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 强 | 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李 强 时光捡漏 2021-07-30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图 | 李一平


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文  |   李  强 

泪涟涟中写下这个题目,却一下子很难流畅地写下去。这不,下笔之后半个月才正式推出这篇文章,这在我的写作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在和同学聊天时说到,对比我的农村和城市生活经历,才发现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已经比在农村生活的时间长。大约五年前我的父亲重病后的手术阶段,正是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时间分水岭,刚好各自时长一样。上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农村娃眼中的城里人”,这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这样写的目的和好处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进城前,以农村人身份仰视城里人;进城后,以城里人身份回看农村人。

他是在20岁左右开始,成为一名准城里人的,并在四年之后正式成为城里人,但农村人一直是他几十年来引以为荣的重要的标签化身份。其实,在他三岁时,就有了成为城里人的梦想。这是一个让他很多年都不好意思面对的笑话,其实,当时,那只是农村碎娃不懂事的胡说。

当年,得知他考上大学的好消息,他的父母掩饰不住的骄傲和兴奋,他自己则有些喜极而默,以一个即将成为城里人的农村娃身份度过了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来自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真诚祝福以及大家羡慕的眼神,令他至今难忘。记得接到自己考上大学消息那一天,他和父亲一起在家卖麦草垛。不过,得到消息那一刻,他正在自己第一个老家不知干啥。同学来报喜时,他还有些讶然。因为,根本没想到自己能考上大学,而且是一类重点大学。当年高考陕西重点线为534分,他考了542分,超出分数线8分。到下午他和同学一起骑车赶赴学校看榜时,前一年烈日酷暑下,他骑了一小时自行车,驮着几个他大舅家种的西瓜去家里求复读时的,那个劝他放弃考学回家打牛后半截(意思是安心当种地农民)的比他现在年龄稍大一点的校长,高兴地握着他的手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全然忘了前一年九月开学时当着家里一屋子同样目的和渴求的家长和孩子面他剔着牙缝儿,也以一个准大学生父亲的身份,皱着眉训斥同一个孩子的居高临下的动人情景。村里第一个分享到他考上大学消息的反而是那个当时还没他现在年龄大的随车收麦草的外村年轻人;之后,是那些随着他的父亲正在一起干活的叔伯们;其次,才是他的家人亲戚和乡党们。那天晚上,他失眠在自己家第二套房子里,既没特别的兴奋,也没特别的难过。这好象是他的历史上第一次失眠,他睁着一双泪眼朦胧的高度近视眼盯着天花没板一动不动地躺到天亮。

图 | 李一平

那时,做为一个大学生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父母,也是很受人羡慕和嫉妒的。不过,为了在城里上大学的孩子,他的农民父母也是吃尽了苦头。他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他的父亲更是以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民身份,做了一些本来只有城里父母才经常会做的事情,比如,给儿子发电报、接打电话、读写书信、看学校嘉奖或阅读他放假带回来的各种报纸等。在一次连续好长时间他没给家里写信时,他的父母都快急疯了。那时刚好是夏收,特别地忙碌和疲劳。真不知道在繁重而紧张的劳动中,他的家人是怎样地在唯一途径的书信等待的煎熬中度过来的。但是过了好久的上大学后第一年寒假他回来后,他的父母才给自己的儿子说了在接到他后来写的信时的放心和激动,但语气非常地平淡温和。后来从他的姐姐那里知道当时父母忙碌繁重干活之余焦急等待儿子来信时的担惊受怕的样子。那个阶段,也有一些专门盯着大学生农村父母的骗子正在猖獗地活动,更让他的家人害怕和担心。他虽然成了准城里人,他的父母却依然是农民,而且,辛苦的程度比农民更农民。那个阶段,生产队正在重新分地,为是否给在校大学生读书期间分地闹得不可开交。一种说法是考上大学,就是城市户口,不能再分地;另一种说法是大学没毕业,还是消费阶段,要靠土地来养活,应该还分地。或许,双方都有各自道理,所持立场不同而已。他的父母没太参与矛盾尖锐的纷争,只是默默地准备接受可能的任何一种结果。上大学阶段,他就成了农村人特征明显的准城里人,要从农村转粮油关系到学校才能和城里大学生一样地在食堂定量吃饭。当年,为了上学时吃饭用的粮票,每年寒暑假他的父母都在四处找人兑换粮票或花钱购买别人家多余的粮票,而且要全国通用的那种,陕西地方粮票不行的。因为,他上的是外地大学。好在,这个只延续了一年国家就取消了粮票政策。一个更明显的北方农村孩子特征就是特别爱吃面和馒头。这个桥段在重庆小面文章中有所阐述。上大学毕业前一年的暑假,从大学回家乡时,火车因为前方铁路塌方,而来回多折腾了一天一夜,在极度疲劳和炎热饥渴中他回到了家乡,一回来立即就病了,很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痢疾,虚脱得差点要命。半个月后才止住,开学时身体仍然虚弱。

