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毛主席的高明:思维层次上来了,问题也就好办了
毛主席的高明:思维层次上来了,问题就好办了
1927年8月,毛泽东秘密回到湖南,准备发动秋收起义。
这时的毛泽东,为党工作已经整整6年,从事过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作,却唯独没搞过军事。也不能说完全没接触过军队,辛亥革命时他参加湘军,当了半年的大头兵。
靠吃的那点军粮,当然弄不明白怎么打仗。所以,毛泽东对军事妥妥是菜鸟一枚。
可仅仅过了8年,菜鸟却成了全党唯一的希望,在赤水河畔打出封神之战,成了当之无愧的军事家。
这一切的转变,太过迅猛,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但是我们学习教员,就要把这些不可思议背后的必然性找出来。
我认为,从菜鸟到军神的飞升,是因为毛泽东的思维方法太过厉害,这篇文章就来做一个梳理。
01
队伍连吃败仗
最初安排教员领军,并不是真要他带着队伍冲锋,而是让他把握政治方向,真正负责打仗的另有其人。
中央安排的起义队伍,除了工人农民组成的纠察队和义勇队,还有一支正规军——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这些队伍共同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总指挥是黄埔二期的卢德铭,师长是同期的余洒度,另外核心骨干陈浩、伍中豪、张宗逊、陈伯均等也是黄埔出身,共有黄埔生23人。
可以看出,虽然比不上南昌起义时把大半个家底都押上的豪华阵容,秋收起义队伍里也是有着不少军事人才的。
这些专业人才成绩如何呢?
不怎么样。
接连吃败仗,不仅没实现预定的打长沙目标,在退往井冈山路上还遭遇突袭,总指挥卢德铭因此牺牲。
胜败乃兵家常事,更可怕的是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卢德铭牺牲以后,本应由师长余洒度指挥,但此人不服毛泽东和前委的领导,后来还带着一名黄埔生脱队,一走了之。
接替余洒度的是陈浩。他更是离离原上谱,和另两名黄埔生密谋带兵投敌。幸亏及时察觉,毛泽东果断下令,枪决了这三名叛徒。
等到好不容易把部队拉上井冈山,已经由原来的五千锐减到不足千人,黄埔生则已折损10名。
开局打成这样,就快删号重练了。
这像极了刚创业的老板,看好了某个业务,自己不懂专业,攒了个队伍就开干。项目干砸好几个,骨干还跑了不少。
此时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收摊,及时止损;要么老板亲自下场,带着员工硬扛。
毛泽东不是一个会放弃的人,他要亲自抓军事。
油画《毛泽东在连队中建党》
02
毛泽东做好3件大事
还是以老板亲自下场作比,容易踩两种坑。
第一个坑,是老板本身懂专业,陷到技术细节里去。对谁都不满意,只能自己盯着干。这样的老板不是老板,不过一个工头而已。
第二个坑,是老板非本专业,觉得自己该懂点专业。于是从最基础学起,成功把员工学成师父。这样的老板也不是老板,只是一个好学生。
踩这两种坑的,都是摆错了自己的层次。
毛泽东非军事专业,踩不上第一个坑,但他也不会踩第二个坑。他要亲自抓军事,但是抓的层次与别人不同。
该抓什么样的层次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是刘邦与韩信。
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说:“你最多能带10万。过了这个数,肯定出事。”
刘邦又问:“你能带多少?”
韩信说:“我就不一样了,我是多多益善,上不封顶。”
刘邦啐了他一口:“你都这个孙子样了,还搁这吹呢!”
