天崩溃了鲁博官网检索系统的人,正是那些几乎从不读鲁迅,甚至语文课上被鲁迅整崩溃、考试时画过无数圈圈诅咒鲁迅的人,一窝蜂而上,并不是真的热爱或者真的感兴趣,只不过想知道,鲁迅到底有没有说过以下这话:

“人只要有钱,烦恼就会减掉90%以上,情商和智商也会提高,更不会乱发火。”

肯定还有最经典的这句:

“网上95%的名人名言都是瞎掰,包括这句。”

所以,鲁博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检索系统被网友挤瘫痪,暴露出他们对于软件开发升级力度不够重视,也忽略了普通大众对于鲁迅的关注云云,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信不信只要蔡徐坤打个响指,不管什么官网的流量,都会减少一半。

细究起来,鲁迅上热搜的现象背后,恰恰是鲁迅被这个时代刻意遗忘。而遗忘的方式,就是从把他当成网络消费符号开始,通俗化、鸡汤化,甚至表情包化,这样比把“鲁迅”二字纳入敏感词系统更有效。

其中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大量伪造鲁迅名言,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动机何在,搞得鲁迅都生气了,不得不出来澄清: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冒名,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打开网页一查,这名人名言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鲁迅说”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鸡汤”!

对不起,以上这段也是我伪造,改自鲁迅的《狂人日记》。下面这句,才是鲁迅真正说过的:

造谣,也要才能的,如果他造得妙,即使造的是我自己的谣言,恐怕我也会爱他的本领。(《准风月谈·归厚》)

而在这种上下合力的消解之下,劣币淘汰良币,鲁迅真正说过的话,就被汹涌的恶搞所遮蔽。其中的大部分,就算你查到了,也不敢引用,引用了,很可能就会被唾沫淹死,甚至完全消失在所有社交网络中。

不信我随便挑几句不那么刺激的:

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两地书·致许广平二》)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无花的蔷薇》)

中国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使他又变成洁净的人物的。(《我要骗人》)

说过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一切计画,都被捣乱,无可预算了。(《致曹靖华》)

所以,热衷伪造、传播假鲁迅名言的,是网络时代的叶公好龙,这些人,对身边或网上的“鲁迅”们视而不见,或斥之为偏激、汉奸,落井下石,甚至踊跃举报。

如果非要从这喧嚣的乱象里面挑点正能量出来,只能这么说,这里面也有对“语录霸权主义”的解构。从孔子的《论语》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语录治国时代,迄今两千多年,圣人、君子、君主等,占据话语权者,他们的语录都会通过官宣被百姓奉为圭臬,甚至成了万世不易的真理。

这种情况,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巅峰,我的父辈们都记得,那时候去供销社买盒火柴,都得先跟售货员过几招语录,否则啥都买不成。

20世纪70年代民民众学习语录

政治人物之外,凡是被官方认可的名人,民间公认的成功人士,说或写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格言、被金句。迷信权威,迷信名人,不在乎话说得对不对,只在乎这话是谁说的。权力的推波助澜,将这种迷信烙进国民DNA里,导致好长一段时间,国民说话、写字,不引用几句名人格言,自己都会觉得没有说服力。

那么,格言金句不够用怎么办?造,可劲造。鲁迅之外,马云、莫言、韩寒、白岩松等,甚至三千年前的苏格拉底、远在英伦的撒切尔夫人,都纷纷躺枪,多少心灵鸡汤假借他们之名被疯转。真是天道好轮回,名言饶过谁。

莫言在线打假

物极必反。当假名言越来越多,“语录”的权威也在渐渐消失;当所有的“语录”都被当成笑话,那么,世人才会珍惜每一句发自内心的真话。

只是,如果真的喜欢鲁迅,还是老老实实地去读他的文章。真想表达点什么,尽量还是做到像先生说的:“说自己的话,让别人无话可说。”

哪位先生说的?

著名作家余一先生。

余一是谁?本文作者。


-  推荐阅读  -

到底是谁烧了圆明园 | 余一

为鬼流泪之前,先想想自己有没有比鬼过得好 | 余一

傻雕英雄传 | 余一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642 篇文章

- END-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寄生这世上,就是在茫茫黑夜辟出黑暗的一角,而只有爱,才有可能阻挡人的下坠堕落,生而为人,也就是四处寻找被黑暗遗忘的那点光——你想要的光和盐,都在这本书里面了️。长按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直达骚客文艺三部曲(聚响、易见、生而为人)限时拼团购书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