大学期间每当假期回到老家时,他总是很低调,也很踏实,从来没以一个吃上商品粮的名牌大学生傲然自居。在农村,也有一批这样的人:不管是上大学后还是毕业后进入城市,就彻底地变了,包括回农村时也不再是农民,和农村距离远了,感情淡了,说话口音不一样了。我无意贬低这一类人,只想说确实是有这类现象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的,毕竟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进入城市真不容易的。不管在城市里如何表现或拿捏,回到农村或面对来自老家或其它地方的农村人时,他依然是那个大家熟悉或不熟悉的农村谁家孩子。同时,在做事和精神上很明显地倾向和支持农村人。

进入城市工作多年以来,他依然保持那颗朴素善良的农民心,虽然,每天接触的大都是各种各样形态的城里人和高低智商混杂的人群。他始终以一个农村人的朴实初心感知和融合着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更是给许多远比他有钱和地位高的城里人无偿或低偿甚至贴钱帮过很多重要的忙。当然,他也和一些天南海北的城里人交了很好的朋友关系,也得到了来自他们的热情帮助和有力支持。


图 | 李一平

有人说过,假如不是因为在西安工作和结婚的话,他不会在西安多呆一天的。这话,曾经是对的。在他还是单身城里人时,一放假就回到老家,又过起了农村的田园生活。现在,想起来,也真是有些不应该在年轻的岁月将大好的时光荒废在享受田园生活的舒适上。如今的困境和一身的慢病,也与他的农村生活情结过重有一定的关系。

有家乡的亲友或老乡来找他时,他们总说你怎么还没变呀?他说我能变到哪里去,我还是一个农村娃。还没回老家时,也总会被问,回去后啥时间回西安呀?春节时,还没过正月初五就被问你啥时走?弄得他都不好意思在老家多呆一天,好像确实已经不属于农村,回去也只是探亲或掠过一样。如今,他的生活重心是在城市,他的思想情结却还在农村。城市与农村,对他来说,都是密不可分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劳动场合。他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有一篇文章中,他专门写到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但事实上,故乡肯定是渐行渐远渐声稀的。还是真心希望能延长一下与故乡之间的亲情联系。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巨大差异和情感矛盾,也是他曾经很苦恼和劳心的一件事情。不过,他还是能正视和面对这一切艰难的,毕竟感恩生活、回馈岁月才是最根本意义的做法。他自己的思想也在不停地波动,天平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左右摇摆。如今,再回看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人与人关系也好了,这一点让他感觉很温暖,感觉还没被农村抛弃。这些年来他以一个来自农村的城里人的身份写了许多关于儿时农村的回忆文章,在农村人中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也是回报小时农村生活经历的一种特殊方式。


图 | 李一平

比起当年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龄人,他是幸运的农家子弟。如今这一切的拥有,还是要感谢城市拼搏的这些年,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一身的“城市病”,后半生注定不会太平地走完。有些和他一样进了城的农民子弟,已经倒在了奋斗前行的路上,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他还有些小骄傲。慢慢地,越来越谦虚随和,越来越沉稳低调。这些都是农村成长经历和城市岁月打磨的结果。在他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的一个深秋的傍晚,家乡一条路上以前一个几乎从没打过招呼的高中同校一级的同学,吃力地蹬着他的父亲以前一直骑着的那种笨重的自行车,后座驮着两个卖菜的大筐子,年轻而俊秀的脸上是一种疲惫的自信。而他却感觉不好意思直面去打招呼,问候一下辛苦的农村同学。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必须坚强地面对。一开始时,到底写谁和写什么,我一直在犹豫。待到定稿时,我感觉还是以自己为主来写比较合适。因为,我既是城里人,也是农村人。多亏城市生活这20多年,修正了我原先在农村时以及后来在城市时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同时,也让我享受到了国家强盛以及社会进步带来的各种福利和优偓。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热闹繁华而底蕴深厚的家乡大城市,深深地成为了它的一分子。农村是我家,城市更是我家。

前文写“娃”,后文写“人“,是因为:前文时,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农村男孩;后文时,我已是一个年届不惑的城市男人。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亲情通道,在我这里进行得非常顺畅,也很有温情。这也是我多年来引以为豪和为人称道的一种品质。

我的城市我的农村,我的城市生活里的农村生活。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李 强 | 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眼中的贾平凹

李 强 | 转学故事

李 强 |  一封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投诉的信

李强: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李 强 | 老家的房子

李  强 | 2017年九月初一烧在灵山的另一炷香

李 强 | 我的红楼二梦

李  强:说不完的岐山臊子面与岐山擀面皮

【散文】李 强 || 岐山臊子面背后的光阴故事

寻访八亩沟

又是一年辣椒红

人生风雨路之秋雨篇

我并不“渐行渐远”的故乡

你的凤师,我的追忆

“遇见”改改

一碗难吃的被著名的陕北羊肉面

我家地头那棵消失的苹果树

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生死牌》

又一场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窦娥冤》

忆起儿时交粮难



文字审核: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了解凤翔讯息,敬请扫码关注《凤翔视窗》头条号和企鹅号


《凤翔视窗》头条号      《凤翔视窗》企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