对了,忘了交待一下,这段对话发生在刘邦怀疑韩信要造反,亲自设局把他从封地绑票回长安的路上。
韩信嘿嘿一笑:“我话还没说完呢。你虽然不善带兵,却善于带将,要不我也就不会被你抓住了。”(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这段话里,大将军韩信就把军事上的层次之分说得很明白。
军事专业人才,他们的层次是带好兵,搞好打仗的技术层面的事。而在这上,需要有人带好将。
之前秋收起义队伍接连吃败仗,就是因为带将的工作没抓好。
毛泽东瞄准的就是带将。
他抓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队伍不能散。
这是著名的“三湾改编”解决的问题。
他用了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党组织下沉到最基层,支部建在连上,各级都有党代表。
这个办法不新鲜,南昌起义在军、师两级设立党代表,团、营、连三级设立政治指导员。但是后来党代表带头跑,只剩下一个团级指导员陈毅。
所以,要跟另一个办法一起用才更配哦。那就是军内民主:官兵平等,待遇一样,官长不准打骂士兵;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监督官长,还能管到部队的钱袋子。
这是人类军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历来军头喝兵血、打骂士兵都是天经地义。这里翻了天,让士兵组团来监督官长了。
这一条让习惯了作威作福的旧军官受不了,纷纷离队。也正是这一条让士兵心情大好,铁了心跟着毛委员干。
此后,井冈山上虽然偶有脱队的个人,却再也没有谁能把整支队伍带走。新型人民军队从此起步。
第二件事是军队要发展。
军队不怕打败仗,只要能获得充足的补充,恢复力量,总有翻本的一天。
关键是力量从何而来?对这个问题,毛泽东其实是带着答案上的山。
他之所以要搞农民运动,就是认准了中国革命必须从农民中获得力量。而要让农民心甘情愿拥护共产党,送子弟加入人民军队,就必须“打土豪,分田地”。
这个工作谁来做呢?毛泽东认为军队要担起来,军队打到哪里就要把群众工作做到哪里,搞根据地建设。
这又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创新,军队从来只管打仗,哪里还操那么多心。
陈浩带领队伍打下了茶陵县城,他就不想干这些,被毛泽东严厉批评,还是想不通要投敌,最后落个被枪毙的下场。
这是毛泽东铁了心要干的!也是他的思维方法最厉害的地方,后面再详讲。
第三件事是必须打胜仗。
之前两件事,可以看出明显的政治领军的味道。而军队的根本还是要打胜仗,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问题。
在总结之前的胜负教训以后,毛泽东悟出了两条:
第一条,打仗跟做买卖一样,赚钱就来,亏本不干。
因此,选择目标就得欺软怕硬,有把握打得过再下死手。
第二条,明显打不过,就要果断跑,但不是瞎跑。
要向井冈山以前的山大王朱聋子学习,他的经验是“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儿”。强敌来了,先领他转几个圈子,等他晕头转向暴露出弱点以后,就抓准狠打。
这就是后来常说的“运动战”与“游击战”。
抓了三件大事,之后的买卖就赚多赔少,根据地越打越大,队伍人数越打越多,井冈山这支老是冒绿光的股票停止探底,掉头向上。
油画《反围剿的胜利》
03
确立作战原则
1928年4月,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会师。
人来了,问题也来了:
打仗该听谁的?
好在朱老总是个忠厚人。对于毛泽东提出的建军原则与根据地建设,他没有意见。本来就是共产党的队伍,按党的要求做就是。
但对仗该怎么打,朱德是有绝对发言权的。
不说他从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至此时已经有20年的军旅资历,单凭他保存南昌起义革命火种,转战数省刷出来的威望值,朱德要是想法不同,毛泽东还真不一定按得住。
做足了思想准备,听到朱德的答案时,毛泽东依然惊讶不已。
因为朱德说:要打“游击战”!
原来朱德本就是游击战的高手,早在蔡锷手下当营长奉命剿匪时,他就悟出了游击战的心法。而带领红军辗转数省的实战,更让他坚信该战法的有效。
英雄所见略同,朱毛在军事指挥上达成一致。
从1928年会师,到1931年打破第三次“围剿”,朱毛紧密配合,仗打得顺手,战略战术也终于成熟。
毛泽东后来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回顾道:“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
其中最核心的原则,还是那两条:
第一条,选择弱敌,集中兵力,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打歼灭战。
第二条,对待强敌,就通过运动战进行调动。当敌人露出破绽后,再按照第一条执行。
其实就是原来的“打圈儿”,不过此时打的圈要大得多,甚至要打上千里。
既然战法已经成熟,红军从此就应该是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了。但我们知道实际上历史并不是这个走向,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次反“围剿”以后,毛泽东有很长时间失去了军队指挥权,红军逐渐放弃了这套战法。
到第五次反“围剿”时,在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指挥下,红军跟敌人硬碰硬进行阵地拼杀,连战连败,最终丢失了中央苏区根据地,被迫长征。
而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出山,“四渡赤水出奇兵”,成功甩掉敌人逃出生天,靠的还是运动战打大圈。
这就证明这套战法依然管用。
既然正确,为什么放弃?就算毛泽东靠边站了,跟他一起创造并实践这套战法的战友们为什么也没有坚持?
这些优秀将领,一方面是作为军人被动服从,另一方面是有一种认知让他们主动接受。这种认知是:
存在一种飘洋过海而来的战法,这套战法与我们自创的不能说毫不相关吧,也可以说是一点边都沾不上。
正是因为这份截然不同,更显得人家的高级、正规。
不能苛责当时的人们,在旧中国长期落后的环境下,“土”的不如“洋”的香,早已是普遍共识。
这种认知引导他们,对带着“苏联经验”光环的李德战法认真领会执行,直到最后发现啥也不是,但为时已晚。
而毛泽东的伟大就在于——他总能跳出时代的局限去思考问题。
他从不轻信外来和尚念的经能高到哪里去,他只相信从实践中得出的东西。如果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再强调苏联经验,他也不认。
很显然毛泽东是对的。那又为什么对?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刚愎自用”,只不过让他撞上了?
