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兴斌:旅游GDP份额越高越好吗?

2017-03-15 王兴斌 旅思马记

牧青按语“旅游业占地区GDP的份额,是衡量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标志,但不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更不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王兴斌老师此语切中时弊,尽管是数据统计问题,却无形中点拨了旅游发展的产业定位、导向性和发展路径。

事实上,旅游业占地区GDP份额受区位、交通、自然、历史和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关系最大。张家界市旅游业占GDP的份额在50%以上,远超上海市的6.35%、北京市的7.5%、四川省的15.1%,但不见得旅游发展水平就有多高。近日,看到此文时,我正在张家界旅游考察,感触颇深。

张家界市,以景区取名,以生态取胜,以地貌见长,观光产品遍布全境,堪称全域全景,但文化旅游产品十分贫乏,尽管其土家文化、地质文化等异域、异质、异时(原始)的风光、风物、风俗、风味、风情特别丰富,可探秘、探奇、探幽、探古。目前来看,缺乏挖掘、活化、演绎和提升,虽然对奇特的景观附会了一些传说故事,但仅仅是浅层次的:一是没有与当地文化结合,缺乏独特性和地域性;二是东鳞西爪,不成体系。

这些可以理解,毕竟张家界观光资源太过丰富,且开发才短短几十年,没有历史沉淀;况且这些年,一直在规模化扩展,尚没有精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对于休闲度假,夜间产品太过单调;冬季产品几乎还是空白;不客气的讲,包括服务管理在内的旅游文化,以及城市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就像张家界很多未开发景区一样,还处于一种“蛮荒”状态。总体看来,尽管2016年游客量近7000万人次(待核实),但综合收入与其他地区并没有成比例增长。

当然,张家界营销方式、制造噱头的能力还是很有一套的,除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外,这也是为什么韩国游客那么愿来张家界一个重要原因。我在张家界景区的周六、周日两天,几乎全是韩国游客,满山思密达。还有不少其他国家游客,唯独国内游客不多,这与同是国际旅游城市、著名旅游地的敦煌市存在天壤之别。这样说来,张家界旅游推广是非常棒的。



【正文】旅游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份额是旅游界关心的一个话题。

先看几个外国的数字:马尔代夫30%,西班牙12%,英国9%,德国9.7%,瑞士8%,法国7.3%。西班牙等国的数据远低于马尔代夫,能说明它们的旅游业不如马尔代夫吗?英国、德国、瑞士、法国的数据低于西班牙,能说明这它们的旅游业不如西班牙吗?

热带海洋岛国马尔代夫人口34.1万,人均GDP为8571美元。2014年接待外国游客123.4万人次,为本国人口的3倍多,人均停留时间5.7天,全部是度假游客。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旅游业占GDP的30.2%、占外汇收入的6成。马尔代夫几乎没有工业、没有发达的商贸金融业,国民经济依赖海洋产业,因此旅游业能占到GDP的1/3。从全球看,马尔代夫这种例子在世界找不到几个,是个例,不是常规;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

英国、德国和法国是世界的经济強国,工业、农业和商贸金融业高度发达,人均GDP均在3万欧元以上,旅游业尽管十分发达,但是对GDP的贡献都没有超过10%。西班牙是欧洲的次发达国家,工业和商贸金融业比较一般,人均GDP为2.2万欧元,发达的旅游业成为该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12%。显然,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与一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联。

再看看2015年国内几个省市自己公布的数据:上海市6.35%,北京市7.5%,四川省15.1%,张家界市50%以上。北京、上海的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商贸金融和信息交通产业十分发达,旅游业能占到GDP的百分之六、七相当不易。张家界市一个以山区为主、农业为主的城市,GDP总量有限,于是旅游业能一枝独秀。当然,对“50%”这个数字本身尚待探讨。

旅游业占地区GDP的份额是衡量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标志 但不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更不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

旅游业占地区GDP份额由区位、交通、自然、历史和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关系最大。一般情况下,在一、二、三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旅游业占GDP的比例不可能很高。如果一、二、三产业都不发达,旅游业占地区GDP比例很高,说明该国该地的经济基础不大厚重、比较脆弱,在这个基础上扶植起来的旅游业也不稳固。

应该让各级官员懂得,在任何时候都应把一、二产业(当然是适合本地情况的一、二产业)当作基础产业来抓,第三产业如果没有发达的第二、三产业实体经济为基础就不牢靠,就像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为基础就是空中楼阁一样。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占六、七成以上是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为前提的。抓农业很慢、抓工业很难,以为抓旅游能在任期内立竿见影,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加上从上到下忽悠,形成了目前全国各地、各级官员抓旅游的热闹局面。

认为“旅游GDP”越高,旅游业水平就越高,地区经济发展就越好,地区形象越好,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各地省情、市情、县情不同,发展旅游业的环境、条件和基础千差万别,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作用不可能相同。

时下几乎所有省区直辖市、85%的市、80%的县都把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既表明对旅游业的看重与期望,也说明一些地方决策者冲动与盲目,不符合国民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常规与常态。至于把旅游增加值占GDP15%以上作为评定标准,则背离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初衷。(本文摘自王兴斌搜狐博客,由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王兴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教授。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牧青视点系列

实战案例系列

声明:署名马牧青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或为原创,或为当地旅游局和景区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来稿推介景区,感谢推广本公众号(lvsimaji)。交流,合作,共进

马牧青简介

 

文化学人,旅游学者;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总策划师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特聘旅游规划专家

乡村旅居倡导者,旅游规划“四点论”首倡者

旅游规划理念:立足资源,对接市场,演绎文化,爆制创意

手机/微信:13671160887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