毛泽东正确,因为他的思维方法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科学如何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旦被证明是科学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推翻的,只会以它为基础继续发展。
有人就要大声质问了,牛顿力学是科学,它后来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推翻了呀。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从来没有“推翻”牛顿力学,而是对它的基本原理在不同尺度下的发展。在极大的宇宙尺度下,发展出相对论;在极小的微观尺度下,发展出量子力学。
在常规尺度下,牛顿力学依然适用。三者原理相通,形式不同而已,何来“推翻”呢?
同样的,要打胜仗,核心原理是要取得对敌的战力优势,这是科学结论,永远不会错。
具体的作战形式必须服从于这一原理:
我弱敌强时,明显打不过,那就运动战跑起来。
等到了我强敌弱,就像解放战争后期,那还运动个鬼啊,直接“大炮开兮轰他娘”,猛推阵地战,效率多高啊,五万头猪三天就能抓完。
然而李德照搬苏军经验,大人衣服小孩穿,完全乱套,能不失败吗?
毛泽东用兵如神,真正神在他找准了战争的核心原理,更可贵的是他能把正确的认知坚持下来。
后来,到了延安,毛泽东觉得好东西必须跟小伙伴们分享。他对自己的思维方法进行了总结,就是4个字:
实事求是!
所谓实事求是,既是实践出真知,更要守住真知、发展真知。
油画《毛主席在延安》
04
系统性思维
实事求是只是毛泽东思维方法中的一种,他还有更厉害的。
正是这种思维方法产生了根据地建设的创举,但是它的威力却被忽视,甚至包括那些渴望在战场上战胜他的人。
1939年,国共已经再次合作,承担统战工作的叶剑英受命开展一项奇怪的任务:给国民党军传授游击战。
这是毛泽东主动向蒋介石提出的建议,以游击战减轻正面战场压力,缓解国军节节败退的局面。
听到这个消息,国民党方面乐坏了:
正愁找不着对你们游击战的破解办法呢,你们主动来教,学会以后就不怕了。
等到游击干部训练班开课,这帮国民党的军官却傻眼了:课程设置里除了教授游击战略、战术外,还有几乎一半的政治教育,讲中共的群众工作搞法,动员老百姓,组织基层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真要照着这么搞,那还是国民党的军队吗?
有阴谋,一定有阴谋。
一直盯着讲课内容的蒋介石亲信汤恩伯勃然大怒,找叶剑英大吵一架:退!退!退!
后来,虽然政治教育课照开,但是学生们私下都被严格要求绝不能被中共“蛊惑”。
这么一来,他们学游击战,学了个半吊子。
这半吊子游击战,效果如何呢?
训练班结束后,国民党军派出大量部队,效仿八路军深入敌后,试图建立游击区。最高峰时,敌后战场的国民党部队有近60个师,加上地方武装,兵力接近100万。
但这些部队没过两三年就陆续失败。有的越打越少散架了,有的被日寇包围后投降成了伪军,有的专心跟中共搞摩擦被消灭。到1943年总共就剩下2、3万人。
为什么国民党学不会游击战?
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把游击战与群众工作割裂开,但它们是拆不得的。
游击战不是军队单独就能完成的战法。没有根据地老百姓的支持,战损得不到补充,敌人来了没人报信,躲到山里就有带路党要馋你的身子换金条……
而要得到老百姓支持,就必须为他们谋利益,这是土地革命的必要性;要让老百姓有能力支持,就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这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必要性。
游击战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系统——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充分运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人民战争,是共产党最终战胜国民党的决定因素。
作为原本的军事外行,毛泽东能够领悟出人民战争的真谛,在于他是以政治家的眼界来思考军事问题。
加上政治这个维度后,从高维看低维,战争的面貌变得更全面、立体。
然而并非所有政治家都能同时成为军事家,毛泽东成为军神的秘密在于他的思维方法是“系统性思维”。
什么是系统性思维?
我们都明白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不过有的人只能看到简单的、机械的联系。
就好比小孩搭积木,许多的积木搭成房子,搭成汽车,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并靠这种联系组成一个结构。
如果把它们拆开,虽然联系断了,并不影响它们各自单独存在。
但是事物之间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联系,存在这种联系的事物会受对方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联系叫做“反馈”。
比如大脑与手之间的联系,大脑发出信号驱使手做各种动作,而手将触觉信息反馈给大脑,供其判断并做出调整。
事物之间以反馈联系而形成结构,就叫做“系统”。属于系统的各部分是不能脱离于系统存在的,因为反馈机制被破坏,系统也就失效了。
系统性思维就是能够发现、建立、优化反馈机制的思维方法。
系统性思维的科学依据是“系统论”,由理论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于1932年创立。
这一年,毛泽东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正在探索建立由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组成的系统。
系统论与信息论、控制论一起被称为“三论”,是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当时不可能了解到世界最新的理论科学进展,但他却早已在实践系统性思维的科学方法。
人民战争就是系统性思维的成果。
毛泽东慧眼独到发现了军事斗争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反馈关系,又将他们组织起来,建成一个精密高效又威力无比的战争系统。
国民党反动派看不到也不愿意承认这个系统,把复杂的、有机的联系当作简单的、机械的组合,刁蛮任性把“游击战”这只手从人民战争的躯体上砍下来,成了杨过的断手,能有用才见鬼了。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的战略战术无密可保,甚至他还主动教给敌人。
你们只管学,要学就得学全套,不学全学不会,学会就成了共产党,一起为人民服务!
这是在拥有思维层面的绝对优势,俯视那些营营苟苟的小心思时,自然而生的霸气。
“三论”及其创立者
05
结语
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不久,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瞿秋白在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发出感叹:
“我党有独立意见的要算泽东。”
瞿秋白非常看重毛泽东,也很懂他。
毛泽东的“独立意见”从何而来?就来自实事求是与系统性思维。
他的思维方法太过厉害,让他从军事菜鸟一跃而成军神,更使得他带领党走向独立自主,并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
这套思维方法对当今的我们更显珍贵。
世界剧烈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一团乱麻。面对复杂的世界,很多人无所适从,既不能理解也无法破解。
别怕,把思维的武器用起来。
系统性思维让你既看到整体,又看到部分,更能看到事物之间的反馈关系,其中就藏着破题的线索。
实事求是让你从实践中获得信心,用实践得出的真知判断花样百出的新思路,合则用,不合则弃。不犹豫,不可惜。
心明眼亮,脚下才生力量,前路就有方向。
八旬老党员岳青山建言:希望二十大作出出版《毛泽东全集》决议! 毛泽东思想为何叫“毛泽东思想”,不叫“毛泽东主义?” 王瑾: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靠什么吃饭”的六个论断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一口气列举的“十七条困难” 中共党史上三次重要的“立规矩” 求是网:中共党史上事关生死的三次“重要对谈” 《中国共产党简史》:党史上的四个“生死时刻” 金冲及:百年党史上的几个重要关头 逄先知: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几个问题 石仲泉:百年党史最具历史意义的六次自我革命 王立华:讲党史的“四个原则”和“四个问题”
毛主席最后一次到杭州,匆匆离去,留下永远无法破解的谜 《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文选》书本下载 车宗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毛泽东思想研究新进展——2021年度国内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论 车宗凯 :新进展、新亮点、新趋向-2020年国内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论 2020年度毛泽东思想研究十大热点 2021年度毛泽东思想研究十大热点
李慎明:千万不要不了解情况,就无端指责毛泽东时代!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谈学习党史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怎样写文章 毛泽东的12个春节:他是怎样挽救民族的? 吴怀友、武晓铮:2020年国内毛泽东研究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
胡澄:毛主席“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伟大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钮维敢:论中间游移力量——毛泽东思想“中间地带”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主题书单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英文版著作电子版文本 肖贵清、蒋旭东:论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究的几个问题 熊杏林:毛泽东的读书学习生涯(上) 赵可:毛泽东的读书学习生涯(下)
陈晴:拓宽视域与旧题新解——近五年毛泽东研究述评(2016-2020) 中研院: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及启示 陈晋: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群体 14本国外毛泽东研究经典 九九缅怀:关于毛主席的60个问题,请理性思考,理性回答 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出版经过点滴 顾海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 ——纪念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60周年
张齐:论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高维谦:毛泽东思想对拉美地区文化政治的影响研究 单孝虹:毛泽东对“建成社会主义”的主要探索 毛泽东改造世界的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再访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 逄先知:永远铭记毛主席的历史功勋 【语录收藏】毛主席的六十金句熠熠生辉 陈晋:一文简述《毛泽东的阅读史》 毛泽东诗词全集(180首全文,含手迹图片81幅) 汪勇:毛泽东是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会议征文】第四届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讨会征文启事(第二轮通知) 李慎明倾情讲解,毛主席为什么要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毛主席多明智?兵团现年生产总值已超3300亿!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
本文作者:陶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